趣味动物学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陈天昌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内容概要

蛇身上长脚是怎么回事?猫头鹰为什么能无声飞行?海虾怎样引爆水雷?本书将带您进入一个令人神往的动物世界,揭开一个个您想知道的动物奥秘。    在科学文艺的百花园里,科学童话、科幻故事等犹如变幻无穷、美妙神奇、熠熠生辉的宝葫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广大少年儿童走进广阔无垠、奇异瑰丽的科学世界,让他们从中获得摆脱愚昧的希望,觅求将来攀登高峰的志向。“知识就是力量”,愿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心想事成的“宝葫芦”!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一套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幻故事精品丛书。作品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巧妙的艺术构思,栩栩如生的拟人形象,向广大少年儿童普及了基础科学知识和新科学技术知识。

作者简介

陈天昌,笔名白帆。1932年出生,上海松江人。编审。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知识读物编辑工作研究会会长;中国编辑学会首届少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记协首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二届、三届少儿专业委员

书籍目录

总序写在前面的话上篇 牧鹅散记 牧鹅散记   认路回家   对号入座   偷蛋高招   循规蹈矩   忠于职守   鹅的智慧下篇 趣味动物学 动物风采   动物能学会跟人交谈吗   动物之间也打仗吗   动物看周围东西跟人看到的一样吗   动物的视野   家养的动物对主人真有感情吗   能训练动物给人干活吗   动物会自己治病吗   为什么凭一段骨化石或几颗牙齿化石就能重塑古动物的全貌 兽类撷趣   为什么黑猩猩当演员特别会表演   金丝猴抢尸是怎么回事   懒猴为什么懒得出奇   峨眉山猴子怎样欺负人   大熊猫为什么那么稀罕   大熊猫怎么能靠吃竹子过日子   豺为什么能战胜比它大得多的野兽  老马识途,真有这样的事吗  为什么说今天国内见到的四不像,实际是“华裔”四不像的后代   长颈鹿低头喝水,头重脚轻,不会倒下来吗   大象也记仇   为什么人们关注寻找大象“公墓”   海豚为什么会主动救助落水孩童   海豚为什么喜欢尾随海船同行   虎鲸的智慧   海狮的绝招   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海獭   人鱼儒艮   白鳍豚为什么只生活在长江水域   海豹怎样在冰下朝天开“天窗”   一人多高的大袋鼠为什么出生时只有大拇指那么一点儿   负鼠的假死跟狐的假死区别在哪里   眼见未必为实   穿山甲觅食有什么绝招 鸟类奇观   企鹅趣事   为什么雷鸟羽色随季节变化   鹦鹉学舌是怎么回事儿   一对朱鹮东渡做使者   善知鸟为什么衔鱼本领特别大   猫头鹰为什么能无声飞行   丹顶鹤为什么爱跳舞   有关鸳鸯的传说和真相   为什么海员和渔民特别关注信天翁的活动   你知道小鸡的“叽叽”叫声是表示什么意思吗   家养的鸭子为什么不会孵蟹   为什么白冠长尾雉在飞行中能垂直向下急降   蓑羽鹤为什么有时候要装出一副受伤的模样   天鹅为什么成了世界名禽 爬行两栖世界   乌龟为什么常缩头   骑海龟游海   鳄鱼为什么要吞食石块   蛇身上长脚是怎么回事儿   海蛇和陆生蛇有什么不同   同一种毒蛇相咬,被咬的会中毒吗   蛇为什么特别耐饿   “听话”的青蛙 鱼类万象   为什么五月的黑鱼最容易上钩   四鳃鲈并不真有四鳃   “正是河豚欲上时”   比目鱼的“返祖现象”   大马哈鱼为什么能准确回归故乡   对飞鱼的误会   刺鱼的婚装   弹涂鱼为什么能水陆两栖   红鲷鱼什么情况下雌鱼变雄鱼   为什么捕到的琵琶鱼都是雌鱼   为什么长江口海区鱼儿特别多   为什么带鱼每年来去有一定季节   海龙奇特的育儿方式   海上丑八怪蝠鲼   蹙鱼怎样诱捕小鱼   活鱼雷——剑鱼   叶形鱼的叶形是怎样形成的   鲨鱼之最   海葵与双锯鱼   海鱼光脸鲷是怎样发光的   为什么能干运活的鳗鱼   鱼的沉浮   鱼能辨别颜色吗   不用鱼钩渔网也能捕鱼吗 昆虫博览   为什么米虫不喝水也不会干死   蝴蝶为什么会结群越洋长途迁飞   水黾怎样用脚叩击水面传递信息   屎壳郎为什么要滚粪球   为什么龙虱在水里活动常要拖个气泡   蜜蜂的触角   为什么蚂蚁有时要活埋同伴   蚁狮怎样筑陷阱捕食蚂蚁   哪一只蝗虫先淹死   蚂蚁靠什么认路   萤火虫怎样发出忽明忽暗的萤光   苍蝇的平衡棒和现代飞机上的振动陀螺仪   雌蛾靠什么招引雄蛾 甲壳动物趣事   寄居蟹怎样‘锬判”换房   招潮蟹为什么舞动大螯   河蟹秋后为什么总要千里迢迢迁移大海   海蟹怎样通知同伴共进美餐   海虾怎样引爆水雷   南极磷虾   对虾的长途旅行 贝类探秘   北戴河见到的活章鱼   海滨钓乌贼   蛏子没有长脚怎么逃得那么快   船蛆怎样挖凿木船   凿石穴居的凿穴蛤   巨蛤砗磲   宝贝的贝壳为什么特别光泽 其他无脊椎动物   没头没脑的文昌鱼   海底鸳鸯——鲎   蜘蛛怎样捕食小鸟   蚯蚓没有眼睛怎么也能辨别光的强弱   水母和“冰母耳”后记

章节摘录

我的故乡松江有一句土话——“鹅呆头”,意思就是笨鹅,大人们常用来责备他人,说人家笨得像鹅。但是根据我的观察,鹅似乎不笨。认路回家深秋季节,田里的庄稼收完了,我们就每天把鹅群赶到田野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找食吃。我们住的那个农场,方圆10里地,水塘很多。白鹅常常三三两两在水塘中结伴闲游,有的喜欢站在塘边洗刷自己洁白的羽毛,碧水映白鹅,红掌泛清波,如能人画,就是一幅恬静的乡村小景。每到傍晚5点前后,站在我们的鹅岛上向东边遥望,总有一幅美丽的田园图景呈现在眼前。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先是见到一条白色的带子在移动,渐渐地,能分辨出是一队白鹅走在回家的路上。它们队伍排得非常整齐,沿着一条直通鹅岛的小路,一个跟着一个,一摇一摆,越靠近家走得越快;一回到岛上,个个展翅迅跑。这时候,我总要想起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一个优美的群舞场面。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会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奇怪的是,阴天不见太阳它们也会很准时地回家,可能是所谓“生物钟”起了作用。据科学家推测,任何动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据说家鹅等鸟类的“生物钟”就在脑内的松果体里,松果体有规律地分泌一种激素,能调节鸟类规律性的活动。对号入座初春孵鹅季节,为了观察每只母鹅的情况,我们用紫药水在鹅头上写上号码,每个窝也用粉笔编上相应号数。有趣的是,并排3大间孵房,总共120多个窝,大多数母鹅都认得自己的窝,能自动对号人座。每天下午4点前后,要给母鹅“放风”一次,让它们到塘边去拉屎、洗澡。它们养成了定时拉屎的习惯,晚上就不必“多此一举”了。这样可以避免正在孵化中的蛋凉得太久,降低出壳率,我们也不必晚间起身看管。母鹅“放风”归来,总有个别捣乱分子占据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把“户主”挤在一边。这时候,往往就要动武,需及时把它遣送回去。还有的好欺侮伙伴,别的母鹅走过它的窝,它都要咬人家一口。碰到这种情况,必须早点儿给它换个位置,塞到最靠边的角落里去,这叫特殊分子特殊处理。偷蛋高招母鹅到了繁殖季节,出于本能,对蛋特别有兴趣。我们定时喂食,给每只母鹅准备了一只小白碗。喂食以后,如果不及时把碗收走,一眨眼工夫,碗就不见了——母鹅把它弄到肚子底下,当蛋孵上了。每个窝里,我们一般放16个蛋,放多了怕孵不好。每天“放风’’的时候,我们查一遍窝,有时会发现这么一个怪现象:有的窝,多了一个蛋;而旁边那个窝,少了一个蛋。幸亏每个窝都立有鹅事档案,每个蛋上也都有编号,先下的先孵,后下的后孵。利用档案一查,就可以知道哪一窝的母鹅作了案。鹅蛋圆滚滚的,各个窝之间,都用三三四层砖隔开,它们怎么偷蛋呢?有一次我在房外悄悄观察到了。原来,鹅群里也有马大哈和机灵鬼。偷蛋的是机灵鬼,被偷的准是马大哈。马大哈孵蛋不那么经心,老有一两个蛋露在身子外边。这样的窝,出壳率很低,十五六个蛋只能孵出七八只小鹅。马大哈旁边碰上机灵鬼,就可能发生偷蛋的事。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它先伸过头去跟马大哈闹着玩儿,碰碰头,碰碰露在外边的蛋,看对方不介意,它就“动手”了:用老长的脖子和嘴,小心地、慢慢地拨拉露在外面的那个蛋。它先把蛋钩出邻居的窝外,然后拨拉到隔墙一端一个只有七八厘米宽共用的平台上,再从平台钩到自己窝里。这个过程差不多得花半个小时。慢是慢,可是从来没有发现因此碰破了蛋。循规蹈矩有人说,鹅是“一夫一妻”制的,我看不见得。作为繁殖用的鹅群,为了节省越冬饲料,又考虑到蛋的受精率,留的母鹅、公鹅一般是六比一,就是母六公一。不过我又观察到,起码在一天之中,鹅的确是成双成对活动的,特别是繁殖季节,更是一双双形影不离。到了孵蛋时期,每天“放风”结束,母鹅回孵房来的时候,我常常见到有的母鹅总有一只公鹅陪着。不过公鹅只陪到孵房门口,从不往里闯,非常守规矩,即使没有人在场也是这样。公鹅经常昂起脖子,踱着方步,显得落落大方。不刮风的好天,我们常常把黄毛小鹅放出去晒太阳,活动活动。这时候,公鹅就会闻声赶来,把小鹅团团围住,赶都赶不走,还用嘴巴钳小鹅,弄得小鹅吱吱叫,局外人误以为这是老鹅欺侮小鹅了。我们心里可明白,这是疼爱小鹅的一种表现——疼爱还疼爱不过来呢,哪里说得上欺侮!忠于职守我有两个警卫员——两只大公鹅。一只叫“花子”,一只叫“老二”。在野外,只要有人接近我,“花子”或者“老二”就会伸长脖子,把头几乎贴近地面,并且张开双翅,像歼击机一样,直冲过去。假如,你是第一回碰到这个情景,准会把你吓一大跳。我们鹅岛的看家狗“黑子”,见了“老二”的这个架势,也得怕它三分。“老二”还会咬人,咬住以后就拧,即使隔着裤子也很疼。所以农民爱养一两只公鹅来看家,就像养狗一样。出远门的放鸭人和放蜂人,也爱养一两只公鹅当守卫。还有个有趣的现象,“花子”和“老二”,不能同时当我的警卫。它们俩要是都在我身旁,十有九回要咬架。它们咬住对方的后脖梗,两只翅膀使劲扑打。我也说不准,这算是争宠,还是什么——不过这的确是事实。“花子”对我最亲。我从村外的鹅岛到半里外的村子里去干点别的什么事儿,它总是跟着我。可是它不进村,每次总是在村口等着我一起回鹅岛。我们牧鹅的草场上连棵大点儿的树也没有。夏天在烈日下无遮无掩,真有点受不了。幸亏那儿有几口废井,大暑天水位高得几乎齐到井口。热得实在没法的时候,我就用赶鹅竹竿横在井口,攀住竹竿把身子泡进井水里避避暑。这时候,我的“花子”还是忠于职守,在大太阳下,直挺挺守卫在井旁。

后记

四十六年一挥间我犹如一株野草,随遇而安;就地扎根,土生土长;风风雨雨中,艰难地成长……人生旅途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偶然的机缘。而有的机缘甚至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机缘与愿望我从事科普创作活动,也可以说出于一种机缘,是从进入出版界以后开始的。我大概跟出版这一行天生有缘。解放初期,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上正规大学,从家乡松江到上海叔父家暂住。当时上海《解放日报》各类招考广告很多,我同时报考了华东军政大学、长春东北科学研究院(在上海招考实验员)和开明书店,这三处我差不多同时接到录取通知。跟家里商量,即于当时的觉悟,决定留在上海,于1950年4月进了开明书店,从此跟出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考进开明书店也相当偶然。报考者竟有好几百人。从几百人中先淘汰了一次,多数没有发考试通知,只通知了不到一百人。上午考数理化,下午考语文和外语。考过不久,我意外地又接到了口试通知。我曾在《我与开明》一书的一篇文章中记下了那次口试的情景。“那天我按时到经理室外的小会客室等待应试。一次只叫一个人进经理室口试。记得那天我穿的是一件用家乡土布做的长衫,样子很像《林家铺子》里的那个小伙计。轮到我的时候,我一进经理室,那个场面竞把我愣住了。一张扁椭圆形的大会议桌旁边,坐了一圈上年纪的人——后来知道都是些经理、襄理、协理和编辑部负责人等,总共10多位。这大会议桌的一头空了一把椅子,是给受试者留的。他们叫我在那个座位坐下,开始我竟站在那儿不敢坐。向我提问的只有靠近我座位的两位老人,他们大概是“主考官”。这两位到底是谁,我当时心慌,没有记住,后来也没有问。其中一位可能是周予同,他当时是开明书店的襄理,兼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因为他说话带外省口音,我有点印象。问的都是一些很普通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如在哪儿上的学,家里有些什么人,家境情况等等。后来我看老人们都挺和善,再一次叫我坐下的时候,我就不客气地坐下了。交谈中我感觉到老先生们挺喜欢我这个乡下来的孩子。事后得知,通知口试的只有7个人,正式录取的只有5个人,我是5个中的一个。”当时开明书店有好几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周围同志们向我介绍情况的时候,一再提到顾均正先生、贾祖璋先生,说他们都没有上过什么大学,靠自己业余勤奋自学,成了出色的编辑人才,还写了好多文章好多书。第二年春天,我由上海调北京开明书店总管理处生产部(即编辑部)工作。先给顾均正先生当了两个月的助手,他当时是生产部主任,相当于总编辑;后来调入自然科学编辑室,在贾祖璋先生身边工作。20上下的青年人,还没有定型,可塑性比较大,最容易受周围自己尊敬的人的影响。当时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北京举目无亲,业余除放放唱片听听音乐之外,也翻阅了不少顾均正先生和贾祖璋先生的著作,比如顾先生的《科学趣味》、《科学之惊异》、《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电子姑娘》,翻译作品《化学奇谈》、《物理世界漫游》、《任何人之科学》、《飞行的科学》等等,以及贾先生的《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生命的韧性》等等。慢慢地,有意无意间他们在我的心目中成了学习的榜样,若隐若现地萌生了要像两位先生郇样毕生从事科普编辑和科普创作的愿望。两位先生热爱科普事业、勤奋工作的精神,就像一颗种子,播进了青年人的心田。近50年来,学习两位前辈的精神,我一直坚守在科普战线上。……乐在其中现在我已退休,新宅敞亮的书房,成了我继续为祖国服务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工作场所。我已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给中国教育电视台撰写知识动画脚本,已拍成两集4节80分钟的知识动画播出。也承担了报刊专栏的定期撰稿任务,如河南省教委系统办的学生报,我承包了一个“让我告诉你”专栏,由我独家供稿,已持续几年;又如给我社《我们爱科学》杂志社策划并承包了一个“100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专栏,由我独家撰稿,已持续3年弹。几家兄弟出版社要求我为他们策划整套丛书,替他们拟定选题,物色作者。有的丛书已经出版,并当年就重版,如浙江的《小海豚科学丛书》,一套三盒共24种;有的正在操作中。由我设计策划的丛书,我自己总要承担其中某一本书的撰稿任务。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撰写科学散文,已播出两篇。也撰写有关编辑学研究和编辑工作研究的文章,如《人民日报》刊出的“呼唤科普精品”,以及《科技与出版》刊出的“科普图书编辑出版怎样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等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撰写这本科普读物,除了旨在培养、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之外,也有意让他们关注动物当前的处境和今后的存亡问题,能够更进一步认清自然环境的保护、特别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著名作家、本书作者 陈天昌为了提高科普读物的趣味性,《趣味动物学》的作者为刻意求新,刻意求趣、刻意求奇。以及纠正似是而非的习惯认识,出人意料,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讲十分普通的知识。  ——著名科普作家 李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趣味动物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蛇身上长脚是怎么回事?猫头鹰为什么能无声飞行?海虾怎样引爆水雷?请您打开《趣味动物学》,它将带您进入一个令人神往的动物世界,揭开一个个您想知道的动物奥秘。《趣味动物学》这本书包含《牧鹅散记》(科学散文)和《少年趣味动物学》(科普图书)两个部分(分成上篇和下篇),其中《牧鹅散记》入选多种中学语文教材,文笔优美,观察入微,描写细致,生动写出了鹅的特性和聪明;《少年趣味动物学》又分为趣味动物学、兽类撷趣、鸟类奇观、爬行两栖世界、鱼类万象、昆虫博览、甲壳动物趣事、贝类探秘、其他无脊椎动物9个类别的章节,介绍了上百种动物的趣事,这些文章很多都是作者用他观察所得的第一手材料中,运用散文、小品等文学体裁,夹叙夹议,写物抒情,优美动人,文章既有知识性,又有美学欣赏性,更重要的是简明而说理透彻,读起来轻松而愉悦,在轻松间不知不觉地明白了深奥的道理,是非常难得的科普读物。
  •   儿子交待一定留言,这套少儿科普书实在是太好看了!
  •   非常有趣,有许多好玩的动物知识,很不错!
  •   没想到这是最吸引儿子的一本书。是我原先没有料到的。儿子爱看,我当然高兴。
  •   这套书籍的作者都是某学科或是某方面领域的专家。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很简约。书中的插图虽然是黑白画面,但是描绘得很精美。内容很丰富,我给宝宝阅读的同时,感到自己也很受益匪浅。
  •   非常好看得以本书,我们看了又看,妹妹很喜欢。
  •   很适合孩子看!
  •   儿子能说出里面的好多哦,感觉纸张不是很好,阅读品质打折了!
  •   给五岁女儿买的,她喜欢听大象的
  •   希望孩子能多方面的了解些科普知识
  •   趣味动物学,此书很好,可学到有趣的知识。
  •   很好的书,孩子被吸引了。
  •   孩子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动物世界确实有趣。这本书适合一切对动物感兴趣的人,不深奥,但是讲的都是科学
  •   这套科普书质量和内容都不错,尤其喜欢这一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