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了吗?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白岩松  页数:374  字数:2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   幸福在哪里(代序)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怎样的一种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   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您信佛教吗?”我问。   “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季老答。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目的阳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   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三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四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暴力因子也在人群中快速增长,让人更加不安。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象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可是,幸福在哪里?    五    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    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车辆正常地行驶在车道上,突然间,一辆豪华车逆行而来,鸣笛要我们让路,可是正常行驶的我们无路可躲,于是,感觉被怠慢的那个车主,在车挤过我们身边时,摇下车窗痛骂一番。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为这辆逆行而来的车和这个充满愤怒的人。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钱也受过良好教育,然而,这一瞬间,愤怒让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    六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    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持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时候百姓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    岸,在哪里?    七    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这需要我们担心吗?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    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    于是,那些我们听说和没听说过的各种怪异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每一个人,是制造者,却也同时,是这种痛苦的承受者。    幸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八    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    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    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权力,依然是一个问题。    个人崇拜减少了,可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变本加厉。    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上下级之间充满了太多要运用智慧和心智的相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面前,下属变得唯唯诺诺,绝对没有主见?一把手的权力变得更大,顺应领导的话语也变得更多,为了正确的事情可以和领导拍桌子的场景却越来越少。    其实,是下属们真的敬畏权力吗?    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或许是下属们早已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如果这样的顺从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或起码可以避免坏处,为何不这样做?    但问题是,谁给了下属这样的暗示?    九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青春应当浪漫一些,不那么功利与现实,可现今的年轻人却不敢也不能。房价不断上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总理急了,这房价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房价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许短期内房价会表态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会对房价真正下跌抱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一平米,它降不降还跟普通人有关系吗?所以,热了《蜗居》。    而《暗算》的另类流行,又暴露着职场中的生存不易,论资排辈经过短暂退却,重又占据上风,青春,在办公室里只能斗智斗勇不敢张扬,不大的年龄却老张老李的模样。    至于蚁族们,在高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实现的理想面前,或许都在重听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逃离北上广,回到还算安静的老家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爱,然而面对女友轻蔑一笑之后的转身离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还能有怎样的说服力?    如果一个时代里,青春正万分艰难地被压抑着,这时代,怎样才可以朝气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    十    改革三十余年,我们进步了太多,这一切,都有数据可以证明。    而新闻进步了多少?又用怎样的数据证明着?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数据证明的东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标准。比如,是否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还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经历日复一日怎样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社会的进步中,感受到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假如并非如此呢?    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责任的新闻人,永远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领导的眼里,反而是麻烦的制造者,并且这样的人,时常因理想和责任而招致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全,那么理想与责任可以坚持多久呢?    而如果理想主义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    如果现实主义者都变成功利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又变成投机分子……    希望会否变成绝望?理想是否成为空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然而,它依然如同噩梦一样,虽然虚构,却会让醒着的人们,惊魂未定。    新闻事业的前行,同样需要信仰。    十一    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    在200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上海一家报纸约我写了一篇新千年寄语,当时,我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平静。    反思,不难理解。由于生存都堪忧,荒唐岁月一结束,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地遮盖了一下,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我们就匆匆上路,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生存遭遇危机时近乎唯一的选择。    然而,三十多年走过,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把伤口上的浮尘擦去,涂上酒精或消炎的东西,会痛会很刺激,然而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之后才可以真正轻装上阵。    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    而之所以另一个关键词是平静,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安抚我们的内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    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十二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0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0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内容概要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纪录。开篇作者便借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勾勒出了全书的轮廓——如何寻找幸福和信仰。这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之后,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CCTV、名利场的起伏,发表了自己对近年社会大事件的看法,记叙了差旅各国报道采访的台前幕后故事,也和读者一起分享了书籍、音乐、电影等等他自己的心灵营养品。《幸福了吗》其实是“不惑”而“惑”的白岩松又一次对人生的思考。该书口袋本采用国际流行开本、环保轻型纸张,轻松便携,原书内容完整呈现。

作者简介

白岩松,42岁,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新闻1+1》节目主持人、评论员。曾主持《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感动中国》等节目,出版作品有《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岩松看美国》、《岩松看日本》。

书籍目录

代序:幸福在哪里
01 我在CCTV,是主人也是过客
02 身在名利场
03 让敏感的不再敏感
04 中国病了
05 我们都是灾民
06 与泪水相关的故事
07 古老中国的成人礼
08 十年“球事儿”
09 三进台湾
10 靖国神社与垃圾分类
11 美国,美吗?
12 感动,有没?用?
13 我也是“80后”
14 成长的营养:好听的好看的
15 谁,影响并改变着我?
代后记:明天,开始信仰

章节摘录

   沉默的“9·11”   2001年9月12日上午,大约十点半左右,一位中年女性很愤怒地推开我办公室的房门,手指颤抖着指向我的脸,开门见山地质问我:不是说只要有大事就能看到你吗?昨天为什么没有看到你?   这一瞬间来得突然,我沉默着站立,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也惊呆了,没人回话,沉默进一步在空间里弥漫。这一瞬间显得格外漫长。   这位大姐看样并不打算久留,只为不吐不快.话音落地,又盯着我看了两眼,气鼓鼓地转身走了。   那个时候,我们并不在台内办公,而是在电视台西门对面科技情报所的楼里办公,楼外没有森严的警卫,楼内还有众多其他的办公单位,因此才会有大姐闯入我们办公室的场景出现。   这位大姐我并不认识,奇怪的是,我之后也没有再见过她。或许是被指责时的心虚让我未能记住她的容貌,又或者她只是为谴责而来,平日里并不在这座楼里办公;甚至,是我根本无法记住她的面容,因为她的话语已经让我终身难忘。   这指责有道理,我无从还嘴;或者说,她指责的不是我,是我供职的中央电视台。   之所以有这个场面出现,是因为头一天晚上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11”事件,而在这个事件的传播中,CCTV除去小小的一条新闻,几乎失语。与此同时,包括凤凰在内的媒体却全程直播,让CCTV陷人尴尬的境地。   这该是怎样一种沉默与失语呢?   “9·11”事件发生几分钟之后,我在家中,便接到同学从福建打来的电话,他或许是从台湾媒体中获取的信息,他告诉我:美国发生了大事,火速关注媒体。又问:你们会直播吗?   我第一时间打开电视,全面搜索了一遍,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开始报道。   我马上拿起电话,给两位主任打了过去,一位是时间,时任《东方时空》总负责人,一位是陈虻,时任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电话很简短,更像是请战:美国出事了,看样是真的,如果要直播,请火速通知我,我已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发。   电话放下不久,电视上开始出现相关的直播报道,上海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我印象中还有内地的一家卫视。像大片一样震动人心的新闻画面,直白地展现在电视屏幕上,我为此变得更加着急,直觉告诉我:这是历史性的大事件,按理说,我们不该缺席。   我的家,离电视台五到十分钟的车程,只要定下直播,我会迅速到位。   然而,电话却迟迟不响。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一分钟的错过,便意味着新闻快速地死亡,正步入历史的阵营。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沉默电话的那一边,该是另一通电话的此起彼伏,争取、说服、焦虑、盼望……都是新闻人,都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担心,我相信时间与陈虻,我也相信中央电视台在面对大新闻时最本质的冲动。   电话依然不响,我打开电脑,网络上已是众声鼎沸,让人痛心的是:几乎一边倒的网上留言都在幸灾乐祸。当时,还不知到底有多少生命逝去,也不知这些生命中,会有多少华人。可能是美国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情才刚刚过去几年,因此,一种愤怒本就无从消解,“9·11”意外地到来,给了很多人一种解恨的感觉。然而,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情绪,在这种情绪之中,又蕴藏着怎样的一种对生命的漠然。看着这些留言,我在想:如果一会儿直播,我该怎样说,又该怎样去追悼生命?   然而,我注定不会有这个机会,“9·11”事件的直播,将注定不会出现在CCTV的屏幕上,也因此,CCTV将长久背上一个自己根本背不起的重负。   电话终于响了,这时,各个媒体的直播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电话是时间打过来的,内容同样很简短:“洗洗睡吧,没戏了,不让直播。”   我听得出时间的无奈与痛苦,我当然也听得出CCTV人此前的争取与请求,但是,一切都必须戛然而止。   作为一家媒体,即使是CCTV,也天然地对新闻大事件有一种直觉的渴望,它自己要放弃这个报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后来成为中央电视台主管新闻的副台长罗明,当时正在美国,事情发生后,他迅速确定事实真伪,然后便火速与家里联系,希望为有可能的报道提供支持。   然而,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是有人担心,我们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正的历史。   当然,论及原因,还有另外多个版本的解释:主管领导不在国内,联系不上,无法自己做主……但不管怎样的版本,结局都是一致的,我们已经错过了直播。   那一夜,我几乎无眠,而我相信,那一夜,在CCTV内部,无眠的人,绝不只我一个。   八年后的2009年,我去做《岩松看美国》,在华盛顿,有一个新闻博物馆,里面的一个展板上,是2001年9月12日,也就是“9·11”发生后的第二天,世界主要国家最主要报纸的头版。几乎是同样的选择,不管哪一个国家的报纸,头版都是昨天发生的“9·11”。而唯一的例外,是中国的大报纸,头版头条是别的内容,“9·11”只是一个小豆腐块,藏在其他的文字之中。   这一个“例外”是如此地刺眼。看来,美国人并没有领我们“大气”的情,反而对这“例外”迷惑不解。   那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却遗留了一些“伤口”在遥远的中国。然而,也该感谢这“伤口”,让人们开始集体思考媒体的职责与本分。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大姐对我的指责,是一种期望之后的失望,是一种超越了自身利益的良知与责任,我将终生铭记,虽然有时,仅仅有我一个人记住是不够的。

编辑推荐

   《幸福了吗?》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十年行走、十年思考、十年写作的又一部发力之作!相比十年前还相对青涩的《痛并快乐着》,该书凸现了白岩松的成熟、睿智以及身在高处,却清醒、平和的心境,是一部解读“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重量级作品。    白岩松试图以自己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事所为、所思所想,解读这个看似简单,却事关人人的重大命题。于是,书中几乎无一遗漏,生动深刻地记述了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大事小情。有影像、有故事、有哲理、有思考,妙语警句,满目皆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幸福了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6条)

 
 

  •   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说,幸福在哪里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这个社会的底线正在不断的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随便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只是个可供踩踏的梯子……
    而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持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顾不上,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人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似乎有些悲凉的可笑……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是升腾,谁不在挣扎?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如此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值青春的我们必须成功,而成功就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的我们的青春年华喘不过起来。
    的确,看不到幸福,痛苦却随处都感受的到。林白搞笑的说:所幸的是,2012就要来了,那时的中华民族一定是最顽强的民族,因为我们的民族已经经受了诸如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等等的各种锤炼。很可笑不是吗?所有肉眼可见的这一切让我们愈加绝望,于是乎有些人升腾了,有些人坠落了……而林白的另一句话又让我释然很多:确实,我们的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不然的话,我们每天就只剩下enjoy了,而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有意思。
  •   白岩松的书我怎么能错过呢!比《痛并快乐着》更成熟更深刻的思考,文笔真的很好,又客观又犀利。
  •   十多年前在哈尔滨上学的时候就花二十元买了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时隔十多年再读他的《幸福了吗》感同深受。白岩松就是挺有深度,同是呼伦贝尔人人,倍感自豪。
  •   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白岩松,还有你所不了解的新闻工作者,媒体人。很多东西值得思考,有时候,也许我们想错了
  •   看评价以为口袋本很小,还是蛮清晰的。依然是敢说敢做的白岩松,看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正直。挺满意的。
  •   白岩松的书很有思想性,往往通过其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表议论,发人深思。
  •   或幽默 或感人 喜欢白岩松很多年了 这种小小本方便携带 随时可以阅读 值得收藏
  •   白岩松很不错哦 这本书还要好好研究 学习
  •   初次知道这本书是同学介绍的,白岩松来重庆大学给同学们的讲得东西深深吸引了我,所以买了这本书,看完了真是受益匪浅。
  •   很喜欢白岩松,看事情很独到。
  •   小白的书盼了十年才出一本,这是累积十年的精粹,值得一读!
  •   看了几十页,感觉写得还不错,但还真的是口袋书呀!之间没真正细想,什么是口袋本,拿到书之后,才看到,书的确挺小的,看起来感觉不是太好。我还是喜欢读正常大小的书。
  •   幸福了吗,这本书超级好,大家有空看看
  •   精致的口袋本 爱不释手 写得很真实 好文笔 只有有经历的人才能有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力
  •   现在还没看完全文,不过看后感觉挺好的,真的是以一个新闻人的视角解读个人和国家
  •   看来很有感触,纸张质量也好,口袋本的携带方便
  •   太后悔买这本口袋本了,都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如果要买这本书,还是买正常版的吧。打算再把那版的也买了,这本就放办公室了。
  •   一本让人回忆和思考的书
  •   书才买回来 就被同事借走了
    内容主要是讲一些大事件 从白大哥自己的角度来看 的
    看得时候 总是在回忆自己当时在做些什么 还蛮有感触的
  •   书里面送的有耶鲁大学的视频哦,赞一个
  •   拷问心灵,引人深思
  •   中午到货,偶像的作品,价格实惠,内容比较有厚度。
  •   书中的一些话会给你很大启发
  •   通过他书中经历 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 继续加油
  •   书内容很好,包装也不错,附赠光盘,挺喜欢的。
  •   很好的书,看后明白很多事情。
  •   书携带很方便
  •   书很好,是正版,值得一看
  •   书的质量很好,还有个小光碟,送货速度也很快~~很喜欢
  •   能够看出是正版书 而且到货时间挺快的
  •   序言是写的最好的,也是网上传播最广的,很感慨小白的经历,也希望能拥有这样的经历,不过一句话说,就是他都赶上了。
  •   非常值得一看,会对人生有帮助
  •   很好,进一步的了解了白老师,也进一步地了解了历史.
  •   不错!有收获!不错!有收获!值得一读!
  •   值得一读,还会买的
  •   或许,眼泪有的时候是对的。。。
  •   认真读 慢慢体会真可以学到不少
  •   这本书大家很值得一看,写了很多事实政治
  •   想要的终于拿到手了,非常不错!
  •   送给ex的,她现在过的不好,很不好,希望这本书能给她些动力,帮她早点渡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   一般,建议买别的版本
  •   又小又厚,看着不大方便,不过携带还是蛮方便的哦。书一般,后面有点流水账,不过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白岩松。
  •   白岩松的才华体现得很明显,行文幽默,思想深刻,但估计是碍于体制,还是免不了有些官话套话,有些评论力度不够--或者那些根本不是他的文字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还可以,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白岩松
  •   书到得很快,质量很好,很实惠,而且高兴的是书里面还有免费的光碟(是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哦)!
  •   挺喜欢白岩松的
  •   幸福是什么,千万个人可能有千万个答案,也许幸福只是某一个瞬间,相爱的人相视微笑,也许幸福只是饥饿的人能够吃到一个肉包子。幸福,更多的是我们内心的一种体验,别人的幸福背后总会有那么的悲伤酸楚不为我们所看到!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把握中每一个能够幸福的机会,培养幸福的能力,努力在这狗血的人间找到短暂的幸福
  •   本来想买大一点的那本,可惜当当显示有货,暂不能送货,不懂呀!只好买了口袋本,字真的好小,看地眼痛,真的很遗憾!其它都很好
  •   纸张很好,相比与大本版的很小巧。内容也还不错
  •   真是口袋本,比较厚所以拿着读不舒服,还是大的好
  •   写的不错的。但是口袋本读起来不是很方便额。
  •   这本书还是老师推荐的,后来翻了翻,觉得很好,于是买了一本送给朋友。真的很不错,口袋本也便于携带。
  •   口袋本 携带方便,之前还以为没有光盘,到手后发现该有的都有!
  •   没注意是口袋书,书太小了,看着不太舒服,买大开本的就好了。
  •   小小本的,从白老师的写作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书挺好 是正品 就是有点贵
  •   实物与想象中略有差距,不过此价位还算不错
  •   60后的中国中坚
  •   白老师写的非常不错,说实话,看了这本书,了解许多中国现状~值得推荐~
  •   这本书是连续看完的,看到好多以前的经历过未细想的事情,很喜欢,内容分析的精辟!
  •   当时是买给同事的,不过后来又借过来看,很好。
  •   重要的是心态!
  •   写的很随意,但很有意境
  •   有这样的经历,当然写出这样一本书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书中记录的许多事情都已经过去,当是一种时光的倒流。事件过后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虽然也是当今时代所关注的一种论调,但毕竟是引人共鸣的一种思考。印刷版本是口袋本,我是想买了放在车上,闲时翻看一下。当时在书店买时折扣后为十八元,所以特地来当当购。
  •   书还行,就是口袋本看起来太累了
  •   我一个朋友觉得还蛮好看,但是我觉得一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是比较喜欢他的演讲,然后买的书!
  •   书一般,当当的服务不错
  •   当当降价可以不要那么快吗?
  •   大忽悠
  •   幸福了吗(口袋本)
  •   非常欣赏白岩松
  •   喜欢白岩松
  •   暑假老师的书单。
  •   口袋书 有点厚
  •   人人翻过都说好看
  •   信白岩松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