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鲍庄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页数:202  字数:1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传统乡村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作品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团结、抗争等美好素质,但也对其中诸如顺天从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根性进行了反思。    《小鲍庄》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但比一般“寻根小说”有着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作者简介

王安忆,女,1954年出生于南京,翌年随母迁移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五河县头铺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任乐队演奏员,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

书籍目录

小鲍庄天仙配我是一个匠人我写《小鲍庄》再谈《小鲍庄》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写作历程王安忆创作年表

章节摘录

  小鲍庄  引子  七天七夜的雨,天都下黑了。洪水从鲍山顶上轰轰然地直泻下来,一时间,天地又白了。  鲍山底的小鲍庄的人,眼见得山那边,白茫茫地来了一排雾气,拔腿便跑。七天的雨早把地下暄了,一脚下去,直陷到腿肚子,跑不赢了。那白茫茫排山倒海般地过来了,一堵墙似的,墙头溅着水花。  茅顶泥底的房子趴了,根深叶茂的大树倒了,玩意儿似的。  孩子不哭了,娘们不叫了,鸡不飞,狗不跳,天不黑,地不白,全没声了。  天没了,地没了。鸦雀无声。  不晓得过了多久,像是一眨眼那么短,又像是一世纪那么长,一根树浮出来,划开了天和地。树横漂在水面上,盘着一条长虫。  还是引子  小鲍庄人的祖上是做官的,龙廷派他治水。用了九百九十九天时间,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工,筑起了一道鲍家坝,围住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亩好地,倒是安乐了一阵。不料,有一年,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雨,大水淹过坝顶,直泻下来,浇了满满一洼水。那坝子修得太坚牢,水连个去处也没有,成了个大湖。  直过了三年,湖底才干。小鲍庄的这位先人被黜了官。念他往日的辛勤,龙廷开恩免了死罪。他自觉对不住百姓,痛悔不已,扪心自问又实在不知除了筑坝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做法,一无奈何。他便带了妻子儿女,到了鲍家坝下最洼的地点安家落户,以此赎罪。从此便在这里繁衍开了,成了一个几百口子的庄子。  这里地洼,苇子倒长得旺。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弄不好,就飞出蝗虫,飞得天黑日暗。最惧怕的还是水,唯一可做的抵挡便是修坝。一铲一铲的泥垒上去,眼见那坝高而且稳当,心理上也有依傍。天长日久,那坝宽大了许多,后人便叫做鲍山,而被鲍山环围的那一大片地,人们则叫做湖。因此别处都说“下地做活”;此地却说“下湖做活”。山不高,可是地洼,山把地围得紧。那鲍山把山里边和山外边的地方隔远了。  这已是传说了,后人当作古来听,再当作古讲与后后人,倒也一代传一代地传了下来,并且生出好些枝节。比如:这位祖先是大禹的后代,于是,一整个鲍家都成了大禹的后人又比如:这位祖先虽是大禹的后代,却不得大禹之精神——娶妻三天便出门治水,后来三次经过家门却不进家。妻生子,禹在门外听见儿子哭声都不进门。而这位祖先则在筑坝的同时,生了三子一女。由于心不虔诚,过后便让他见了颜色。自然,这就是野史了,不足为信,听听而已。  一  鲍彦山家里的,在床上哼唧,要生了。队长家的大狗子跑到湖里把鲍彦山喊回来。鲍彦山两只胳膊背在身后,夹了一杆锄子,不慌不忙地朝家走。不碍事,这是第七胎了,好比老母鸡下个蛋,不碍事,他心想。早生三个月便好了,这一季门粮全有了,他又想。不过这是做不得主的事,再说是差三个月,又不是三天,三个钟点,没处懊恼的。他想开了。  他家门口已经蹲了几个老头。还没落地,哼得也不紧。他把锄子往墙上一靠,也蹲下了。  “小麦出得还好?”鲍二爷问。  “就那样。”鲍彦山回答。  屋里传来呱呱的哭声,他老三家里的推门出来,嚷了一声:“是个小子!”  “小子好。”鲍二爷说。  “就那样。”鲍彦山回答。  “你不进来瞅瞅?”他老三一家里的叫她大伯子。  鲍彦山耸了耸肩上的袄,站起身进屋了。一会儿,又出来了。  “咋样?”鲍二爷问。  “就那样。”鲍彦山回答。  “起个啥名?”  鲍彦山略微思索了一下:“大号叫个鲍仁平,小名就叫个捞渣。”  “捞渣?!”  “捞渣。这是最末了的了,本来没提防有他哩。”鲍彦山惭愧似的笑了一声。  “叫是叫得响,捞渣!”鲍二爷点头道。  他老三家里的又出来了,冲着鲍彦山说:“我大哥,你不能叫我大嫂吃芋干面坐月子。”说完不等回答,风风火火地走了,又风风火火地来了,手里端着一舀小麦面,进了屋。  “家里没小麦面了?”鲍二爷问。  鲍彦山嘿嘿一笑:“没事,这娘们吃草都能变妈妈。”此地,把奶叫作了妈妈。  大狗子背了一箕草从东头跑来:“社会子死了!”  东头一座小草屋里,传出鲍五爷哼哼唧唧的哭声,挤了一屋老娘们,吸吸溜溜地抹眼泪甩鼻子。  “你这个老不死的,你咋老不死啊!你咋老活着,活个没完,活个没头。你个老绝户活着有个啥趣儿啊!”鲍五爷咒着自个儿。  他唯一的孙子直挺挺地躺着,一张脸蜡黄。上年就得了干痨,一个劲儿地吐血,硬是把血呕干死的。  “早起喝了一碗稀饭,还叫我:‘爷爷,扶我起来坐坐。’没提防,就死了哩!”鲍五爷跺着脚。  老娘们抽嗒着。  队长挤了进来,蹲在鲍五爷身边开口了:  “你老别忒难受了,你老成不了绝户,这庄上,和社会子一辈的,‘仁’字辈的,都是你的孙子儿。”  “就是。”  “就是啊!”周围的人无不点头。  “小鲍庄谁家锅里有,就少不了你老碗里的。”  “我这不成吃百家饭的了吗!”鲍五爷又伤心。  “你老咋尽往低处想哇,敬重老人,这可不是天理常伦嘛!”  鲍五爷的哭声低了。  “现在是社会主义,新社会了。就算倒退一百年来说,咱庄上,你老见过哪个老的,没人养饿死冻死的!”  “就是。”  “就是啊!”  鲍五爷抑住啼哭:“我是说,我的命咋这么狠,老娘们、儿子、孙子,全叫我撵走了……”  “你老别这么说,生死不由人。”队长规劝道。鲍五爷这才渐渐地缓和了下来。  二  鲍山那边,有个小冯庄。庄上有个大闺女,叫小慧子。一九六○年,跟着她大往北边要饭,一去去了二三年。回来时,她大没了,却多了个二岁的小小子,说是路边上拾来的。她就叫他拾来,他就叫她大姑。于是,渐渐的,一庄子人都改口叫大姑了。大姑一辈子没嫁人,守着拾来过。大姑疼拾来,疼亲儿似的。拾来吃稠的,大姑喝稀的;拾来穿新的,大姑穿补的。只见大姑对拾来翻过一次脸,倒也不是为什么大事。拾来不知从哪翻出个货郎鼓,坐在门口摇着耍,大姑劈手夺过去,给了他一耳巴子。多少好东西叫拾来糟蹋了,大姑也不心疼,也不知这货郎鼓是金打的,还是银打的。倒是有些蹊跷。还有一桩蹊跷事。有一天,几个媳妇姊妹坐在一堆晒太阳纳鞋底,拾来走过来,一头钻进大姑怀里,伸手就掀她的褂子前襟。大姑脸变了,推开拾来,站起身拾了板凳就朝家走,留下拾来呆站着。媳妇们逗拾来:  “想吃妈妈?找你娘去,这是你姑啊!”  拾来扁扁嘴,要哭又没哭。  渐渐的,庄上传出一个怪话,说的什么怪话,从不叫大姑听见,倒是常常有人去问拾来:  “拾来,你大姑那货郎鼓找来让我耍耍可管?”  “拾来,你大姑的妈妈你吃过吗?”  “拾来,你大姑……”  拾来虽小,却晓得问的不是好话,倒不回去向大姑学嘴,只是一味地沉默。问的人便越发觉着蹊跷,越发地要问。  拾来阴沉沉地看着他,然后一声不作地走了。于是,人们更加觉着这一大一小共同保守着一个什么秘密。而拾来则变得孤寂起来,尽力躲着人,和一切人疏远着,只与他大姑接近。  就这样,大姑带着拾来过。到如今,大姑老了,没人上门提亲了;拾来大了,长得又高又大,堂堂一条汉子,干活拿九分五的工了。住的还是大姑她大盖的那间小屋,快趴到地底下去了,拾来要弯下腰才能进门。屋里黑洞洞的,一眼两块砖大的窗,冬天塞团草,夏天把草投了。灶底下是张案板,案板边上是一张床,床板上一领凉席,凉席上一个枕头一条被。拾来大了,一头睡不下了,大姑缝了个布口袋,塞进麦穰,又做了个枕头。一人一头睡。大姑抱着拾来的脚丫子睡,拾来的脚丫子一直伸到大姑暖暖的怀里,心里才觉着踏实,不一会儿就睡过去了。  初春的夜里,拾来觉着有点燥热,忽然睡不着了。一双脚搁在大姑的怀里,暖暖的,软软的。他轻轻地动了一下脚趾头,脚趾头触到了一个更加柔软的地方,他头皮麻了一下,不敢再动了。他听见了自己的心跳。风吹进窗洞,窗洞里的草“嗞啦啦”轻响了一下。他试探着又动了一下脚,想离那柔软远一些,不料他的脚在那柔软暖和中陷得更深了。拾来这才发现,他的脚是在一个温暖的峡谷里。这双脚已经在这峡谷里沉睡了十五年了。他感觉到那峡谷最底层,最深处,有一颗心在跳动。风吹进窗洞,轻轻地响了一声。  第二天早起,拾来眼皮子耷拉着喝稀饭,不吭一声。大姑问他:  “怎么啦?哪儿不好过?”  他不说话。

编辑推荐

  《小鲍庄》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它通过对一个小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多个人物的生存、命运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剖析了中华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深刻地指出,“仁义”意识已经等同于某种“原罪”意识(作品开头所写的那个“祖先赎罪”的故事即是证明),同时作品也揭示了“仁义”文化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作家一方面发掘和表现了民族精神中善良、厚道、团结、抗争等美好意识,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愚昧迷信、知天顺命的民族劣根性和落后的宗族意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鲍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小鲍庄,王安忆的早期作品。本来是没有太多感触的,相比她的后期作品,这个中篇显得零乱而缺乏张力。不过书后附了一个解读,才明白这种叙述方式是向神话致敬,描绘的是英雄式人物。这个解读还不错,看完以后再看原文,才始觉出好来。
  •   看了小鲍庄这篇小说,正在逐渐改变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和认知。
  •   刚刚看完,不愧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一直很喜欢王安忆的作品
  •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必读作品。捞渣憨厚,淳朴的形象绝对是不灭的经典。
  •   关于一个村庄的故事,却把我看哭了。
  •   一直都想看看王安忆的书籍,没有机会。这次借着促销,买了一本看看。书收到了,还没有看,听说十本不错的书。收藏了
  •   书很好。很喜欢。喜欢王安忆
  •   尽管我承认王安忆是把好手,也值得一看,但我毕竟更喜欢张承志、李锐。
  •   真心不错 正好写论文用的,便宜实惠。
  •   看到最后,才明白,原来主角是个小孩儿
  •   同学也说要买一本
  •   每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不同以往的叙事手法。
  •   性价比高,价廉物美
  •   挺好的一本书,值得去读
  •   给小盆友买的,是他想要的读物,喜欢
  •   内容少,布置那么多钱
  •   没读过,正在拜读,书的质量不错
  •   书挺好看的,就是书被弄皱了,很开心!
  •   不爱这类题材。不过书得质量还是不错。
  •   但是物流让人不太满意,服务态度不怎么好。其他还好。
  •   和之前的风格完全不同,总觉得王安忆还是写老上海的书比较好看,那些农村类的,就不如严歌苓的了
  •   薄薄一本~老师让看的~贵了。。但是,买衣服不嫌贵,买书嫌贵。。不太好。。
  •   凑扶着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