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散文年选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 主编  页数:355  
Tag标签:无  

前言

  60年,一个甲子,新中国浴火重生。60年的世路人生,云卷云飞,风风雨雨。对于过往发生的一切,散文该以怎样的方式记忆?  谈到散文,我们总会想起一个近乎老套而又无法逃避的话题: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这个真实不仅是基本内容上的非虚构性,更是内心情感的非虚假性。比起小说、戏剧等体裁,散文跟主体应是贴得最近的,甚至带着作家的体温,被心灵温暖与呵护。它所描述的基本事实,应当是接近真相的。海德格尔曾经说,真理是存在的敞开和澄明。就是说,在揭示真相的过程中,我们接近了真理。  为了写作中国当代散文史,我曾经翻阅过许多已经远去的文本,对我们经历过的那个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歌德”时代深感遗憾。而大千世界原本是纷纭万状、七色杂陈的。今天,当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刻,作为一个读者,一个编辑,我想以自己的阅读方式去打量,去发现。  在阅读与编选过程中,我与那些率真的心灵相遇,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动,被唤醒。我看到,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对事实的独特性表达,对人生的深度探究,构成了一个艺术的多声部合唱。  回顾重大历史事件,是建国60年征文的重要内容。如何选材,如何回忆,成为一个问题。这时候,作家用自己的眼睛去洞察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渡过长江去》是作者在渡江前夕的情感,在等待总攻的时刻,作者想到上海飞涨的物价和被银行门前抢兑黄金的人流踩死的老妇这些悲惨的市景,对现实的焦虑成为渴望渡江、解放中国的内心理由。而身边一个昨天还做着大学梦的战友被子弹射中永远长眠于芦苇丛中,让人悲叹生命的付出。《故里桑植帅魂归》中的贺龙胜利后一次次地想回家,可到死都没回去。也许是因为他无法向乡亲们做一交代。他从家乡带出来闹革命的部队牺牲了6万多人哪,跟贺家凡沾亲带故牺牲的英烈不下两千人。一些烈士的遗孤,英烈的兄弟,更多的是已经牺牲了丈夫的寡妇们,他们希望找当了“大官”的贺龙寻个出路,他无法满足他们。外甥找到舅舅,想找一份工作,那可是四妹贺满姑的骨肉啊,满姑是湘西出了名的红军女英雄,被敌人以五马分尸的凶残手段杀害。而元帅还是劝外甥回去做了一辈子农民。他又坚决阻止了县里重修贺家老屋做纪念馆的建议,而用那笔钱建了学校,让孩子们不再跑几十里去上学。面对私欲横流、官场腐败的现实,我们能不对这样的真正的革命者充满敬意?!

内容概要

60年的历史,是精英的,更是大众的。但在这个大众失语的时代,是不是还有人关注那“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是否像珍视自己的方方面面一样去长久而温暖地注视那些普通人?是否真正走近过他们的人生,是否洞悉他们的苦苦挣扎和内心的追求憧憬?《天堂与炼狱之间——一个残疾青年的文学人生》写在作者得知了一个死讯之后,那是一个酷爱写作的摇着轮椅的朋友,他一生做着文学的梦,但却贫病交加,生命终止在40岁的风雨中。作者看了他的日记,愧悔交集,扼腕长叹:“我们这些个所谓的正常人、健康人、有‘单位’有‘身份’的人,都在津津有味地忙活着自己的前程,沉湎于自己的功、名、利、禄。我们可以玩似的将电脑换了一代又一代,可以轻松地旅游并为了旅游置办起高档的照相机、录像机,我们可以为了评职称弄些狗屁不如的‘论文’或者‘著作’,我们可以随便地在一顿酒席上花去千儿八百(当然大部分是既显派头又不用心疼的公款,每年数千亿的吃喝款有多少是被轻易地糟蹋掉的?)……可是谁有心思有工夫去想到这个萎在医院墙角里走投无路、簌簌落泪的残疾人?我只要紧一下手头,是能够拿出可以帮助他治病、可以延缓甚至挽救他生命的钱来,可是我没有!”这种愧悔自责是作者的,也应该是我们大家的。

作者简介

李晓虹,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当代散文的审美结构》、《中国现代散文轮》、《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略》等散文理论研究专著,在学术报刊发表《20世纪散文文体发展及其文化蕴含》、《论20世纪散文思潮》、《21世纪散文作家的走向》等散文理论研究论文和散文评论数十篇。独编或合编《中国散文年选》、《三十年散文观止》等散文选本十余种。

书籍目录

李晓虹 60年,散文以自己的方式记忆(序)又见青山 故里桑植帅魂归 仰望昆仑 夕阳山外山 “我的心向着你们”——茅盾先生二三事 一个女人的井冈山 侯金镜之死 门孔 我心目中的林斤澜 小丁剪影 傅雷、顾圣婴及“张迷”瞻仰的弄 又见青山——扫李美筠先生墓 春天,十个海子——纪念海子逝世二十周年活在时光中的灯 渡过长江去 年年此夜 行过未名湖边 我这些个“头一回”啊 陶 十六个村庄的白夜——“我的沉重的纪念碑”之一 同在“加加林” 成长的烦恼 歌哭无端纸一堆 潘家园忆事 活在时光中的灯 水乡记忆 渐行渐远的故乡活着是一笔债 天堂与炼狱之间——一个残疾青年的文学人生 秦姐 哭孩子 农民工 老水车旁的风景 夜游者 活着,是一笔债 影子 塞外的女人们 蛮子姨妈 西边大道东边小河 岭上又见映山红 一只前世的小蚂蚁 母亲的遗物 悲伤的诗 云朵带走哭泣的黄土高原 十一个孩娃一个妈历史深处的歌声 三重奏,四重奏,蓝调芝加哥…… 卡夫卡,无处不在 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 会吼叫的烟雾 历史深处的歌声 汉事新说 记忆李白成 一个不敢有敌人的王朝 天子坟 孤音千年 荣归记忆之乡 大雪是喊魂的节气 窈窕淑女 朔风昨夜过茶林虚拟的后现代 灰霾 关于一部虚拟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现代人的江湖 读齐白石的十八次唏嘘 倒流而至的时空隧道 蜘蛛脚与翅膀 结局 生活如蓟 我和我在一起 芦苇与人 “嘭”的一声碎了? 一瓶黄河水 少许 悲伤,不悲伤给灵魂放个假 清明不是节日 新星·流星·观星人 她说:艺术的来源是消遣 笛鸣香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到澳门,给灵魂放个假 丹顶鹤之死 遥望莲花 云中谁寄锦书来 暗香如故 凤凰的赶尸、放蛊和落洞 首都机场里的命名 买酒记 独好——三清山印象 蛰伏并快乐着 窗外的大树风光 隐形埋名 楼下的小巷 北京来的电话 背河人

章节摘录

  又是“八一”,又是人民军队的伟大庆典,南昌起义82年后的今天,起义的总指挥贺龙魂归桑植,父亲又回到了他日思夜盼的乡亲们中间,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故土。  他是长征开始那年告别故乡的,如今,他魂归故里,又回到了当年挥师出征的这片土地,回到了他对之寄予了无限情思的这片浸染着数万英烈鲜血和生命的土地。  群山苍翠,峰峦叠嶂,巍峨挺拔的湘西天子山今天伸开双臂,拥抱久别的湘西之子——我最亲爱的父亲。  今年恰逢父亲含冤辞世40年的日子,经中共中央批准,他的骨灰从北京迁葬故乡——湘西天子山。1934年的11月19日,根据当时军委的命令,父亲率领红二、六军团,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的。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湘西父老以泪作雨为他的子弟兵送行,屈指一算,整整74年了。  绵绵阴雨多日,今天,天子山以少有的晴朗迎接它的久别之子。朗朗晴日下,墓碑背倚着的昆仑峰显得更加壮美,墓前方的御笔峰,平时云雾缠绕,今天清晰得远远能分辨每一棵松树。倚马而立的贺龙雕像今日似乎更加豪迈,像与群山并立的又一高峰。一阵山风吹过,飘过一曲动听的桑植民歌:《跟着贺龙去革命》,歌声带着人们回到了那个烽火年代。逶迤山道间,当年,红旗卷起农奴戟,父亲率领的扛着长枪、背着大刀的队伍,像一条又一条盘山的长龙。如今,在当年走过红军的古老山道上,再次飘动着攀山的人流:湘西父老听说贺胡子回来了,大家你搀我扶,争相攀上这座1200米的峰巅。当年的老赤卫队员来了,当年的暴动队长来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老房东来了。他们都要和老总来叙叙家常,喝一杯家乡的老酒!  老红军贺文代在孙辈的扶助下,一步步来到山顶,到了山顶,他挥手扔掉拐杖,啪的一个军礼,其神情庄重、腰板笔挺,在老总面前,他更像一个听命出征的战士。谁能相信,他已经是一个93岁的老翁呢?“常哥啊(贺龙字文常),桑植乡亲想您啊!话未说出口,一语泪长流。墓碑前,一个耄耋老者长跪不起,他是贺龙当年的警卫员王金水。他的诉说更是感动了所有的在场人:“老总啊,74年了,你怎么就不回来看看大伙儿呢?湘西的一草一木都在盼着你呀!”  是啊,父亲啊,老总啊,你怎么就不回来看一看呢?战争岁月,北战南征,戎马生活,居无定所,可革命胜利后,你身在高层,都位居元帅了,你难道把乡亲们忘记了吗?你为什么就没想到回湘西看看呢?洪家关村口那座贺龙桥,乡亲们早已修葺一新,盼着你重在上面走一走啊!还有,洪湖乡亲们为迎你回来,70年前专门修了一座“接龙桥”,乡亲们都想你呀!  肃立碑前,看着墓碑上父亲吸着烟斗的面容,我在想,父亲何尝不想念乡亲们呢?回故乡看看,是他魂牵梦绕的一桩心事啊!  我的思绪一瞬间回到了56年前的一天。那时,父亲已经身居西南军区司令员的高位了,我是刚回到父亲身边的一个中学生。那是一个晚上,闲暇的父亲依然叼着那支著名的烟斗,他跟我聊起了家常,给我讲起了往事。他说,从湘西我率领桑植子弟起事算起,光桑植就牺牲了6万多人哪。如果从我投身革命算的话,到1949年全国解放为止,跟赞家凡沾亲带故牺牲的英烈不下两千人。闲下来我眼一闭,他们一个个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我想他们哪!今天我们胜利了,掌握政权了,他们这些英烈的老婆孩子怎么样了?亲人怎么样了?捷生,找个时间你跟我到老家走一走、看一看。父亲亲切地摸着我的脑袋,抬头看他时,见父亲双眼泛着晶莹的泪光。那泪光,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看到父亲作为带兵的元帅第一次流泪。  说来也巧,时隔不久,打听到我父亲地址的桑植乡亲陆续来了。他们中有烈士的遗孤,有英烈的兄弟,更多的是一些已经牺牲了丈夫的寡妇们。其中有一些居然还不知道她们的丈夫已经牺牲的消息,他们是来找老总贺龙寻找丈夫来了。更多的是为找当了“大官”的贺龙寻个出路。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穷,交通闭塞的湘西更穷,烈士家庭缺了男劳力则穷上加穷。当做梦都希望见到乡亲的父亲,真的接连不断地见到乡亲们时,其心情却有说不出的苦涩和沉重。革命胜利了,却还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特别是那些为革命把生命都献出的烈士,他们的亲人还不能摆脱贫困,他感到内疚啊。但是,为乡亲们找工作,对于向来严于责己的父亲实在是勉为其难,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确实很难做到。因为在湘西跟着贺龙革命的队伍,不论是烈士遗孤,还是失去了丈夫的寡妇,都以数万人计呀,刚刚建立新政权的国家,百废待兴,哪能承担起这么大的负担啊!父亲能做的,就是请他们住几天,招待吃顿饭,然后从工资中资助他们一点,最后买张车票送他们回家。即使关系特别亲近的亲戚,也不过如此。因为屡屡不断的来访乡亲的开支,已经使父亲人不敷出,甚至影响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我记得,父亲有个四妹叫贺满姑,是湘西出了名的红军女英雄,她在与敌作战时不幸被俘,国民党以五马分尸的惨烈手段将她杀害。其英雄壮举,成为对一代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型事例。关于我有这样一个女英雄姑姑的事,父亲时常讲起。那一年,贺满姑的儿子即我的表兄来到重庆,他的要求很简单,看舅舅能不能给弄份工作干。他还同时带来了当地政府的口信,说县里要拨款修一下当年被国民党军队焚烧的贺家老屋,目的好供孩子们参观学习。那一天,父亲的话至今犹在我的耳边,父亲对我的表兄说:孩子,当农民种地有啥不好,咱是红军的后代,是党的人啊,是党的人,就不能给党添负担。孩子,听舅舅的话,回湖南务农去,这是十分光荣的事。等我退休了,我也一块和你到桑植种地。至于重修老屋嘛,坚决不行。咱洪家关孩子连所学校都没有,上学都要跑几十里山路,难啊,要办,就办一所学校。听了父亲的话,表兄二话没说,毅然回到了湘西,此后他终生当了农民。而父亲倡议修建的那所学校,至今都在为洪家关一带的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不断来访的乡亲,不仅成为父亲的经济上的重负,也严重干扰了他繁忙的工作。父亲的一个外甥向楚学,在西南某空军师当师长,看父亲实在难以应付,就说:舅舅,这样迎来送往的事你就交我办吧,都是湘西乡亲,接待他们我也有责任。父亲答应了。可没想到,这件事却让父亲终生悔恨不已。那一年,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开始,表兄被举报犯了贪污罪。罪状是:用公款为来访老乡报销了两张火车票。在机关批斗大会上,父亲作为领导干部被特别请来参加,坐在主席台上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外甥被押上审判台子,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后来查来查去,表兄的罪过依然就是两张火车票。可在那个年代,这是大罪,罪当重处。我永远不能忘记那天父亲坐在台上的那个尴尬面容。父亲真的好后悔呀!在西南军区同为领导的刘伯承听说此事,立即指示:向楚学犯贪污罪,虽罪不容赦,但他是战场上能征善战的虎将,眼下抗美援朝前线正需要人,就派他去朝鲜,让他戴罪立功吧。刘帅一句话,为表兄解了围,让他免除了牢狱之灾。然而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父亲再也没提过回湘西的事。我知道,他把对湘西父老的惦念,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父亲再一次提出回故乡看看,是1964年的年末,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余波未息的年月,当时,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倡议,动员政治局的委员们都要回家过年,要大家了解体验一下百姓的疾苦,顺便也可以搞一些农村调查。第二年,毛主席身体力行,自己首先带头回了韶山。然而,那时已经到了长沙的父亲,却在家门口踯躅徘徊,近在咫尺,他最终缺少了再向西走的勇气,只是派同行的荣高棠先去桑植看看,他答应:明年我一定回去。那一刻,父亲想了什么?我只能猜测。我想,父亲肯定想了很多,他的面前,或许会有成千上万的湘西子弟结队走来,其中有1921年8月1日,他最早带到南昌的万余部队,这支部队大多数是湘西子弟,他们都是跟着贺龙闹革命的,那是中国革命的最早武装啊。可是他们中的3000多人却在起义后南下作战中牺牲了。南下作战失利后,贺龙根据中央指示,再次回湘西开创革命根据地,呼啦啦大旗一竖,再次集中了数万人的队伍,创建了红二军团,而这支队伍中,多数是他带出去的湘西子弟。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先后牺牲在祖国解放的各个战场上,已经长眠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我想,父亲此刻一定想到了他们,想到了他们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想到了那些失去儿子的父母,还有那些失去父母的儿子,他们这些亲人朝思夜盼,都盼着贺龙能给他们带来久别的亲人啊!父亲见他们该咋说呢!  第二年,湘西的父老期待着,贺老总应该兑现他一年前的许诺了,然而正待启程,“文革”爆发了,此后,遭受不白之冤的父亲在经受了长达数年的牢狱之苦后,于1969年含冤离去,到湘西那片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最终成了他生前未竞的遗愿。  帅魂归桑植,情牵万人心。如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的日子,父亲辞世40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层峦叠嶂的群山间,又回到了湘西父老们中间,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这方土地。他又可以像当年一样,听乡亲们动情地歌唱那美妙无比的桑植民歌,他又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品味着浓郁的湘西老酒,讲述古老优美的湘西故事。只是今天的湘西,变化地覆天翻,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已摆脱贫困,生活蒸蒸日上。父亲再也不用为乡亲的吃饭穿衣操心犯愁了。在桑植的山里走一走,看一看,到处是漂亮的服装,崭新的楼舍,还有湘西百姓甜蜜而自信的笑容,然而也有不变的,那就是人民对党信赖和对国家无比热爱和忠诚的精神,它从父亲及其老一代革命家率领的红军队伍一路传来,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代传承,直到永远。亲爱的父亲,你当为故乡欣慰和高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9中国散文年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值得拥有,值得拜读,让人在这些散文中感受着生活的美与乐!经常读些散文,在忙碌的、浮躁的、零碎的日子里,也能寻找到内心中的恬静。
  •   散文精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部选本取类精当,文章大气,品位极高。把这么些文章会聚一起收藏是一种美事。
  •   选本很好,内容丰富,文笔精美。
  •   每年必买一本 实在是 太棒了
  •   学受所思,学有所得
  •   老师推荐阅读的,儿子看了爱不释手
  •   还没有读完,慢慢看吧,收录内容整体还行,就是弄不清为什么非得随时搞几篇“政治性”的文章在里边
  •   选文较好,但字小,留白太少。
  •   书是正版的,包装很扎实,印刷清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