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学史纲要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鲁迅 著,顾农 讲评  页数:1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分篇陆续刻印,书名刻于每页中缝,前三篇为“中国文学史略”(或简称“文学史”),第四至第十篇均为“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书籍目录

鲁迅与《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第二篇  《书》与《诗》第三篇  老庄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第五篇  李斯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附录一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选本  杂谈小品文  “题未定”草(六至九)附录二  关于一份鲁迅手订目录的说明  关于鲁迅校本《嵇康集》  鲁迅论《文心雕龙》  鲁迅——一位“另类”的国学大师

章节摘录

这里,总集、历史、专集、类书、佛教论文集都有了。汉魏六朝人的别集大半亡佚,明朝人搞过若干辑本,其中零零碎碎的东西太多,鲁迅开丁福保的辑本,最为实用。关于中古时代的专集,鲁迅说“如不想摆学者架子,不如看清人注本”,这也是很实事求是的。这份书目比开给许世瑛的要深一些,当是因为许是低年级大学生,而章乃是青年教师之故。这里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反映了鲁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录学思想。又如1933年冬'冈0由苏联回国的曹靖华想进修中国文学,写信向鲁迅请教,鲁迅在12月20日的复信中作了详细答复,开了六本书供他参考:“中国文学概论还是日本盐谷温作的《中国文学讲话》清楚些,中国有译本。至于史,则我以为可以看(一)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二)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已出四本,未完),(三)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共三本),(四)王国维:《宋元词曲史》(按当作《宋元戏曲考》),(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但这些都不过可看材料,见解却都是不正确的。’’这里以介绍近人新著为主,不开原始资料,显然是考虑到曹先生是专门从事外国文学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只是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鲁迅说包括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在内的几本书观点都未必正确,只是材料可看,则表明他到晚年文学史观有了新的进展,此事非常值得注意。对于别人的著作他也持这样严格的态度,即如郑著文学史,鲁迅即认为其资料丰富而“史识”不足,“倘有具史识者,资以为史,亦可用耳”(1933年8月15日致台静农的信)。至于他最为称赏的刘师培(申叔)《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这里并没有推荐,则显然是因为此乃断代的专门史,不适合对方的需要。

编辑推荐

《汉文学史纲要》是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文学史纲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分篇陆续刻印,书名刻于每页中缝,前三篇为“中国文学史略”(或简称“文学史”),第四至第十篇均为“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目录鲁迅与《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第二篇 《书》与《诗》第三篇 老庄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第五篇 李斯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附录一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选本杂谈小品文
  •   《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未完成的教学讲义。1926年下半年鲁迅在厦门大学开设了中国文学史的课程,为此编写了一份讲义,定名为《中国文学史略》。1927年鲁迅在中山大学再次开设此课,讲义更名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1938年编纂《鲁迅全集》时,编者讲此讲义更名为《汉文学史纲要》。他的讲演记录《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对魏晋文学的演变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描述。《汉文学史纲要》就是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各种问题的看法汇集在一起而编辑成的。
    纲要中“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等评句都是很精到的。
  •   读完此书才知道原来鲁迅先生不只会写那些直刺敌人心肺的犀利杂文,对文学史的研究也很有一套。
  •   我一直在寻找,终于找到了鲁迅先生的史纲要了,将文史中的评语说得很精妙,总之很喜欢
  •   一半一半的版式 左边作品右边解读
  •   国学经典很好
  •   包装纸张都还可以,也还合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