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印象(美学家卷)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邹士方  页数:226  字数:102000  

前言

我以为在人生态度上,酒是入世的,茶是出世的;在审美意识上,酒是阳刚的,茶是阴柔的。    一    20世纪中国两位同年出生同年逝世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恰恰体现了酒与茶的不同的精神内涵。    我在北京大学毕业前夕,朱光潜老师为我题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但就朱先生本人来说,他的人生态度主要是入世的。他一生一直热衷于政治,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不仅加入了国民党,而且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还为国民党的《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的稿子,集成《谈文学》和《论修养》两本书出版。他还担任过四川大学文学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代理过北大文学院院长。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他的积极入世态度。解放后,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民盟中央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在他的交往圈中,不仅有文人书生,而且有高官。解放后如邓颖超、胡乔木、周扬等都与之有过交往。    朱先生一生与烟酒为伴。一小盅白酒是他餐桌上必备的饮料。他说:“少喝一点酒,舒筋活血,益智安神,睡得香甜。”朱先生喜吸烟,气魄很大,用烟斗,饭后小憩或与来访者谈话时,他的烟斗就会飘出缕缕青烟。小小的房间,便笼罩在温馨的氤氲中。    宗先生不饮酒,不吸烟,喜品茶。他出生于安徽安庆,老家是江苏常熟。江南的风雨洗涤出他洒脱的人格和平易的风范。他喜饮江南的绿茶,六安瓜片、毛尖、龙井、碧螺春皆可。纵观他的一生,除五四时期加入中国统一战线的最大团体——少年中国学会之外,再未加入任何党派团体。当少年中国学会解体后,他对政治厌倦,发誓说:“此生不再入第二党会。”他不仅如此说,而且如此做。五四时期,他虽然是郭沫若新诗的第一位编辑和发稿者,被郭称为“《女神》的催产婆”,并与郭沫若、田汉出版过三人的通信集《三叶集》,而且在田汉1935年被捕后与徐悲鸿一起营救田出狱。但之后他与郭、田这两个后来成为高官的朋友很少交往,敬而远之。20年代初,他在德国曾资助过徐悲鸿,但解放后徐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人物时,他也采取回避态度。他一生在美学艺术中浸淫,以学术和艺术为生命,远离政治,淡泊名利,不担任任何带长字的职务。他推崇老庄哲学和魏晋风度,超然物外,“是真名士自风流”。    从求学态度和学历上看,宗先生不重视文凭,他曾先后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留学5年,但都没有取得毕业文凭,是肄业。而朱先生在英法留学8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朱先生和宗先生,前者注重身体锻炼,后者从不锻炼,顺其自然,却都享寿89岁。    朱光潜和宗白华两位美学大师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意识,与他们对酒和茶的嗜好正好一一对应,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有句话云:“酒是色媒人”,更加说明酒的入世性和世俗性。色——性是人的动物本能,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酒后乱性,酒会把人作为社会人的往往隐蔽在其后的兽性充分调动起来。酒酣耳热后,无论男女,都会燥热无比,遇到特定场合,免不了宽衣解带,成就好事。    有人喝酒本来是为了摆脱现实,而实际上却陷入更加的世俗。“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越想逃避,结果越无法逃避。酒的阳刚性和现实性使你入世更深,“一樽还酌江月”。    “李白斗酒诗白篇”,白居易的全部诗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与酒有关。诗酒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见酒的入世性和实用性。饮茶往往没有这种直接效果,饮茶的情景和心境只会让你超然、洒脱,进入无为之境。    喝酒的境界是英雄豪杰的境界,是慷慨悲歌,横刀击节的激越。蕴涵在烈酒之中的是那种辛辣尖锐的坚硬和阳刚之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酒为壮行而设,壮行必备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梁山好汉的豪气。鲁达醉打山门,武松醉打蒋门神,景阳冈上打虎更需醉拳。    红学大师冯其庸从64岁开始重走玄奘路,六次去甘肃,七次去新疆,75岁高龄登上500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和明铁盖达坂,越是人迹罕至之境越能激发他的豪情。在大漠,他一次喝下一斤白酒!酒醉后挥笔狂毫。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历史上多少鸿门宴都以掷酒杯为号,孙二娘的黑店又麻倒了南来北往的多少英雄好汉。酒浸透在历史和文学艺术中,又为后者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神话。    酒的入世和阳刚,使得喝酒多了的人脾气更坏,酒后误事已成定论。张飞醉酒鞭打部将,酿成杀身之祸,又引出刘备征吴,遂有火烧连营大祸。杨志一帮子人在黄泥岗丢了生辰纲,还不是误喝了吴用等人的迷魂汤。    酒是动的,茶是静的,不仅表现在品性上,而且表现在后果上。静观杯中旗枪飘飞,如美人起舞,让人心释神凝,顿生怜爱之心;俯视碗中酒沫翻腾,激发壮士豪情,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就连酒歌、祝酒歌也浑厚高昂,催人奋起,尽显阳刚之气。    栊翠庵里的妙玉,热衷烹茶;花果山上的孙猴儿恣意喝酒。上海人是不喝白酒的,更没有劝人喝酒的习俗。    能静下心来品茶的,多为老者,因为他们洞察世事,少了功利之心,少了入世之累,少了刚性,多了柔情。    烟酒不分家,酒的入世情结于此可见。在中国托人办事,打通关节,烟酒是首选之物,其功利性不言自明。与之相比,送茶而托人办事者就少了。送茶是君子之交,诚心诚意,让朋友与自己共享清芬。    邹士方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与中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王朝闻、李泽厚、蒋孔阳、洪毅然、马采、杨辛、刘纲纪、叶朗等交往的追忆性文字。作者凭着记者敏锐的眼光,勾画出这些美学大师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不仅有助于具体而微地了解大师们的思想演变轨迹和高风亮节,而且是研究现当代美学史的重要资料。此外,更有不少珍贵的照片、书信和手稿,其中有些是首次面世,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邹士方,著名作家、美学学者、艺术评论家、画家、摄影家,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师从朱光潜、宗白华、杨辛、叶朗等名家。历任北京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副校长,《民主》杂志副主编,《音乐生活报》高级编审,北京市杂文学会理事,中华湖社画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研究员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二百余万字。

书籍目录

巴金谈宗白华和朱光潜 | 3
青年?生活?美
——与朱光潜先生谈天 | 4
意气尚敢凌波涛
——美学老人朱光潜剪影 | 9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记美学老人朱光潜的健身之道 | 13
美学老人谈健与美 | 18
未名湖畔的美学老人 | 22
朱光潜先生与摄影 | 25
出世与入世 | 35
朱光潜先生与民盟多学科学术讲座 | 38
为了寻求更高的真理境界
——朱光潜先生近况 | 45
朱光潜先生谈胡愈之 | 51
附:朱光潜先生谈胡愈之的书札 | 54
“拾穗”与“瓜蒂” | 55
春风吹又生
——朱光潜老师最后的日子 | 57
关于朱光潜先生的两则日记 | 6
冯至谈朱光潜先生及其他 | 67
什么是美
——访美学家宗白华教授 | 76
“学习美学首先得爱好美”
——宗白华教授寄语 | 79
美的追求
——记宗白华与徐悲鸿的交往和友谊 | 81
美学老人宗白华 | 91
宗白华对郭沫若的发现和扶持 | 97
大陆和台湾同时出版宗白华论文集 | 103
宗白华与歌德研究 | 106
宗白华和他的旧体诗 | 114
谢国桢手录宗白华《流云小诗》 | 118
宗白华先生谈《流云》 | 127
宗白华先生谈现代派和“表现自我” | 131
宗白华先生任教六十周年庆祝会纪实 | 134
情思缕缕忆金陵 | 139
朴质无华 洁白如玉
——宗白华老师的最后岁月 | 141
《宗白华评传》自序 | 147
《宗白华评传》后记 | 155
《宗白华全集》遗珠
——我收藏的宗白华先生《谈谈翻译》手稿 | 159
我保存了许宝骙致宗白华先生的信札 | 161
宗白华先生的摘录文和书画大师谢稚柳的手札 | 164
刊载宗白华先生《哲学与艺术》的《艺术论集》 | 168
唐圭璋飞鸿忆白华 | 169
词学大师夏承焘写宗白华先生的一首词 | 172
文艺研究要发挥个性
——王朝闻谈文艺研究 | 176
愿趁春风再写诗
——美学大家李泽厚 | 179
美学大家李泽厚的手札和赠书 | 184
蒋孔阳先生的手札、题词和赠书 | 189
洪毅然先生的手札和赠书 | 197
马采教授的手札 | 203
杨辛教授的信札和书画 | 205
刘纲纪先生的手札 | 207
叶朗教授的手札和赠书 | 210
可贵的劳动
——评介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 | 212
附录
第一个发表郭沫若新诗的是宗白华
——读《郭沫若与〈学灯〉》的一点质疑 | 215
对《宗白华谈田汉》一文的订正 | 217
人物传记要忠于史实
——从《三叶传诗情》的多处错误谈起 | 219
《美学与意境》编选中的一些失误 | 222
美学登攀者的明烛
——评介《美学向导》 | 224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正是万菊争妍、枫叶如丹的时节,我来到北京大学燕南园,看望我的老师美学家朱光潜教授。刚走到他的寓处,就看见一位身材矮小、精神矍铄的蔼然长者,手拄拐杖缓缓步出门来。我连忙迎上一步说: "朱先生,您又要去散步了。"朱老看见我,高兴地说:"生命在于运动嘛!每天清晨和傍晚是我法定的散步时间。" 一路上我与朱老边走边谈。我同他谈起现在不少青少年片面追求形体美,不注意身体健康,有的为了减肥节食,缺少必要的营养,结果头晕、贫血,身体很不好。 朱老那慈爱的眼睛中闪出一缕忧郁的光,说: "这种追求形体美的办法未免太笨了,他们把健与美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健与美,健是基础,这正像一棵大树,本固才能枝荣。"他告诉我,作为人的形体来说,什么是美,古今中外,各个阶级,各种人物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古代的美人有所谓"燕瘦环肥",说的是汉代清瘦秀媚的赵飞燕和唐代肥硕雍容的杨贵妃。形体美不一定同"瘦"画等号, "肥硕"同样也可以是美。这样说,似乎没有标准,不,实际上也有一个普遍的看法,那就是以健康为美,这大概可以算做古往今来比较通用的一个原则了。在我们社会主义时代,这个原则更普遍适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健康就是美! 他沉思了片刻,继续说,为什么说健康就是美?因为健康丰满是人的形体美的首要条件,这是生命运动的结果。健康是人体的常态(一般生物的常态都是生气勃勃的),在自然界中,只有常态的事物才是美的。山的常态是巍峨,所以巍峨最易显出山的美;水的常态是明媚,所以浩荡明媚最易显出水的美。同样,花宜清香,月宜皎洁,春风宜温和……身体要健康,要充满生命力才美。(青少年的身体更应该是这样。)因为这符合生物学上"适者生存"的原理。 我说,在您译的《歌德谈话录》中,歌德对艾克曼说: "达到结婚年龄的姑娘,她的自然定性是孕育孩子和给孩子哺乳,如果骨盆不够宽大,胸脯不够丰满,她就不会显得美。但是骨盆太宽大,胸脯太丰满,她也还是不美。"他还说:"一位身材从小被紧束胸腹的内衣所歪曲和摧残的少妇,都是被鉴赏力很好的人一看到就要作呕的,只有在庸俗的人那一套美的教条里才有地位。" 朱老笑了笑: "歌德的话有一定道理。所以现在的女青少年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形体苗条而摧残自己的身体。一切锻炼和节食都要以不破坏身体健康的常态为前提。实际上破坏了身体健康的常态就毫无美可言了。" 朱老滔滔不绝地说,健康就是美,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这一观点。我想这对于我们今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美观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知道,健康的身体不仅是生命运动的结果,而且是人类劳动的标志,在一定的程度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体质力量的特点是自由自觉的,积极的,创造的。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自觉地通过劳动去创造,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创造的产品中体现了人的需要和愿望,他的精神和思想以及他的驾驭自然的力量。人从自己创造的产品中,"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观照自己",就会产生"美感"。 我听得入了神,不禁脱口而出: "同样道理,人对自己的同类也是用这种方式去观照的。所以某人在大家看来美,是因为每个人都从他那里看到了自己自由自觉的、积极的、创造的本质力量。健康的身体正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这种本质力量,所以是美的。"朱老点了点头。

媒体关注与评论

邹士方多年致力于美学研究,特别是朱光潜和宗白华两位美学大师的研究,成就显著,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他对于宗白华教授的生平和美学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外尤具有开拓性贡献。    ——文学大师冰心    邹士方是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术评论家。    ——雕塑大师刘开渠    邹士方是研究美学的后起之秀,著述甚丰。    ——漫画大师华君武    美学研究,后继有人。    ——文学大师萧乾    邹士方是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研习美学多年。因此他写朱光潜和宗白华,写李泽厚和王朝闻,都能抓住他们每个人的特征和风貌,并善于把一些抽象的思想转化成形象的语言。他写这类文章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拾遗补缺,很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美学研究的一些空白。这都是他日常留心,刻苦钻研的结果。    ——文学大师吴祖光    邹士方多年致力于宗先生美学思想的研究。他不仅多次访问宗先生,而且从各个方面收集有关宗先生的材料,真是用力至勤。宗先生所从事的每一件工作,所写的每一篇文章,交往过的每一个人,他差不多都作了调查与研究,都写到了他的文章中。这真是不简单。更不容易的,是他不仅记录了宗先生所经历的事迹,而且能够把宗先生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勾画出来。在宗先生大量的著作中,他还善于从中摘取几句关键性的话,来介绍这一著作的精义。    ——美学大家蒋孔阳    士方的文章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应该引起重视。    ——著名学者常任侠

编辑推荐

《大师的印象(美学家卷)》是作者采访过王朝闻、李泽厚、蒋孔阳、洪毅然、马采、杨辛、刘纲纪、叶朗等现当代美学大家,得以零距离观察大师,聆听他们的教诲之后在此基础上的追忆之作,已勾画出这些文艺大师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作者酷爱摄影,在采访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又保存有很多大师的书信和书法真迹。《大师的印象(美学家卷)》从中精选了几十幅,包括大师的生活照、书信和书法,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名人推荐

邹士方多年致力于美学研究,特别是朱光潜和宗白华两位美学大师的研究,成就显著,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他对于宗白华教授的生平和美学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外尤具有开拓性贡献。——文学大师 冰心邹士方是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术评论家。——雕塑大师 刘开渠邹士方是研究美学的后起之秀,著述甚丰。——漫画大师 华君武美学研究,后继有人。——文学大师 萧乾邹士方是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研习美学多年。因此他写朱光潜和宗白华,写李泽厚和王朝闻,都能抓住他们每个人的特征和风貌,并善于把一些抽象的思想转化成形象的语言。他写这类文章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拾遗补缺,很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美学研究的一些空白。这都是他日常留心,刻苦钻研的结果。——文学大师 吴祖光邹士方多年致力于宗先生美学思想的研究。他不仅多次访问宗先生,而且从各个方面收集有关宗先生的材料,真是用力至勤。宗先生所从事的每一件工作,所写的每一篇文章,交往过的每一个人,他差不多都作了调查与研究,都写到了他的文章中。这真是不简单。更不容易的,是他不仅记录了宗先生所经历的事迹,而且能够把宗先生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勾画出来。在宗先生大量的著作中,他还善于从中摘取几句关键性的话,来介绍这一著作的精义。——美学大家 蒋孔阳士方的文章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应该引起重视。——著名学者常任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师的印象(美学家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作者长期在中央政协部门工作,常和这些是民主党派的美学大师交往,因而能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加上作者又是美学专业出身的,所以写出的东西就更生动、耐看,作者爱好摄影,配上珍贵的照片,显得更珍贵。
  •   写大师的书,有好多了,对这本书本没有寄多少期望,只是习惯性地买了大师两个字~回来之后,却没想到书里还是有点货,不像很多杂书那样拼凑而成,写得有根据,评价也比较平实~喜欢~
  •   作者邹士方,据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经师从朱光潜、宗白华等名家。毕业后进入政协报社工作,利用记者的身份与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学界、文学界、书画界诸位大家大德们亲密接触,在此之上,他用简洁而又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朱光潜、宗白华、王朝闻、李泽厚、蒋孔阳、洪毅然、马采、杨辛、刘纲纪、叶朗;茅盾、巴金、沈从文、冰心、钱锺书、曹禺、艾青、胡风、曹靖华、丁玲、夏衍、臧克家、林默涵、周而复、罗大冈、唐弢、姚雪垠、梁斌、廖沫沙、卞之琳、吴组缃、吴祖光、于玲、梁羽生、刘海粟、刘开渠、吴作人、李可染、常书鸿、启功等等大师的风韵,以及他们的文化之旅。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图片,绝大部分是作者亲自拍摄而珍藏的。此外,还有一些名家全集中没有收录的书信和单篇佚文,均弥足珍贵。好书应该广而告之,与大家共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