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趣卷-现代教育读本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商友敬  页数:333  字数:37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前几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语文读本》,那是提供给中学生的课外读物,希望给我们教育的对象开拓一个更加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现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又推出这套《现代教师读本》,则是要给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提供一个同样开阔、自由的精神天地。  由关注学生到关注教师,这或许是反映了我们教育改革的发展。可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首先是一个教师的民主权利的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改革,来健全校园民主制度,促进教育与教育改革的民主化。这样才能根本改变教师始终是校园里的“沉默的大多数”的现状,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与教育改革的主人,使教育改革由单纯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教师被动地执行,变成教师的内在要求,从而获得教育改革和教育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尺度。这或许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正视与解决的关键性环节。  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自我生命的自由与健全发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它与前述民主权利的问题是相辅相成的。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教育对象学生的素质问题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素质与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同时,我们还要指出,提高教师的素质,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精神发展的需要。  于是,就有了“教师的全面和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提出。我们这套《现代教师读本》就是为适应这样的要求而编写的。  《现代教师读本》分为五卷,即《教育卷》、《人文卷》、《科学卷》、《艺术卷》、《生活卷》,这大体上表明了我们对通常所说的“教师素养”的内涵的一种理解。在我们看来,它应该包括教育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以及教师自身的精神生活等诸多方面。  我们的教育必须是“立人的教育”,于是,就有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与要求。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师的“全面和专业化发展”的核心,也应该是“立人”,目的是要“使教师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教师”。这或许是我们将这套丛书命名为《现代教师读本》的内在理念。  我们讲“现代教师”,并非要割断历史的联系,相反,我们要强调,“现代教师”首先应当是“教师”,要有教师的“本职”观念。说起来,这几乎是常识;但这些年许多时髦的观念恰恰模糊以至遮蔽了教师的本职,我们教学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失职”。因此,谈教师的素质,首先就是要回到常识,要“像个教师的样子”,做一个“尽职敬业的教师”。教师的本职是什么?就是“教书育人”,而教书就是“教学生学”,这就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就是“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也就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于是就有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相互的关爱中的共同成长,所谓“教学相长”就是一个最理想的教育状态与境界。有了这样的自觉追求,达到或接近这样的境界,就会把教师这个职业当做“天职”,即成为内在生命的需要,不管外在条件多么恶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认定自己天生是当教师的料,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做教育的守望人。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的理想主义,教师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  传统艺人有“老老实实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说法,我们也可以说,教师应当“老老实实教书,堂堂正正做人”。我们讲“尽职敬业”,就是“老老实实教书”;我们还要做一个“有良知有尊严的教师”,因为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人”,而且是“堂堂正正的现代人”:“现代教师”的概念就是建立在这“现代人”的概念基础上的。  “现代人”首先是“站起来的人”,“现代教师”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不跪着教书”就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信条。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又要求“社会人格”,认定人的个性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建构独立的个体人格,而且要培育学生社会性的现代公民人格,也就是要促进学生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之间求得平衡发展。现代教师担负着这样的现代教育的使命,他自身也必须是具有历史责任感、社会承担意识的现代公民,同时也必须具有现代团队精神,“学会共存”。  现代人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同时,也追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也就决定了现代教师的精神世界必须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发现真知为唯一指归,强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逻辑。现代教师的独立人格,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因此,对于一个现代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独立的理性的判断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这里统一。  现代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主与平等的精神。这对现代教育是尤其重要的。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教育平等关系到人的发展起点的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基础与前提。关注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这可以说是现代教师的职责所在。这背后有一个对生命的大关爱,即“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成全所有的生命的发展”。  教育的民主与平等的另一面,就是要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摆脱传统的封建制度下的半人身依附关系,也要抵制现代商业社会带来的商品交换关系的侵蚀。  我们所说的“成全所有生命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生命的自由与健全发展。把教师的比喻为“蜡烛”,看作是一个“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职业,显然不符合现代教师的理念。教师自身的生命发展,既是作为现代人的教师的权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自身所需要。教师的物质生活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更应该是丰富多彩与高质量的。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全面发展的教师,一个虽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的教师,对青少年的吸引与影响,是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甚至是更为根本与深远的。现代教师在处在人生起点的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应该是一个“可爱的人”:这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最高评价,是教师价值的最高体现。  以上所说,除第一条“尽职敬业”是一个教师的底线,是必须达到的,其余都多少属于理想状态,是教师努力的目标,即所谓“虽不能至(不能完全达到),也要心向往之”。现实教育中的教师,实际上是深处在各种困境中的。除了现实社会与教育的弊端所造成以外,也还有现代教育本身的悖论所带来的困惑。  我们前面说到教师的本职,这其实是一种“公职”,现代教师是国家的公务员,他是在国家的教育体制下,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进行教学工作的,这就决定了教师所拥有的个人自由与独立性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教师所执行的既是社会意志,又是国家意志,这二者既有一致更有矛盾,甚至会发生激烈冲突。而教师的个人意志与追求和社会意志与国家意志更可能有矛盾与冲突。教师的教学工作其实是在这三种意志的张力中所进行的。这是现代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矛盾与困惑。  现代教育不能回避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制约与冲击。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发展,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联的作为文化工业的影视、网络等大众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挑战与冲击。既不能完全否定、排斥,又不能随意迎合,这都是现代教师所遇到的难题。  当然,这都属于宏观的考察,它构成了这套《现代教师读本》编写的大背景,也是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反复考虑与讨论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又全都不是区区一套读物所能解决的。我们给自己定的原则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因此,具体落实到这套书,我们的目标是有限的,低调的:不过是要在中小学教师中提倡一种读书风气,围绕教师素质的提高,拓开一个相对广阔的读书视野,提供既有经典性,又有现实情怀的,具有可读性的,经过精选的阅读文本,以帮助有志读书,时间却有限的老师尽快进入读书状态,将读书与做人结合起来,达到精神的滋润与升华。这自然都是我们的主观追求,尽管做了努力,能否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还有待阅读读本的老师们的检验。  钱理群  2006年3月24-25日

内容概要

教师是现实的独立的人,教师的生活应该充满生机和情趣。本卷辑选了一批古今中外的佳作,告诉我们教师可以怎么活,怎么玩,怎么爱,怎么交友以及怎么读者与思考,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之余,营造自己的物质生活、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氛围和空间。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导言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伊壁鸠鲁的快乐清单  生活就是艺术(访谈录)第二部分 人间烟火  导言  谈吃  成都花会、灯会中的小吃  汪曾祺谈吃两则  银丝细面拌蹄膀  北平·上海·台湾的包子  大块文章  稀粥南北味  吃喝之外第三部分 壶中日月长  导言  谈抽烟  我的戒烟  关于喝酒  壶中日月长  文人与酒(唱词)  茶在英国  坐茶馆第四部分 水远山长  导言  钓台的春昼  黄山记  大峡谷去来  优胜美地(日记片段)第五部分 花鸟虫鱼  导言  花鸟虫鱼  花花儿  秋虫六忆·忆捉  弈人  玩具读解  说品味第六部分 多年父子成兄弟  导言  儿女  家书二封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四个假想敌  秋天的怀念第七部分 生死相许  导言  爱在人生中的地位  性欲与可爱  爱是一门艺术吗  给女儿的信  第八部分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导言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陈垣先生诞生百年纪念  离梦踯躅——悼念风眠先生  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  秋风行戒悲落叶——忆师长第九部分 友谊地久天长  导言  谈交友  朋友  巴金这个人  伤逝  刘佛谛第十部分 百年思索  导言  读书与书籍  致读者  百年思索  站着读还是跪着读  好书第十一部分 独语天涯  导言  自我二重奏  大地上的事情  思维的乐趣

章节摘录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讨论艺术的创造与欣赏。在收尾这一节中,我提议约略说明艺术和人生的关系。  我在开章明义时就着重美感态度和实用态度的分别,以及艺术和实际人生之中所应有的距离,如果话说到这里为止,你也许误解我把艺术和人生看成漠不相关的两件事。我的意思并不如此。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把它分开来看,我们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为正名析理起见,原应有此分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互相冲突的。“实际人生”比整个人生的意义较:为窄狭,一般人的错误在把它们认为相等,以为艺术对于“实际人生”既是隔着一层,它在整个人生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人为维护艺术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这般人不但是误解艺术,而且也没有认识人生。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语说得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对于一种言行常欢喜说它“好看”、“不好看”,这已有几分是拿艺术欣赏的标准去估量它。但是一般人大半不能彻底,不能拿一言一笑、一举一动纳在全部生命史里去看,他们的“人格”观念太淡薄,所谓“好看”、“不好看”往往只是“敷衍面子”。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画也不肯苟且。王荆公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原来“绿”字是“到”字,后来由“到”字改为“过”字,由“过”字改为“入”字,由“入”字改为“满”字,改了十几次之后才定为“绿”字。即此一端可以想见艺术家的严肃了。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往往出于一般人意料之外。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著,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对于世间一切,也拿艺术的口胃去评判它,合于艺术口胃者毫毛可以变成泰山,不合于艺术口胃者泰山也可以变成毫毛。他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郭林宗见到以为奇怪。他说:“甑已碎,顾之何益?”哲学家斯宾诺莎宁愿靠磨镜过活,不愿当大学教授,怕妨碍他的自由。王徽之居山阴,有一天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他的朋友戴逵,便乘小舟到剡溪去访他,刚到门口便把船划回去。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晋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达而不知道严肃,宋朝理学又大半只知道严肃而不知道豁达。陶渊明和杜子美庶几算得恰到好处。  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作品,从伦理的观点看,它有善恶的分别,从艺术的观点看,它有美丑的分别。善恶与美丑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就狭义说,伦理的价值是实用的,美感的价值是超实用的,伦理的活动都是有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则是无所为而为。比如仁义忠信等等都是善,问它们何以为善,我们不能不着眼到人群的幸福。美之所以为美,则全在美的形象本身,不在它对于人群的效用(这并不是说它对于人群没有效用)。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就不能有道德的活动,因为有父子才有慈孝可言,有朋友才有信义可言,但是这个想象的孤零零的人还可以有艺术的活动,他还可以欣赏他所居的世界,他还可以创造作品。善有所赖而美无所赖,善的价值是“外在的”,美的价值是“内在的”。  不过这种分别究竟是狭义的。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因为伦理的活动也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赏与嫌恶。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讨论伦理问题时都以为善有等级,一般的善只有外在的价值,而“至高的善”则有内在的价值。这所谓“至高的善”究竟是什么呢?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本来是一走理想主义的极端,一走经验主义的极端,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意见却一致。他们都以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这种见解在西方哲学思潮上影响极大,斯宾诺莎、黑格尔、叔本华的学说都可以参证。从此可知西方哲人心目中的“至高的善”还是一种美,最高的伦理的活动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了。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何以看成“至高的善”呢?这个问题涉及西方哲人对于神的观念。从耶稣教盛行之后,神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道德家。在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叔本华诸人的心目中,神却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创造这个宇宙出来,全是为着自己要创造,要欣赏。其实这种见解也并不减低神的身份。耶稣教的神只是一班穷叫花子中的一个肯施舍的财主佬,而一般哲人心中的神,则是以宇宙为乐曲而要在这种乐曲之中见出和谐的音乐家。这两种观念究竟是哪一个伟大呢?在西方哲人想,神只是一片精灵,他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受限制,至于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而不能绝对自由。人愈能摆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最上的理想。  这番话似乎有些玄妙,在这里本来不应说及。不过无论你相信不相信,有许多思想却值得当作一个意象悬在心眼前来玩味玩味。我自己在闲暇时也欢喜看看哲学书籍。老实说,我对于许多哲学家的话都很怀疑,但是我觉得他们有趣。我以为穷到究竟,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哲学和科学穷到极境,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每个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他自己所见到的一点真理(无论它究竟是不是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地球绕日运行”,“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一类的科学事实,和《密罗斯爱神》或《第九交响曲》一样可以摄魂震魄。科学家去寻求这一类的事实,穷到究竟,也正因为它们可以摄魂震魄。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  “慢慢走,欣赏啊!”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活情趣卷-现代教育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收到书时,很是失望,因为没有外膜包装,整本书看起来很旧,朋友都说怎么都象一本旧书.不过翻到书中内容细细看来,还真没让人失望,将功补过吧.书里有不少哲学部分的,很是喜欢.让人看了心情很宁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