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国

出版时间:2012-03-01  出版社:曹雨一、赵学文、曹韧、 续小强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2-03出版)  作者:曹雨一 著  页数:280  

前言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汹涌澎湃。    五千年的华夏精神,像一片群星璀璨的夜空,平静安详。    我们的祖国,走过千年倥偬辉煌,历经百年屈辱阵痛,穿越共和国六十年沧桑巨变、三十载改革创新,抵达今天,走向明天。几多风霜雪雨,几多歌哭笑泪,从来不曾倒下,永远巍然屹立。——我们的祖国,何其壮哉!何其伟哉!    每一回首,都有不尽的留连;每一展望,都有无数的憧憬。    于是,就有了这套《文明中国书典》。    过去的祖国,龙章风姿。四大发明书写精彩,圣贤伟人灿若星辰,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包容,绵长和柔韧,雕刻了自己独特的面孔和姿态——那些动人的传说,那些深邃的内涵,如何探寻,如何捕捉?    今天的祖国,万象更新。时代的列车高速前进,窗外的风景倏忽而过。太多的信息和热点在唇语问交汇,太多的观念和价值在头脑中碰撞,太多的期待和希望在闪亮的眼眸中进射——那些日新月异的知识,那些温文尔雅的情怀,  如何知晓,如何拥有?    未来的神州,将走向哪里,这又是一个诱人的谜题。——那些远方的故事,那些未来的风流,那些人类的愿景,如何前瞻,如何预知?    亲爱的朋友,所有的答案,也许,都可以在这套书中寻觅呢!如果你愿意,请将其缓缓展开。    相信那一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蓝色火苗,会在你的心头悄然点燃。    为了这条长河,为了这片星空,为了将对民族崛起的信心和文明传承的信念传递给你——亲爱的读者朋友,打开这套百科全书式的图书吧,她是中华文明浓墨重彩的画卷,在那里,有锦绣河山、灿烂文化,有礼仪之邦、道德家园,有伟大历程、盛世美景……28册的书典,将向你展示美不胜收的景色。亲爱的读者朋友,畅游在“文明中国”的书海中,你会感到喜悦和自豪,会发出赞叹和微笑。    让我们一同——为文明喝彩,为中国加油!

内容概要

  “文明中国书典”系列数十册的书典,将向你展示美不胜收的景色。 亲爱的读者朋友,畅游在“文明中国”的书海中,你会感到喜悦和自豪, 会发出赞叹和微笑。 让我们一同——为文明喝彩,为中国加油! 这本《文明中国书典:人才中国》是其中一册。 《文明中国书典:人才中国》分为文史哲贤;生命天使等数章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文史哲贤 一、国学大师——季羡林 二、中国学者的典范——任继愈 三、中国的文化昆仑——钱钟书 四、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五、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夏鼐 六、蜚声国际的汉学泰斗——饶宗颐 七、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 八、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梁漱溟 第二章数学智者 一、中国“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谷超豪 二、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吴文俊 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四、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陈景润 五、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 六、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 七、中国当代数学的铺路人——王元 八、“熊氏无穷数”之父——熊庆来 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 三、中国植物的“活词典”——吴征镒 第四章生命天使 一、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二、“万颅之魂”——王忠诚 三、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奠基者——陈可冀 四、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林巧稚 五、中国的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 六、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衣原体之父”——汤飞凡 七、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 第五章理化精英 一、“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 二、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的研发者——黄伯云 三、“稀土之父”——徐光宪 四、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 五、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 六、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黄昆 七、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 八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朱光亚 九、中国核武器之父——王淦昌 十、中国电子衍射 及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先驱者—李方华 第六章军事号角 一、99坦克之父——祝榆生 二、中国第一代歼击轰炸机的总设计师——陈一坚 三、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四、中国第二代战略导弹总设计师——王永志 五、战斗之鹰歼10的总设计师——宋文骢 六、“航天四老”之一——屠守锷 七、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八、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九、中国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任新民 第七章行业领军 一、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 二、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 三、国际大气科学界的学术巨匠——叶笃正 四、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 五、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 六、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的专家——刘东生 七、“星光中国芯”芯片的研发者——邓中翰 八、中国光学之父——王大衍 九、中国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 十、商业才子、社会慈善家——李嘉诚 十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者和建筑教育家——粱思成 十二、新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先驱者——吴良铺 十三、中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先驱——茅以升 第八章水墨大师 一、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 二、中国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 三、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干 四、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第九章公众之星 一、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张艺谋 二、中国体育的代言人——姚明 三、世界古典音乐新一代领军人物——郎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博学多能,兼通数种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格局中去。他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被誉为“文化昆仑”。 【经典名言】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生平回眸】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6岁在亲戚家的私塾附学,13岁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就读于外文系。大学期间,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做特殊的学生。1933年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193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韵中国》一文获B.litt学位。1938年秋回国,同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创作。抗战结束后,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相继出版。1949年回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毛选翻译工作和《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打击折磨。1969年11月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参加劳动改造干校,在那里一度做信件收发工作。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1983年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作品《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成功路上】 弯曲学前路勘俭上学时 钱钟书的一生似乎冥冥中就和做学问有关。按照他们家乡的习俗,刚满周岁的孩子要“抓周”,钱钟书抓到了一本书,因而得名钟书。然而,他的启蒙求学之路并不顺利,走过弯路也犯过错误。或许就是骨子里对知识的那种钟爱,让他继续走了下去,直至走上了阳关大道。 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钟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钟书4岁,伯父教他认字。6岁,被送人秦氏小学,不到半年,因为一场病,伯父让他待在家不再上学。后来进入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干脆自己教钟书。经常,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给一个铜板让他去买酥饼吃,给两个铜板让他去看小人书。钱钟书经常跟伯父去伯母娘家。那儿有一个大庄园,钟书贪玩,耽误功课。伯母娘家人都抽大烟,总是半夜吃夜餐,生活无规律。每次回来,父亲见钱钟书染上许多坏毛病,总会责备大骂。钱钟书11岁,考取东林小学,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尽管父亲负责他的学杂费,但其他开支无法弥补。没有作业本,他就用伯父曾钉起的旧本子;笔尖断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14岁他考上了桃坞中学,父亲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对他的作文始终不满意。从此他更加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书籍,渐渐地他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父亲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钟情于书勤奋造就天才 面对钱钟书的《管锥编》,人们总会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从钱钟书的散文到短篇小说,再到学术巨著,无不体现他独到的见解和高人一筹的眼光。他的睿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他的勤奋造就的。他的成就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唯有勤奋,才是真正成就天才的必要条件。 钱钟书嗜书如命,他总是想方设法,尽量广泛地汲取世界人文学术的前沿知识,用以激发和培植自己独立创新的能力。他足不出户,潜心读书研究,不拜客访友,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他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他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线装书十分丰富,许多线装书的借阅卡上只有钱钟书一个人的名字。每次进入线装书库,钱钟书总拿着铅笔和笔记本,不断地翻检书籍,不断地抄录、做笔记,常常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天。他精读的每一部书都要反复批点,有的连页边都写满了,再也找不到一点空地方。在河南的“五七”干校时无书可读,他就反复地读随身所带的字典和笔记本。在学术事业上,钱钟书严肃认真、兢兢业业,他的书几乎没有一部在重印或再版时不作大大小小修改的。 历经风雨爱国情怀终生不悔 钱钟书谙熟西方文化,但从不以此为傲;虽曾负笈西方,身上却不曾沾染半点洋博士的臭味;洋文读得滚瓜烂熟,血管里流的则全是中国学者的血液。他娓娓的叙述,激情的篇章,字里行间中处处渗透深深的爱国情感。 1938年,他留学生活结束,当时像他这样杰出的人才在英、法找个收人丰厚的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那时祖国正处在日寇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相传复楚能户,倘及乎吴不廿年”(《槐聚诗存·巴黎归国》)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毅然地回到了“忧天将压、避地无之”“国破堪依、家亡靡瞠”(《谈艺录》)的故国。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人流亡国外,可是钱钟书执意留在祖国。“文化大革命”中,钱钟书受到冲击并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有人曾问钱钟书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钱钟书毫不犹疑地回答:“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他对祖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限的深沉的热爱,不管国家怎样贫困落后,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也不管自已受到过多么不公正的对待,他都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几十年来,他同共和国一起,历经风风雨雨。共渡艰难险阻,也共同分享收获与成功。他用满腹才华和生花妙笔为国家和人民提供着最好的精神产品,也为世界的知识宝库积累着财富。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狂人”之一,他的狂,狂在才气,狂得汪洋恣肆,颇类古代庄生。他说话刻薄却俏皮,他批评同学、友人,他也批评师长、前辈。上大学时他就挑剔博学的父亲的学问,断定父亲的学问“还不完备”。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凄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却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狂如此!

编辑推荐

《人才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汹涌澎湃。 五千年的华夏精神,像一片群星璀璨的夜空,平静安详。 为了将对民族崛起的信心和文明传承的信念传递给你——亲爱的读者朋友,打开这套“文明中国书典”吧,她是中华文明浓墨重彩的画卷,在那里,有锦绣河山、灿烂文化,有礼仪之邦、道德家园,有伟大历程、盛世美景…… 《人才中国》是其中一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才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