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坛大净写春秋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  作者:陈云发  页数:199  

内容概要

陈云发编著的《菊坛大净写春秋(尚长荣)》讲述了:尚长荣,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受到父亲尚小云的艺术熏陶,师从多位名家学艺,在六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求索开拓,形成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塑造出一系列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舞台艺术形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他坚持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先后推出在当代京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佳作,震撼海内外剧坛,屡获全国性戏剧权威大奖,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最具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之一。陈云发编著的《菊坛大净写春秋(
尚长荣)》为读者还原了尚长荣得艺术人生。

书籍目录

艺术访谈
艺无坦途探索不止
艺术传评
第一章 五岁登台
第二章 拜师学艺
第三章 初到上海
第四章 “倒仓”考验
第五章 奔向西安
第六章 “侯门”修炼
第七章 性格演员
第八章 火热舞台
第九章 迎接春天
第十章 冲击顶峰
第十一章 潇洒张飞
第十二章 “潜出”潼关
第十三章 雄杰曹操
第十四章 妩媚魏征
第十五章 “廉吏”旋风
附录
从艺大事记
后记

章节摘录

尚小云在外面会完客后,就往春树二条l号的家里赶。那时,尚家的后院就是荣春社的练功房,他习惯性地直奔后院去看小学员们练功。家里负责照料三公予的保姆手里端着一碗豆浆,忙忙地来向他告状说:“尚老板,大福这几天不知中了哪门子邪乎,连吃喝也没心思呢。”    尚小云皱起了眉头:“大福他咋了?”    “这几天我每天给他准备一碗豆汁滋补身体,可他就是不肯按时喝。”    尚小云想起大福上次不肯在客人面前学念《追韩信》中的台词,认为自己“老疙瘩儿子”的犟脾气又犯了,便想着要给他点“教训”,便问:“大福在哪儿?”    “他呀,正在厨房后边的空地上玩着呢。”    尚小云撩起长衫,转身便来到厨房后边的空地上,只见刚满4岁的儿子长荣(小名大福)正背对着外面,独自一个人在自言自语着。尚小云不知长荣在玩什么把戏,便悄悄地停住脚步,饶有兴趣地看着儿子。这时候,孩子没有发觉身后的父亲,依然嘴里学着《四郎探母》中杨宗保的腔调念开了台词:“俺,杨宗保,奉了父帅将令,巡营查哨。众将官,听我一令!”    尚小云发觉儿子原来是在背地里悄悄学大人念戏词,顿时高兴起来,禁不住爱怜地赞了声:“好小子!”    正沉浸在戏文中的长荣,一下子被父亲的吆喝扰乱了思路,竟愣了神,忙说:“爸,我这是跟师哥学的,闹着玩儿,不知像不像?”    “像,像。”尚小云抚着儿子的头,说,“你呀,平时让你在客人面前唱几句,老犟着不肯。这戏词练了又不敢见人,有什么用处呵?”    原来,前些时尚长荣看荣春社的师哥们排戏,便学着头科老生学员徐荣奎在((追韩信》中使用的“麒派”(指已故上海京剧大师周信芳创造的一个京剧老生流派)萧何的念白“将军慢走”的腔调,在旁边也念了一遍,因为摹仿得惟妙惟肖,正好被尚小云听到了,他扬起眉毛对儿子说:“大福,你这句念白还真有点味儿,好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偷戏啦?”尚长荣一本正经地辩白:“爸,这是师哥教的,我没‘偷’。”尚小云哈哈大笑,说:“好,好,这不叫偷,自己家里嘛,还能叫偷?明儿你学几句,唱给我听。”那阵,荣春社正在社长四大爷赵砚奎(尚小云琴师)带领下在院子里排《追韩信》,尚小云给学员们说戏,见儿子长荣也在旁看排戏,便要他当场表演一下那句“麒老牌”的“将军慢走”念白,没想到平日听话的儿子竞死活不肯,弄得他这位京剧大师很没“面子”。为此,第二天尚小云狠狠地教训了长荣一顿,所以今天看到长荣又偷偷地在学念台词,便还有点“耿耿于怀”呢。    “爸,我不是不听你的话,就是不想在生人面前疯。”    尚小云一听,立刻回嗔作喜,说:“你这孩子,就是太有主见,脾性倔。今天要不是阿姨告状,我还不知道你在偷着学戏呢。——好,你自个儿练吧,不过,豆汁奶还得按时喝。”    《四郎探母》是荣春社坐科学员经常排演的戏,戏中的杨宗保,是北宋时期杨家的将门虎子。尚长荣从懂事起就崇拜这位少年英雄,凡是师哥们排演杨宗保的戏,他都痴迷地看,不知不觉,他就萌生了摹仿表演的欲望。    P17-18

后记

当这部《菊坛大净写春秋.尚长荣》书稿完成之际,我心中觉着分外感慨。    这是我为尚长荣先生撰写的第二部传记。一个作者第二次为同一位传主撰写传记,应该是一件比较罕见的事,除非出于以下的原因:一是传主与作者有特珠的亲近关系,二是传主是作者特别钦佩的人之一,三是第一部传记出版后,传主的个人经历和成就又有了较大发展和收获。由于我与尚长荣先生既非亲眷,也不是同行或师谊关系,所以,我为尚长荣先生撰写这第二部传记,当属于第二和第三种情况的兼而有之。    还在2001年1月我第一部有关尚长荣的传记《吟啸菊坛---大写尚长荣》(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之际,我就预感到可能要为尚长荣重新撰写传记,因为我发现他艺术上不断登攀高峰的精神之坚毅、创作欲望之旺盛、艺术创新能力之强劲,在当今菊坛都是超常地杰出的,我相信他还会在优秀新剧目中塑造出令人难忘的新角色。所以,当时在书的结尾处曾大胆预言:“也许,他又在谋划着下一台戏了。”果然,从2002年开始,京剧《廉吏于成龙》便开始了实质性启动,并于2003年1月举行了首演,尚长荣在这部新戏中的艺术成就不仅震惊了京剧界,并且荣获了所有的国家级大奖殊荣。    从前两年起,我就萌生了想对《吟啸菊坛》补充再版的想法,正在此时,上海市文联开始了一项为上海当代顶尖级艺术家立传的系统工程,得知我的想法后,市文联立即给予支持,主持此项工程市文联党组书记杨益萍同志要求文联创作中心与我联系,希望将尚长荣的这本新传记纳入这工程中,按统一体例重新整理撰写,我当然很乐意地执行。因此,这本《菊坛大净写春秋.尚长荣》,并不是《吟啸菊坛》的删节本,而是新撰的一本传记,书中不仅增加了尚长荣和他的剧组创作演出《廉吏于成龙》的艰苦过程及社会活动证录,而且还详细研究、考证了尚长荣先生的从艺历程,概括编撰了他的《从艺大事记》。当然,限于篇幅,本书主要叙述传主的艺术奋斗创作经历和成就,对传主的家庭生活尤其是“文革”中的坎坷经历,本书稿都未涉及。    我真正了解尚长荣先生,是1990年首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评选活动中,那时我还在市文联工作,评委会首评主配角演员时,鉴于他主演的《曹操与杨修》中的曹操形象,大家一致同意他获主角奖并以唯一的全票列在榜首;颁奖活动期间,我由于参加接待和组织颁奖话动,与尚长荣先生有了接触。当然,真正有交往,是开始于1997年1月26日,我第一次对他开始采访。为了撰写《吟啸菊坛》这本书,我们断断续续有过无数次的交谈,前后进行达4年之久。这次为了重新撰写他的传记,从去年开始,我又多次对他进行采访,对原书中的一些材料也进行了甄别或订正。    在与他交往中,尚先生在四个方面的品格上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一是他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是那么执着和真挚,他身上那种永不满足、永不止步的激情,使他永远像一个“艺术青年”。应该说,他在京剧园地耕耘数十年,艺术上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是个可以“吃老本”的年龄了。但是,他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却一点也没有锐减,60多岁还能突破架子花脸行当、塑造舞台上全新的于成龙艺术形象,这种创造精神,堪比当年梅兰芳创演《穆桂英挂帅》的盛举。而人们发现,当他复排重演自己的作品时,也决不当“复印机”,总会给演过的戏注入新的艺术元素,让老观众的眼睛一亮,例如2010年7月4日他与从美国归来的言兴朋先生重演《曹操与杨修》时,就显现了新的光彩。    二是他的谦和精神始终没有变。这些年,尚长荣获得了许多荣誉,又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誉,还连任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但地位变了,他的“布衣艺术家”为人品格没有变。在与所有人的交往的场合中,他谦和、彬彬有礼、从不居高临下的风度,显示了他的高尚教养,这些在当今社会艺术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还要指出的是,他对任何来自各方面对他艺术持有的不同意见,都是十分重视和认真吸取的,即使个别尖锐的意见,他也心境平和,坦然应对,这既源于他对自己艺术的自信,也是他谦虚和善于吸取不同意见的风格决定的。    三是他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自己决不会接受“大师”的称誉,这使我很意外。现在,“大师”的称号确实给的很多很滥,年纪轻轻的棋手可称为“大师”,雕刻了一些工艺品也可以正式被授于“大师”稳号,至于胡子长的、书写得多而且卖得好的人,都不乏馋涎“大师”称号者。但尚长荣这样真正在戏曲艺术上有巨大成就的人,却坚决辞谢了“大师”称誉。我想,这也不是“谦让”两个字可以代替的,这本身就包含了无限的深意。    四是他决不认为自己的艺术已经成为“流派”。以往,戏曲界有成就的艺术家成某一流派,是一种既成的现象,今天,一些戏曲剧种传人常常以唱某一流派为荣,而流派创始人也总希望传人能不走样地把艺术传下去,这种戏曲生态现象当然无可非议。但其中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可能会阻碍有天分的流派传人在艺术上的突破:只传承不走样,难以实现创新。我认为尚长荣的不称“派”,充分反映了他特有的智慧,因为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创新永远是艺术的生命力。尚长荣多次对我说,他虽然师承了几位花脸艺术大家,但从不拘泥于某一派。他经常做出非常举动:突破。例如《张飞敬贤》中的“武将戏文唱”、《曹操与杨修》中的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两门抱”新曹操形象、《贞观盛事》中的魏征突破架子花行当、《廉吏于成龙》的于成龙是花睑老生行当相结合等,都是他艺术上敢于“不守规矩”而取得的成就。他又称:“我是属于父亲那一派”,他父亲尚小云大师是旦角,怎么会是同一“派”?原来,尚小云也并不是一辈子只学一个行当,年轻时学过武生,后来才转入旦行,而且尚小云也是敢于“不守规矩”的艺术大家,他的《昭君出塞》、《摩登伽女》等戏,就体现了他的革新精神。所以,尚长荣先生称自己是父亲“那一派”,正是他坚持尚小云大师革新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本书稿付梓的时候,我特别要感谢上海市文联党组给予的充分关注和支持,感谢为此书组稿付出辛劳的邹平、孙建成等同志。同时,我也永远不忘记当年支持《吟啸菊坛》出版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原总编辑高若海先生、现任社长兼总编辑贺圣遂先生,没有《吟啸菊坛》,就不会在短时期内写成这本书;同时,也感谢当年为支持我撰书而欣然作序的两位专家:戏剧界前辈刘厚生先生和上海戏剧学院戴平教授。    作为戏剧爱好者,能够两次为一位戏剧名家撰写传记,我当引为幸运和荣耀。

编辑推荐

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是我国京剧发展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四大名旦”之一。在父辈的影响下,尚长荣5岁登台学艺,50多年的艺术实践,终使他登上了京剧艺术高峰。他主演的《李逵探母》、《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等数十出新编和传统京剧蜚声海内外。陈云发编著的《菊坛大净写春秋(尚长荣)》展现了他从步入菊坛到终于登上当代京剧艺术新高峰的奋斗历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菊坛大净写春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装订排版都不错,分阶段式的写法,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尚长荣的艺术经历及艺术理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