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幻想题材影片创作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赵起  页数:1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美国近40年幻想题材影片创作的“非现实化”特色为研究对象,从“非现实化”处理的基本思维(创作观念的演变、主题的选择)和创作中的具体特色这两大部分来展开研究,考察了“非现实化”创作观念的来源、形成,主题的类型及特征、叙事、风格和受众心理等方面的论点。涉及了诸如1960年代后美国电影产业基本状况、电影业的全球化战略及市场运作、叙事时空关系、“末世情结”等一系列问题,期许在理论上建立一个较有新意的讨论话题。

书籍目录

导言 关于电影“非现实化”创作的研究命题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研究动机、关键词和概念、研究范畴
 第二节 幻想电影创作的研究现状和本书的研究价值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参考资料说明
第一部 幻想电影创作中“非现实化”处理的基本思维——创作观念的演变和主题的选择
 第一章 创作观念的来源和形成
  第一节 后工业化进程对幻想电影创作观念影响整体观
  第二节 幻想题材影片中处理社会、政治的基本观念
  第三节 幻想题材影片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与态度
  第四节 从工业时代的机械、怪兽到后工业时代的人工智能、克隆人
 第二章 创作主题的选择
  第一节 幻想电影主题的选择、定位的依据和来源
  第二节 幻想题材影片主要的母题类型及特征
第二部 幻想题材影片创作“非现实化”处理的具体特色研究
 第三章 叙事及表现技巧方面的创作特色
  第一节 时间与空间的非现实化
  第二节 作为叙事对象的非现实角色的塑造特色
  第三节 新技术和制作观念对叙事表现的推动
 第四章 影片“非现实化”风格的建立
  第一节 幻想电影风格的现实基础与现实超越
  第二节 电影表现风格“非现实化”的分类
 第五章 幻想题材影片“非现实化”处理影响受众心理的特色类型
  第一节 幻想题材影片创作中观众心理的针对性
  第二节 幻想题材影片创作中影响观众心理结构的两种典型模式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有了以上的这些铺垫,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社会发展以及由其带动的文化运动的要求,还是电影业试图摆脱困境的主观愿望,都迫使电影业必须急切地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方向。有研究美国电影史的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是缺失的十年”,这十年对美国电影业来说是有些不知所措的,但是这些在困境中摸索的经历也为70年代后期好莱坞再度的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六七十年代,人们对政治和政府的不信任加深,要求平等、解放的呼声加剧,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等的兴起使得美国不得不进行深刻的社会体制变革,这场变革给这个时代打上了社会调整和转型的印记,并超越时间的界限,影响着后来的时代。随着许多禁区诸如种族、性、性别、人性等逐渐地受到冲击和被打破,艺术创作领域也受到影响,一批较年轻的电影作者运用了新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创造出一批与传统美国电影特色不同的影片,如阿瑟•佩恩的《邦妮与克莱德》(1967)、迈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9)、丹尼•霍珀的《逍遥骑士》(1969)等,至此,“新好莱坞”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开始崛起。新好莱坞初期的影片不再注重情节的精巧与人物性格的展示等传统表现方法,而侧重于探索人的内部世界的复杂性,极大地凸显人物,用剧中人的虚无、苦闷、自由不拘及反叛的生活方式来反映“二战”后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危机。

编辑推荐

《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幻想题材影片创作》是把美国近40年以来的幻想电影题材影片作为基本研究对象,为什么有这样一个限定?下文会进行详细陈述。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构成命题的几个关键词。我们第一要知道“幻想题材电影”是怎样一个概念,在本命题的设定中,“幻想题材电影”涵盖了科幻题材电影、魔幻题材电影、奇幻题材电影等几种类型的影片,大致廓清这几类影片的定义与异同有利于我们对“幻想题材电影”作为研究素材的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幻想题材影片创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