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莫言

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王德威,张旭东,张闳,朱伟,严锋,曹元勇,叶开,莫言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该项国际性文学殊荣,授奖词有日:“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这一赞誉也是世界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认可与致敬。    为使读者较为全面地认识莫言,了解他笔下奇伟瑰异的世界,我们从近年来莫言的文谈访谈、有关莫言的评论研究之中,遴选了代表性的十二篇,分为四辑,第一辑为莫言文谈,作家现身说法,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第二辑选取三位权威研究者的评论,深入解读莫言小说的独特经验和魅力;第三辑收录四位资深观察家的记述,娓娓道出其人、其文的台前幕后故事;第四辑系莫言访谈、评传,生动勾勒作家文笔文心的发生、发展轨迹。    本书的编选得到莫言先生与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衷心致谢。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年11月

内容概要

  《说莫言》一书收录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张旭东、严锋、张闳、朱伟、叶开等的研究文章,评说莫言,并选入莫言有关长篇小说的文谈和访谈,讲述自己的创作体验。《说莫言》一书内容丰富,分析到位,资料翔实,咨询及时,对于了解莫言及其文学创作有很大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莫言,著名作家,王德威:哈佛大学教授。张旭东,纽约大学教授,张闳:同济大学教授。朱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严锋:复旦大学副教授。曹元勇,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叶开,《收获》编辑部主任。

书籍目录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莫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王德威莫言是通向当代中国文学的门户 张旭东作为历史遗忘之载体的生命和土地 张旭东——解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感官的王国 张闳——莫言笔下的经验形态及功能我认识的莫言 朱伟四遇莫言 严锋谦卑的小说家莫言 曹元勇莫言与《蛙》 曹元勇——从给莫言做责任编辑谈起用残酷叙事建立起的文学共和国 叶开——莫言和他的作品文学与赎罪 莫言、严锋莫言传 叶开

章节摘录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王德威    莫言自谓“莫”言,笔下却是千言万语。不论题材为何,他那滔滔不绝、丰富辗转的辞锋,总是他的注册商标。这大约是小说家自嘲或自许的游戏了。也因为这干言万语,又引来文学批评者干百附丽的声音。谈论莫言的种种,从女性主义到国族论述,这几年还真造就了不少会议及学位论文。但学院里的众声嘈杂,莫言似乎一概“默”言以对,纸上文章才是小说家的最后寄托。我们对莫言的种种“说法”,必须建立在这层自知之明上。    莫言出身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农民家庭。高密偏处胶东半岛一隅,土地贫瘠、民情朴陋,不曾以文风知名。莫言小学读到五年级,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辍学。从十一岁到十七岁,他成了真正的农民。之后他进入工厂作临时工,几经辗转,终于离开家乡,加入军队。行伍生涯之余,年轻的莫言却独对文学发生兴趣,而启动莫言创作的最大灵感,不是别的,正是他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    莫言从事创作的动机及经历,很使我们想到三十年代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沈来自闭塞落后的湘西,少小从军,转战西南。尽管客观环境动荡不已,这位湘西少年对文学依然一往情深。在二十岁那年,他离开军队,远赴北京。再经过几年锻炼,他要凭着对故乡风物的追溯,倾倒一辈新文学读者。我们今天论现代乡土文学的茁壮,也必自此始。    或有识者要指出,莫言的小说瑰丽曲折,与沈从文那样清淡沉静的作品,其实颇有不同。的确,谈论沈从文的当代传人,汪曾棋、阿城、何立伟,乃至早期的贾平凹才更有可资比照之处。但我却以为尽管莫言与沈从文的风格、题材大相径庭,两者在营造原乡视野,化腐朽为神奇的抱负上,倒是有志一同。湘西原是穷乡僻壤,在沈从文的笔下竟能焕发出旷世的幽深情境,令人无限向往低徊。而面对高密的莽莽野地,莫言巧为敷衍穿插,从而使一则又一则的传奇故事于焉浮现。    更重要的是,沈从文写湘西,总已意识虚构与现实、遐想与历史间的微妙互动。在他的《边城》一侧,《长河》之畔,早有无限文学地理的传承;湘西相传是《楚辞》屈原行吟放歌的所在,更是陶潜桃花源的遗址!原乡的情怀与乌托邦的想象,不能再分彼此。无独有偶,莫言写高密东北乡,不曾忘记他的神思奇想也是其来有自。离高密数百里路的淄川,就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乡,而我们都知道《水浒》英雄的忠义事迹,起源自南宋山东。就此来看《红高梁家族》中的铁马金戈,或《神聊》系列中的鬼怪神魔,莫言私淑前人的用心,可以思过半矣。现代中国文学有太多乡土作家把故乡当作创作的蓝本,但真正能超越模拟照映的简单技法,而不断赋予读者想象余地者,毕竟并不多见。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中心,所辐辏出的红高梁族裔传奇,因此堪称为当代大陆小说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所历史空间。    我所谓的“历史空间”,包括却不限于传统那种时与空、历史与原乡的辩证话题。“历史空间”指的是像莫言这类作家如何将线性的历史叙述及憧憬立体化,以具象的人事活动及场所,为流变的历史定位。巴赫金(Bakhtin)早就告诉我们,小说中时空交会的定点,往往是叙述动机的发源地。以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为例,评者可说莫言凭此又建立了一套城与乡、进步与落后、文明与自然的价值对比。但这种主题学式的类比有其限制。我要强调莫言的纸上原乡原就是叙述的产物,是历史想象的结晶。与其说他的寻根作品重现某一地理环境下的种种风貌,不如说它们展现又一时空焦点符号,落实历史辩证的范畴。    于是在《红高梁家族》里,那片广袤狂野的高梁地也正是演义一段现代革命历史的舞台。我们听到(也似看到)叙述者驰骋在历史、回忆,与幻想的“旷野”上。从密密麻麻的红高粱中,他偷窥“我爷爷”、“我奶奶”的艳情邂逅;天雷勾动地火,他家族人物的奇诡冒险,于是浩然展开:酿酒的神奇配方,江湖的快意恩仇,还有抗日的血泪牺牲,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过去与未来,欲望与狂想,一下子在莫言小说中,化为血肉凝成的风景。    在过分架空历史(宿命)意义的环境里,莫言将历史空问化、局部化的作法,不啻肯定了生命经验本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莫言敢于运用最结实的文字象征,重新装饰他所催生的乡土情境,无疑又开拓了历史空间无限的奇诡可能。像中篇《大风》里那场惊天动地的狂风,《狗道》中五彩斑斓、争食人尸的野狗,《红蝗》中铺天盖地而来的蝗祸,《秋水》及《战友重逢》中的滚滚洪水,既幻亦真,皆是佳例。    相对于《红高梁家族》所创造的炫丽空间,莫言另一类小说如《爆炸》、《枯河》、《白狗秋千架》、《欢乐》等,似乎执意回到现实泥沼,显现乡愁不足为外人道的一面。这两种类型的原乡想象已自展开了互相辩证的力量。《白狗秋千架》一作尤其具有强烈文学史嘲讽意图。故事中的叙述者是个受过教育、抽暇返乡的年轻人。故乡贫瘠伧俗依旧,并不能带给他任何美好印象。惟有在高梁地边巧遇儿时玩伴时,方才勾起他一些青梅竹马式的回忆。只是当年的娉婷少女自秋千架跌下,瞎了一只眼,委屈嫁了个哑丈夫,生了三个不会说话的孩子。面对年轻返乡者的似水乡愁,她的回答是:“有甚好想的,这破地方……高粱地里像他妈×的蒸笼一样,快把人蒸熟了。”《红高梁》里的激昂浪漫视景,哪里还能得见?    近年莫言将历史空间的构筑,更延伸至其他面向。在《十三步》中,故事的主角是个关在铁笼中的疯子,靠观众(听众)喂食粉笔,吐出一段段不可思议的故事。莫言的用心在此不言可喻。牢笼之中的方寸之地,是主角无可奈何的限制,但吊诡的是,牢笼的禁锢使他匪夷所思的狂想,有了“出路”。作为听众的“我们”,置身牢笼之外,却深为笼内人的故事所吸引,而不自觉的成为他的传声筒。这场奇异的叙述过程,代表莫言思考语言与空间相对关系的极致。诚如香港学者陈清侨所言,“在昏乱的逻辑与逼人的形势下,我们无法不抓住眼前最锋利的刀刃或者最稀奇古怪的粉笔,在干篇万卷的故事中杀出一条生路,去涂上一幅让自己可以站得住脚的幻象,一个铁笼。”我们都是(历史的、语言的)笼内人。    P12-16

编辑推荐

《说莫言》编辑推荐: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该项国际性文学殊荣,授奖词有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这一赞誉也是世界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认可与致敬。为使读者较为全面地认识莫言,了解他笔下奇伟瑰异的世界,我们从近年来莫言的文谈访谈、有关莫言的评论研究之中,遴选了代表性的十二篇,分为四辑,编成《感官的王国——莫言及其文学世界》推出。第一辑为莫言文谈,作家现身说法,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第二辑选取三位权威研究者的评论,深入解读莫言小说的独特经验和魅力;第三辑收录四位资深观察家的记述,娓娓道出其人其文的台前幕后故事;第四辑系莫言访谈、评传,生动勾勒作家文笔文心的发生、发展轨迹。通过这一系列文字,绘制一幅导览莫言创作的全息地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说莫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如题。刚收到书,快递超给力。大概翻了一下,直觉会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