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明朝历史的100位风云人物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罗光乾  页数:271  

前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一个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自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至1644年李自成攻人京师,朱由检自缢煤山,大明王朝共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朝末年,由于蒙古统治者日益残暴,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化,最终导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在1364年建立起西吴政权,自称吴王,独霸一方。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为京师,以大明为国号,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接着,他又北伐元朝,攻占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逃之后,中国正式进人明朝统治时期。    明朝初年,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励精图治,随着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盛世接着一个盛世的出现,不仅天下大治,而且国力强盛。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其疆域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十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也尽人版图。至英宗即位时,已是“海内清平,万邦来朝”。    1442年后,由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特别是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致使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国力大损。景泰帝重用于谦,在击败瓦刺,取得北平保卫战的胜利后,风雨飘摇的大明政权得以稳定。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的努力经营,国力逐步回升,到明朝中叶孝宗弘治时期,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再次出现“弘治中兴”。    但是,自正德朝开始,大明王朝又逐渐中衰。至嘉靖初,由于新政的推行,国力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又开始出现衰落。至隆庆年间,明穆宗任用徐阶、高拱等人,通过推行新政,开放海禁,俺达封贡等措施,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到万历朝时,在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明朝再度中兴。这一时期,不仅海内清平,而且经济文化极其发达,其经济规模更是高居世界第一。但万历中期之后,随着张居正的去世,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频发。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趁机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至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人北平,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宣告结束。不久,清军人关。    此后,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先后建立了几个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此后,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至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全国最后的一支抗清复明势力至此覆灭。    《影响明朝历史的100位风云人物》正是立足于这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历史,以史实为依据,用文学的语言、精短的篇幅、精美的图片真实地再现了大明王朝二百余年的历史原貌,勾画了这段历史长河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    编者    2011年5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以明代的历史为背景,以详实的史料和精美的图片为读者讲述了清朝自开国军灭亡这个历史过程中,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以及对民族大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100位风云人物。是帮助读者了解清朝历史,认识清朝历史人物的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读物。

书籍目录

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第一名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
蓝玉,被剥皮实草的开国名将
徐达,功勋卓著的中山王
常遇春,英年早逝的开平王
邓愈,战功赫赫的宁河王
沐英,唯一将功名传世的开国功臣
汤和,明初政坛少有的“不倒翁”
李文忠,文武双全的岐阳王
刘基,大明王朝的第一谋臣
朱允炆,失踪于靖难之变的惠帝
齐泰,惨遭凌迟的辅政大臣
黄子澄,被诛九族的忠义之臣
方孝孺,刚直不屈的一代名儒
耿炳文,历仕三朝的征北大将军
李景隆,素不知兵的大将军
盛庸,蒙冤自杀的平燕将军
朱棣,开创永乐盛世的成祖
张玉,战死东昌的“靖难第一功臣”
解缙,死于诏狱的第一位内阁首辅
姚广孝,身披袈裟的谋臣
郑和,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
朱能,“靖难”之役的名将
纪纲,权焰熏天的权臣
朱高炽,在位仅十月的仁宗
杨士奇,出身布衣的四朝辅臣
杨荣,擅长谋划边防的四朝元老
杨溥,清廉自重的内阁首辅
朱高煦,屡谋叛乱的汉王
黄淮,历仕五朝的内阁重臣
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的太平天子
夏原吉,政绩卓著的“股肱之任”
蹇义,历仕五朝的“天官”
张辅,威名远震的英国公
金幼孜,历经四朝的“金玉君子”
黄福,恪尽职守的交趾布政使
朱祁镇,两登帝位的传奇皇帝
于谦,死于“夺门之变”的救时名臣
周忱,巡抚江南的理财名臣
王振,死于“土木之变”的专权宦官
徐有贞,“夺门之变”中的功臣
李贤,耿介忠直的内阁首辅
朱祁钰,意外继位的景泰帝
也先,俘获明英宗的瓦剌首领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早在万历末年,努尔哈赤开始进攻明朝,先攻占了抚顺、清河,接着占领了开原、铁岭,然后又攻克了辽东重镇沈阳和首府辽阳,明军丧师失地,节节后退。以后,努尔哈赤又挥师渡过辽河(三岔河),从辽东进入辽西,攻打广宁,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城而逃,与经略熊廷弼一起逃回山海关。至此,关外几乎全被后金占领。山海关危急,直接威胁到京师。在这种形势下,熹宗接受了大臣们的请求,命孙承宗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上任后,针对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上疏条陈,谋求改革。他还要求朝廷抚辽西、恤辽民、简京军等,这些建议都得到了熹宗的批准。当时,辽东经略王在晋主张“拒奴抚虏,堵隘守关”。也就是以金钱收买蒙古对付后金,并且再在山海关外修一座关城。由于情况不明,首辅叶向高难以断定。孙承宗于是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张建筑的八里铺新城,对王在晋画地为牢、坐以待毙的危险倾向给予了严厉批评。他在听取各方面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他回到北京,随即向熹宗阐述了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并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并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部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熹宗接受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调走后,山海关的防务开始贯彻孙承宗与袁崇焕主守关外的战略。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终于布成了一道坚固的关(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问,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修复宁远,并令驻军尽速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各城。召辽人回故居,垦荒屯田,重建家园,以充实民力,确保军需。宁远城竣工后,又调派袁崇焕镇守,孙承宗自己则坐守山海关。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但是,就在孙承宗锐意巩固边疆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于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后,恐其拥兵“清君侧”,于是跪在熹宗的床前一番痛哭。熹宗为之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此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好在熹宗并没有理会。

编辑推荐

《影响明朝历史的100位风云人物》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响明朝历史的100位风云人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送给爸妈的书,刚到手,大致翻了一下,挺实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