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形传神尚义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吴冠华  页数:159  

内容概要

  《存形 传神 尚义:论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演变过程》共分为存形篇、传神篇、尚意篇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存形莫善于画、存形的要求、存形的手段、早期人物画之造型特点与表现技巧等。

作者简介

  吴冠华,1982年生于浙江三门。1997年至200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01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讲师。主要艺术成就:2007年获浙江省第四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09年获第十二届浙江省美展金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1年获2010-2011年度百人会英才奖(艺术)亚军,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国画优秀作品奖。

书籍目录

总序打造学院精英引言绪论第一章 存形篇第一节 存形莫善于画第二节 存形的要求第三节 存形的手段第四节 早期人物画之造型特点与表现技巧第二章 传神篇第一节 传神论的美学基础——立象以尽意第二节 传神论的审美要求第三节 传神的方法第三章 尚意篇第一节 审美趣味的改变第二节 造型的取向第三节 文人画对人物画的影响结论后记参考文献附图

章节摘录

  二、意的释义  《庄子·天道》篇里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世间珍贵的东西是书,书有两个含义,文字是书,由文字联合而成的书籍也是书。但书不过是语言的外化而写下来的东西。语言有其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意。意是什么?它有所跟随的东西,那东西是不能用语言表述的,也即是道家所谓的“道”,形而上者谓之道。“道”不可名状,超越人们感性经验之外,是精神之物,是一种恍惚的存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道不是彻底的虚无,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内观、内听可以感觉到里面的“惚恍”之象,《庄子·人间世》就提出: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可见道虽是无形、无状,但却可以通过象来表达,所以儒家提出“立象以尽意”。而真正将“立象以尽意”在理论上完善化的是魏晋时期的哲学家王弼,其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说: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名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象”因“出意”而立,“言”为“明象”而出,没有“象”不可以“尽意”,没有“言”不可以“立象”。但怎样去寻找这象所含有的真正意义呢?他认为需要“忘象”。故他又说:  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  这个哲学命题用于造型艺术中就是所谓的道与技。技是构成作品形式的手段,也即是“立象”,技的出现及其存在价值全在于它所要表达的“意”,也就是道。道的高低与否在于技的完善与否,卓越的技巧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心中的道,道以技为前提,当然入道之后也就不会再斤斤计较于技本身了。技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得道,是存意。这也就是说,你在对客观形象进行审美把握时,你不能把注意力流连于技巧之美,这样容易忽视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与完整性,只有在不自觉中忘记了技的存在,我们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于形象本身,从而体悟出形象所蕴含的本质和精神。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存形传神尚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