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晓燕  页数:167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古希腊,公民与城邦异常密切地关联在一起,城邦不仅是政治共同体、伦理共同体,也是教育共同体,人们普遍相信只有通过成为城邦的一员才能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公民教育是城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柏拉图的全部思想都“打上了他人格的烙印”,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柏拉图全部思想的出发点与归结点是城邦的教育。《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其它作品之上。它总结了柏拉图思考过的所有重大问题:美德、教育与政治,科学、哲学以及诗歌。研究《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也许会提供一条捷径,虽然它绝不是坦途,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柏拉图,更贴切地体会柏拉图精湛的学术思想。做这个研究,要克服的障碍有:一则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光芒太盛,遮蔽了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表述;二则如何理解公民教育对于一个熟悉并热爱希腊城邦生活的政治哲学家的特殊含义。本书试图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做整体、全面的研究,所以立足相关的历史文化语境和文本语义分析,重构柏拉图的时代境遇、社会境遇和思想境遇;同时深人到柏拉图的作品中,以重新演示或叙述其戏剧作品的方式,来揭示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完整面貌和真实价值。本书的主体框架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解析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上层贵族家庭,由于世袭和家族成员的影响,自幼接受贵族政治的教育,同时也深受民主政治的熏陶。他的一生与政治息息相关。无论是苏格拉底与雅典现实政治的矛盾,还是尝试以正确的哲学教育改造僭主的西西里之行,都对柏拉图影响至深。

内容概要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试图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做整体、全面的研究,所以立足相关的历史文化语境和文本语义分析,重构柏拉图的时代境遇、社会境遇和思想境遇;同时深人到柏拉图的作品中,以重新演示或叙述其戏剧作品的方式,来揭示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完整面貌和真实价值。《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的主体框架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解析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上层贵族家庭,由于世袭和家族成员的影响,自幼接受贵族政治的教育,同时也深受民主政治的熏陶。他的一生与政治息息相关。

作者简介

  胡晓燕,法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现任教于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中西政治思想,曾在《政治学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一)公民教育在柏拉图学说思想中的重要位置(二)公民教育的古典内涵(三)研究古典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二、文本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理想国》的英译本和中译本状况(二)国外柏拉图思想的研究成果(三)国内柏拉图思想的研究成果三、基本结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一)本书的脉络与结构(二)研究方法(三)新的探索第一章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解读一、柏拉图的生平与时代(一)柏拉图的生平(二)战争对城邦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三)城邦内部的政治斗争与民主制的缺陷(四)公民道德观念由传统走向失序二、柏拉图的思想先驱:有关道德的、政治的、与哲学的观念(一)自然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思考(二)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人类事务的观念三、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序言:希腊的教育传统、革新与反思(一)传统的教育:以训练品德为目的(二)智者的教育:以获得智能为目的(三)苏格拉底的教育:知识即美德四、《理想国》公民教育思想的起因与论述结构(一)《理想国》的要旨:政治诉求与哲学教育(二)《理想国》的结构安排与写作方式第二章 公民教育的目的:培育正义的公民一、何谓正义(一)对传统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二)对激进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三)对实用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二、国家组织与国家中的正义(一)一个逻辑假设:国家与个人的相似(二)国家的组织原则(三)国家的三个阶层(四)国家的四种美德三、心灵结构与心灵中的正义(一)心灵的三分结构(二)个人的四种美德(三)心灵对国家的承载四、心灵造就国家的现实分析(一)荣誉式人格和荣誉政体(二)寡头式人格和寡头政体(三)民主式人格和民主政体(四)独裁式人格和独裁政体第三章 公民教育的初等阶段:塑造正义的心灵一、初等教育的性质(一)初等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教育(二)初等教育是美德的养成性教育二、初等教育的内容(一)故事的内容(二)故事的形式(三)曲调和节奏(四)体育教育三、初等教育的改革(一)改良城邦政治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动机(二)诗歌败坏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深层原因(三)塑造和谐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四)新的诗歌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最终举措四、初等教育的作用第四章 公民教育的高等阶段:心灵的真正转向一、高等教育的对象(一)爱智慧者与爱意见者的区别(二)哲学家的统治能力(三)哲学家的高贵天性(四)城邦教育对哲学天性的败坏二、高等教育的本质(一)积极的教育概念:心灵转向(二)心灵转向的终极目标:日喻(三)心灵转向的抽象阶段:线喻(四)心灵转向的具体过程:洞喻三、高等教育的课程(一)高等教育课程的原则(二)高等教育的初阶课程:数理学科(三)高等教育的顶点课程:辩证法(四)公民教育的总时间表第五章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特性、理论贡献与历史限制一、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特性(一)以培养统治者为目的的实践性教育(二)以学习辩证法为顶点的哲学化教育二、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一)自由价值重于实用价值的教育性质(二)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教育方式(三)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三、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历史限制(一)社会多元的标准:限制多元个性的公民教育(二)近代科学的标准:缺少科学精神的公民教育四、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影响结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他言辞中肯地表述了这一观点:“即使是完善的法制,而且为全体公民所赞同,要是公民们的情操尚未经习俗和教化陶冶而符合于政体的基本精神(宗旨)——要是城邦订立了平民法制,而公民却缺乏平民情绪,或城邦订立了寡头法制而公民却缺乏寡头情绪——这终究是不行的。”。亚氏的公民教育内涵既不高深也不玄妙,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按照政体(宪法)的精神教育公民。“这里所谓按照政体的精神教育公民,并不是说要公民们学习寡头党人或平民党人的本领。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使他们在其中生活的政体,不论是平民政体或者是寡头政体,都能因为这类言行的普及于全邦而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培养同政体相适应的公民精神成为他的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他的这一观点,多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采纳。  第二,公民教育以理性主义为特征。古代希腊文明独具的精神特质,是理性的精神。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虽然都被某些确定的力量所支配,但它们却能够为人们的思考——逻辑和推理而不是某种神秘的直观——所认识和理解。因此,虽然人们并不能控制自然的力量,但自然的力量却必须依从确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与人的理性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人们能够通过语言对其加以理解和表现,这便是逻各斯。古代希腊理性精神在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它仅仅从一两条简单的公理出发,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导出了整个理论体系,而由此得出的各种推论,就人们所能感知的限度而言,又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是几何学方法的魅力所在,而且这种方法贯穿了古代希腊的全部自然哲学以及社会哲学。虽然在时间上后者的出现要晚于前者,但从内在的精神和方法上来说,两者却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正是柏拉图对几何学大加推崇的原因。正如政治思想史学家巴克所说:“政治哲学起源于希腊精神中宁静清晰的理性主义。希腊人不像印度人和犹太人那样沉浸于宗教的世界,也不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来看待宇宙。他们牢牢地立足于思想的王国,……他们乃是在理性的光芒之下认识世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