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智慧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页数:425  字数:375000  译者:刘启升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近一年的辛苦,林语堂先生的著作《美国的智慧》(The Wig—dom of America)一书终于完成了全部译稿。原书近五百页,汉译本约三十六万字。回首过去一年,心中自然少不了酸甜苦辣多般滋味,在此与读者分享一下。林语堂一生著述颇丰,除《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最近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多方好评——等八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外,他还创作出多本通俗哲学作品,如《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老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等。《美国的智慧》正是这样一本通俗哲学著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本书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林语堂还著有一本《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其中也谈到宗教、自然、生命等话题。而在《美国的智慧》中,林先生借用大量的引文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因此,两部作品的风格大相径庭。从开篇的“前言”到最后的“总结”,在整本书中,林语堂先生总共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可见其阅读之广泛。引用文字较多的有: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本杰明·富兰克林、戴维·格雷森、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托马斯·杰弗逊、亨利·大卫·梭罗、乔治·桑塔雅那、沃尔特·惠特曼、克莱林斯·戴伊、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威廉·詹姆斯、克利斯朵夫·毛利、亚伯拉罕·林肯、约翰·杜威、亨利·亚当斯以及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庄子,等等。由于这些作家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写作风格各有区别,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尽力体现出各自的特点:爱默生的超脱、深奥,格雷森的朴实、随意,詹姆斯的说教,杰弗逊的庄重,富兰克林的睿智,霍姆兹的漫谈,惠特曼的多情,等等。正如林语堂在前文中谈到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时所述:“爱默生谈及找见‘尼罗河的源头’、发现‘个人的无限范围’……赫曼·梅尔维尔嘲笑声名,霍桑冥思苦想,沃尔特·惠特曼建议人人之间都存在‘兄弟般的亲吻’,从而建立模糊性征的民主。可是,富兰克林说教起来仿佛美国的孔子,具有良好的理性意识,闪烁着智慧和想象力;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的漫谈风格宛如美国的蒙田。”引文的体裁也各种各样:诗歌、演讲、小说、政论、文学评论,等等。尤其是在诗歌的翻译上,笔者可谓费尽心机。原文有韵脚的,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对仗;其中的典故,笔者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等等。最困难的是古英语诗歌,在第二章《生活的决策》中,霍姆兹盛赞爱默生的诗《在星期六俱乐部》部分原文如下:“Where in the realm of thought,whose air is song,/Does he,the Buddha of the West,be—long?/He seems a winged Franklin,seetly wise,/Born to Lmlock thesecrets of the skies,”笔者的译文是:“思想的王国,如歌的空气,/西方的佛陀是否住在这里?/仿佛长有翅膀的富兰克林,优雅而睿智,/天生可以解读太空的秘密。”在翻译过程中,笔者真正体会到古人“推敲”二字的含义。在第十四章《笑》中,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虔诚编辑的信条》一诗的前两行为:“I du believe in Freedom’s caUse,/Ez fur awavez PayRis is.”从表面上看,笔者都要怀疑这首诗是不是用英语写的了,经过思考,笔者将其理解为“I do believe in Freedom’s calJse,/As far away asParis”,并翻译为“我真的相信自由的目标,/像巴黎一样遥不可及”。林语堂在本书中也引用了孔子、庄子、孟子、老子、屈原、陶渊明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作品,其中,庄子的《南华经》引述最多。原书中,这些文字大部分都是林语堂自己翻译成英语的。究竟是应该依据原文风格译成散文形式,还是对应出这些古人的原作,笔者为此咨询了几位专家的意见,最终决定把这类内容译成庄子等人相应的原文。本书的原注内容颇多,笔者也都一一进行了翻译。有些注解几乎就是正文的延续;有些注解中又包括另外的注解。笔者不止一次感慨林语堂先生渊博的学识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引文和正文中,也出现了不少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如法语、拉丁语、俄语、德语等。为处理得当,笔者确实费了不少周折。在第四章《生命的旋律》中,林先生引用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早餐桌上的霸主》中的一段文字“不要轻视小牝马,我的孩子”,其中包括一句五个单词的拉丁语:“Hunc Lapidem Posuerunt Socii Moerentes”。最终通过一位拉丁语老师的帮助,笔者才搞清楚其意为“悲伤的伙伴们立下了这块墓碑”。笔者深知古人“信、达、雅”的教诲,在翻译中尽力遵循这一准则。但是,由于林语堂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而笔者只是一介普通译员,译稿中定会存在不少纰漏,也请各界读者不吝赐教。刘启升2005年秋于北京

内容概要

《美国的智慧》是一本通俗哲学著作,介绍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许许多多的重要哲学家、作家,例如富兰克林、爱默生、梭罗、桑塔雅那等等,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    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本书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这是一本通俗哲学著作,介绍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许许多多的重要哲学家、作家,例如富兰克林、爱默生、梭罗、桑塔雅那等等,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l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l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义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l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前言第一章 生活的智慧  一、智慧的范围  二、哲学家眼里的盲人的探路棒   三、美国人的事实观  四、渴求信仰第二章 生活的决策  一、一切是谜  二、重视梦一般的虚幻  三、谁是梦想家?  四、当笑比哭明智的时候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遗产  一、用精神分析法研究现代人  二、亚当和夏娃  三、我们是类人猿的后代  四、我们正在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第四章 生命的旋律  一、女人在哪里?  二、生命的快节奏  三、老年  四、死亡和不朽第五章 人是情感动物  一、唯物主义观点的不足之处  二、人类经验的要素  三、浪漫主义的权利  四、当一位注重现实的人成为一个恋人的时候  五、灵魂必需的极乐状态 第六章 新英格兰插曲第七章 生活  一、梭罗和孔子  二、生活无须道歉   三、普通人生活的快乐   四、普通人劳碌的英雄品质  五、梭罗和生活的价值 第八章 自由  一、为什么需要自由?   二、“美国民主”和“苏联民主”  三、普通人   四、国家和个人  五、杰弗逊式的民主 第九章 追求幸福  一、蓝色鸣鸟  二、生理上的安宁   三、工作的激励作用  四、满足的奥秘   五、如何做到既圆滑叉温情 第十章 生活的艺术  一、无为的艺术   二、友谊与交谈   三、食物和葡萄酒   四、茶和烟草  五、业余爱好第十一章 自然  一、社会和自然  二、这个充满感知的世界   三、所有的奇观  四、力量与荣耀  五、泛神论者的欢宴 第十二章 上帝  一、绝对隐私  二、我们对上帝卑下的看法   三、关于黑色的随笔   四、三个伟大的宗教人物   五、质询的精神第十三章 爱  一、婚姻   二、麻烦中的伟人:富兰克林  三、麻烦中的杰斐逊   四、麻烦中的林肯  五、性与羞怯  六、惠特曼的性民主 第十四章 笑  一、幽默  二、讽刺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一、世界政府  二、伍德罗威尔逊   三、战争与和平 第十六章 总结  一、一个人自己的哲学  二、霍姆兹法官的信条   三、爱因斯坦的私人信条  四、为适度干杯

章节摘录

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关系我们及我们国民命运的唯一问题,是生存智慧问题。只有搞清其主题和范围,智慧才能称其为智慧。其范围只能是,一定是,也许是活着的人的生存领域。我就想把问题这么简单化,丝毫不愿意涉及一个让人非常遗憾的知识分支——形而上学。活着的人的问题是一个我们了解甚少的相当广阔的领域,其中充满了人类情感和希冀;充满了使我们不时地感到羞愧的动物遗产;充满了太古的、黑暗的、地表下的欲望,这在基督教义上称为附在我们身上的恶魔;充满了我们莫名其妙的高贵感,考虑到我们的来历的确莫名其妙,这在基督教义上称为驻在我们心中的上帝;充满了了不起的智慧及其结晶;充满了我们高尚的爱国情操,对国旗的热爱,铜管乐队带来的激动以及国际战事中并不光彩的屠戮。世界,生生息息的世界,是一个经常被人谈起的话题,有时候谈论得过多了。难道我们不可以不提不朽的问题吗?这应该是死者的合适话题和领地。对我们来说,他们死了,假如他们没有死,他们将从更好的角度讨论他们知道的一切;我们只有穿过阴阳界才能对此了解更多。我希望他们处理问题比我们的运气要好。爱默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关于不朽的众所周知的证据是我们对其他任何解决方案都不满意。”——一句广为引述的名言,它会继续流传下去。证据本身含有消极的成分,依赖于我们思想中的某种主观欲望。但是,由于使用了形容词“众所周知”,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否则,人们也不会引用得如此广泛。然而,一个中国人也许会这样说,说得同样恰如其分:“关于死亡众所周知的证据是我们都翘起了我们的脚趾(代指死亡)。”因此,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地方,智慧的范围是一个简单的命题。我们都会死去,但在这短暂的几十年间,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生命才最有价值呢?“了解可能发生的事情是幸福的开端。”乔治•桑塔雅那(GeorgeSantayana)说。桑塔雅那只用一句话似乎就为我总结了关于智慧的适当领域,以及美国人的所言所思之精华。我知道,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桑塔雅那是一个在欧洲大陆出生的拉丁人;他的母亲是美国人,他先后在波士顿和坎布里奇成长和讲学,从这方面来说,他是个美国人。可实际上他是个游历四方的学者。我想提他,是因为,如果缺少了这位人类和自然主义智慧的巨擘,对美国智慧堪称不可估量的损失。他的思想高屋建瓴,仿佛高山顶峰修造的一座城堡,空气虽然稀薄,但依然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但是,了解人类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非西方哲学的特征。悠闲地沉思,而对生活现实不闻不问,对我来说,似乎包含了西方正统哲学的全部内容——思考不朽、自由意志、绝对真理、绝对本质、绝对物质、知识的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约翰•杜威(JohnDewey)曾经一本正经地说道:“针对知识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发表的言论的确有一种讽刺意味。科学正在迅猛地发展,哲学家们却在询问知识是否可能。”①也许此后杜威对此给予了正确的补充——“他们认为知识是不可能的。”自由意志问题如何提出来,本身就表明思考的悠闲性。任何一个人,如果侍者问他需要茶还是咖啡,加不加奶油,冷的、热的还是冰的,锡兰茶还是中国茶,加柠檬还是牛奶,加一块、两块还是三块糖,那么,他知道他是自由的。任何凶手,做完周密的计划之后,都清楚最终是否实施完全靠他自己拿主意;甚至由于仇恨、妒忌或恐惧造成的不正常的短暂的意志麻痹也只会证明正常意志在起作用。然而,在讨论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方面已经浪费的笔墨足够一头河马畅游其中。在这些西方哲学家们的眼中,知识和意识存在着完全的区分;事实上,过去三百年间,二者之间一直相互猜疑,争执不断。西方哲学家,从他全部思考的证据来看,被认为是对自己的意识不信任。在选用茶或咖啡时,他甚至不能遵循自己的思维过程。也许,只有威廉·詹姆斯曾经十分直白地说道,在坎布里奇结束一次演讲之后,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漫步于三一大道或牛津街上。也许,把西方哲学家仅仅描绘成一个怀疑自身存在的人过于简单化了;也许,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这是西方哲学的愚昧。我们很快就会明白,美国人强烈的事实感是如何坚持不懈地对抗这一散漫的无用论的。但是此刻,我可以借鉴一位最睿智的现代美国人——克莱林斯·戴伊(ClareneeDay)的看法,他的话语富有幽默感和洞察力,他曾说:“太多的道德卫士开始演讲时都轻视事实,轻视他们也包含其中的人。轻视是他们的自由,但同时他们也失去了作为道德卫士的资格。他们的感觉使他们忽视了作为讲学者应该具备的义务——‘去发掘人类行为中最闪亮的部分,而不是把一系列不可能摆在他的面前并且告诉他如果他不解决这些不可能,他就应该受到诅咒。’”智慧主要是一种均衡意识,更是一种对我们人类局限性的把握。一些人绞尽脑汁试图弄清楚精神、本质和物质,哪个代表了最终的绝对性;他们绞尽脑汁只为追求其中的快乐,不会摧毁宇宙。宇宙继续运转,生命不断延续,丝毫不理会他们的存在。有人曾发表言辞巧妙的评论,称伯特兰德·罗素对上帝发怒是因为上帝并不存在,因为如果上帝存在上帝肯定愿意毁灭他。因此,对我来说,智慧就是强烈地意识到我们不是什么身份,比如我们并不是上帝,同时面对生命的本来面目。换言之,智慧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是对生活和常识的思索。约翰·杜威,美国精神的典范,借助相对简明的方式,诠释晦涩难懂、冗长乏味的抽象哲学,他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在努力地告诉我们要依靠经验、相信经验,他曾经也将其与人类常识相提并论。很久以前,有一个美国人无须重新积累自己的常识,因为他一直具备着常识。他有非凡的天赋、理想的出身,他的母亲快乐地生活在世上,心满意足。他也心满意足。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闪电爱好者、女性倾慕者,同时又是一位思想者。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世界该干什么,美国该干什么。我们又有谁能够这样说呢!因此,我希望从这位最睿智(或许也是最伟大)的美国人身上开始对美国智慧的探索,以便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索。一切哲学,人类的一切深邃思想,无疑都起源于如何看待这个星球上的人的寿命的短暂和虚幻。一旦真诚地去面对,人类常识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世间最有趣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一个人的理想和信仰,是关于上帝、宗教、家庭、婚姻、生命、死亡、幸福的强烈信念和基本看法。”  所以,我孜孜以求的是美国人的生存智慧。

编辑推荐

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美国的智慧》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本杰明·富兰克林、戴维·格雷森、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托马斯·杰弗逊等等,阅读《美国的智慧》,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林语堂的书,书中有些东西是值得一看的。
  •   一本经典老书!林语堂的学问毋庸置疑!
  •   对美国有全新的认识。
  •   本来书的名字并不起眼
    冲着林先生的名号买了这本书
    林先生的moment in peking 用英文写的,此书的原文也是英文写的,如果可以附英文原文就更好了
  •   质量不错,内容还没看,期待
  •   看了看,还是挺有帮助的
  •   很值得看的书 ,书的质量也不错
  •   正版书,价格便宜,书很好!
  •   虽然年月久远,但还是觉得娓娓道来心底来了次清洗。
  •   可以 还没看
  •   还行吧~版式内容都还可以~
    但是毕竟是林语堂那时候的东西,现在有点变味了
  •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另外的一个美国,不由得让我遐想,是不是真的只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呢?我个人觉得还是得去了之后才知道,有了比较,才有结论。所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感觉很不错,对林语堂多了点了解!
  •   看一看不同的智慧,开卷有益。
  •   书不错,份量大,只是这本书都是写哲学什么的,要是看不懂的就建议不要下订单
  •   期待先生的观点。
  •   这书的质量的真的就非常 的一般!有点失望!
  •   描写的挺好的,反正我是很爱看,喜欢这类型的买一本
  •   同其《吾国吾民》,同样写的那样有洞察力。。。
  •   修养不够吧,难懂
  •   虽说是通俗的哲学著作,但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生涩,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   通俗哲学,看不懂
  •   主要是看中它特价了呵呵
  •   不知所谓,不知所以然
  •   愤慨中……
  •   meiyouzeng
  •   一本通俗哲学著作
  •   龙年很给力
  •   没啥感觉 还可以吧
  •   林语堂的
  •   道出美国之脾性,可以了解其思想
  •   谈了较多形而上的东西
  •     我想我会买来再看一遍这本书,如果说好书是一个好朋友,那么这个好朋友能给你介绍更多的益友。这本算是吧。
      
      美国有太多要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了,不是崇洋媚外,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的学习,直到赶上别人。科技上是这样的,思想上也是。
      
      书中大量的介绍了许多伟人,许多思想,让我更多的了解了美国为什么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我觉得其实这些伟人思想和理念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以身作则,给一个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爱默生,富兰克林,还有杰弗逊,霍姆兹法官,我想找一找这些人的书来看。富兰克林在追求某位夫人的同时又追求着另外一个孀居的寡妇,我靠,看到这我心里被冲击了一下,哈哈,完人富兰克林的书信还真好玩。而在杰弗逊的一封书信里面他提到了一点让我深感触动,我有抄下来:
      一定要排除自己的偏见,你自己的理性是上天赐给你的唯一神谕,你要负责的并非是你的决定是否正确,而是你是否诚实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另外说一下,这本书的翻译还是不错的,尽管我还是想找一下原著来看看。呵呵
  •      说是美国的智慧,其实美国作家的智慧。林语堂说,他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对关于生活智慧的美国作品的研究,而这里提到的美国作家,也就是富兰克林、杰斐逊、亚当斯、艾默生、霍桑、林肯、霍姆兹,差不多就没有了。
       从对智慧的哲学拷问到基于现实的生活策略,美国人信奉从人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科学,但也从不放弃关于灵魂的信仰。从一个胚胎到青壮年再到老年最后死去,对于肉体,美国人不求不朽,坦然面对死亡。但对于体内的那些情与感,美国人是如此外露而炽烈,“浪漫主义是一种作为一个人的权利”,而不像保守的内敛的英国人那样唯礼仪为准则。
       美国人以快乐劳动为生活,锲而不舍地追求政治上的人身上的精神上的自由,追求生理上的工作中的生活上的幸福,为了周末的那片刻悠闲可以奔命一周,烟、酒、茶,交友,音乐、舞蹈或者户外那些业余的爱好,他们把生活打点得艺术而光华。
       对于自然,他们崇尚那属于原始的虫鸣鸟叫,他们能够听到大自然的细语,能够看到大自然的笑容与眼泪,能够感受那种痛与悲,浪漫的美国人,为了生活的美好,他们寻找大自然的美好。
       关于上帝,那是女人的神。因为爱女人,上帝也成了男人的神。于是,人们找到了共同的信仰者。但到底信不信,有多信,那都是你的自由。
       爱,对于性开放的美国人来说,也是开放的,但同时也是保守的。对于自由的信仰和坚持,你可以随时随地表达你对某人的爱。这种爱可以来得相当炽烈相当真诚,但却不见得长远。当然,爱的另外一种表达,可能是婚姻之类的责任绑出来的。爱与性的关系,分清楚了,会变得恬不知耻,就像林语堂对惠特曼的批评一样。
       我不知道林语堂为什么单独列了“笑”这一章,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只列出了幽默和讽刺两个小节。但在看到马克吐温写经济学课上橄榄球运动员在教授和同学们的用力帮忙下终于说出火车二字,而教授简洁地真诚地“非常正确”的评语然后继续自然地转入“那么,纽金特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下一个问题,我笑了。
       最后一章林语堂用“战争与和平”为标题,把美国置于整个世界中,把两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最后是乔治桑塔雅娜的话,“如果你愿意,就伤心吧……但是要勇敢些……你的心和我的心会留在那里,但对世界来说,前面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是战争还是和平,它会走过,它会留下。
       最后的总结,林语堂分了四个小题:一、一个人自己的哲学;二、霍姆兹法官的信条(生活就是行动,就是发挥一个人的能力);三、爱因斯坦的私人信条(朴实、谦逊的生活态度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四、为适度干杯。这大概是对美国的智慧最浅又最深的总结。一个人自己,法官、科学家,生活,适度而节制,足矣。
       事实上,与其说这是美国人的智慧,不如说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因为在林语堂的叙述中,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中,多多少少都提到四书五经、老子孔子。或者说,世界是相通的,知识是共享的,智慧是开放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用一种智慧开启另一种智慧,然后去生活。
      
  •      个人信条——“朴实、谦逊的生活态度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奇怪的是我们在地球上的处境。我们中的每个人到这里来都只是进行短暂的访问,不知道为什么,而有时似乎为了发现一种目的。
      
       然而,站在日常生活的立场上,有一点我们确实了解到:人是为了其他人才到这里的——尤其是那些我们自己的幸福依靠其微笑与平安的人们,还为了数不清的陌生人,他们的命运因为同情的缘故与我们联系在一起。每天,我都会多次意识到,我自己的外在与内心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我的同胞们辛勤劳动之上,包括活着的,和死去的;我一定要奋发图强,以回报我所获得的如此多的恩惠。我过多地使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感觉让我十分沮丧,内心常常因此而苦恼,不得安宁。
      
       我相信,从客观的角度看,我们没有什么任何形式的自由,因为,我们的行动受到外部压力和内在需要的双重因数的驱使。叔本华的名言——“一个人当然能够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可他无法断定什么是他愿意做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见证并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这句话一如既往地给我以安慰。这种信念是宽容心态永久的催化剂,因为它使我们对自己和他人不在过分认真;它甚至蕴含了一种幽默感。
      
       从客观的角度说,我认为,过多地思考一个人自我存在或生活普遍意义的原因是十分愚蠢的。然而,每个人都拥有某些思想,他借此指导他的志向与判断。总是在我面前闪耀并使我的生活充满快乐的理想是善、美、真。建立安逸与幸福的生活目标从未吸引过我;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道德规范体系将只对一群牛适用。
      
       如果在对曾经无法达到的艺术与科学研究的追求中没有与志趣相投的人的合作感,我的生活将会非常空虚。从我孩提之时到现在,我一直蔑视那些经常限制我们人类实现雄心壮志的普遍规定。占有、表面的成功、出风头、奢华 ---- 对我来说,这些永远是卑鄙的追求。我相信,朴实、谦逊的生活态度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无论从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是最好的。
      
       我热衷于社会公正与社会职责,我的这种激情和兴致,与明显缺乏和男人、女人直接交流的渴望之情形成奇怪的对比。我是一匹套着单马具的马,没有能力担当一前一后双马具或团队工作的能力。我从来不能全身心地属于国家,属于我的朋友圈子,或者甚至属于我自己的家庭。这些关系总是伴随着模糊的冷漠。随着岁月的推移,我退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愿望与日增长。
      
       这种隔绝有时是很痛苦的,但是我对被切断与其他人的理解与同情的联系一点都不感到遗憾。这固然使我失去了一些东西,可这也使我独立于其他人的习惯、观点和偏见,从而使我得到了某些补偿,并且,我不会受到某些诱惑,将我心灵的安宁依赖于如此不稳定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个体受到尊重,但是谁也不应该受到过分的崇拜。我本来应该得到很多的崇拜和尊敬,尽管这既没有必要,我也不配得到,这样的看法简直是一种命运的嘲讽。也许,这种过分的称赞来自于大众的没有实现的愿望,他们希望能够领会那些,我用我微弱的能力,所提出的一些想法。
      
       我非常清楚,为了实现任何一个明确的目标,某一个人必须进行思考和指挥,并承担大部分的责任。但是,那些被领导的人不应该是被强迫的,他们应该有权利选择他们的领袖。我觉得,区分不同社会阶级的特征是错误的;归根结底,这种区分倚赖的是武力。我确信,腐化堕落追随着每一种暴力的独裁体制,因为暴力不可避免地吸引道德低劣的人。时间已经证明,有名的暴君都是由无赖继承其权位。
      
       因为上述缘故,我一直在激烈地反对像现在俄罗斯和意大利所存在的那种政体。玷污了欧洲民主形式的并非民主本身的基本理论,尽管有人认为这一理论也会出错,而是政治联盟的客观特性,以及我们政治领导体制的不稳定。
      
       我认为,美国的政体迎合了正确的思想。人民选举总统,总统有合理的任期年限,并被赋予足够的权力完成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发面,关于德国政府,我赞成这个国家对生病和失业的人进行广泛的关怀。可以说,在我们喧闹的尘世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民族,而是富有创造力和易动感情的个体——当普通人思想枯燥、感情麻木之时,正是他迸发出高贵、伟大的思想感情。
      
       这个问题使我不得不想到普通人思想的最可耻的后裔——可憎的民团。那些喜欢列着纵队、伴着音乐行进的人为我所不齿;他错误地认为他的思想是合理的、正确的 --- 他的大脑本来应该足够聪明。这种奉命的英雄主义,这种愚蠢的暴力,这种可恨浮夸的爱国精神 --- 我多么强烈的鄙视它们呀!战争是卑鄙的行为,我宁愿被击得粉碎也不愿意参与这样的做法。
      
       这种对人性的玷污应该果断地予以清除,决不姑息。我对人性进行过许多思考,相信,假如各个民族的公共意识没有因为商业或政治的缘故而被学校和新闻界所系统地腐蚀掉,那么,这种对人性的玷污早就不复存在了。
      
       ——《生活的哲学》
      
      
       以上文字摘录于林语堂的《美国的智慧》第十六章。
      
  •      但凡一个人,在他不拥有的时候,是不该想太多拥有之后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人,在他穷困的时候,是不应该想太多他富有之后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人,在他面对现实的时候,是不应该想太多脱离现实的事情的;
      
       但凡一个读书的人(注:不是读书人),也是不应该写太多有关他未读完书的文字的。
      
       可是我却写了。因为这并不算是什么规矩,而我也遵从了那涌动的感觉。因为我知道那感觉稍纵即逝,而规矩却并不那么宝贵。
      
       在只看到书第二百多页的时候(248页),我写下了这段文字。或许按照常理,我该把书看完才有足够的资格写下这些(难保我看完之后再来一篇)。但这又是什么理由呢?我觉得这并非是不可打破的。我只知道在自己最想写或想写的时候写了下来。
      
       在这么一个时代里,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总之我是很青睐具有人文关怀的书或文字的。有时候我们一方面看的太多,一方面又看的太少了;一方面听的太多,一方面又听的太少了;有时候我们一方面需要的太多了,而另一方面却又给予的太少了。
      
       而我相信,他(书)给予你的,肯定不会太少。开始读他的时候并不那么轻巧。并且到目前为止,我也从来没有轻快的感觉。而但凡此类的书,总是不可避免的指向“智慧”。或许用“智慧”不妥,应当是“思辨”吧!但是很少有思想是不具有智慧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其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回味了。我不知道读多少次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只读一遍肯定是意犹未尽的。。。
      
  •   好想好想读读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