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译注(第五卷)

出版时间:1994-1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陈宏天  页数:685  字数:51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昭明文选译注》是我国第一部《文选》今注今译本,其难度之大,在古文今注今译中不多见。《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选录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间的130位作家的各体诗、文、辞赋等38类,共700余篇。选录的作品,已经注意到了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的区别,所以不选六经、诸子中的文章。这部诗文集大体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叶的重要文学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的发展轮廓,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昭明文选》历来受到封建时代文人学者的重视,甚至被当作科举者的必读书,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在封建社会起到了文学教科书的作用。

书籍目录

书  与杨德祖书一首  与吴季重书一首  答东阿王书一首  与满公琰书一首  与侍郎曹长思书一首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一首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一首  与山巨源绝交书一首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一首  与嵇茂齐书一首  与陈伯之书一首  重答刘秣陵沼书一首  移书让太常博士一首  北山移文一首檄  喻巴蜀檄一首  为袁绍檄豫州一首  檄吴将校部曲文一首  檄蜀文一首  难蜀父老一首对问  对楚王问一首设论  答客难一首  解嘲一首  答宾戏一首辞  秋风辞一首  归去来一首序  毛诗序一首  尚书序一首  春秋左氏传序一首  三都赋序一首  思归引序一首  豪士赋序一首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首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首  王文宪集序一首颂  圣主得贤臣颂一首  赵充国颂一首  出师颂一首  酒德颂一首  汉离祖功臣颂赞  东方朔画赞一首  三国名臣序赞一首符命  封禅文一首  剧秦美新论一首  典引一首史论史述赞

章节摘录

  大汉建立,距尧舜三王时代遥远,孔子道术又泯灭,先王法度无法继承。当时只有一个叔孙通,初步建立上朝礼仪。天下只有占卜用的《易经》,没有其他书籍。到了惠帝时代,才解除“挟书”之律令,然而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之辈,皆为赳赳武夫,无人理会此事。到了文帝时代,才派掌故晁错,跟伏生学习《尚书》。《尚书》从夹壁墙中发现,绳断简散。今有《尚书》存在,当时只能靠教师口传而已。《诗经》开始出现,天下其他书籍,也渐渐出现,皆为诸子百家之书,都广泛地设立学校,配置博士。朝中为官之儒生,只贾谊为博士。到了武帝以后,邹、鲁、梁、赵渐有传授《诗》、《礼》、《春秋》的明师,皆出在建元年间。在这个时期,一人不能独自穷尽儒家全部经典,有的掌握《雅》,有的熟悉《颂》,相互合一而成为完整的《诗》。《尚书,泰誓》是后来得到的,博士集而诵之。所以《诏书》说:“礼坏乐崩,经书残缺,朕极忧伤。”秦亡距汉建元七、八十年,离经书未被焚烧之时当然更远了。  到鲁恭王拆毁孔子故宅,要扩建为宫殿,得到古文经书于夹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天汉以后,孔安国献上。因突遭“巫蛊之难”,古文经书未来得及推行。《春秋》为左丘明所撰,皆古文篆书,多到二十余卷,当时藏于秘府,放着未曾打开。成帝痛心经书残缺不全,以致慢慢背离其真谛,便打开秘府藏书,校理旧文,得到《尚书》、《左传》、《逸礼》,用以考校学校所传经书,有的缺文,有的颠倒。广向民间搜寻,则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留下的经学与此相同,但未推行。这是有识之士所惋惜,诸学士所悲叹的。  从前承袭前人之学的人,不考虑脱简缺文,草率因陋就简,析文解字,繁言碎语,学习的人终老而不能穷一经,随便听口传记诵古代经典,以肤浅无本之学为是,否定真正的古代典籍。到国家要办大事,如为贵族子弟设立大学,确定帝王祭祀天地、离开京城到外视察的仪式,则两眼墨黑而无从知道它的本源。还想抱残守缺,怀藏恐被揭穿之私意,而无服从真理之公心。或者心怀嫉妒,不考核真相,盲目服从,人云亦云,压制这种学问,以为《尚书》不完备,说《左传》不是解释《春秋》的,岂不可悲呀!  当今皇上德通神灵,继承帝位,发扬帝业。同时忧虑礼乐教化混乱。经学博士亦如此,即使深知礼乐错乱的实际,还犹豫不决,乐于同诸博士一样。所以皇帝下诏书,试《左传》可不可以成立,派遣我领旨,奉命修补残缺之经典,与诸博士同心协力,希望得到遗文。现诸博士不肯,紧紧固守,坚决抵制,不肯试行,暗中不让它公开,想要堵塞我设立学校之路,以断绝缺遗的经文。事情成功则乐于随做,事情开始难有人参与,这是一般人的做法,不是所希望的志士君子。而且这诸家立学校之事,皆是先帝亲自说过的,当今皇上亲自考察,它作为古之版本,都有证据,新发现的古文与现流行的版本相同,怎么能是苟合呢!礼仪失序向民间百姓求教,古文不胜于民间百姓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昭明文选译注(第五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左思在序言里首先提出了一个名实问题,他说:“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於辞则易为藻饰,於义则虚而无徵。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就是说这四大家写西京,却把全国各地的物产、风俗、地理都拉过来,这种严重的名实不符,导致了文章既无用又错误。所以他自己写《三都赋》时,就查地图、找方志、访著作郎、任秘书郎,花了十年,终于完成。这序相当于一个声明:我写的都是实话。而他的实话就是:魏蜀吴三分天下,而魏得其正统,则晋得禅让于魏,也是正统了。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而且这也是对司马相如和杨雄“劝百讽一”结构的事实上的一个批评和颠覆,至少就比例上来说。
      
      劝百讽一,也是一个名实问题。作者认为讽是实,根本就不存在劝;而在有些读者看来,劝是实,讽只是个名。这个问题又是个结构问题,是由于结构的问题导致了名实不符的问题。文章也好像化学分子,其实一切似乎皆不免于此,结构上发生了大的变化,那么这个分子也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一个了。香港新拍的《金瓶梅》也是一样,淫乱了两个小时之后,最后却放出一句话:要引以为鉴,不要纵欲。不免为人耻笑。而且我们怎么知道作者你是不是在撒谎呢?这真让人怀疑。
      
      还有就是实际效果的问题。你讽的对象是我们伟大的统治者汉武大帝,他到底要哪个呢?他是要仁义道德呢?还是吃喝玩乐?还是表面上说要仁义道德,实际上却要吃喝玩乐?《韩非子·说难》云:“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史书上说武帝“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司马相如被召见后,才又作了《上林赋》,结构和《子虚赋》一样,都是劝百讽一。“赋奏,天子以为郎。”可见,司马相如还是没有被“显弃其身”,按照韩非的说法,那就只能是“阳收其身而实疏之”了,反过来,则司马相如实际上是“说之以名高”的,而史书上也是认为“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如果这样,那么上面一节的名实问题就不存在了;但是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又出现了一个名实不符的问题,就是韩非说的“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
      
      先秦名家就在讨论名实问题,据说他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志不在辩。名实所关甚大,看来此言不虚。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也没解决。而且,越来越多的实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实。它不是一个实体的实,而是一个实存的实,不像坚白石,你可以看见,可以感觉;而是像法治、民主、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是那种只能从逻辑上得到的。当你给出一个名,我们就禁不住循名以责实,但往往还是名不副实,或者说是实不符名。
  •   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可见我们的太子学识之厚,此书之精
  •   伟大的文章
  •   全书六卷精装,美观则矣,却是太重太厚,不好手不释卷,胳膊酸呢
  •   这本书为什么不打五折啊。别的卷都是五折的。并且蓝色封皮做工不太好,不过纸质不错,哈哈,给个好评吧。
  •   商品质量不错,是正品,物美价廉!1
  •   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历千年而不衰,可见其恒久魅力。
  •   很欣赏这本书,物美价廉,盼望已久啊!
  •   人们所用到的汉字越来越少,文明在进步吗?
  •   正版书,精美,喜欢。
  •   为孩子所收藏
  •   这是一套难得好书,十分具有收藏价值!是学习国学的好教材,相信在国学日益兴旺的今天,越来越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和收藏1
  •   此书是我久已想购买的书,但因其他版本或不适合,或价值昂贵,今天终于买到想要的图书,很开心。
  •   《昭明文选》选录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间的130位作家的各体诗、文、辞赋等38类,共700余篇。选录的作品,已经注意到了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的区别,所以不选六经、诸子中的文章。这部诗文集大体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叶的重要文学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的发展轮廓,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昭明文选》历来受到封建时代文人学者的重视,甚至被当作科举者的必读书,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在封建社会起到了文学教科书的作用。
  •   帮人买的,听他说是不错
  •   二十年了,终于凑齐了
  •   特意跑到复印店重新装订的
  •   内容绝对值得一看,但是书的质量一般,不够结实。
  •   怒了!!!内容好好的书质量怎么就这么差那!!!
  •   当当糟蹋好书。管理混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