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着空洞的男孩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保罗·布德尼茨 文,阿雅·卡可达 图  译者:初丽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小男孩摩根生下来肚子上就有一个洞,这让他总有一种奇怪的、空荡荡的感觉,就好像总是有点肚子饿似的。好朋友尤米尝试了各种方法想帮助摩根,可是都没有效果。直到有一天,尤米生病了……

章节摘录

  空洞男孩的“从无到有”  邱德懿(儿童阅读推广人、亲子教育工作者)  一拿到这本书,就被一种“不一样”所吸引。首先是颜色,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绿地,但是那种蓝和绿似乎不太一样,浓浓的,把鲜红的蘑菇、鲜黄的花朵衬托得格外清新。但是定睛一看,这封面着实让读者吓了一跳,小男孩的肚子上怎么有个大洞?没错,这不是衣服的破洞,而是可以透过身体直接看穿过去的洞。透过这个洞甚至可以看到男孩身后的蓝天和绿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果然,封面上的男孩——摩根,是个“不一样”的孩子,他出生的时候肚子上就长着一个洞,不只是别人觉得怪,他自己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虽然好朋友尤米想尽办法希望摩根能够快乐,但这种异样的感觉却一直围绕着他。就在摩根日益沮丧的时候,尤米病了,不能来找摩根玩了。糟了,摩根觉得身上那种“空空的”感觉更大更强了,怎么办?接下来,摩根非常忙碌,做蛋糕、喂鱼、插花、折纸……天天陪伴着尤米。此时,翻看图画书的读者目光也必然跟着忙碌,因为摩根每天都有新花样。就这样,摩根忘了,我们也几乎都忘了,忘了什么?忘了那个——肚子上的空洞啊!故事的结尾,尤米发现摩根肚子上的那个洞已经变得很小很小,看上去就完全像是个肚脐眼。看到这里,你可能跟我一样会赶紧往前翻几页,仔细看看,摩根肚子上的洞是什么时候、又怎么变小变不见的。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故事。曾经,无论如何努力,空空的感觉总是那样挥之不去,越在意,它越存在,而当你不再执着,也就不足以形成困扰了。可能因为你关心了周围,分散了注意力,就忘了自己的不足、不满。也可能因为你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都只是匮乏、缺憾,也有能力可以付出、给予,于是,自己也就真的富余了。  初读这本书时,我一直试图体会那种“空空的”感觉,是身体上真实的空洞,还是心灵上无形的空虚?我想起一种简单的解释,就好像心情紧张焦虑或沮丧时,有些人会一直想吃东西,感觉自己有个永远填不饱的巨型胃,吃了东西,暂时会有些饱足感,但不久后,又觉得“饿”、觉得“不够”……也许你会说,空虚是成人才有的问题,孩子怎么会懂得呢?饥饿、哭泣、期待满足,这是婴儿初始的本能,这些本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化、细化,这中间有很多感觉,即便成人也不一定分辨得出来、说得清楚。但,说不出不见得就不存在,就好像宝宝哭了,除了因为肚子饿需要食物填饱,同时也需要大人的拥抱、抚摸,让他能感受爱与安全。  擅长设计艺术玩具、卡通、时尚服饰、自行车的作者保罗·布德尼茨从自己的一次独自静坐时肚子空荡荡的感觉获得灵感而创作了这个故事。虽有些另类,但确实挑起了阅读的动机;而绘图者阿雅·卡可达很好地塑造了摩根和尤米这两个主人公形象,用平涂和勾线的方式简单明快地让故事顺畅地进行着。书中文字非常精炼,但图画每一页中摩根的动作、眼神、表情都有着细微的变化,暗示着他的心情和感受,推演着故事精彩继续。画面中同时布满着孩子生活中喜欢的各种玩具、玩偶,造型可爱又带点儿怪异,就连野外的花草树木都很有表情。如此丰富的细节,绝对会让小朋友再三翻看,前后比对,一次又一次发出惊喜的笑声,当然,那只贯穿全场的小猫也会是孩子关注的焦点。  《长着空洞的男孩》光听书名就令人非常好奇了,看到封面上的男孩和他肚子上的空洞,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往里翻,急着想知道里面的故事。请不要在意孩子问“身上怎么会有这么大个洞·”也不用急着解释。顺着画面带孩子走进故事里,看到结尾,孩子会很高兴地接受,也会和摩根、尤米一起开怀大笑。即便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对肚子长空洞或对结果提出质疑,也无需和他辩解,不妨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他的感受,先接纳他的想法再进一步交流讨论,或许他会有自己的一个故事版本。  分析挖掘这本书中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并不那么重要,所以,请不必郑重其事、严肃地和孩子讨论“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享受阅读时人与书的互动、亲子间的互动才是最宝贵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若能想象即可创造。请给孩子的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学习运用美妙的语言去创造!  ——儿童语言教育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兢    《长着空洞的男孩》光听书名就令人非常好奇了,看到封面上的男孩和他身上的空洞,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想要知道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儿童阅读推广人、亲子教育工作者 邱德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着空洞的男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这本书女儿最感兴趣了,通过朋友之间的帮助,摩根的空洞变成了肚脐眼。友谊也是我们最该珍惜的。
  •   这本是是一整套二十几本的大套书,当时尝试着先买一本看看,结果,太棒了,太意外了,美啊,我都吸引了,看了一下午,反复看,因为我给孩子讲故事之前总要预习一下,我会把一大套都揽入的,不揽入会后悔。
  •   绘画精细,非常适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   在书店里看到的书,很不错!画得好!故事编得也很好意思!孩子很喜欢!
  •   孩子们一开始最期待的一本。来了后还不错,里面的内容一开始让人充满了好奇。
  •   半童话色彩,想象力,思维,,心里成长架构都不错
  •   很棒的绘本,质量好,推荐
  •   儿子选的书,内容还可以,到家就看了!儿子说挺好!
  •   儿子很喜欢,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   非常好看,儿子和我都喜欢它
  •   看着看着就舍不得了。十分喜欢,不知道拿到手如何
  •   这本书一般,孩子没觉得有那么好
  •   名字很有意思,书也很美。
  •   not bad...
  •   这个商品还可以这本书宝宝喜欢程度一般,感觉不是必收的
  •   看不懂,价太高
  •     邱德懿(儿童阅读推广人、亲子教育工作者)
      
      一拿到这本书,就被一种“不一样”所吸引。首先是颜色,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绿地,但是那种蓝和绿似乎不太一样,浓浓的,把鲜红的蘑菇、鲜黄的花朵衬托得格外清新。但是定睛一看,这封面着实让读者吓了一跳,小男孩的肚子上怎么有个大洞?没错,这不是衣服的破洞,而是可以透过身体直接看穿过去的洞。透过这个洞甚至可以看到男孩身后的蓝天和绿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果然,封面上的男孩——摩根,是个“不一样”的孩子,他出生的时候肚子上就长着一个洞,不只是别人觉得怪,他自己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虽然好朋友尤米想尽办法希望摩根能够快乐,但这种异样的感觉却一直围绕着他。就在摩根日益沮丧的时候,尤米病了,不能来找摩根玩了。糟了,摩根觉得身上那种“空空的”感觉更大更强了,怎么办? 接下来,摩根非常忙碌,做蛋糕、喂鱼、插花、折纸……天天陪伴着尤米。此时,翻看图画书的读者目光也必然跟着忙碌,因为摩根每天都有新花样。就这样,摩根忘了,我们也几乎都忘了,忘了什么?忘了那个——肚子上的空洞啊!故事的结尾,尤米发现摩根肚子上的那个洞已经变得很小很小,看上去就完全像是个肚脐眼。看到这里,你可能跟我一样会赶紧往前翻几页,仔细看看,摩根肚子上的洞是什么时候、又怎么变小变不见的。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故事。曾经,无论如何努力,空空的感觉总是那样挥之不去,越在意,它越存在,而当你不再执着,也就不足以形成困扰了。可能因为你关心了周围,分散了注意力,就忘了自己的不足、不满。也可能因为你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都只是匮乏、缺憾,也有能力可以付出、给予,于是,自己也就真的富余了。
      初读这本书时,我一直试图体会那种“空空的”感觉,是身体上真实的空洞,还是心灵上无形的空虚?我想起一种简单的解释,就好像心情紧张焦虑或沮丧时,有些人会一直想吃东西,感觉自己有个永远填不饱的巨型胃,吃了东西,暂时会有些饱足感,但不久后,又觉得“饿”、觉得“不够”……也许你会说,空虚是成人才有的问题,孩子怎么会懂得呢?饥饿、哭泣、期待满足,这是婴儿初始的本能,这些本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化、细化,这中间有很多感觉,即便成人也不一定分辨得出来、说得清楚。但,说不出不见得就不存在,就好像宝宝哭了,除了因为肚子饿需要食物填饱,同时也需要大人的拥抱、抚摸,让他能感受爱与安全。
      擅长设计艺术玩具、卡通、时尚服饰、自行车的作者保罗•布德尼茨从自己的一次独自静坐时肚子空荡荡的感觉获得灵感而创作了这个故事。虽有些另类,但确实挑起了阅读的动机;而绘图者阿雅•卡可达很好地塑造了摩根和尤米这两个主人公形象,用平涂和勾线的方式简单明快地让故事顺畅地进行着。书中文字非常精炼,但图画每一页中摩根的动作、眼神、表情都有着细微的变化,暗示着他的心情和感受,推演着故事精彩继续。画面中同时布满着孩子生活中喜欢的各种玩具、玩偶,造型可爱又带点儿怪异,就连野外的花草树木都很有表情。如此丰富的细节,绝对会让小朋友再三翻看,前后比对,一次又一次发出惊喜的笑声,当然,那只贯穿全场的小猫也会是孩子关注的焦点。
      《长着空洞的男孩》光听书名就令人非常好奇了,看到封面上的男孩和他肚子上的空洞,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往里翻,急着想知道里面的故事。请不要在意孩子问“身上怎么会有这么大个洞?”也不用急着解释。顺着画面带孩子走进故事里,看到结尾,孩子会很高兴地接受,也会和摩根、尤米一起开怀大笑。即便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对肚子长空洞或对结果提出质疑,也无需和他辩解,不妨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他的感受,先接纳他的想法再进一步交流讨论,或许他会有自己的一个故事版本。
      分析挖掘这本书中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并不那么重要,所以,请不必郑重其事、严肃地和孩子讨论“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享受阅读时人与书的互动、亲子间的互动才是最宝贵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