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旭 编  页数:129  

前言

  可编程控制器(PLC)自上个世纪诞生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产品及技术日臻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将微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一种工业控制装置,与CAD/CAM、机器人技术共同称为工业自动化的三个重要支柱。  最初研制开发PLC的动因是为了取代继电器,因此逻辑控制是PLC的强项。近年来,随着PLC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不断加快,功能不断增强,发展成为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过程控制功能、运动控制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联网通信功能的名副其实的多功能控制器。在世界范围内,PLC的产量及应用居于工业控制装置榜首。  PLC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众多版本的PLC教材,但满足高职教育层次,特别是针对日本松下FPO/FPl机的相对较少。本教材主要是以上述两种机型为背景,阐述PLC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实际应用举例等;编程部分涉及的所有程序,都经过了反复推敲,争取做到简洁、实用。本教材还介绍新一代的工业控制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第1章—第5章后面配有习题。

内容概要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松下FP系列)》主要以松下电工公司的产品FP1/FP0为背景,介绍PLC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FPWIN-GR编程软件、程序设计、实际应用等,还介绍了PLC的安装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通信等。另外对新一代的工业控制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也作了简单介绍。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松下FP系列)》适于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类、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机电类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书籍目录

第1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论1.1 PLC的产生及定义1.2 PLC的特点及应用1.3 PLC的分类及发展1.4 PLC的基本构成1.5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习题第2章 FP1、FP0系列PLC的系统构成2.1 概述2.2 FP1、FP0系列PLC的构成及特性2.3 FP1的内部寄存器及I/O配置习题第3章 指令系统3.1 基本指令3.2 控制指令3.3 比较指令3.4 高级指令3.5 FPO指令系统简介3.6 松下编程软件FPWIN GR简介习题第4章 编程指导4.1 PLC的编程方法4.2 PLC的程序设计4.3 PLC编程实例习题第5章 PLC的使用及维护5.1 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5.2 可编程控制器的接线5.3 可编程控制器的维护和检修5.4 可编程控制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5.5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5.6 PLC的通信习题第6章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6.1 PAC控制技术产生的背景6.2 PAC控制技术的特点及其优势6.3 PAC和PLC的比较6.4 PAC控制技术的解决方案及主要产品6.5 PAC技术的发展趋势附录1 特殊内部继电器一览表附录2 特殊数据寄存器一览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论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一种工业控制装置。现今的PLC已将微型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及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与CAD/CAM技术、机器人技术合称为工业自动化的三个重要支柱。PLC具有结构简单、编程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性高、通用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能源、交通、机械加工等各领域广泛应用。  1.1 PLC的产生及定义  1.1.1 PLC的产生  我们熟悉的继电.接触器控制是将继电器、接触器等器件及其触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加上必要的保护元件所组成的系统,是一种专用控制装置。这种控制装置工作稳定、成本低廉、在一定范围内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而在工矿企业中曾经广泛应用,甚至现在有些企业仍在应用。但这种控制装置体积大、能耗大、寿命短,而且采用的是固定接线,使用具有单一性,即一台控制装置只能应用于一种固定程序的设备,一旦程序有变动,就得重新设计、重新配置硬件、重新配线,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遇到控制复杂、生产任务或工艺发生变化,或需要程序经常变动的情况时,几乎不能使用此种控制装置。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技术快速发展,汽车制造工业竞争激烈。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为适应不断变更的生产工艺,需要一种比继电.接触器控制更可靠、更灵活、功能更齐全的新型控制装置,并为此公开招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