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干预手册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 等编  页数:92  

内容概要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会震。四川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数万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无数家庭失去亲人,数百万人沦为灾民……军队官兵、医务人员、志愿者迅速反应,奔赴灾区抗震救灾。    我们不希望发生灾难,但是,灾难总是不断发生。科学、有序、有预见性的心理援助十分重要。灾难救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面广,参与者多,但并非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心理援助也并非只是在此时此地,可能需要持续数年。为了更好地帮助各类人员做好心理援助工作,我们收集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有关的问题,编撰成册,希望能有助于救灾心理援助工作,为受灾人员、救援人员、媒体、灾区管理者、志愿者、灾民接收地以及非受灾人员提供灾后心理防护与干预的基本知识,最大限度地帮助四川灾区的同胞们。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危机干预  一、什么是危机?  二、灾难后会出现哪些心理生理反应?  三、灾后应激反应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四、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  五、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六、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七、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八、灾难后出现的心理反应是精神病吗?  九、灾难后出现心理反应的结局有哪些?  十、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  十一、灾难心理危机救援有哪些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十二、什么叫共情?需要注意些什么?  十三、什么叫倾听?如何倾听?  十四、什么叫非言语性沟通?  十五、非言语性沟通中应注意些什么?  十六、地震灾难后为什么要开展心理危机救援?  十七、什么人可以开展地震灾后心理危机救援?  十八、地震后哪些人需要心理干预?  十九、震后心理干预有哪几个阶段?  二十、受助者情绪过于激动时怎么办?  二十一、受助者情绪过于悲伤时怎么办?  二十二、受助者情绪过于愤怒时怎么办?  二十三、受助者情绪过于自责时怎么办?  二十四、受助者情绪过于恐惧时怎么办?  二十五、情绪失控的调整策略?第二部分  受灾人群  二十六、地震被困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二十七、地震灾后,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二十八、灾区群众如何进行自我调试?  二十九、地震后老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  三十、在帮助受灾亲朋好友时,应注意些什么?  三十一、如何照顾父母失踪或丧失的儿童和青少年?  三十二、如何照顾亲人失踪或丧失的成年人?  三十三、如何照顾亲人失踪或丧失的老年人?  三十四、如何照顾地震中的伤残人员?  三十五、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做些什么?  三十六、陪护人员与伤者沟通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三部分  救援人员  三十七、为什么灾区救援人员也会出现心理反应?  三十八、救援人员常常会有哪些心理反应?  三十九、救援人员需要医疗评估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四十、救援人员常常会有哪些生理反应?  四十一、救援人员需要医疗评估的生理反应有哪些?  四十二、救援人员应如何保护自己?  四十三、如何面对自己的羞愧感与内疚感?  四十四、出现睡眠障碍怎么办?  四十五、救援人员的亲属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第四部分  媒体  四十六、地震灾难采访应注意些什么?  四十七、报道地震灾难时应注意些什么?  四十八、采访受灾儿童应注意些什么?  四十九、采访失去亲人的受灾人群应注意些什么?  五十、采访救援人员应注意些什么?  五十一、新闻工作者在采集影像资料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五部分  灾区管理者  五十二、灾区管理者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吗?  五十三、灾区管理者出现心理问题应如何应对?  五十四、灾区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安排救援人员的工作?  五十五、灾区管理者如何识别救援人员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五十六、灾区管理者对救援人员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做些什么?第六部分  接收地  五十七、灾区青少年如何尽快适应异地新环境?  五十八、学校老师应如何对灾区学生提供帮助?  五十九、学校学生应如何与从灾区来的同学交往?  六十、异地亲属能做些什么?第七部分  志愿者  六十一、志愿者工作的类别与工作内容有哪些?  六十二、志愿者需要哪些必备的心理品质?  六十三、志愿者需要储备的知识与技能?  六十四、志愿者去灾区救援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六十五、志愿者到达灾区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第八部分  非受灾人群  六十六、非受灾人群会出现情绪反应吗?  六十七、哪些非受灾人群容易出现灾后情绪反应?  六十八、非灾区人群出现情绪反应应如何调整?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危机干预一、什么是危机?所谓危机(crisis),是指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习惯的方法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突如其来,让人难以预料。在危机出现时,个体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明显的功能失调和混乱。5•12汶川大地震的突然发生,让人们难以面对。许多人因目睹惨烈的伤亡、进行援助活动以及观看相关媒体报道而变得恐慌、悲伤、愤怒、焦虑,甚至用自杀来逃避地震所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一般来说,危机包括三个部分:(1)诱发事件,例如此次5•12汶川大地震。(2)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身体反应,例如恐惧、悲伤、愤怒、心慌、手足冰凉等。(3)无助无力感,例如不知所措,个体通常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失效等。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常导致的心理障碍有两种: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前者会在大多数受灾人群中出现,而后者则可能出现于部分受到较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员身上。这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特点及帮助策略上各不相同。二、灾难后会出现哪些心理生理反应?地震发生后,幸存者常常会在未来数周内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在灾难过去的数月之内大多数人的这些反应都会有所缓解。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以下内容。1.情绪反应恐惧和担心——担心地震会再次发生,怀疑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害怕自己再受到伤害;害怕一个人外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等。无助感——觉得生命脆弱;感觉前途茫茫;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宿命。

编辑推荐

《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干预手册》是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干预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