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峡谷人文风情解读(全三册)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罗洪忠  页数:692  
Tag标签:无  

前言

  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生活着珞 巴、门巴两个很有特色的民族,是个 难得的颇具特色文化圈。这里过去一 直很贫穷,村落发育程度很低,那独 特的具有原始特征的珞渝文化,很适 合文化人类学家去研究。 早在1825年,一名探险家英军中 尉R。威尔科克斯,踏上了我们这片神 圣国土。此后的100多年里,英国、印 度的探险家与法国的传教士不断前来 考察,他们不仅广为搜罗军事所需的 地理资料,而且对这一地域众多山地 部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宗 教所作的考察报告,大量发表及出版 在国外的媒体上,并长期左右国际喜 马拉雅山地部落研究的学术论坛。英 印的殖民主义势力乘虚而入,先后占 去中国珞巴族、门巴族、磴人居住的 90%以上的土地。作为全国民族研究的 最高学术机构——民族研究所,由于 历史的原因,在这一学术领域内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 1976年,机会终于盼到了。我 和刘芳贤、姚兆嶙、张江华、吴从众 等同仁,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的米 林、墨脱等地,对珞巴族、门巴族聚 居区进行了首次考察。当我们的铅印 初稿调查报告在学术界传阅后,立即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有名望的老 一辈民族学家高兴地称,我们终于看 到国人的报告了;珞巴族的家长奴隶 制正同云南的佤族、凉山的彝族在社 会形态上,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早期奴隶制的发展链条;珞巴族的神 话故事,又一次打破了国外学者声言 中国没有系统神话的谬论…… 珞渝是一处难得的文化人类学 金矿,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文化现 象正发生变迁,我们这一批老人早已 过了退休年龄,到野外考察已力不从 心,可我又很少听到年轻学者深入这 个地域搞研究,感到珞渝文化有面临 断层的危险。这时,和我素昧平生的 年轻人罗洪忠先生,一次次从外地打 长途电话向我咨询有关珞渝方面的知 识,而且是那样的执著,令我感动, 所以我也乐意解答他提出的一个个问 题。 罗洪忠作为一名军事记者、纪 实文学作家,曾三次进入雅鲁藏布大 峡谷区域作田野考察,采访曾在那里 工作、生活与从事人文研究的地方群 众、部队官兵、专家学者达120余人, 整理口述资料150余万字,查阅文献资 料220余万字,先后到北京、郑州、 拉萨、成都等地向有关专家、学者请 教,经过不间断地同国内知名人文专 家学者的学习、交流、钻研,逐步完 成从一名军事记者、军旅作家向人文 学者的转变。 目前,我正在进行“中华大 典·民俗典·地域民俗分典”的编辑 工作,当收到罗洪忠的“人文雅鲁藏 布大峡谷”丛书(三卷)书稿后,还 是抽暇仔细地读了。我认为,该书不 仅是罗列大量文化人类学调查资料, 而且是在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中, 经过核实而完成的。17年间,他先后 采访了20余名首批进入墨脱县工作的 老十八军战士,目前有的已去世,健 在的都年过八旬,或已失忆。在采访 中所捕捉到的一些细节,如十八军官 兵同一名留下来的清军士兵对话、清 军张贴的捉拿波密王布告、巧妙拿到 西藏地方政府管理下珞渝的差户名单 等,可谓弥足珍贵。 该书首次采用纪实文学笔调多角 度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历史的田野考 察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谓 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学术书。我认为 在同类书中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该书紧紧抓住了现实生活中 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事象,分别细致 描绘了珞巴族和门巴族的生产生活、 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并通过狩猎、 农耕、建筑、饮食、服饰、交际、 婚丧、伦理、信仰、宗教、文学、娱 乐、礼仪等民俗事象,把这两个古 老、勤劳、聪慧的少数民族形象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 二、该书专门记述了研究大峡谷 有影响的国内外人文专家、学者的独 特经历,探究珞渝文化的一些活动, 并介绍了英国、法国、印度等文化学 者和我国文化人类学专家的学术成 就,以及他们所作的贡献,他们的研 究成果,有的甚至走在了世界前沿。 三、该书大量鲜见的老照片是 又一个亮点。过去到墨脱考察的人不 多,留下的文字资料有限,图片资料 更是稀缺。但罗洪忠想方设法,搜集 了国内外不少珍贵的照片,画面中那 独特而又具有原始特征的珞渝文化, 为这部图文并茂的人文图书增色不 少。 罗洪忠对珞渝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人文倾注极大热情,在完成这三部书 稿后,还将写作雅鲁藏布大峡谷人文 探险解读、人文珞巴解读、人文门巴 解读等三部书稿。随着“人文雅鲁藏 布大峡谷”从书(三卷)的问世,相 信有更多热心雅鲁藏布大峡谷人类文 化事业的人会投身到这个领域。 国家出版基金入选项目是国家 急需、惠及当代、传之后世的精品力 作。该书的出版,无疑是人们研究雅 鲁藏布大峡谷历史、人文、风情等方 面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也是旅游爱 好者、探险者的必备书。同时,它也 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旅游开发、景 区景点的保护,以及珞渝地区的经济 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坚尚 2012年1月20日于北京密云

内容概要

  雪域、孤岛、丛林,吸引着他一次次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地,用散文笔调全景式地展示峡谷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深峡魅力、人文地理、历史沉积,驱使着他一次次奔走于北京、成都、林芝、咸阳、郑州等地,用报告文学全面展示考察珞渝文化(珞巴族和门巴族两个民族的文化合称珞渝文化)等成果。罗洪忠原是一名驻藏军事记者,曾3次进入极端艰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作田野考察,采访曾在那里工作生活、从事人文研究的群众、部队官兵、专家学者达120余人,整理口述资料150余万字,查阅文献资料220余万字,用17年时间写就《人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套装共3册)》。走进西藏青年作家、人文学者罗洪忠的精神世界,你会发现,他无时无刻不在追逐着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精彩。

作者简介

  罗洪忠。1966年6月生于四川省渠县,1986年10月参军到西藏,1988年9月就读于湖南长沙工程兵学院,1991后回西藏,历任排长、干事、科长和主任等职,2008年3月退出现役。从事新闻工作17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幅),多次参与和策划全国全军重大典型报道,《两百吨红景天销往何处》、《求实新风扑面来》、《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奇女》等20余篇稿件荣获省以上好新闻奖。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书籍目录

《峡谷风云》总序/1难以忘怀的峡谷历史(代序)/4概述/7第一章 远古历史的回音/14第二章 藏传佛教的传播/32第三章 门巴族的迁入/45第四章 英印殖民者的入侵/57第五章 向峡谷深处进军/78第六章 进驻墨脱宗/113第七章 进军世界深峡/151第八章 墨脱历史新纪元/186后记/240《莲花圣地》总序/1“孤岛”颂歌(代序)/4概述/6第一章 沧桑古道/13第二章 莲花圣地/42第三章 神山圣湖/65第四章 珞巴部落文化/80第五章 门巴民俗文化/109第六章 鬼灵游荡的世界/133第七章 两性间的话题/152第八章 多彩的峡谷风情/166后记/181《深峡淘金》总序/1沿科考人的足迹见证历史(代序)/4概述/6第一章 走进“阿波尔”/14第二章 解密原始人部落/48第三章 亲历原始人生活/84第四章 在原始丛林里寻觅/115第五章 拨开珞渝历史迷雾/138第六章 抢救人类“童年记忆”/169第七章 开采民间文化宝藏/205尾章 一部尚未完结的考察史/237后记/242

章节摘录

  1825年,东印度公司掠夺缅甸阿 萨姆平原的战争尚未结束,M。沙尔舒 少校便组织一支由军人组成的大型探 测队,跟随几个师的部队进入了阿萨 姆。 1月初,英属印度测量局陆军 中尉、探险家R。成尔科克斯(R。 Wilcox)中尉跟随他的上司贝德福德 上尉,当到达阿萨姆边境的戈阿尔帕 拉时,获悉缅甸军队在兰普尔有条件 地向东印度公司军队投降,便试图扩 大战果探查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 布江流经印度时的称呼)北面支流。 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我国 珞巴族巴达姆部落的领地。 威尔科克斯18世纪末生于英国, 曾就读于英国皇家地理学院。大学毕 业后,参加了英国远征印度的军事行 动。1825年,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测 量队的一名中尉军官。当他接到上司 关于弄清雅鲁藏布江流向何处的命令 后,从阿萨姆挑选了30多名背夫,沿 着布拉马普特拉河逆流而上,开始了 他的“阿波尔” (阿萨姆对珞巴人的 称呼)探险之旅。 11月22日,威尔科克斯中尉在珞 巴族村庄逗留了两天,企图说服珞巴 族部落头人,让他们继续前行,但徒 劳无益,只得暂时撤回阿萨姆平原。 11月28日,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一条支 流河口的平原地带,威尔科克斯一行 遇到了许多珞巴人,他们下到洛希特 河(察隅河)北面地区是向米里部落 人收取租金。这些珞巴人声称,布拉 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地区归他们部落 所有,耕种平原土地的居民每户每年 必须向部落缴一笔租金。 威尔科克斯会见了“‘阿波尔’ 部落中最强有力的头人塔林”,送了 许多糖、酒等礼物,希望在塔林的陪 伴下再次进入珞巴族的村寨,但仍然 遭到了塔林的拒绝,塔林还做出不准 他的部落民众带英国探险队进村的一 条规定。威尔科克斯当时不得不遗憾 地离开村庄,返回阿萨姆平原。 据历史资料记载,威尔科克斯 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出口处巴昔卡, 是1826年3月的一天。那天下午,威 尔科克斯遥望远处的喜马拉雅山绵绵 雪峰,在这既有雪的严寒,又有花的 芬芳,还有风的浪漫之地,他乘上竹 筏,在霏霏细雨中,沿着宽阔的布拉 马普特拉河划向对岸,再穿越长长的 陡峭山道,偷偷进入珞巴族村寨。 珞巴人向来对陌生人是谨慎的, 成尔科克斯何以能如此顺利地进入珞 巴族村庄呢?原来,珞巴人对阿萨姆 的米里人一向非常友好。多年来,在 这两个民族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靠近阿萨姆的一些珞巴族部落人认 为,鱼是从上游珞巴族领地流到下游 阿萨姆的,定期到阿萨姆米里人那里 去收取渔业税。这种权利,阿霍姆政 权也是承认的。 在这之前,威尔科克斯在给大英 帝国的报告中就证实了这一点。他说 道,“阿波尔”头人认为,整个平原 地区都是他们管辖的范围,每当这个 季节,他们从山里走下来,到阿萨姆 不受任何干扰,能顺利地向各个分散 居民点收税。威尔科克斯正是利用珞 巴人与阿萨姆人友好的这一点,顺利 进入了珞巴族村寨。 当成尔科克斯进入巴昔卡村的 第二天,那是一个阳光灿烂、春风送 爽、多日难得的好天气。巴昔卡村是 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进 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第一个通道,这 里的年降雨量在中国大陆也是最丰富 的,一年四季雨水不断。他没有放过 这个难得的机会,尽情地欣赏珞巴族 村寨的自然风光。令威尔科克斯惊叹 的是,珞巴村庄周围的景色十分美 丽,每个村的视野都很开阔,周围的 景致能一览无余。村前闪着粼粼波光 的蜿蜒河流,穿越树木葱茏的群山, 村后长长的引水竹管,将股股泉水从 山涧曲曲折折引向村寨,即使是现代 最精美的构思也难以比拟。这种景色 与村庄配合得这么协调,珞巴人在选 择村址时,是否考虑到美学?但不可 否认,出类拔萃的珞巴人天生的审美 观,在选择他们村寨位置上起了很大 作用。 有关珞巴族部落文化的研究,始 于何年何月,现已无从查考。但有一 点却能肯定,早在1825年11月,威尔 科克斯就开始搜集珞巴族部落文化资 料。尽管他过去曾是贝德福德探险考 察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时的助理,但 他的脚步比贝德福德走得更远。最先 将他引上这条研究之路的,却是“阿 波尔”一词的来历。 “阿波尔”一词源于阿萨姆语, 它的确不是一个敬语,因为该称谓具 有“难驾驭的”或“野蛮的”意思。 让威尔科克斯闹不明白的是,这个明 显带有贬义的词,为什么居住在雅鲁 藏布大峡谷大拐弯以下和西巴霞曲以 东一带的珞巴族人,还接受和使用这 个称谓呢? 为了弄清“阿波尔”,威尔科 克斯来到阿萨姆的一个长老家。这位 长老告诉他,“波尔”这个词从“博 日”这个词中派生出来的,意为“附 属的、依附的”,它的词根为“波 尔”,有“服从”和“自己归顺”的 含意,再加上带有否定的成分“阿” 字,“阿波尔”这个派生词的意思是 “不向任何人屈服和归顺的”,又可 作“敌对的”、“野蛮的”和“没有 教养的”等多种解释。 这让威尔科克斯颇为费解,他还 是对此作出了非常大胆的猜测。当珞 巴人偶尔与阿萨姆平原人接触时,不 懂得阿萨姆人的语言,不知道“阿波 尔”这个词所具有的含意。这在历史 上,也存在有类似的情况。例如“印 度”这个词,原为波斯语,意为“黑 的”。人们一讲到皮肤黑的人,就联 想到印度地方的居民。可也被印度人 所接受,“印度人”成为他们共同使 用的名称。他们之所以接受外国侵略 者的命名,是因为在他们自己的语言 里,没有一个共同使用的名称。 对于“阿波尔”这个词,威尔科 克斯在进一步研究中还发现了更为有 趣的情况。他撰写的考察报告《1825 年阿波尔勘测工作回忆录》:“阿波 尔”是由某些词派生出来的,在土著 语言中,“阿”是“昂”的缩写,意 为“心”;“波”为阳性词尾,意为 “男人”;“尔”意为“水”或“河 流”。于是,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想 居住在河边的人”。 按照这样的解释,这个词被珞巴 人所接受,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对 于威尔科克斯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 这样的说法过于牵强附会,令人难以 信服。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威尔科 克斯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在西方的珞 巴族部落文化研究学者中,引发了一 场“阿波尔”名称由来的大讨论。有 的学者认为,当一个人与其他人接触 时,往往会向对方询问他们的名字。 P16-1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第一大峡谷人文风情解读(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