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  页数:256  

内容概要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教育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各国纷纷出台吸引国际学生的举措。  对于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大外交”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其发展又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进程中的每次重大变迁,都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也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而中断过数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l99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外交局面的不断改善以及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同步,是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进程的缩影。。  六十载栉风沐雨,几代人薪火相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办学规模、教育质量、规范化管理、教育项目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等多方面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同时也为学校的国际化工程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书籍目录

总论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三、未来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展望上篇 历史沿革与现状一、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历程概述二、机构沿革三、学历教育四、非学历教育五、校际交流与合作六、学生管理七、教学生活设施建设下篇 实践与探索亲历·感悟管理篇化危机为契机——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王正富教授/伍爱凤 韩笑 张建英十一年风雨兼程见证奋斗与辉煌/杜培源在创办本科预科教育的日子里/黄勇“非典”时期的坚守/刘阳与突发事件“战斗”的日子——留学生管理心得/李勇教学篇我与对外汉语教学/朱成器我与国际学院的外贸班/李诗大有众也,同人亲也——留学生教学二三事/仇鸿伟耐心与探索——留学生“中国商务营销”课程教学感想/蓝庆新我和我的留学生们/蔡少薇为留学生开设经济选修课程的感想/冯乃祥101神圣的职业美好的回忆/赵宁103岁月如歌/张小英106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修养/张建英109我的异国“小朋友们”/李达宏111生活因你而多彩/任蓉芳113我相信你可以/江伟~X-116对外汉语教学十年心得/张迪118研究·探索/120发展探索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思考/曹红月120持续创新是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动力/韩维春124预科教学汉语预科一年强化项目初探/李小萌12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预科班的教学管理/修美135商务汉语教学多媒体商务汉语教材研发的构想/季瑾141未雨绸缪——浅析商务汉语教学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哈娜148听力教学听力课堂教学之我见/于华152语言研究对留学生使用“主语+是+AP(+的)”句式的偏误调查分析/孙红157管理探索关于加强非学历留学生考勤管理的思考/伍爱凤162留学生公寓企业文化建设初探/苏隆中166下篇 我与UIBE惠园中国情·征文/173我与中国/齐奂武173早期外国留学生的杰出代表——齐奂武/贾怀勤176我心目中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韩康一180富有活力的大学/诺朋182惠园乐融融/侯欣佩184……附录1我校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一览表(1954-2010年)附录2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历任负责人一览表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现在已经拆了,原来的四合院成了居民楼。如果学校能恢复,我希望能恢复一部分,作为我们经贸大学的一个博物馆。那时候我和中国学生一块上课、学习。我一个汉字也不认识,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讲,学了一年远远不够。所以我从第一节课开始,用最简单的话重复。学校还专门为我们留学生开办了汉语学习班,我也参与了。除了学习,我也参与了中国同学的学校生活。在波兰时我就是一名年轻的运动员,在外贸学院我是学校排球队的运动员;田径队我参加了800米、1500米和跳远,第一次北京大学生运动会,跳远比赛我是第二名。排球队也很好,可是我们排球队大多是留学生,别的没有留学生的大学提出意见,说外国留学生的排球队比中国的同学强一些。所以提出以后不允许留学生参加校队,只能组织自己的留学生校队。我以后就参加了北京的留学生排球队。在学校,我是外贸学院的第一个“三好”留学生,也是外贸学院唯一的“三好”留学生。可是我给副校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954年年底我就认识了一个中国姑娘,不到18岁,17岁多一点。我和这个姑娘开始交往。她不是我们的同学。正如我们说别人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所以我从外边找了一个姑娘。她是苏联专家的英语翻译,一个苏州姑娘,她上学比我还早,三岁就上了小学。我们认识两年后,1956年她的领导发现她和一个外国小伙子有来往,希望她和我分手,他们建议她到上海工作,因为她是苏州人,而派她到上海,那里不存在留学生问题。我们那时没有办法,尽管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没有考虑到和外国人结婚的问题,没有禁止,可是也没有允许,所以要个别处理。我的问题更麻烦,因为我是大学生。当时的副校长告诉我:“你应该个别处理,你到波兰政府做工作,我们帮助你的姑娘找中国外交部。”1956年暑假,我去了波兰,找了外交部,外交部说:“这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问题,你应该找党中央外事部。”我去了外事部,副部长接见了我,他就问我:“这个小伙子你怎么回事啊,你这么年轻,怎么要跟外国姑娘结婚?”“对不起,她爱我,我爱她,所以我们要结婚。”他拿出咖啡,苏联的,他一杯,我一杯,说:“年轻人,我几年前在圣彼得堡工作,从俄罗斯回来,带了俄罗斯姑娘作妻子。所以我支持你。”那时候他们下决心,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让我和中国公民结婚。我夫人说,一个副市长跟她说过:“你这么年轻这么漂亮,怎么不找中国小伙子?外国人对待你不像中国男人那么尊重,他们喜欢喝酒,喜欢换姑娘。”那是20世纪50年代,但外交部还是同意了,也是个别处理,文件是外长批准的,那时候的外长是周总理。所以我的婚礼是著名的周总理批准的。婚礼很隆重,很多中国政府官员和外交官,还有很多学校领导、同学,在母校的大食堂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有几百个人参加。我喝了很多酒。那时候,中国同学三四十人一间房,留学生有优待,我们是三四个人一间房,当然我不能带夫人。学校专门给我们一个小房子。她继续工作,我继续学习。1956年我们结婚,1958年有了第一个儿子。当时有人说我是不是让中国姑娘先怀了小孩才结婚的,我说不是,我们结婚后两年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所以不是那样的。

编辑推荐

《足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历程》:谨以此书:向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开拓者和先行者致敬!向曾经和正在默默奉献的我校所有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者致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足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