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数民族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作者:李树义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得知陈杰女士和我的诸多同仁打算编撰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有关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我不禁为他们的胆识勇气和决心所感动。关于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著述,大陆较少见,岛内有一些,但不够系统、全面,而且大多还是台湾殖民时期洋人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岛内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或许可以理解为学界因多年欠账如今拾遗补缺,但恐怕也不能避免有为了今天的政治述求而做起历史的旧文章来。  编撰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丛书,自然涉及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这是社科研究中不太好把握的两个领域,也是多产“悬案”的所在。比如,与我们人类祖先智商相当的尼安德特人为什么在2-3万年前突然灭绝了呢?他们能算人类吗?再比如,创造了西夏灿烂文化的党项人亡国后悄然失踪,却留下一页“天书”叫人猜谜。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少,都说明这口“饭”不好吃。即便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那至少资料采集有没有足够的来源,提出的观点能否得到史籍或考古的佐证,那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神祗信仰能否有合乎生存规律的合理解释等等,都是研究者、撰稿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  我知道我的同仁们,一群对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太多研究,对台湾原住民历史没有多少接触的“业余枪手”,立志要做这么一件难为之事,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事实上他们的创作“冲动”来源于双重的思考:一是他们在与原住民同胞长期密切交往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对原住民璀璨文化的偏好与推崇,希望这朵中华民族的奇葩能够弘扬光大;二是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一部关于台湾原住民的信史,正本清源、厘清史实,还历史本来面貌。为了达此目的,他们全力搜集相关资料,调阅相关档案,参阅了大陆和台湾岛内几乎所有专家学者的著述,还多次与部落代表人士接触访谈,争取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按“总论”和“分论”的框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按族群分述,将台湾原住民的起源与历史变迁,各族群社会制度、组织结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艺术、信仰祭仪、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重大事件等,作了详尽介绍。经过严谨的考据,辛勤的笔耕,以及台海出版社编辑同志细致的斧正,一套洋洋洒洒100多万字、系统全面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丛书终于面世了。  俗话说“有心插柳、无心栽花”,不管各路学人对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抱着怎样的目的,恐怕都无法回避关于台湾原住民究竟是什么人种、以及从什么地方来的问题。而此书恰好用大量的资料,包括地质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古研究和前人留下的大宗史籍,说明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南亚蒙古族人种,都是古代大陆百越人、百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先后越洋渡海,几经迁徙来到台湾,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原住民族群。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台湾原住民与大陆的许多少数民族,如黎族、侗族、傣族、壮族、水族等,在称谓、服饰、习俗、图腾崇拜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同源”的观点决不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是我的同仁们大量参阅了有关资料对原住民发生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严谨的考究后自然得出的结果。我想,浏览此书的读者自然能够体会这个结论的“含金量”。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著述人等不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学者专家,而且成书时限也紧,难免有不少差错,同仁们实在是抱着职业的良心和抛砖引玉的动机,斗胆出手,目的是为了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批评,希望各位能体谅著述者的良苦用心。  谢谢!  2008年6月

内容概要

  台湾原住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台湾社会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容小觑。近年来,出于选举和政治上的各种考虑,台湾当局的原住民行政管理部门和立法部门对原住民事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用心和细心,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无论从“立法”、原乡土地流转的限制、特殊预算的编列、各种保护区和文化园区的设立、都会区原住民就业的辅导、原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原住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重建等方面,都逐步取得一些看得见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问题太过严重,原住民人口基数太低,生存状态过于脆弱,目前这些常规的建设和保护措施有些杯水车薪。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下的台湾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用于原住民事务的预算很难维系。如果没有特殊的强力干预,也许再经过几十年两三代人,原住民特别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平地原住民的民族特性,将可能只会存在于书本里和博物馆中。

书籍目录

序(梁国扬)跋(陈杰)第一章 族群渊源第一节 起源传说第二节 族群历史第三节 族群分布第四节 部落发展中的问题第二章 亲族组织第一节 氏族概况第二节 氏族由来第三节 氏族制度的构成与延续第四节 氏族组织的隐忧第三章 经济发展第一节 经济活动第二节 交换关系第三节 日常饮食第四节 农业产品第五节 部落旅游第四章 教育第一节 传统教育第二节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教育第三节 光复后的教育第五章 文化艺术第一节 文化特质第二节 语言文字第三节 木刻画历及文化意义第四节 建筑艺术第五节 服装服饰第六节 编织工艺第六章 歌谣舞蹈第一节 乐器第二节 歌谣与舞蹈第七章 信仰禁忌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第二节 神的崇拜第三节 信仰的特征第四节 宗教观第五节 现代信仰第六节 巫术第七节 禁忌第八节 祭仪第八章 神话传说第一节 神话传说的产生第二节 自然神话传说第三节 伦理教育的神话传说第四节 禁忌教育的传说故事第五节 一般生活教育的传说故事第九章 抗日斗争第一节 抗日缘起第二节 抗日活动第十章 智慧德行第一节 尊长利他第二节 因势择居第三节 生活哲理第四节 环保意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节文化特质  布农人居住于中央山脉的两侧,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遍及高雄县三民乡、台东县海端乡,而以南投县境为主。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县的仁爱乡与信义乡,以南投县为主,后来经过几次的大迁移,往东至花莲,往南至高雄及台东山区。社会组织以父系大家族为主,户中的人口甚至包括非血缘之同居人,故传统家屋规模均较大。  一、八部合音  布农人过得是山田烧垦的游耕生活,因此形成散居的形式,对于农作物(尤其是小米)的岁时祭仪非常谨慎而繁复。布农人的Dasibutbut是一首在传统布农社会于每年2月播种祭之前,郡社及峦社群人所唱的一首祭歌。由于其演唱的复杂性及禁忌的限制,因此无形中增添了很多外在的神秘感及不同的解释。布农人由于居住环境较为分散,部落多沿溪流而设,所以常用歌声呼唤伙伴,并且在瀑布河流呼应之间发展出令人惊异的复音及和声之合唱技巧,这种独特的和音,在民族音乐学上,可说是世界民歌的宝藏之一。而布农人的传统文化里并没有舞蹈,只有夸耀战功时的跳跃动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台湾少数民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