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文(中文版)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美)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吐温|译者:马浩岚  页数:480  译者:马浩岚  
Tag标签:无  

前言

  据编者所知,本书应该是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语文教材。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西方教育的了解,仅仅限于一些短文的零星介绍,少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作为一个民间的研究机构,要想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显然力有未逮,只能是知其难而勉力为之,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近年来,随着对国内教育制度的反思和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增多,很多有条件的家长选择在中学时期即将孩子送出国门留学。从教育效果来说,此举引起诸多争议。当然,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土壤,东西方的教育模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可简单地就其一点进行优劣评价。而且,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一则在国内上学已然负担不轻,就更别说去国外了;二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介入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争论研讨之中。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力所能及地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做些适当的弥补和引导。那么,在国内的日常教与学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一些国外教育中的具体做法,让孩子了解国外的同龄人在学什么、怎样学,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以便将来能更轻松地与国际同龄人接轨。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当代中学语文教程,选编的课文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取材于不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完整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及开放性,尤其课后问题的设置、编配极具趣味性、现实性,对学生文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教程很好地平衡了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强调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个性思维的独特经验,既是语文教程,也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  我们诚挚建议家长和教师不要把本书仅仅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那样无异于买椟还珠。我们要认真注意的是:他们的课文为什么这样编选?他们的习题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他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书籍目录

第1部分 文明的交会 ★第一课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  阅读指导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第二课 龟背上的土地  阅读指导  龟背上的土地  在灰熊直立行走的时候  纳瓦霍起源传说(节选)  伊罗奎伊斯宪章(节选) ★第三课 “有趣的故事”  阅读指导  欧拉乌达·艾库维阿诺一生的“有趣的故事”(节选) ★第四课 弗吉尼亚通史  阅读指导  弗吉尼亚通史(节选)  普利茅斯农场(节选)★第五课 罪人在愤怒的上帝手中 阅读指导  罪人在愤怒的上帝手中(节选)第2部分 国家的诞生 ★第一课 富兰克林自传  阅读指导  富兰克林自传(节选) ★第二课 独立宣言  阅读指导  独立宣言(节选)  美国的危机(节选) ★第三课 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  阅读指导  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  在立宪大会上的演讲 ★第四课 穷理查德的年鉴  阅读指导  穷里查德的年鉴(节选) ★第五课 从新白宫里写给女儿的信  阅读指导  从新白宫里写给女儿的信  一个美国农民的信(节选)第3部分 国家的发展 ★第一课 《日晷》的通告  阅读指导  《日晷》的通告 第二课 魔鬼和汤姆·沃克    阅读指导     魔鬼和汤姆·沃克(节选)  第三课 穿越大裂谷    阅读指导     穿越大裂谷     地球上最壮观的景象  第四课 厄舍府的倒塌    阅读指导     厄舍府的倒塌(节选)  第五课 自然    阅读指导     自然(节选)  第六课 瓦尔登湖    阅读指导     瓦尔登湖(节选)     论公民的不服从(节选) 第4部分 分裂、和解与扩展 第一课 战争插曲    阅读指导     战争插曲(节选)  第二课 葛底斯堡演说    阅读指导     葛底斯堡演说     第二次就职演说     给儿子的信  第三课 内战中的声音    阅读指导     玛丽·彻斯纳特的内战(节选)     一个士兵的回忆     葛底斯堡战役邦联方的叙述     布尔伦战役的叙述     对《解放黑奴宣言》的反应     一次经历种族歧视的记录  第四课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阅读指导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节选)     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蛙  第五课 生火    阅读指导     生火  第六课 一小时的故事    阅读指导     一小时的故事(节选)  第七课 一场瓦格纳音乐会    阅读指导     一场瓦格纳音乐会(节选)  第5部分不满、觉醒与反抗 第一课 龟    阅读指导     龟(节选)  第二课 在另一个国家    阅读指导     在另一个国家(节选)     种玉米     老路  第三课 四月沐浴    阅读指导     四月沐浴(节选)  第四课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阅读指导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第五课 幽灵进来的那一夜    阅读指导     幽灵进来的那一夜     这就是纽约(节选)     第六部分繁荣与保护 第一课 前七年    阅读指导     前七年  第二课 棕色的大箱子    阅读指导     棕色的大箱子(节选)  第三课 女勇士    阅读指导     女勇士(节选)  第四课 作了抵押的心    阅读指导     作了抵押的心(节选)     拟声     山狗对顶点  第五课 稻草变黄金:日常生活中的蜕变    阅读指导     稻草变黄金:日常生活中的蜕变(节选)     因为对书的热爱     母语  第六课 家里的作家    阅读指导     家里的作家(节选)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1部分文明的交  第一课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  阅读指导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之一。关于他的早期生活人们知之甚少,可以确定的是,他很早就离开了他在意大利各诺亚的家庭,开始航海。哥伦布25岁时,在葡萄牙海岸外遭遇了沉船。他回到陆上以后,马上开始学习绘制地图和导航技术。他还学习了拉丁文,并阅读了马可·波罗关于富饶的亚洲的描述。  1480年至1482年之间,哥伦布远航到了阿佐里斯和非洲附近的加纳利群岛。此后他就开始梦想进行更有挑战性的航海。  哥伦布一生执著于一个目标:向西环游世界,一直到达传说中亚洲神奇的城市。  起初,哥伦布试图说服葡萄牙的约翰二世国王资助他向西航行,当这一请求被约翰二世拒绝之后,他又转向欧洲其他的统治者寻求资助。经受了一系列挫折之后,哥伦布终于得到了西班牙伊丽莎白王后的支持。  有利的条件1492年,伊丽莎白王后和她的丈夫费尔南德国王,同意资助哥伦布的第一次远航。在他们的协议中,这位探险家为自己争取到了有利的条件。在他的请求之下,除了资助之外,国王夫妇还授权他统治他征服的所有陆地,并且拥有这些陆地上财富的十分之一。  大航海哥伦布于8月3日出发航行,11月12目,他到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岛,并把这个岛误认为是印度附近的岛屿,然后他继续向加勒比海进发。在此后的12年中,他又进行了三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而且一直坚信自己到达了亚洲,希望能找到马可·波罗传说中的城市。  时代故事  开始-1750  欧洲探险家登陆北美洲之后一个世纪,在圣奥古斯丁北部的西半球上仍然没有固定的定居点。然而,到了1607年,一小群英国移民在詹姆士河中的一个湿地小岛上生存下来,这个小岛就在现在的弗吉尼亚州。1611年,这个殖民地的总督托马斯·戴尔给国王写了一份报告,表达了殖民地的居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决心。尽管受到疾病和饥荒的困扰,但詹姆士镇还是生存了下来。  最初的移民们被当地的土著居民迷住了,但他们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更早的美洲人像欧洲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传统。因为北美洲的部族还没有发展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的文学全都是口头文学。多样的口头文学和殖民者的早期作品就形成了美国文学传统的开端。  历史背景  1492年,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到达北美洲的时候,这片大陆上已经居住着几百个美洲土著部落了,但是他们稀稀落落地分散在各处。欧洲人并没有在同一时间遇见所有这些部落,各国探险家在不同的时期与他们建立了联系。据我们所知,这些分布广泛的美洲土著部落在语言、管理形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房屋建筑和生存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美洲土著没人能准确地说出最早的美洲人是什么时候或怎样到达现在的美国的,他们到达这里的时间可能晚到1.2万年以前,也可能早到7万年以前。即使那比较近的估计是正确的,土著美洲人在这片大陆上的时间也比欧洲殖民者在这里的时间长了30倍,欧洲人是16世纪晚期才开始到达北美洲的东海岸的。  在那么多个世纪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一直在做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是神秘而不可解的。美洲土著人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然而,考古学家们根据他们的手工制品做出了很多推测,民俗学家们也记录了丰富的歌曲、传说和神话。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美洲土著人经常将最早来自欧洲的移民作为朋友来欢迎。他们对这些新来的人在农业耕作和森林环境知识方面加以指导,教他们认识玉蜀黍、豆子、西葫芦、槭糖、雪地鞋、长雪橇和桦树皮独木舟。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美洲土著人的帮助,会有更多的欧洲移民在东北部严酷的冬季中饥寒而死。  朝圣者与清教徒1620年,一小群欧洲人乘“五月花”号从英国航行到美洲。他们是一群宗教改革者——对英国教会不满的清教徒。他们放弃了从内部“净化”教会的希望,转而选择退出教会,这一行动使他们被称为“独立派”,而我们将他们称为“朝圣者”。他们在北美洲登陆,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在友好的美洲土著部落的帮助下,普利茅斯定居点在北美洲严酷的条件下生存了下来。然而,这个殖民群体并没有发展壮大,最后,它被北方的一个大得多的定居点——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区吞并了。  像普利茅斯定居点一样,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区也是由宗教改革者建立的。然而,这些改革者并没有从英国教会中退出。与“独立派”不同的是,他们是试图从内部改革教会的清教徒。在美洲,这些清教徒希望能建立一个像殖民地总督约翰·文斯洛普所说的那样一个“山上之城”,一个在所有的方面都受《圣经》指导的模范社会。他们的管理形式将是一个神权政治,即一个直接受上帝指引的政府。  清教徒的中心信念包括:人类是为了信仰上帝而存在的,而《圣经》则是上帝意旨的唯一表达。他们还相信得救宿命论——这是约翰·卡尔文的信条,他们认为上帝已经决定了哪些人将得到拯救,哪些人不能。然而,那些被选中得救的人——或者叫圣徒,却不能认为他们自己被选中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所有虔诚的清教徒都要通过艰难困苦以及时时发现的上帝恩宠来寻求自己的灵魂。清教徒们认为他们获得善终的唯一途径就是辛勤的工作和自律。这就是今天当人们谈到“清教徒伦理”时所指的思想。  到18世纪早期,由于比较宽容的新教团体吸引了大批追随者,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全境呈现衰败趋势。然而,对于这种新自由的反响在18世纪20年代左右开始兴起。大觉醒运动是一系列席卷了殖民地区的宗教复兴运动,其领导者是雄辩的牧师们,包括著名的乔纳森·爱德华兹和乔治·怀特费尔德,大觉醒运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皈依者参加众多的新教组织,但却没有使旧式的清教主义重获生机。然而清教徒关于勤劳、节俭、自我改善和自立的信念却至今仍是美国的基本美德。  南部的种植者南部的殖民地区与新英格兰在气候、作物、社会组织和宗教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虽然和北部一样,在南部也同样产生了繁荣的沿海城市,但在这些城市的远方,却是大片的种植园,而不是小农场。种植园虽然有着浪漫的形象,但实际上就是大面积的农场和商业中心。在一个种植园中可能有多至1000人在生活和工作,而其中的很多人都在受着奴役。  第一批黑奴是在1619年被运到弗吉尼亚来的,这是朝圣者们在普利茅斯登陆的前一年。虽然奴隶制度存在于包括马萨诸塞在内的每一个殖民地区,但是种植园制度和奴隶制仍然是从一开始就紧密相关的。  大多数种植园主都是英国教会的成员,他们认为自己属于贵族阶级。第一代种植园主,也就是建立了那些大种植园的人,同清教徒一样,雄心勃勃、精力充沛、严格自律并且足智多谋。然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却比清教徒要舒适优雅得多。1750年,清教在各地开始衰退,而南方的种植园制度则正在走向它的高峰。  本时期的文学  建立美国文学基础的是一个奇特的包含各类人群的整体:有着口头文学传统的美洲土著人、相信罪恶和拯救的清教徒和过着繁忙社会生活的南部种植者。实际上,生活在殖民地的人们当时所读的很多文学作品并不是产生在殖民地区的——而是从英国传来的。然而,到了1750年,美国本土文学有了清晰的开端,而这种文学终有一天在英语世界中受到高度评价。  美国土著文学传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美国土著文学主要被看做是民间传统。其结果是人们更多地研究歌词、英雄故事、迁移传说和起源故事的内容,而不是它们的文学价值。根据口头文学的传统,故事的讲述会随着每个讲述者变化,而词句也几乎一定会随着时间改变。因此,这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没有固定的版本留存下来。然而,当美国土著歌词或故事中的词句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其语言经常是富有诗意而感人的。在这种口头文学的氛围里,我们可以料想到美洲土著人是具备高度评价和雄辩的才能的。某些雄辩家的名字,例如罗根和红夹克,在美国广为人知。  这一单元中选录的美国土著文学体现了最初的美洲声音所具有的深度和力量。  “在亚当的堕落中/我们都犯了罪”正如宗教占据了清教徒的生活一样,它也占据了他们的写作——根据现代的标准,这些写作中的大部分都不应被看做文学作品。清教徒的典型作品是神学研究、赞美诗、历史记录、人物传记和自传。他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精神上的洞察力和指导。当清教徒们为自己写作日志和日记时,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督。清教徒既不创作小说也不创作戏剧,因为他们将其视为罪恶。  然而,清教徒却写作诗歌,并将诗歌作为一种精神的启迪,虽然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诗歌的内容而不是文学形式。在17世纪,出现了几个杰出的清教徒诗人,其中包括安·布莱德斯特里特和爱德华·泰勒。安·布莱德斯特里特亲切感人的声音和爱德华·泰勒强烈的虔诚透过传统的清教主义主题闪耀着光芒。  清教徒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有着强烈的信念。1636年,他们建立了哈佛大学,以保证神职人员的教育。两年后,他们建立了殖民地区的第一家印刷厂。1647年,在马萨诸塞建立了免费的公共学校。而在1690年左右开始发行的《新英格兰初级读本》则结合了拼写、阅读指导和类似“在亚当的堕落中/我们都犯了罪”这样的道德说教。  《海湾圣诗集》是最早在殖民地区印刷的图书之一,它是当时的标准赞美诗集。英克里斯·马特是这本书的三个作者之一,他在波士顿的北方教会做了很多年的牧师,他还写了大约130本书,其中《关于罪恶灵魂的良知案例》发表于1693年,内容是关于前一年撒勒姆巫术审判的对话。当时的审判是在一种歇斯底里的氛围中进行的,最终结果是有20个人作为女巫被吊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几年学界就中学语文应如何编写,有过不小的争论。看双方的争执,知道彼此的落脚点不同,价值观是有差异的。那一场争论也导入了误区,好像都要确立精神上的核心,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著名学者孙郁  阅读美国著名中学经典教材感受西方文化教育独特魅力。  他们学什么?怎样学?如何训练开放的思维方式?  留学美国、通过SAT(美国高考)的最佳参考书,开阔视野、解读全球帝国文化密码的最佳途径。前所未有,值得拥有。  建国200余年的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个秘密是企么?这个秘密就在它的文化里。《美国语文》不仅仅是一本美国语文书,也是一本美国历史书,更是一本美国文化书。仔细阅读这本书,相信读者既能满足一种探究感,又能得到一种震撼性的启迪。  正如许多中国高中生一样,杭州学军中学高一女生若若有一个梦想,就是到美国上大学。暑假里,她每天在新东方的SAT辅导班中备战。“除了学知识外,我更希望通过美国的本科学习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增强能力。”若若说。昨天,朋友送给若若一本从上海书展上带来的新书《美国语文》,所载都是美国著名中学的课文原文精选……并附有开放性的趣味习题,从中可以感受美国教育的方式和特点。  ——《钱江晚报》

编辑推荐

  《美国语文(纯中文版)》全面展示了美国文化的形成、发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美国和美国的文化,甚至于思考人类的将来,都具有再好不过的意义——对于准备去美国留学的人,更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语文教育的他山之石,语文学习的另类参考。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阅读美国著名中学经典教材,感受西方文化教育独特魅力。  美国的中学生在学什么?怎么学?他们又如何训练开放的思维方式?如何培养综合的人文素质?纯美国的文化,纯美国的教材,浸润和培育着全球帝国引领世界的人才。  美国是被世人骂得最多,而又誉之最多的国度。亲美敌美者,都有自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所致。但世人对美国的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认它是强势文化帝国。对此,学者们早有各种论证,有关的宏文有许许多多。这个国度的起飞与教育不无关系……《美国语文》好似对这个强势帝国形成的一个注释,于读者有很新鲜的刺激,不知道中国的教员们,关注到了它没有……  《美国语文》选用了亨利·大卫·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这是一篇名作,列入中学教程,无疑是有冲击力的文字。有意思的是,文章背后的思考题很带挑战性。三道题是:  1、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  2、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一小部分人可以滥用政府而免受惩罚?  3、根据梭罗的观点,什么时候美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好的政府?  这样的设问,在我看来都是中国的成年人才有的,不料洋人的教育中早已种下了这粒种子。胡适留美的时候,感叹过中西教育的不同。他执教北大后,终身倡导的就是梭罗式的思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语文(中文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9条)

 
 

  •   很值得学习,很好。
    1.文章选编有特色砣将美国200多年的历程分为六个不同的主题,而相对应的课文则取材于同一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具有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这样,这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历史书,学生学习的同时,可了解美国历史的演进、文明的传承以及社会方方面的发展过程。
    2。课后问题与练习的设置很有意思,开拓思维。比如第一课,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设置了:如果你是一名船员,如果你是一名当地土著人,你会如何写这篇日志?如果你是哥伦布,要求你回国后向国王做一个口头航海报告,你如何做?等等吧,同样是听说读写,这样的设计似乎更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运用性,语文书又不仅仅是语文、历史,倒也是一本思想政治书了。
    3。不同立场、不同思想的共存,多元文化的共存更体现了一种人性化,比如“文明的交会”板块中,安排了来自不同民族包括“昂昂达嘎族”、“莫多克族”等美洲土著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还要求同学追溯自己的老祖宗的民族归属;比如“美国内战”单元中学习一种文体:日记、书信,编排了来自南方、北方不同阵营、不同身份的人的声音,有作为南方将领的丈夫写给妻子的,说打了胜仗,有士兵的回忆,说当初为了获得旅游的机会入伍当兵,后来发现很苦。各种声音、各种立场夹杂在一起,却读不出偏向哪一方的政治色彩,学生们在课后习题的引导下,只是更多地体会国家分裂给所有人带来的巨大苦难,和解与发展才是正道。
    总之,很有启发也很有意义的一部大块头。
  •   对于《美国语文》,我一直抱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在关注着它。从人教论坛到新教育在线,再到K12论坛,很多知名教育论坛都有推介《美国语文》的声音,不仅有赞美同样也有批评。这让我感到,这套同步阅读的读物一直都在不断地修订和改正着,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清新的气象还有一种“大语文”的气度。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没有钱万万不能,钱太多也并非万能。我认为一个宁静的灵魂可以像在一个宫殿里一样生活满足,拥有一种快乐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很欣赏一句话:我的生活可以没有金钱,但一定不能没有品位。作为一个崇尚中庸的人,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物质与精神的实质,正确地理解物质与精神的作用,正确地利用物质与精神的功能,正确地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尺度。(好像有点偏题了)就这套书而言,没有太多要说的,就像在中英对照版《美国语文》里评论的那样,这套中文版修订了一些地方,又根据一些读者的建议(个人感觉)去掉了英文版以便中学的孩子阅读,更像一套人文阅读书,而不是简单的教辅书。这一点始终让我觉得很强大!:)好书每读一次都会有新收获,不要把只读过一次的书放置一边。在字里行间,你每次都会发现你过去未曾发现的金子。
  •   朋友问我: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我反问他:鸡肉和鸭肉哪个更美味?其实,教育的根本都是一样的,无所谓中方西方,只会因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对人才的要求早已不再是能“读死书,背死书”的人才了,我们现在更需要充满想象力,富有创造力,思维活跃,眼界开阔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读,学习,思考来自美国的教育方式方法,无疑会对教师、父母、孩子产生积极地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打开国门让世界认识了解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努力地大口地呼吸着来自世界的空气,这空气和我们五千年来吸惯了的似乎不同,或清新淡雅,或醇香浓烈。不管口味如何,这些空气都富含营养,是我们人类生存、生活、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古有道家采天地之灵气而炼一丹之说,今有我们闻中西文明之气而强身健体!
  •   粗略翻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心情很沉重的。我想问问自己,自己一辈子在教的,学生一辈子在学的都是些什么?真的那么有意义,那么吸引人么?中国的教材为什么如此肤浅沉闷,唯一的优点就是,普通。而教育依然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接班人,这样的政治目的就是学习的目的?教育的目的?难怪我们的教科书这个样子,应该好好读读《美国语文》。
  •   看了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再看看美国的语文,感触特别大。真的,美国的教育,就以这本书来说,课前就有很多预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找去想,课后重视写作,而写作的内容注重启发孩子自己的思考。写作内容让孩子有兴趣有内容,不需要写些虚无飘渺的。就拿第一课,学的是哥伦布的航海日志。课前介绍了大量哥伦布航海之前的历史原因,课后布置的小练笔有多个,1、如果你是哥伦布,你会怎样写才能让资助者愿意继续提供资助,2、如果你是船员,会用怎样的视角去看3、如果你是当地土著,会怎么去看。真心喜欢这样的命题。
  •   女儿上初二了,想让女儿对比一下,和现在的语文教材有什么不同,也是一种好奇,想看看美国的中学生都在学些什么?从教材中的文章,可以培养孩子怎样的价值观?
  •   虽说是“美国语文”,可实际上涵盖了很多方面,还讲了美国的历史、政治……能让人比较全面的了解美国,课后习题也有创意。说句心里话,比中国的教材好,不虚伪、又实际。
  •   知道美国语文学什么文章.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语文教科学,无论是你准备去美国留学还是从事于语文教育工作,读后都会受益匪浅的,比较中外母语教育,开拓思想,放宽眼界
  •   老师推荐的~每个爱好语文或者要成为语文教师的人都可以看一下,全新的视角。
    但是,美国人过分强调公民意识,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   课文不全,不过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吧。有些还带有课后习题,更全面的了解了美国的教育理念,送给朋友的孩子很多本
  •   可以全面了解美国的教育文化与中国的差异,值得一读。
  •   RT。了解美国的一些文化,对考sat是有帮助的。而且看看美国的教育,也能让我们获益匪浅。
  •   前一阵儿,带着去美国中学访问,还就这本书和他们的老师讨论。
  •   内容丰富,是孩子了解美国教育的良好途径。
  •   中国孩子可以当做美国历史书来看
  •   见识一下美国教育,果然与国内大相径庭
  •   啊,原来语文也可以这样学的,另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不拘于中国的语文教材,值得借鉴
  •   全面介绍美国教材,我们的教材吸收的内容实在太多
  •   了解一下美国的中小学教科书。
  •   和中国的语文教学很不一样,可以买来给上中学的孩子看。
  •   与国内正在使用的语文教材相比别具一格,值得所有的语文教师一阅,打开眼界打开思路,或许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迎来春天。
  •   是一个窗户 借以了解国外的语文教育 书本身的内容也不错 当做知识的一次拓展吧
  •   非常好的一本书,尤其是文后提出的思考问题,文学聚焦,点子库及微型写作,对于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有很大的启发。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了
  •   从课文后的练习来看很有启发,与现实生活实践结合紧密。值得国内语文课本学习。
  •   了解西方文化
  •   不是崇洋媚外,好的教育,不管是哪国我们都要学。强烈推荐这本书!
  •   值得一看,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另个向导性。
  •   和女儿都看了,内容不说了,但说实在的单从教材来讲,我们国内的教育跟人家的确有一定距离。
  •   物超所值,大开眼界。对比之下看看我们的教育,真是令人扼腕!
  •   这本书很好,与中国的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很大区别
  •   基本上就是一篇文章加习题的模式,很实用
  •   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很多,像这本书这样的厚度,和内容,在我看来他的做工远远跟不上,就像是盗版的。
    内容还不错,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更适合中国的大人看,并不适合孩子。
  •   很好很强大,编书的大智慧,为什么中国就不能这样编教材。
  •   选文远比国内教材真实,不做作,问题的设计很具有启发性
  •   买了,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很不错的编写体系,值得学习借鉴。。。
  •   很好。让孩子多了解国外的语文课本。
  •   了解最发达国家的课程编写,对自己很有帮助
  •   已买过中英文版,这本是用来送给朋友。
  •   送人的,应该还可以
  •   好书,很不错。值得拥有。
  •   如果不打算对照英文,买这个纯中文版的就行了。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买回来感觉很厚重、很上档次,包装很好。内容当然更好咯~~~
  •   我看了一下,觉得不错。可是对于十岁的女儿来说,内容深了一点。留着她以后看吧。
  •   好书!
    我的“好书”的标准是:买后没后悔!
    编者很用心,物有所值,好!
  •   值得一看,帮同事买的,大家抢着看。
  •   有价值 值得一看
  •   女儿上小学,拿到此书,可谓手不释卷,值得一读
  •   质量还好,是正版
  •   比书店便宜了近一半的钱,但是质量很好,拿在手里感觉很厚实,印刷很精美。
  •   好不容易买到的,价格也优惠。
  •   书本是特别大的,厚度大约3厘米
  •   haodebudeliao
  •   加油吧中国人
  •   根据孩子反应,读本文章缺乏生动性,阅读趣味少,估计是美国高中生读本了。选材偏重于历史文献类。但是问候阅读提示讨论部分的确扩展性很强,启发思维,能起到促使学生培养历史的换位思考和从大局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培养大局观和包容心态。
  •   孩子说此书蛮深的,我看了一下,确实是。这是一本结合美国历史的书,需要了解美国历史才能往下看,否则无从下手。我借此了解美国人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学会思考、分析、批判......从小培养领袖思维和精神,美国之所以强大是有道理的。
  •   我是美国教育从业者,这本书买来初衷是为了让家长们和学生了解美国的教学内容,但经家长阅读后,大受好评,已经成为给要去美国读书的子女必备课外书。

    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美国中学生在学什么,美国的教学理念是什么,美国人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从何而来。
  •   开拓视野,帮助了解美国教育
  •   本书设计很有创新型,体现了语文与人文、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书评。文章有一定的深度,阅读起来需要主动参与。对于孩子的智力培养、阅读习惯培养,都有好处
  •   这本书的装订非常不错,从质量上我就相当满意!!它的课文是开放式的,没有太多主观的评价,而是等待你去思考去探索!在我去年代课的时候,我深刻的感觉到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更新了,改良了不少。但是,在拓宽思维上,存在着障碍。有些课文是经过小说式的改编,缺乏真实性。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虽然孩子们感动地热泪盈眶,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而且,地震发生的时间存在在疑问。抱着好奇的想法,我订购了这本书,感觉它给人的思考启迪更有用,更广泛。它把学生放在了大人、管理者,甚至重大问题的决策人的位置,让他们主动思考,极大地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   给孩子买的,让他了解一下国外的内容,与我国的语文做个比对
  •   刚看几课就觉得我们的教育真不是一般的落后
    感觉自己中学的宝贵时间被浪费了
  •   教语文的都可以看看,很有用
  •   对教育有启发,挺好的,赞一个
  •   中学生有必要看一看,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读一读。
  •   选材广泛,体例科学,没有要求学生分析什么中心思想之类,而注重引导读者思考
  •   很不错的一本书,价钱也很合理。很适合留学的孩子读···
  •   一下买内么多书 还没得看 不过粗略翻了翻 感觉挺深奥的 诶 怪不得人家国家高端人才多
  •   家长孩子都可读!
  •   许多人推荐它,我也随潮流买了本。需要慢慢看。
  •   这本书是买给读小学的儿子的,但是明显不适合他,等他再大些吧。
  •   给儿子买的书,别人推荐的,还没看。
  •   真的值得一看
  •   教学比较研究用,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   知识性还是很强的
  •   硬货!
  •   美国语文,相对题目或课文上,偏重历史,人物等,题目相对开放,交流,实践一类的。
    但其实我想,无非这书就是让我们更加了解美国罢了。没什么特大的用处
  •   对于所有从事中国语文教育行业的人来说,我们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学习一下国外的母语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目前死板无趣的教学方法
  •   书的内容还错 就是封面有点旧
  •   这本书还行,不过内容与我想象的有些出入
  •   女儿不小了点,大一点可以看看!
  •   方便,可快捷,
  •   多好的书啊!
  •   终于知道为什么美国人想的和咱们不一样了
  •   仔细读来意思不大
  •   美国语文(纯中文版)
  •   都是外国课文哦
  •   绝对是好书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