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未来走俏的人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李子迟,薛志平,梓玉 编著  页数:303  

前言

现代世界,尤其是当今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社会发展日渐和谐,职场生涯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需要人们重新加以思考。一个人的时光,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职场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好本职工作,怎样处理好与同事们的关系,不但关系到自己的事业发展(包括加薪、晋级、自主创业等),而且关系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人的职场生活质量高不高,工作做得好不好,能否成为真正的人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八大因素,即是否善于学习、知识是否更新、技能是否多样、反应是否敏锐、目光是否远大、情商是否出色、心理是否坚强、是否团结协作。学习力决定竞争力。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多个场合反复阐述这样一个观点:随着中国加入WTO,在未来的社会里有八种人将会“走俏”,在新时代崛起,具体包括善于学习的人、知识更新的人、技能多样的人、反应敏锐的人、目光远大的人、情商出色的人、心理坚强的人、团结协作的人。相反,还有八种做得不好的人,即不善学习的人、知识陈旧的人、技能单一的人、反应迟钝的人、目光短浅的人、情商低下的人、心理脆弱的人、单打独斗的人,便会“滞销”,被新时代所淘汰。我的这些讲话,在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一观点不是我个人凭空臆造的,而是通过对许多典型事例、真实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后得出的结论。畅销书作家李子迟先生曾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并多年从事当下大学生和年轻人求学、求职、工作等方面的调研活动,先后还撰写过多篇相关文章,出版过多部相关著作。所以他的意识非常强烈,反应非常敏锐,马上抓住了我的这一观点;并根据我的观点,围绕着这八个方面做文章,很快完成了这部书稿。可以说,李子迟、薛志平、梓玉三位作者撰写这本书的针对性非常强,目的明确,条理清晰。他将这八大方面分成16个部分,对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两类进行对比,给人印象鲜明,而且有较强操作性。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当今职场、社会、校园的具体范例(其中大部分还是来自其朋友、同事、同学甚至其本人的故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些事例典型、生动,使该书既有了较好的故事性,也有一定的知识性。另外,作者文笔流畅,思路开阔,章节小标题鲜活有趣,也使该书增加了不少可读性。现在的年轻人,有他们的许多优点,却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要是能扬长避短,自强不息,将来一定前途无量。正如作者李子迟先生在该书里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做“走俏”之人,不要做“滞销”之人!这应该要成为所有年轻一代的共识和追求。总之,对于那些将要求职或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应、往届毕业生,正在职场摔打、希望晋升甚至打算跳槽或创业的各界、各类职场中人,他们很需要这样一些指导类、实用类读物,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新世界出版社该书责任编辑张敬女士和该书主要作者李子迟先生一定要我写一些什么给大家,盛情难却,勉为其难,简单说这么两句,不知以为然否。2008年6月2日

内容概要

学历是靠不住的,今天的学历,只说明 你曾经的学识,不代表你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惟有自身真正的素质、能力,才是赢得未来的金钥匙。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日本高千重穗大学等著名高校客座教授吴德贵先生为该书作序并热情推荐。

作者简介

李子迟,(1974—),原名肖飞,原籍湖南,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曾为南方某大学中文系讲师,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某作家协会会员(曾经)。发表及出版文学、新闻等作品300余万字,著作主要有大科技类著作《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报告文学、深度报道、杂文随笔集《中国大学生调查手记》、《大学校园里的“第四只眼”》,纪实文学集《与爱一起成长: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档案》,人物传记《张国焘全传》(合著)、《战地记者:是他们让战争更真实》,文史读物《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教育读物《谁是你心中的“唯一”:中国招牌大学335所最新揭密》、《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与精要评注》、《去香港上大学》,教育励志成功读物《薪商:就业的革命》(合著)、《八种即将淘汰的人,八种即将崛起的人》,散文集《掀起乐业盖头来》(合著)、《宜人独桂林》(合著),诗集《勇士也抒情》,小说集《勇士也抒情II》等。是《2001年大学生最佳小说》、《2001年大学生最佳散文》、《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主编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善于学习的人“走俏”  1.方法决定成败  2.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  3.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4.让学习赶上时代节拍  5.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6.让学习成为走向成功的阶梯、跳板和助推器  7.高中生冯贵树:从油漆工到总监  8.补齐“短板”  9.驰骋职场也得学点儿谋略  10.全面发展的女“超人”  11.具有大专学历的“博士生”    12.学会创造性学习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不善学习的人“滞销”  1.不会学习的人是文盲  2.读书不万能,不读书万不能  3.学习不能吃老本  4.读死书是死路一条  5.高学历≠高效益  6.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  7.思维定势会禁锢你的生活  8.坏习惯让我们与成功背道而驰  9.别忘记自己身上的“神力” 本章小结笫三章 知识更新的人“走俏”   1.求知就要“从摇篮到坟墓” 2.时尚的60岁老头儿 3.成人请家教,未来更精彩 4.要给人一杯,首先自己有一桶 5.没有读过MBA的CEO 6.知识改变命运,新知识创造新财富 7.用新手段丰富知识 8.变“入错行”为“走对路”  9.满腹经纶的“菜篮子博士”  10.学到的知识就一定会有用  本章小结第四章 知识陈旧的人“滞销”  1.职场中的“麻烦人”  2.“三株口服液”是为何失败的?  3.时下大学生竞热衷“回炉”技校  4.被折去了双翼的鸟  5.遭遇职场“更年期”  6.同桌的你,敢问路在何方?  7.如何在下岗后争取更好地上岗  8.“老古董副教授”,你应该走出过去失误的阴影  本章小结第五章 技能多样的人“走俏"  1.为什么复合型人才大受欢迎?  2.生活技能与工作技能同等重要  3.如今职业培训班竟比大学还“吃香”?    4.证书时代,需要证书  5.谋职成功之余的提问:“你会打篮球吗?”  6.台北的一位“神奇”女秘书  7.只因为你比别人多会一点点  8.扔掉文凭的光环,不断提高技能  9.抓住每一个提升技能的机会  10.专心去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  11.当今世界,哪些技能是最必需的?    本章小结第六章  技能单一的人“滞销”  1.“在一棵树上吊死”  2.陨落的天才: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3.光知道搞发明的发明家  4.曾经的冠军今当搓澡工  5.单有埋头苦干肯定不行  6.公司新来的两个女大学生不够格  7.只会纸上谈兵的“高才生”    8.公司老板更不能只懂技术  本章小结第七章 反应敏锐的人“走俏”  1.速度才是你的杀手锏  2.“三A”供应链,决胜于速度之外  3.学会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4.比别人早考虑几步  5.现在就干,马上行动  6.炼就“火眼金晴”    7.扭转命运就在那一念之间  8.面试就是要机智灵活  9.“企鹅”也会变“天鹅”  10.如何使自己反应敏锐起来?  本章小结第八章 反应迟钝的人“滞销”  1.“快鱼吃慢鱼”  2.王安实验室失败的教训  3.“沉默是金”不应在这个时候  4.了解市场需要跑几趟?    5.不与时俱进,则必然失败  6.懒惰是迟钝的帮凶  7.远离“工作不适症”   8. 职业倦怠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9.“亚健康”症状及其改善方案 本章小结第九章 目光远大的人“走俏”第十章 目光短浅的人“滞销”第十一章 情商出色的人“走俏”第十二章 情商低下的人“滞销”第十三章 心理坚强的人“走俏”第十四章 心理脆弱的人“滞销”第十五章 团结协作的人“走俏”第十六章 单打独斗的人“滞销”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善于学习的人“走俏”1.方法决定成败处在当今这个学习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关键是知识结构上的“较量”。要做“学而知之”的人,学而不知、或不知如何学的人,早晚是会被淘汰的。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国早已加人世贸组织(WTO),走进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一切都已发生、正在发生、也必将要发生极大的变化。想必大家都已达成共识,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有些人虽然也想学习,却并不知道学习的方法,不掌握学习的技术,这种人人世后肯定是要“吃亏”的。过去,我们把不识字称之为“文盲”;未来学家托夫勒则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想学习而不会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也说过类似的话。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竞争优势。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寓言,雨后,一只被雨水打落在地的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也叹了一口气,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再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不免又是叹息了一下。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从这个寓言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总结:有成功心态、积极态度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同时,懂得学习、主动学习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事件中,他都能学到东西,对成功的,学习其经验;对失败的,汲取其教训。看来,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是很重要的。“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经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是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顶尖级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学习培养,并把学习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回望我们身边飞速发展变化着的世界,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服务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新的就业岗位。然而,由于新的工作岗位对就业者能力的要求和标准也在节节攀高,技术发展的新要求与人们实际的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也拉得越来越大。一方面人们面临的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便步入失业者的行列;而另一方面,又有许多高薪的岗位虚位以待,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改变你自己的“弱势”,让自己成为职场上的“黑马”,唯一的一条路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终身学习,“强健”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本领,自觉锻炼成复合型人才,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谈到学习,就不能不说一说学习方法。大家可能会感到好笑,我们一个个又是本科毕业,又是双学位,甚至是硕士、博士什么的,不敢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也可以说是学有小成。书都念到这分上了,哪有不会学习的道理?其实并不尽然,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还没有走出那种“上课记笔记,下课补笔记,考完扔笔记”的怪圈,大家一路“考”过来,对付考试是挥洒自如,但要娴熟地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成长。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只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抓住点滴时间,处处留心,广泛涉猎,学习主要的,掌握相关的,快乐地学习。就是要做到工作、生活中不浪费时间,处处留心,向工作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快乐地生活。学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文字沟通的技能。通过学习提高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比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提高沟通的效益。二是要学会现代办公工具的操作。掌握像收发传真、照(摄)像机、计算机及网络、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打印复印机及扫描仪的操作与使用,使自己提前具备办公室人员的基本素质。三是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在校期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这是自己的看家本领,所要做的就是要没事的时候常常拿出来翻一翻,一定不要丢得一干二净。四是一些健康生活的常识。一个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如果身体垮了,一切都成了空谈。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些营养学的知识、一些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自己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当然,学习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只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能够指导实践,就能够真正发挥学习的作用。笔者还在大学教书时,我的学生们(因为他们学的是中文、新闻、编辑、出版等专业),在大三暑假都会去媒体实习,实习归来后,收获却大不一样。有的人发表了20多篇文章,很是高兴,觉得求职有料了;有的人只发了一两篇简讯,同时“发现”了媒体的残酷,决定毕业时转行;有的人发了五六篇文章,数量虽不多,但都是大块头,而且和记者老师相处得不错,学到了许多采访技巧。而笔者最欣赏的有一个学生则是这样的:他刚去实习时,实习生很多,编辑老师根本没注意到他,他就安静地帮着分报纸、夹报纸,并且很乐意做校对这种琐碎的工作。他的校对水平本来就高,加之态度端正、认真,效果非常好,每每都能挑出许多软伤、硬伤来。慢慢地,带他的编辑、记者都注意到了他,开始派给他采写任务。而他在近一个月的校对当中,仔细地揣摩了报纸的风格和定位,很容易地就把握住了媒体的脉搏,采访时列好关键词和提纲,写出的文章命中率达100%。最后连编辑部主任都注意到了他,特别命编辑教他划版。他又高兴地去学,上午编辑教他,中午别人休息时他就不断地练习,没多久就可以独立进行版面设计了。这个时候,他成为了众多实习生中最受器重的人。再接着,他主动开口向编辑们讨教问题,从市场调研到报纸定位,从选题策划到印刷流程,都很仔细地学习。再然后,报社主动发函到学校,要求再留用他3个月。再后来,3个主任联名向人事处要求录用他。现在他已经是一名优秀的省报记者了,年年都获得新闻奖,还被评为“省级十大杰出青年”。可以说,他就是在学习中成长的。而正是他的善于学习、进步明显,打动了实习部门,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才,这才获得了录用机会。2.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在现实生活里,学习似乎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有的人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有的人则以为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现在再学也迟了,还有的人干脆认为自己从小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其实,所有这些错觉只缘于一点:学习还没有成为我们心灵的自觉与本能。读书是一种长期的学习,不论是任何人,都应该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培根对于读书学习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概括:如果一个人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那么他的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学习似乎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其实,所有这些错觉只缘于一点,学习还没有成为我们心灵的自觉与本能。一代中华民族伟人毛泽东曾谈到,“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他根据寻求革命真理的需要,专心研读哲学、史地、文学等社会科学,对其他课程不花过多的精力。他注重自学,并制定了学习计划,读书刻苦用功,十分珍惜时间,有时通宵不眠。博览群书,但又有阅读重点,而且善于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他完全把学习当作了一种自觉行动。1936年,他在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话中说:“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花了160块钱。其中包括我的许多学校报名费;在这笔钱里,大概五分之三花在报纸上,订阅费每月约一元。我还常常买报摊上的书籍和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1911年到1927年我上井冈山时为止,我从没有中断过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他热衷于读书学习的习惯,一天也没有被打断过。即使是到老年时期,他的大多数时间还都是在书房中度过的,无论是接见基辛格博士,还是会见更为重要的客人。正是他的这种孜孜追求的精神,造就了一代伟人,学习帮助他成就了旷世伟业。诗仙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开口成文,挥翰霞散”,谱写出许多旷世传颂的华美诗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长期坚持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把学习当作生活的必需。年轻时,李白的进取精神就特别强,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和一位好朋友住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里去,专心学习,博览群书,潜心钻研诗文书法。在四川青城山里,他一连苦读了好几个年头,但一次也不曾进城去闲逛过一次。正是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自觉,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就可以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帮助自己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有个叫德子的网友,初中毕业之后就辍学在家,后进城打工。正是因为他不甘现状,并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便偷偷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去参加电脑培训班学习,后来又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几年下来,人家挣了数万元钱,他却只拥有一张大专文凭、三个培训班结业证书和满满三纸箱书。后来,在一次公司库房大火中,德子奋力扑救,给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和他的闲聊中,老板没想到,眼前这个土得掉渣儿的打工者,看问题谈经营都极有见地,当下拍板要让他当自己的助理。老板说,就凭你好学上进,工作肯出力气,又负责任,我看你准行。相信我,我这个人看人是不会有错的。果然,德子做了两年,业绩相当不错,如今已经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了。3.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快乐地学习,与带着苦痛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快乐地学习,会让人感受学习完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是在和智者交流,自己在汲取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带着苦痛学习,就像是背着千斤重担在登山,道路泥泞曲折,即便是登上项峰,也早已是身心疲惫,忘却了前方的路。鲁迅先生在一篇《读书杂谈》的杂文中谈到:读书有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为了工作或升学,不得不读,这种读书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就是说,在面对学习时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快乐地学习,另一种则是带着苦痛学习。快乐地学习,会让人感受学习完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是在和智者交流,自己在汲取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带着苦痛学习,就像是背着千斤重担在登山,道路泥泞曲折,即便是登上顶峰,也早已是身心疲惫,忘却了前方的路。快乐地学习,与带着苦痛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1981年5月11日,国际沙眼防治组在巴黎举行隆重仪式,给我国一位微生物学家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这位获奖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汤飞凡。国际学术界称他是人类的朋友,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公仆。然而,汤飞凡没能参加颁奖仪式,因为当时他已经去世23年了。汤飞凡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的一个偏僻乡镇,13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省城长沙读书。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甲等工业学校,学习金工科,整天和金属学、机械学、制图学等机械类知识打交道。他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只在大海中觅食的小鸟,而知识就像那无边无际的海洋,对一切他都是那么的好奇,都想去尝试一下。除了学习金工科规定的课程外,他还经常向医学院的同学借一些医学专业的书籍和讲义来读,不管是内科的、外科的、生理方面的,还是细菌学方面的,借来就读,越读越有劲。他感到,学习医学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人体的各个组织都是那么神奇和美妙,他都想把它们看个明白。于是,他就下定决心,弃工学医,并报考了湘雅医学院,最后终于被这家著名的医学院录取。他更像一条从鱼缸里放到大海里的鱼,迫不及待地到医学的海洋里去遨游。他被显微镜下千姿百态的微观生命深深地吸引,除了上课、做工,其他时间,他都是在显微镜下度过的。当他得知家乡的许多乡亲都因患上沙眼而束手无策的时候,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下决心去进一步认识微生物,弄清楚那危害人类健康的小东西是怎样生长、生活,又是怎样对人体进行破坏的,一定得想办法制服它。当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被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成为细菌大师秦瑟的弟子。汤飞凡更是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研究,进一步丰富细菌学知识,成为了学友中的佼佼者。回国后,他担任了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雷氏德医学研究院教授兼细菌学系主任。正是他的快乐学习,不断成长,进一步奠定了他在细菌界的卓越地位——在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为医学界成功治疗沙眼疾病,攻克眼科顽疾,指明了方向;让许多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盼到了一缕曙光。4.让学习赶上时代节拍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成了时代的主题。半个月出一款新手机,一个月出品一款新的电脑,你周围的一切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大家都在赶路,没有人会停下来等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拍拍身上的灰尘,快步前行。刘先生出生在淮北一个偏僻乡村,小时候因为家里兄妹多,家境比较贫寒,上完初中他就辍学了。然而,他有一个爱好一直没有丢掉,那就是爱读书,好学习。在广泛涉猎各方面书籍的同时,他经常注意读报,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新闻,养成了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思考,尤其是重视联系实际问题,注意读一些现实性、指导性很强的书籍,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他还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学习,看一看是否能够坚持实际需要,是否真正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防止出现仅仅为读书而读书。

编辑推荐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有弹性、有创造力、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才容易就业。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惟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无论是在职者还是求职者,都应该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提高“抗挤”、“抗压”的素质。大学生本来是社会的“天之骄子”,走进校门即意味着将来衣食无忧,甚至前程似锦。但这一切现在已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成了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在他们的眼中,未来由阳光明媚变成了阴霾满天,有些人因此产生了“离校恐惧症”。现在什么类型的人最容易就业呢?有弹性、有创造力、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才容易就业。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知识与速度的竞争,这是不争的事实。过去是“大鱼吃小鱼”,如今是“快鱼吃慢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做未来走俏的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说未雨绸缪也好,说忧患意识也好。这是一本时刻提醒你注意你的步伐和挺姿的书籍。你会体会到,昨天是作废的承兑汇票,明天是开出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握在手中的现金。好好把握每分每秒的机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没人会为你买单。
  •   让人懂得如何定目标,努力工作生活
  •   谢了,我已经不需要这些了
  •   越往后看着越好
  •   看了几篇,感觉还不错!比较适合一时间没什么动力做事的迷茫人!
  •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先努力!
  •   8个观点都正确;8个观点都不闪光。看看别人怎么说的,拿来再卖而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