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李昌钰

出版时间:2000-1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美)李昌钰 口述,(美)邓洪 撰写  页数:301  字数:17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昌钰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享誉国际的李昌钰博士(Dr. Henry Lee),因屡破奇案而被新闻媒体冠上“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与“犯罪克星”等等封号码在美国家喻户晓。也是各国争相聘请前往讲学的专家。迄今已获八百多个荣誉奖项。是一位从台湾走向全球的传奇人物。  李博士曾于美国各州与全球其它十七个国家参与调查六千多起重大刑案,并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与培训刑事侦察人员。此外,李博士还担任十种刑事专业期刊的编辑,已撰写出版约两百篇学术论文与二十本学术著作。他侦办过的许多刑案都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一九九八年七月,李博士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厅长,是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  本书主要以数件难以定罪的神秘凶杀案贯穿,这些凶杀案都缺乏直接人证或令嫌犯认罪的证据,李博士却凭其精湛的刑事鉴识功力侦破案件,将嫌犯绳之以法或让嫌犯无罪开释十足彰显科学办案的重要,并展现他侦破刑案的杰出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博士在本书中叙述了许多实际侦办刑案的技巧与方法,绝非一般的侦探推理书刊所能及。

作者简介

李昌钰:
  1938年 出身于江苏省如皋县
  1959年 台湾中央警官学校毕业
  1972年 纽约市立大学刑事科学系学士
  1974年 纽约大学生物化学硕士
  1975年 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1975年 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
  1978年 纽海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失踪的小女孩 不眠之夜 现场勘查 科学化验提供线索 抽丝剥茧 检方的专家证人 赴美奋斗 科学获胜第二章 神秘血手印 一件外套 桌脚破案论 三代灭门血案 从热案到冷案 嫌犯剖绘 现场重建 成立专案小组 物证线索 法网恢恢第三章 碎木机下的冤魂 德州鬼屋 阳气之说 灵媒破案? 第六感 太太失踪了 锁定目标 七个小血迹 户外搜索 碎木机的预感 湖底证据 法庭审判 现场重建第四章 世纪大审判第五章 肯尼迪之缘整理人 后记从留学生到美国著名记者和律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探李昌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已经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缘由知道的李昌钰,大概是初中。也许探索频道播放了他参与的某个美国的谋杀案,之后就记着。原本在一堆外国人面孔中有一个华人就很神奇,何况是“侦探”。
      后来听说李昌钰是华东政法学院的名誉教授,报考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我就填了这个学校虽然最后没进。之后大学期间有个在上海政法学院读书的同学和我说李昌钰要到他们学校演讲,问我去不去,忘了当时什么原因没去。现在这没亲眼看一下李昌钰听一下他的演讲也算是最后悔的事之一。听说当时演讲的大厅座无虚席还有好多站着的学生,更多的是没有能够挤进现场的。
      这本书我刚看了三分之一不到,李昌钰在说案件的同时回忆自己得以变成现在的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看到这些也许案件已经不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任何人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成就都是付出了他人所想象不到的努力。
      不安于现状,寻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李昌钰说当时如果在马来西亚,他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安稳的生活,可是他毅然和妻子前往美国过艰苦的日子。一年读别人三年读的内容,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在学校教书又以真才实学改变白人对他的看法,等有机会投入自己真正感兴趣想做的工作时又放弃他人觉得安稳的生活。
      李昌钰说他几十年都是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种“侦探”的工作并不像我们看的美剧、电影里那样轻松,真正的工作可能需要通宵搜索、检验,比大众想象的要辛苦很多,也更心酸,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孩子。但李昌钰衷心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坚持不觉得累。
  •     我打小都不怎么爱小说。         为了悟到哲理而花很长的时间去读一个很长的故事,而费半天劲得到一个兴许没用的哲理,好像有时候觉得挺费时间。之所以我长到现在,能保持身体健康、思想乐观、行为端正无不良嗜好,正得益于从小到大即没有被武侠小说洗脑做着“剑气指处柳叶枯,英雄过路少女醉”的大侠梦,也没有被言情小说毒害过而产生畸形的爱情观。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抱着读故事的心态看小说其实也是蛮能打发时间的。那笛总说我有时的想法很偏激,可是我当看了看周围那些所谓想法不偏激的人,好像他们生活也不比我更幸福多少,所以还是继续偏激下去好了。    唯一能令我偶尔肾上腺素在瞬间激增的,也只有侦探小说了。不过今天要说的这本比较另类。    李昌钰博士在美国号称“华裔神探”,在80年代就已经坐上了美国康州让李昌钰闻名全球的,在书中提到的十年前震惊了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不过他真正的工作并不是什么侦探,而是美剧《CSI》里CSI中的科学家,那种同时会很多学科的科学家。传统的侦查是主观推理,用已知的情况(证人加上证据)来推论凶手是什么样的人,和杀人的动机是什么,而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刑事鉴识这样的新型案件侦缉手段与过去的侦查手法在操作思路上是完全不同的。CSI完全运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现场收集充分的证据,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联合分析,如在枪杀案里检验子弹轨迹、检查地面血液喷溅的形状、车祸现场重建等需要很多物理知识,而在证物(如血液、毛发、体液等)的提取与化验过程中需要化学知识,在尸体的解剖和检验过程中,又必须有医学及生物的相关知识。与传统断案方式相比,CSI这类用刑事鉴识的方案进行案件现场勘察调查更倾向于用现场找出的证据尽可能来还原现场发生的事件,并不在乎你主观在想什么,为什么而做坏事,而只是冷冰冰的从客观的角度推断出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现场做过什么样的事,而是非的判断,还是留给法官和陪审团去做。    以前看很多关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书时,总会觉得西方人在逻辑思维方面比亚洲人或中国人更为严谨一些。    比如药物对生物的副作用上,西药能够通过非常多次的测试,将药物对不同病体的不良影响和副作用完全记录后,再把产品风险说明在产品说明书中才上市,而中医更囫囵吞枣,一剂方子可以治什么病,可有什么其它的药效,对于哪些病人有哪些特殊的副作用,恐怕没几个人能说得全。在这一点上,西医就比中医更客观及严谨得多;而在大学上经济管理类课程中,也会发现国外的管理思维与国内的相比,少了很多主观推断与臆测,更多的是用得到数据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判断,通过严谨的分析得出最后的结果,并不像国内更喜欢以“道”论事,给一个大道理一个大框架,剩下什么内容都可以往上面套,最大的特点是:“不明说,不细说。”,而用这一套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总是,“找不出问题,得不到答案。”    案子不多说,是几个用"CSI"式(用科学方法实现现场重建的方式,通过还原案发现场得出结论)来断的几个案子,抽丝剥茧,具体内容不多提,自己去看。不过这本书里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李昌钰聊到很多自己比较艰难的成长过程,从大陆迁到台湾,家道中落,到长大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警察,到结识自己的太太,到一块去美国努力念书奋斗,从一个穷苦留学生到攻读完硕士、博士,成为学院教授,一步步成长为美国知名的“华人探长”。我只想用一句话总结,“混得好时别夸耀,混得差了别急躁。”    对于像我这样看CSI看到麻木的人来说,《神探李昌钰》更像是这个系列剧中的随便几集的剧本,可但从励志和鼓舞人心的角度看,这本书倒是一本着实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励志佳品。    有句话说得挺有意思,“世界上十大死因中包括心脏病、癌症等,努力工作则不包括在内。只有懒惰会永远拖住你的后腿。”    辛苦念书,写稿,做兼职,一方面为了养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勤奋,一天只睡三个小时,其它的时间不是在案件现场勘察、在学校为学生讲课、在实验室做研究,就是在去做些事的路上,这就是为什么李昌钰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拖家带口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美国的大齡留学生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知名的“华裔神探”。
  •     非常非常棒的一本书。
      
      官网挺漂亮,音乐有特点
      http://www.drhenrylee.com/home.shtml
      
      
  •     其实这本书文笔上一般,记录者随意发挥的地方很多。不过它还是有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李博士的专业知识,而是他的求学经历对我的启发。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李博士开始念本科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而从本科到博士,他仅仅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就超过了那些比他年轻十几岁的青年才俊们。
      
      人的记忆力是从24岁开始走下坡路的。李博士不是天才,但他靠勤学和刻苦钻研,完成了许多人并不认为他可以顺利完成的学业。
      有的人劝他放弃,毕竟都三十多岁的人,突然抛下已经稳定的编辑事业,去学习一个他并不是很了解的学科,似乎并不值得(因为李博士虽然做过警察,但实际上他后来学的专业,都属理科)。
      
      但李博士只用一句话回答了他们:“不试试看,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求学期间,李博士的许多同学都开小差去看棒球比赛,但只有李博士一个人始终呆在实验室里,专心于他的学业和研究。同学拉他一起去,便常常从李博士那里碰一鼻子灰。
      后来他们中常开小差的人,终于毫无成就。当李博士叱咤刑侦舞台时,故人相见,老同学便后悔万分地说,假如他们少开小差,少看几场棒球比赛,现在,也就可以和李博士一样了。
      
      李博士的求学之路很苦,为了省钱,他去学校大多步行。
      在书中,李博士慨叹放学时没有路灯的街道上漆黑一片——但他心里并不觉得夜就完全是黑的。
      “有了梦想,便去努力实现。只要你往前走了一步,你离梦想就更近——但千万不要原地踏步裹足不前,那样的话,你就永远也到达不了梦想的彼岸。”
      
      其实上面所说的情节,有的很可能和原书有出入——毕竟这本书是我念大学的时候看的,都过去N年还多了。
      那时候陈水扁枪击案还没有发生,李博士似乎也没有被国内媒体炒成“神探”……
      
      但我是真的特别佩服他,因为他求学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直到现在。
  •   世界上十大死因中包括心脏病、癌症等,努力工作则不包括在内。只有懒惰会永远拖住你的后腿。
    在我经手的捌千多宗刑事案中,没有一件刑案的被害人是死于工作过度的
  •   附上书中的一段原文:
    “留学生的生活清苦忙碌,昂贵的学费更让我们捉襟见肘。有时,为了节省五分钱的地铁车票,下班和下课后我都走路回家。夜深人静,独自一人走在路灯暗淡的马路上,四周是黑漆漆的大楼,路显得格外的长,走累时停下来喘口气,心情十分低沉,总是自问道:‘何时才能走完这段路?’但是我总是鼓励著自己,路虽然很漫长,很孤单,但是只要你走出一步,你离目标地就走近一步,千万不能留在原地叹息,否则永远都无法到达目的地。”
  •   额……我没看过这本书,不过……你写评论写得很快。
  •   我最早接触李博士是由于南方周末上的报道——《我们要忘记输赢》。他豁达又专注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了我。
    今天下课后偶然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了大半个小时,读完他在台湾的少年经历,被他的那种独特的精神所鼓舞!因为已过了借阅时间,我只能把书放回原处。但明天一定起早去借回来读!
  •   原来是本励志书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