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辞妙对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徐潜,栾传大 著  页数:84  

前言

  对联,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先贤的语言智慧,也代表了一种高雅文明的人格修养。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不是诗歌的“诗歌”,不是散文的“散文”,不是曲赋的“曲赋”,不是格言的“格言”。对联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历代文人学者喜欢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它短小精悍,独立成趣,蕴涵哲理,发人深思。  数百年来,出自名家之手的对联佳作不仅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他们的人生追求,表现文人或人民群众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而且从更深的层次上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才智学识。那些流传久远的巧联、妙对,意趣横生,令人叫绝,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欣赏意趣。  我们选取了一些经典的生动的对联故事献给大家,让广大读者在欣赏这些佳辞妙对的同时,感受那段或热烈、或悲伤、或庆贺、或思忖、或讽刺、或歌颂、或悼念的历史。一副对联就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面镜子……

内容概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佳辞妙对》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佳辞妙对》分册。

书籍目录

张之洞巧对馆师农夫巧对秀才冯玉祥气愤题联纪晓岚贺乾隆寿联“大人”与“卑职”联纪晓岚答联戏太监黄埔军校门联郑板桥出联判案樵夫应对得娇娘粱颢题状元联苏东坡改联王安石巧对迎双喜“先死先生”王羲之巧写春联徐文长妙对难太师神童李泌答对显奇才刘禹锡题联铭志哑联汤显祖巧对寺院长老联王尔烈联语惊四座“清水池边洗和尚”店家巧对朱元璋汤圆和状元粱启超智对铭志黄庭坚醉酒答对祝枝山题联展才华吕蒙正题联羞客洪承畴降清受辱蒲松龄落第题联自勉刘师亮写联抨时政唐寅趣对众儒生郭沫若妙对萧三华罗庚的妙联曾国藩、左宗棠互嘲联李大钊挽孙中山的长联“五·四”运动中的对联刺慈禧太后生日联李鸿章的解嘲联太平天国的对联马凌仙应对赴宴乾隆私访遇奇联“东西当铺当东西”纪晓岚对乾隆联巧联咒财主蠢地主改联祝母寿“偷得蟠桃献母亲”巧对应聘私塾先生渔翁对秀才联讽谕县官联张弓与李木讽曹锟联“塞北风高不住楼”一副对联威镇巴蜀

章节摘录

  店家巧对朱元璋  朱元璋酷爱对对联,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有一天,朱元璋在皇宫里呆得闷了,便带着一个贴身小太监微服到南京城里转。那时候,皇上深居在宫,老百姓根本不识皇上是什么模样,何况朱元璋又是微服,就更认不出皇上的尊容了。  朱元璋因是布衣出身,所以,当上皇帝仍喜欢吃民间的普通菜饭。这天,在外面转悠饿了,便跟贴身小太监来到一家洁净的小酒店找个空桌坐了下来。好半天,店主只端上来一两碟小菜,一壶烧酒。朱元璋吃了几口,觉得太单调,就随口对店主吟道:  小店家三杯五酌,无有东西  店主人也是一位略通文墨的人,听客人道出的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便想了想回敬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朱元璋听后,心里大喜,便多赏了店家不少银两。  汤圆和状元  传说旧时有一书生,时逢大比之年,进京赶考,途中宿居,撞上了窃贼,所带银两被洗劫一空。第二天一早,到当铺当了一件长衫,得了少许碎银,草草吃了一顿早饭,然后急忙赶路。不知不觉,走了两天路程,身上所有的银两都花光了,肚子虽然饿了,但无钱吃饭了。恰好时逢傍晚,路遇一位卖汤圆的老头儿正在兜揽生意,书生不自觉凑了过去,但到了跟前,眼巴巴看看,回身欲走。  卖汤圆老头已猜出了书生无钱吃饭了,于是招呼说:“你过来,我看得出,你是个读书人,我这有句上联,只要你能对出下联,这碗汤圆就白送你了!”说着,就盛了满满一大碗汤圆,书生已饿急,没等老头儿说出上联,就先把一大碗汤圆吃光了。然后说出自己这是要进京赶考,途中不慎,把银两丢了。  这时,卖汤圆老头说了几句同情的话,然后吟出上联:  八刀分米粉  书生一听,知道这是一句拆字联,联语道出了的“粉”字与老头儿职业有关。他想了半天,没有对出下联,急得满头大汗,这时才后悔,不该饿急把老头汤圆吃了,想付钱还没有,这太丢人了。  卖汤圆老头儿看出书生困窘的样子说:“一碗汤圆,你不必介意,等你金榜夺魁,回来再对也不迟。”  书生是一位有志气的人,听老头儿这么一说,更不好意思了,诚恳地说:“老人家,我多谢你一片好心,可是你看我,连你出的上联,我都对不上,还谈什么金榜夺魁呢?我愿留下来给你做个帮手,什么时候对上,什么时候走人。”  老头知道离考期还有很多天,又见书生态度坚决,便把书生留了下来。  书生几乎一宿未睡,一直想对下联,但就是想不出,天若亮时,忽然听到远处寺院有钟声敲响,忽然来了灵感,对老头儿说:“下联有了。”  于是,便出口念道:  千里重金钟(锺)  老头儿一听,非常高兴,连说:“对得好,对得好!你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不正是为了敲响金钟,金榜题名吗?”  书生上路时,老头儿取出一包碎银送给书生,权当盘缠,书生千恩万谢走了。后来,书生果然考中了头名状元,专程来此地看望了卖汤圆的老头儿。  梁启超智对铭志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梁启超,少时便以“神童”著称,他4岁开始读书,6岁已经读完四书五经,9岁就能下笔成文,11岁考中秀才,16岁考中举人,可谓少年博学,气宇轩昂,智力过人。  梁启超后拜近代大儒康有为为师,更是才学猛进,铭志在心。  有一次,梁启超途经武昌,决定去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因为当时张之洞是首倡洋务运动的首领之一,而且诗文均有影响,所以,梁启超很想见见张之洞这个人。想不到,张之洞这个人太傲气,根本不把梁启超放在眼里,当梁启超把求见的帖子送进去时,张之洞不但不见,还写了一句上联羞辱梁启超: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  梁启超一见门房送来的联句心里马上就明白了,张之洞是拒绝接见。心想,你张之洞身居一品高官,上了点年纪,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想见,我还偏要会会你,于是,当即写出了下联,让门房送给了张之洞: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  张之洞见了梁启超的超人对句,不得不刮目相看梁启超了。张之洞毕竟是进士出身,在文章上很有修养,见文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才学,所以,马上让门房把梁启超请进了总督府。  张之洞跟梁启超聊了几句,问了家乡籍贯,又问了所读之书,然后又以老前辈的口吻说:“老夫日前偶得半联,但苦思冥想,就是对不出下联,不知你能否代为一对?”  “请您指教。”梁启超说。  张之洞吟道: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张之洞的上联一是居功自傲,不可一世,二是点明他的身份及封疆地点,很见才学和功力。  梁启超乃是一代大才子,岂肯服输,他稍加思索,便对出下联,而且在气势上,略高张之洞一筹: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张之洞虽骄横,但听了梁启超的下联,也不得不说:“对得好,对得好!”  当天,张之洞破例,陪还没有功名地位的梁启超吃了一顿晚餐。

编辑推荐

  对联,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先贤的语言智慧,也代表了一种高雅文明的人格修养。数百年来,出自名家之手的对联佳作不仅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他们的人生追求,表现文人或人民群众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而且从更深的层次上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才智学识。那些流传久远的巧联、妙对,意趣横生,令人叫绝,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欣赏意趣。  《佳辞妙对》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一,选取了一些经典的生动的对联故事,让广大读者在欣赏这些佳辞妙对的同时,感受那段或热烈、或悲伤、或庆贺、或思忖、或讽刺、或歌颂、或悼念的历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佳辞妙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