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吉林文史  作者:徐潜  页数:198  字数:280000  

前言

  《大学》与《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由于《礼记》被尊为“十三经”之_,所以《大学》、《中庸》也就被历代学人诵读。客观地讲,它们在义理的推阐上较之《礼记》其余篇章要深奥许多,但在唐以前,它们并未受到过分的关注。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兴起古文运动,提倡传统伦理观,才开始重视这两篇文章,把它们视为至高无上的“经书”。到了北宋时期,这两篇文章更受重视,神宗皇帝把它们颁赐给大臣,大臣们(如苏轼等)也屡次在书信中提及并探讨其隐奥的意蕴,程颢、程颐兄弟更是对之极力鼓吹。二程借《大学》、《中庸》中的论述来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并附会说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曾子、子思,是上承孔子,下启孟子的中枢,是道统得以延续的关键。南宋朱熹推波助澜,认为它们是“前圣之书”,把它们剥离出《礼记》,而与《论语》、《孟子》一道合称“四书”。这其中不免有些有意地人为夸大。但我们要知道,二程与朱子对这两篇文章的鼓吹也并非全无根据的,这两篇文章是对中国古代伦理观、人生观的总结。《大学》的三纲八条目,尤其是“修、齐、治、平”理想,《中庸》对“诚”,对“中庸”心态的推尊,都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中庸》所阐述的伦理观点已成为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元、明、清三代统治者认识到这两篇文章对统治阶级的无穷益处,于是大力提倡,定为科举必读书,这两篇文章更是风靡一时。它们虽然流行了,但却被庸俗化了,因而对于它们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被污染的只是下游河水,而源头的清澈可爱则是不容置疑的。  在《大学》、《中庸》中,蕴含了先圣哲人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反思,也展示了他们表达思想的卓越才能。因此,对于这两篇文章,今人仍有一读的必要,所以,我对它们进行了重新标点,全文对译,简要评点,以飨读者。

内容概要

《大学》与《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朱煮将其从《礼记》中取出,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作为儒家信奉者和推崇者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大学》主要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
《中庸》论述的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对于今人来说,《大学》、《中庸》依然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由于《礼记》被尊为“十三经”之一,所以《大学》、《中庸》也就被历代学人诵读。本书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辅以译文及评点,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大学
中庸

章节摘录

  译文:经上所说的“使自己的志意真诚”,意思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啊。  对于邪恶事物的憎恶,应当像厌恶那腐败气味一样;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应当像喜爱那美丽的容颜一样。如果能够这样地恨其所当恨而爱其所当爱,那就叫做自求快乐满足。所以,那些有道德的君子,在一人独居,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是会比在众人面前更加注意修洁自己、小心谨慎的呀。  相反地,那些邪恶的小人,他们一向做那邪恶的事,就像每天呆在自己家中一样寻常。他们没有一桩坏事没有干过。等到他们看见了德行修洁的君子,却想隐藏起自己的邪恶,做出遮盖的样子。他们力图蔽盖住自己干的恶事而去显明他们假装要去干的好事。他们却不知道别人一眼便看透了他们的邪恶本质,就犹如一眼看穿了他们胸中的肺和肝一样。这样看来,这些邪恶小人的虚伪假装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就叫做:充实在内里的,便一定会表现在外表上啊。所以,那些有道德的君子,是一定要在当个人独处、别人看不见时,更加地修洁自己、更加地谨慎小心不沾染恶行呀。曾子这样说过:“当一个人独处而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要时刻警惕,就好像自己正暴露在别人面前,正有十只眼睛紧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正有十只手在对自己的言行指指点点,这样的监督,不是很严密吗?”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财富时,便可以用钱来光润他的房屋;同样地,当一个人德行修洁到一定程度时,他的德行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光润他的身体外表。如果一个人心地宽广,因在德行之中而不受私欲的缠绕,自然会身子安舒。所以,有道德的君子,是一定要诚实他们自己的志意的呀。  评点:这一章是阐释经文中“诚意”两字的意义。其中叉可以分为四小节。  “所谓诚其意者”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为第一小节。经文中所说的“诚意”二字,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才对呢?有道德的君子在格物致知之后,已经明白要行善事去恶行了,但如果仍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不肯脚踏实地地去身体力行,那就是自欺。作者郑重警示那些求诚意的人,千万不可以这样地自欺欺人。如果憎恶邪恶像憎恶臭味一样果决,毅然摒弃它;而慕善像喜悦美色一样趋之若鹜,那么这个人的心才会因好善而恶(wu)恶(e)而得到快乐与满足,才不再有缺陷了。然而,一个人是否是在欺骗他人欺骗自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所以诚意的君子一定要谨慎地时时审视自己的“意”究竟诚不诚,要做到在人后比在人前时更加谨慎、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才算是合格了。所以,这一节阐明了诚意在于求自慊而戒自欺,要自慊而戒自欺,内中关键则在于慎独二字。  “小人闲居为不善”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第二节。这里小人与君子对举,小人是不慎独的人,而君子则是力行慎独的人。不肯慎独的小人,在独处的时候,认为别人看不到他,于是放心大胆地干那些不正当的事,有的还无恶不做,这是自欺的极致了。但当他们看见诚意君子时,然后想尽办法要遮掩自己的不义,努力做出一副行善的样子,自己却不知道他的伪饰早被明眼人看得一清二楚,这时再来假装,已经于事无补了。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命题,对自慊与自欺行为做一总结,是极其精辟的。这样,慎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这第二节,是努力说明邪恶小人的不能慎独的弊端所在。  接下来,作者引曾子的一句话来进一步推阐慎独的重要性。一个人,当胸中怀有恶意时,便会有恶象表现在外表,而这是不肯慎独的小人们所不知道的。所以不可以自己骗自己,说什么别人看不见我在做坏事,其实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呢!即便是处在那幽独的地方,邪恶也是遮不住的,这样说来,无形的监督也是很严格的。这第三节,便是作者引曾子的话来申明“独”不可不“慎”的理由。  余下几句则构成第四节。如果能慎独,那么自然会有效验。在这里,作者引类譬喻,以资财丰润人屋来比拟德行丰润人身。这样看来,如果人能坚守道义,永久地浸泡在道义之中,就会心中无愧事,从而心胸开广,意态平和,没有欠缺了。既然已经“诚于中”了,则自然会“形于外”,外在的肢体便会无拘无碍,舒服自在了。所以君子一定要诚实自己的志意,诚意是大学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样,作者在这最后一节中,便揭示出了慎独的效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中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学习中,希望从书中能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智慧
  •   我小学四年级没读懂,适合中学以上读。
  •   同学看了都说很实用
  •   老师要求买的书,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