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工妹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作者:黄扬略 总策划  页数:286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深圳打工妹》书稿放到案头,我的心中一阵喜悦——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两年前的一个星期一,参加深圳商报例行的周会时,注意到他们策划的一组关注劳务工生存状况的报道很不错。我说这是大题目,好题目,要继续做下去,特别要关注女工的生存状态,因为她们比男工承担了更多,牺牲了更多,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当时交给深圳商报一项任务:抽调记者采写一部关于打工妹的报告文学。  其实,这个念头在我脑子里已经萦绕了很多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新华社广东分社工作,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视角,见证了珠三角成为世界工厂的壮阔历程,也见证了打工潮激荡珠江两岸的历史景观。“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打工潮深刻改变了广东以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图景,改变了亿万打工仔打工妹的命运。我早就想写一本关于打工妹的报告文学,但限于时间和精力,一直未能实现。直到深圳商报关于打工者生活状态的报道又激活了我这个念头。  深圳商报已经成功转型为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日报,有熟悉经济、熟悉企业的优势,有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有一大批功底扎实、作风深入、才华出众的年轻记者,我相信他们能完成这个任务。  当深圳商报的三位记者开始采访时,我就告诉他们,虽然写的是深圳打工妹,但要放宽视野,大处着眼,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历史进程为背景,去观察、思考、采访、写作。因为深圳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我希望几位记者客观、真实、全景式记录打工妹的命运变迁。既要反映她们的成长、成功、奉献、贡献,也不回避她们的苦难和牺牲。因为,她们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我寄语几位记者,要把这部作品打造成有历史价值的精品。因为,千百万打工妹从田野走进工厂,从农村跨人城市,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史诤性事件。因为,没有她们,就没有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就没有举世叹服的深圳奇迹。写不出精品,就愧对她们。  两年来,深圳商报的记者为这本书的采访写作花费了很多心血。几位记者到流水线上做工,到城中村居住,亲身体验打工妹的工作生活;到广东、湖南农村调查,到重庆、四川山区探访,追寻打工妹流动的轨迹。从寻找第一代打工妹,到追踪新世纪的打工妹,他们先后采访不同时期不同行业打工妹数百人,并且与其中许多姐妹成为朋友。他们还采访了北京、广州、成都、香港等地的诸多农民工问题研究专家,走访了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妇联、档案馆等相关单位,为这本调查研究型的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史料支撑。  现在,这部作品就要呈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在千百万打工妹面前。是不是精品,由读者评判,由新闻界同行和作家朋友们评判。但我觉得,这部作品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尤其是,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推出这本书,表达了深圳商报和深圳报业集团对几代打工妹的敬意,表达了深圳这座城市对几代打工妹的感念,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内容概要

打工潮深刻改变了广东以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图景,改变了亿万打工仔打工妹的命运。
这是一本关于外来打工妹的书,它试图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深圳打工妹的命运变迁,她们的贡献、收获、成长和牺牲。

书籍目录

引子  打工妹密码
第1章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一、姐妹们,上路吧!
二、惊慌之旅
三、女人潮
第2章 重叠的流水线
一、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三、不停歇的流水线
第3章 听到掌声响起来
一、她们是中国的女儿
二、她们领导“女儿国”
三、她们的奇迹
四、平凡的世界
第4章 每个人的脸都变了
一、现代工业的熏陶
二、向上的台阶
三、精神的力量
第5章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一、被践踏的权益
二、冬天里的一把火
三、爱与痛的边缘
四、沉重的距离
第6章 在路上仰望
一、这么近,这么远
二、这是谁的城市
后记 深圳,为打工妹树碑立传

章节摘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深圳就像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工业区建立并开工,使深圳像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新城市。  随着特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三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蓬勃发展,深圳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三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需要女工。在1985年前,深圳每年要增加4万名打工妹。1988年,深圳在册外来工80多万人,其中女工160多万;1990年,深圳特区外的宝安县在册工厂外来工36万人,其中女工31万人。每一个来深圳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当年蛇口的一份统计材料说,蛇口的失业率为零。  就在深圳迎来外资新高潮的时候,一批批农村女孩,也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将她们从全国各地聚拢到深圳这片神奇而陌生的土地。  1987年,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属于典型的山区。井冈山的人口并不算太多,但是当时的劳动局的干部还是日夜为没有工作的青年人发愁。  1987年,深圳的龙岗镇利用土地厂房资源与外来资本共同成立了不少合资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井冈山的宁冈县委找到了当时的宝安县委:“我们一个县就有两万年轻人没有工作干,老区穷,整天打架闹事。龙岗现在发展这样好,要是能给我们解决几千个人就业,那就帮了我们大忙了。”  一个有需求,一个有供应,多好的事。很快,龙岗镇的干部就跑到井冈山去招人。不过,他们只招女工,这让这些偏远山区的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只要女的?为什么?莫非是送到香港的妓院里去?,,还算“喝过点墨水”的乡村文化人出来说:“知道吗?那地方与香港只隔着一条河,特务卷起裤管就可以过来。”  有胆儿大的女孩还是想试试:“不会吧?那里不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吗?再说我们政府不也派人去吗?”  陈秉安在《来自女儿国的报告》里记录了这些井冈山女孩的“长征”:  1987年7月,258名井冈山女孩,乘坐7辆大客车,浩浩荡荡从井冈山到达龙岗。当年的龙岗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刘其昌像迎接贵客一样迎接她们,在酒店里包下了十几桌,请这些打工妹和领队的干部一起打一顿“牙祭”。刘其昌还要求当天晚上所有的旅馆全部开放,免费招待这些井冈山来的山妹子。  第二天,送她们来的宁冈县委干部要回去了。汽车刚刚发动,一个女孩尖叫起来:“我要回去!”很快,更多的女孩喊起来:“我也要回去!”“我也要!”  宁冈县委的干部显得很尴尬,刘其昌却显得若无其事。他到那些女孩的家乡去看过,井冈山是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但是老乡们仍然在靠红薯和南瓜过13子。他不相信这些东西能抵挡住龙岗新生活的吸引力。  上车的接近一半,一百多人真的坐着她们来时坐过的客车回去了。刘其昌只能叉着手在路边叹气。他终于明白从井冈山的山沟沟到现代化的都市,距离并不仅仅只有他们刚跋涉过的这六百多公里路。  很快,回去的那些人,开始添油加醋地把她们的“深圳印象”在乡村里传播。“干活只能坐着不动,屁股都会生疮!”“吃了一天的饭,一顿都没有放过辣椒!”“那些人讲话听不懂,总像冲着人喷口水!”“现在很客气,可是听说两年后就要卖到香港去!”  那些没有回家的打工妹的父母着急了,他们又跋山涉水赶到龙岗,要把孩子接回家。  刘其昌只能让他们亲眼看看。  陈小菊是宁冈茨坪一位老红军的孙女,她在来深圳前是乡里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但是最后她选择来深圳看看。当别的女孩不安地哭着离开时,她倒很镇定,“怎么回事都不清楚,我是不会回去的。”很快,她被提拔做管理人员,安排几百名女工的生产任务。  陈小菊领着那些不安的老乡在工厂里参观,告诉他们,这些是河南来的,这些是湖南来的,这些是四川来的,这些……是江西的。她告诉这些老乡,这里很规范,老板是香港人但管理人员还是内地的。每个月除了生活费,每个人还能挣几百块钱。她还领着老乡去了深圳的大街上,看房子,马路,外国人,时尚的服装……  最后,他们安心回去了。但是别的地方这样

编辑推荐

  从初出茅庐的农村妹成为领班、主管、经理:有的则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随波逐流,甚至沦落……这些打工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甜酸苦辣,音容笑貌,户口婚恋,她们无言的爱和幻彩的梦,全都融贯在那―个个娓娓道来、不算曲折却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生故事里,编缀成她们永世难忘的深圳青春之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深圳打工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