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作者:陈少艺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48年12月,一个多雪的冬天,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时任国民党守军最高司令官的傅作义将军,在中共中央及当时的中共北平地下党及其友好人士的多方努力下,迫于巨大的军事压力,最终选择了起义,古城北平毫发无损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本书平实客观地反应了这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全面地描写了傅作义将军起兵晋军、严谨治兵、卫士抗战、率兵起义——戎马一生的精彩故事。

书籍目录

上篇(1895--1936) 第一章 将星陨落 第二章 从孩提到而立    傅家世系    父亲童年    弃文习武    入伍晋军 第三章 涿州之战 第四章 接管天津    保定脱险    守备天津    中原大战 第五章 主政绥远    剿匪安民    巩固政权    根治顽疾:秩序与市容    锐意改革    建设绥远 第六章 长城抗战 第七章 绥远抗战   日寇觊觎绥远   红格尔图激战   收复百灵庙中篇(1937--1949) 第八章 全面抗战初期    初遇劲敌    忻口会战    防守太原    晋西整军    组建政工机构 第九章 后套七年   脱离阎系,进驻后套   包头鏖战   绥西作战   五原捷报   魏德迈视察绥西 第十章 参与内战    东进受降    明争绥包    平绥路争夺战    涞水战役    突袭西柏坡 第十一章 矛盾与抉择 第十二章 和战抉择  第十三章 古都免于兵燹 第十四章 促成绥远起义下篇(1949-1974) 第十五章 开国前后 第十六章 人民的水利部长 第十七章 盼望和致力于祖国统一附录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将星陨落1974年4月19日,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终年79岁。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的父亲还向来探望他的同志询问:“北方地区下雨了吗?”垂危之际的我父亲依然挂念着祖国的水利电力事业。4月22日,叶剑英、聂荣臻、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沈雁冰、许德珩前往医院向我父亲的遗体告别。中共中央统战部、水利电力部负责人,以及我父亲的生前友好董其武等也前往医院向我父亲的遗体告别。我父亲的追悼会,于23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周恩来总理带病主持了追悼会。毛泽东主席送了花圈,董必武、宋庆龄、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郭沫若也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军委、人大常委、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水利电力部、卫生部。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李富春、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沈雁冰、许德珩等也参加了追悼会。他们向母亲刘芸生和我们子女等表示了亲切慰问。叶剑英在悼词中对我父亲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傅作义先生……1933年和1936年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1937年参加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傅作义先生于1949年1月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年来,傅作义先生热爱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20多年来,傅作义先生,关心祖国的统一,始终关怀台湾同胞和台湾各方面的故旧,盼望台湾早日获得解放,回到祖国的怀抱。傅作义先生为解放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篇悼词客观公正地、高度地评价了我父亲的一生。特别是悼词的最后部分充分肯定了我父亲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关心及贡献。这一点从他在弥留之际的几次对话就可见一斑。 在1967-1972年的这几年间,我的父亲因健康情况欠佳,除参加一些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外,一直在北京家中养病。1973年开始长期住院治疗。1974年后,病情恶化,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卫生部为父亲组织了医疗小组。父亲病重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作的他的侄子傅琬前往探视,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一生中经历了无数艰险,早置生死于度外。我总想活着的时候能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我虽然为此做了些工作,可是毕竟没有实现这一愿望。我现在因为年老体弱,事实上已不可能为台湾回归更多尽力。

编辑推荐

为了永不忘却的记忆,仅以《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献给北京和平解放60周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文章写得真实,符合历史。一直很崇拜傅作义将军的作风,所以很喜欢这本书。
  •   真实的回忆真情的流露
  •   傅作义将军是我很敬佩的将领,我所关心的是他守涿州城、抗击日本人的故事,不得不说这本书写的很粗浅,简略,我感兴趣的它都写的很简略。还比不上天涯煮酒上的一些帖子。
  •   炒作的封面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一书的封面与扉页书名的不一致,封面多了“傅冬”二字。明显意在吸引读者眼球,增加卖点和欺骗性。封面上女孩背影也是假的,根本不是傅冬本人。 所谓的委托真相 该书的主要策划人、京华出版社总编辑华飞先生“写在前面”里说在医院里受傅冬委托编写《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出版社人员与晨风商议过写作框架云云,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呢?笔者就此事专门向傅冬的女儿晨风核实情况,据晨风说:“2006年夏天我在北京医院陪护我妈,京华出版社总编华飞与我妈在一个治疗室治疗,与我妈见了一两次面,也没怎么谈,当时我妈病得那样子不可能谈出什么。我妈从来没有委托任何人写回忆录。再说,我妈是个非常谨慎、认真的人,她与华飞过去根本不认识,只见一两次面,也不可能随便委托他写这样的书。从那以后,华飞再也没有来过。关于他在书里说的到棕榈泉公寓与我研究了《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一书写作框架的事也是根本没有的事。他们出版社的人当时确实找过我,要见我妈,因我妈当时身体不好,所以没有安排他们见面。”这就清楚地证明华飞在前言里所说的傅冬委托他编写《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及与晨风一起商谈《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一书写作框架的事不属实。 低级错误露马脚 史无前例的捉刀回忆录 回忆录有口述和笔述两种,有的由本人完成,有的由别人协助完成。不管哪一种,都必须有属于本人的原汁原味的记忆信息才称得上回忆录。《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这部“傅冬的回忆录”的写作过程华飞先生倒是诚实地向读者作了说明——是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少艺先生按指定写作框架“再构思再创作”的,“经其(陈少艺)收集材料,辛勤写作,几易其稿,终于2006年完稿,于2007年年中定稿”。说白了,是请陈少艺先生收集了一些材料替傅冬“回忆”的。如果世上发生一个人委托别人代替自己“回忆”的奇闻怪事岂不荒唐吗?然而,如此奇闻怪事竟在京华出版社的总编华飞身上发生了,如此荒唐致极、史无前例的“回忆录”竟由京华出版社堂而皇之地组织捉刀、编辑出版了,真可谓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 从内容看,该书只不过是一些文史资料的拼凑,加了一些“我父亲”之类的称谓,冒充口述回忆的样子,其实并不是傅冬的回忆。书中的一些观点不过是执笔人陈少艺先生的观点和所引用的各种资料作者的观点,根本不是傅冬本人对父亲的认识和对历史的看法。傅冬是爱她的父亲傅作义将军的。当由青年时的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到晚年大彻大悟,返璞归真,她对父亲的爱愈加深沉。她痛斥有的人利用她的名义造假、不说真话;痛斥有的人歪曲历史,胡编乱造,把傅作义丑化成“吃扫帚、撞墙、痛哭流涕”的无能将军,为某些人歌功颂德。也因曾经受过某些作者招摇撞骗的伤害,傅冬从不轻易接受采访,更不会委托别人代她写回忆录。京华出版社组织撰写、出版的《傅冬: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不是货真价实的回忆录,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伪作。 按照傅冬女儿晨风的说法,京华出版社的华飞先生在医院见了一两次她母亲后再也没有去过,也没有向她母亲和她本人征求过意见,就连出版《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这一事也毫不知情。撰写回忆录贵在真实,贵在体现当事人的思想。请问如此严肃的事情,京华出版社参与其事的社长华飞先生和《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执笔人陈少艺先生,2005年到2006年间傅冬在医院曾经有过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说话毫无问题,你们在写作过程中为什么不征求一下傅冬的意见呢?你们说在完成初稿后傅冬已经神智不清,无法阅读,那么你们从写作到定稿为什么不征求一下傅冬的子女特别是你们“一见如故、促膝长谈”过的晨风的意见呢?这样的回避无非是为了顺利完成编造。不管怎么解释,京华出版社开了一个捉刀编造回忆录的恶劣先例,铁的事实不容否认。 京华出版社的华飞先生谦卑恭敬地说“在《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一书付梓之际,写此文,以作告慰。”“愿她的英灵长存人间”。我不禁要问,你这么写、这么说、出了这么不负责任的一本书,你不觉得愧对傅冬、愧对读者、愧对历史么?——以上选自奋斗室的博客《欺世盗名的伪作——评<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一书》,请大家谷之百之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