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郝铭鉴  页数:6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语文学习,讲究炼字、遣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母语,要下功夫去学习语文,本刊物就为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刊物虽小,但很有看头,很有内容。该书在“一针见血”的精神之外,还“咬”得入情入理,“嚼”地有理有据,既指出其错,又道出其理,被“咬”被“嚼”者心悦诚服,读者也因此长了见识,懂了道理,丰富了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本册是其中的2006合订本。

书籍目录

序 卷首幽默语林漫步众矢之的一针见血百家会诊文章病院借题发挥语海观潮规范笔谈热线电话百科指谬辨字析词语坛掌故词语春秋汉字神聊教材扫描校园丛谈追踪荧屏向我开炮一字难忘十字街头有此一说碰碰车向你挑战语丝雾里看花有照为证其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不必逢“台湾”加“中国”“1949年5月11日早上,14岁的李敖去了中国台湾,2005年9月25日傍晚,70岁的李敖又踏上了旧乡的土地。”从这段文字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以下几个信息:其一,李敖原非中国人,他在14岁时才去了中国台湾;其二,这段文字的作者也不是中国人,他是以与中国了无干系的身份,介绍14岁后在中国台湾定居的李敖;其三,李敖原系何国人士,未作交代,所以70岁的李敖“又踏上了”的“旧乡的土地”究竟在何处,待考。按照常情,以上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因为通常提起本国的某地,只说某地,是不会说某国某地的,只有提起外国的某地,才会说某国某地。然而,这段文字偏偏是中国的记者在写中国的李敖。这样奇怪的笔法并不是孤立的,相反很常见。它源于写作者的一种过敏反应。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台湾、香港涉及主权问题,在文字表述上是需要格外慎重的,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于是,由敏感而过敏,有些人于不经意问又形成了机械反应——逢“台湾”加“中国”,逢“香港”加“中国”,美其名日“加大保险系数”。这颇类似民间广为流传的“傻女婿”,把父母的叮嘱驴唇不对马嘴地乱套,自以为得心应手,实则让人啼笑皆非。台湾、香港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特定语境下,是需要强调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比如,台湾、香港不能与中国并列,也不能与其他主权国家并列。这从逻辑学上说,是概念不对等,不能并列;从国际法上讲,是地位不对等,须加区别。所以,如果碰上台湾、香港一定要放在国家堆里一起表述,就必须标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这样就表明,此二者是地区,是属于中国的;而与国内某地并提,是完全没有必要加“中国”的。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与黑龙江、北京并提很正常,冷不防来个“中国台湾”,不仅是蛇足,而且还会产生如上所述的歧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咬文嚼字”,就是要通过文字和词语深入探究语素的意义,完成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李玲璞咬文嚼字,一要诚,二要较真,三要实打实,四要以理服人,五要有发展眼光,六要注意文化传承。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何伟渔《咬文嚼字》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精神。没有文化的使命感和社会的责任感,是体会不到“咬文嚼字”的妙处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金文明是美丽汉语,激发了《咬文嚼字》的勇气和热情;是《咬文嚼字》,捍卫了汉语的规范和美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必祥前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汉修辞讲话》,今有《咬文嚼字》,在推动语文规范方面,两者可以相畏并论。  ——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姚以恩

编辑推荐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6)》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咬文嚼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