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知识基础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吴寿仁  页数:2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不只是取得重大突破才是创新,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改进的“微创新”也是创新。
不只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才能够从事创新活动,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能够而且应该从事创新活动。
《创新知识基础》从满足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等需求出发,从创新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政策等六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创新基础知识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创新知识基础》由吴寿仁博士所著。

作者简介

吴寿仁,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出版《创业路径》、《企业孵化原理》、《企业技术创新手册——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换的188个问题解读》等7部专著,主编或参与编写《企业科技创新管理》、《走向自主创新——中国现代创新的路径》等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创新概论
一、创新概述
(一)创新无处不在
(二)技术创新概念的演变
(三)创新的特征
(四)创新过程
(五)创新分类
二、创新成功的因素
(一)创新项目成功案例解析
(二)硅谷创新环境解析
(三)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
(四)创新需要条件保障
三、激发创新动力
(一)创新动力的内涵
(二)创新的外部动力要素
(三)创新的内部动力要素
(四)激发个人创新动力的途径
(五)企业激发创新动力的措施
四、增强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二)创新能力的要素
(三)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四)提高群体创新能力的途径
【小结】
【延伸阅读】
【思考题】
第二章创新思维
一、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二)什么是创新思维
(三)创新思维是成功的基础
二、创新思维障碍
(一)偏见思维
(二)定势思维
三、创新思维方法
(一)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二)逆向思维
(三)颠倒思维
(四)侧向思维
(五)组合思维
(六)联想思维
四、开发创新思维
(一)激发创造力
(二)开发创新思维的途径
【小结】
【延伸阅读】
【思考题】
第三章创新方法
一、概述
(一)案例解析
(二)创新方法的概念
(三)常用的创新方法
(四)运用创新方法发展核心技术
二、创新需求矩阵法
(一)创新典型解析
(二)创新洞见解析
(三)创新因子
(四)创新需求矩阵的建构
(五)创新主题
三、TRIZ方法
(一)概述
(二)TRIZ理论体系
(三)技术系统的8大进化模式
(四)39项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
(五)解决技术矛盾的40条发明原则
(六)解决物理矛盾的4项分离原则
(七)最终理想解
(八)物—场分析与标准解
(九)ARIZ——创新问题解决算法
【小结】
【延伸阅读】
【思考题】
第四章创新管理
一、概述
(一)创新管理概念
(二)创新管理内容
(三)创新管理目的
二、创意孵化
(一)案例解析
(二)创意概念
(三)创新孵化器
(四)主动式创新
(五)创意孵化流程
三、全面创新管理
(一)案例解析
(二)全面创新管理内涵
(三)全要素创新
(四)全员创新
(五)全时空创新
(六)全价值链创新
四、知识管理
(一)案例解析
(二)知识的概念
(三)知识管理的概念
(四)知识管理的主要方法
(五)知识管理的实施
【小结】
【延伸阅读】
【思考题】
第五章创新模式
一、基于知识的创新模式
(一)知识的分类
(二)产业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三)基于知识的产业创新模式
(四)基于知识的区域创新模式
1.硅谷的创新模式
2.米兰的创新模式
3.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创新模式
4.第三意大利的创新模式
(五)企业知识创新模式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案例解析
(二)产学研合作的动因
(三)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产学研合作机制
(六)产学研合作过程
三、创新外包
(一)概述
(二)创新外包的缘由
(三)创新外包的优势
(四)创新外包的风险分析
(五)创新外包的分类
(六)创新外包的过程与管理
【小结】
【延伸阅读】
【思考题】
第六章创新政策
一、创新政策概述
(一)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
(二)创新政策的设计原则
(三)创新政策支持的重点
二、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一)创新政策分类
(二)科技创新政策概览
三、科技创新政策功能
(一)科技创新政策促进创新的功能
(二)科技创新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的功能
四、科技创新政策运用
(一)政策可以解决创新发展问题
(二)学习政策应当结合企业实际
(三)申报政策要注重细节
(四)重点落实普惠性政策
(五)综合运用科技创新政策
【小结】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四)运用创新方法发展核心技术我们经常听到、在有关新闻报道和政策文件中都可看到“核心技术”一词。那什么是核心技术呢?笔者认为,核心技术应包含以下五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支撑企业经营发展的技术,在其主营产品中已经使用,而且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或发展前景。换句话说,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较高的附加值,不是处于衰退期的技术,更不是淘汰技术;第二层含义是,该技术与一般技术有显著的区别,是他人还不掌握的技术,即具有较显著的创新性;第三层含义是,由若干个创新点构成的一个技术集成,既有创新的技术,又能与现有的技术进行配套或衔接,不是一个创新点或单项的技术。尽管它看起来也许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第四层含义是,他人不易通过模仿或反向工程即可获得的,具有较大的研发难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简单地模仿或抄袭,是不能掌握其技术核心的;第五层含义是,掌握了技术的主导权,不受制于他人,可以自主地进行技术改进,对技术享有完全的处分权。例如,有些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我们不能对它进行技术改进,即使进行技术改进,对改进的技术成果也不享有相关权益。众所周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那核心技术又是如何获得的呢?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在某一时点实现技术突破而取得的。换句话说就是,经过技术的量变达到质变的程度以后,实现了技术突破,获得了核心技术。例如,百万千瓦核电蒸汽发生器就是完全自主研发的。二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获得技术能力以后,进行研究开发和再创新,实现了技术突破,取得了核心技术。例如,3.6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就是在许可引进1.25兆瓦和与外方联合设计2.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成功的。因为国外风机生产巨头是不输出2.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的。三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取得核心技术,如高清电视。无论是哪一种途径,都要运用创新方法。善于运用创新方法,创新就容易取得成功。

编辑推荐

《创新知识基础》是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新知识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