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服饰文化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东华大学  作者:冯盈之  页数:186  
Tag标签:无  

前言

汉字产生于殷周时代,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汉字是中华民族先人凭着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摄取自然万物和人类自身的种种现象,概括加工而成的文字。根据学者研究,汉字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才形成文字。因而,它的构形富于图像性。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纺织、服装大国,很早就有了纺织服装业。从现有的出土实物来看,1930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骨针长约82毫米,通体磨光,针尾有钻透的针孔,从针孔的粗细可以推断先民们对原材料的劈分工艺已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了;针头也非常尖锐,完全可以穿透兽皮而缝制衣物;用来联结兽皮衣物的则是被初步搓卷过的绳子。据考,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制绳,到新石器时代已有陶纺轮;织起源于织席、结网,河姆渡文化中已有原始腰机和引纬工具。1927年,在山西出土的半个蚕茧,说明在4,700年前,先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绩。古代纺织、服装文化在古汉字中有生动的映象。“麻”,金文字形,是个会意字。上部是“厂”,表示屋檐形,其内不是“林”字,而是挂着的一缕一缕的纤麻,晒干才能用。《说文解字·麻部》:“麻与林同。人所治,在屋下。”《说文解字·林部》:“林,葩之总名也。林之为言微也,微纤为功。象形。”“林”字像麻杆密立之形,本为野生,后来才为人工种植。麻的本义,就是可做绳索的大麻。如《管子·牧民》:“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据史书记载,4,000多年前,中国大麻的种植已遍及全国,大麻生产在古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用途十分广泛。粗大麻衣称为布衣,长期为低层百姓和军队所用,以致“布衣”成了庶民的代名词。周代植麻已经相当普遍,《史记·周本纪》记载:“好种树麻菽”。麻纤维须捻合成线,便于上机织布。捻线的工序工序叫“绩”,绩是先将植物茎皮劈成极细长的纤维,然后逐根拈接。这是高度技巧的手艺。“绩”所用的工具一般是纺专。《说文解字·寸部》:“专,纺专。”甲骨文“专”字即像用手旋转纺砖的形状。专的本义是纺坠,纺专是我国最早的纺纱工具。纺坠纺线要转动,所以加“车”旁,写作“转”。中国是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甲骨文“桑”字像桑树形,上部为树冠,下部有树根;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据统计,1,000条蚕从蚁蚕到吐丝作茧,需吃约20千克的桑叶,才能吐500克的丝。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是通过甲骨文和较早的几种文字形态,对汉字独具的象形特点及其悠久的历史进行研究,了解古代纺织、服装文化的早期状态。体例上主要通过对比较典型的文字进行研究,形成系列短文。“上篇”基本上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包括个别会意字),以甲骨文、金文形体为主,考察古代服饰的原始形态,如“玉”、“丝”、“巾”。 “下篇”则介绍一些常用字的不常用义项,推究其服饰内容,如“的”还有“红点面饰”的意思;并介绍一些非常用字,这些字反映了传统服饰特色,如“钏”。整体配有相关图案。

书籍目录

序体例说明上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麻:纺麻绩线10,000年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桑:种桑养蚕开启华夏文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古代服饰文化的代表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衣:圣主垂衣人伦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带:束缚与装饰的统一 五花马,千金“裘”——裘:荣华富贵话裘皮 一“蓑(suo)”烟雨任平生——蓑:最早的雨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甲:战士的护身衣 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须:阳刚男子话“须眉” 人不寐,将军白“发(fa)”征夫泪——发:丝丝缕缕见真情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文:胸前刻的花纹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美:美丽从“头”起始 村寒自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婴:用贝做成的项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巾:女儿的心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最尊贵的礼冠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bian)”如星——弁:最古老的朝冠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帽:护顶的衣 赤“市(fu)”在股,邪幅在下——市:原始生殖崇拜的遗制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经:“经”正而后纬成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zuo)”嫁衣裳——作:伯余初作衣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玄:上衣如天 帝高阳之苗“裔”兮——裔:飘飞的衣裾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专:最原始的纺织工具 赐汝玄衣“黹(zhi)”纯——黹:赏心悦目话刺绣下篇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冠:礼之始也 满搦(nuo)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ji)”岁——笄:有女已长成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副:“高贵”的假发 行摇云髻花“钿”节,应似霓裳趁管弦——钿:落英缤纷的古代时尚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栉:发梳绰约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胜:剪彩为饰 遗簪堕“珥”,珠翠纵横——珥:“不欲使人忘听”的耳饰 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块: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 银“钏(chuan)”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钏:爱情信物紧缠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一扇:才子佳人的佩饰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镜:生死不渝照我心 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结:富有东方神韵的饰品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黛:画眉的青色颜料 珥明珰之迢迢,照双“的(di)”以发姿——的:流逝的美丽红点 宝“袜(m6)”菊衣单,蕉花密露寒——袜:mo与wa的区别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霞)帔:古代女子的人生理想 我觏之子,“衮(gun)”衣绣裳——衮:古代天子、王公的礼服(龙袍) 直饶紫“绶(shou)”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绶:权力、身份的象征 谁解曲韵“衷(zhong)”情——衷:诉不尽浪漫情怀 从“祷(ku)”到“裨(kun)”——祷:“裤”的历史 脚著谢公“屐(ji)”,身登青云梯——屐:“足下”情深 赤芾金“舄(xi)”,会同有绎——舄:古时最尊贵的鞋 屦(ju)贱“踊”贵——踊:一种“特殊”的鞋子 不须欧家管城子,镂象雕犀作袍“恰(qia)”——恰:相传为曹操创制的帽子 七月鸣(貝鸟)(ju),八月载“绩”——绩:“成绩”由此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练:七天七夜造就的美丽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锦:像金银一样华丽、高贵的织物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绫:“天上取样人间织”的精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最早的植物染料 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染:七色由此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黄:荣耀、至尊的服色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从偏见到傲慢[附录]《说文解字》“糸部”丝绸文化探析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中国的文化保存在语言中”,这是陈寅恪先生说过的。身处“纺织、服装学院”,又为中文专业,总要做一点相关的事,就是如何宣扬服饰文化。从语言文学开始,推寻传统服饰文化,是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基本途径。我的老师们——季学源、贺圣谟,为《中国服饰文学作品选》花费了大量精力;本人也于2007年编著了《服饰成语导读》。这次试图从文字的角度研究,应该也是有“利”可图的。从思想到行动只有短短大半年时间,一头钻到“字”堆里,进行“考古”,收获很多。当然越沉下去,越感到自己的浅陋,更感到需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更多。整个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帮助。贺圣谟老师为我办到《甲骨文字典》,并给予许多教导。在此一并感谢。成书比较匆忙,肯定有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编辑推荐

《汉字与服饰文化》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字与服饰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内容很好,简介。
  •   想深入了解一下中国文字和中国服饰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一下
  •   感觉很一般化。没有独特的新见解。这本书说到的,别的文字书也说到了。
  •   书的质量一般,要是图片更清晰一点就好了。
  •   书很轻,O(∩_∩)O好!!!
  •   不知是作者之故还是出版社之故,通篇看不到一个甲骨文/金文/篆书形体,读来如云里雾里,本来应该是一本好书,就这样被糟蹋了,可惜!
  •   我拿到的这本书质量还可以,但就内容而言也过于简略了。
  •   我妈说这本书讲解的非常系统,而且很有趣,说一定要买一本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