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人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声怡 编著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在人:管理学的人性揭竿与价值革命,这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和挑战意义的书名,如一股山风,迎面扑来,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先声夺人之势。如果把它转换成一篇学术论文,题目就是:基于“自在人”人性假设的S企业价值观及其应用研究。
这样一来,本书的核心内容便一目了然,顺理成章。它从管理学的“原点”——人性出发,提出“自在人”的人性假设,对与此相关的理论原理、哲学发端、文化脉络、管理模式、商业情境、历史背景等错综复杂的问题全面铺展,有序理证。由此提出“S理论”框架下的企业价值观,并对“S理论”的思想及现实源流进行详尽阐述。捭阖纵横,深入浅出。
本书还从企业家文化修炼的角度,提出“企业格局”的全新理念,作为对近年来企业文化学界关于“企业责任”、“企业能力”、“企业战略”等沸沸扬扬讨论的一种思想扬弃与文化迁跃。
最后,以应用研究及案例分析的方式结束本书,目的是让广大学人更好地理解和批判“S理论”,在抛砖引玉中,以期“S理论”的日臻完善。

我在与本书同期出版的《企业文化新教程》序言中曾说过,我很不喜欢我的硕士生、博士生们私底下称我为“老板”,我希望他们满怀深情地称我为“老师”、“先生”或“教授”。

作者简介

  吴声怡
  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特色研究会副会长。省级精品课程《企业文化学》首席教授;省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学术带头人。福建农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涉农企业管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文化、文化产业管理、涉农企业管理
  硕士生招生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博士生招生方向:企业文化与战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人性假设
什么是人性?
人性的哲学探幽
人性的两种哲学考量维度
什么是人性假设?
管理学上的人性假设
管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自在人:中国管理时代的人性假设
为什么会是“自在人”假设?
什么是“自在人”假设?
“自在人”假设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
“自在人”假设的管理情境
世界文化模式视野下的“自在人”假设
第三章 “自在人”人性假设下S管理模式的理论原理
 原理一:S管理境界说(管理的方向方式)
 原理二:S企业文化论(管理的路径方法)
 原理三:S企业进化律(企业发展的渐次法则)
第四章 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
社会转型中价值观的断裂与重塑问题
 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两者之问的关系问题
第五章 S理论视野下企业价值观的构建原则及其框架
 什么是S企业价值观?
 S企业价值观的构建原则
 S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S企业价值观的构成框架
第六章 S企业价值观的文化追问及其现实源流
 S企业价值观的文化追问
 S企业价值观的现实源流
 实证分析:“丰田之道”的S企业价值观解读
第七章 企业格局:S理论视野下的企业文化修炼
 什么是企业公民?
 企业公民时代的三步曲:责任、能力、格局
 什么是社会企业家?
 S理论视野下的企业格局及其文化修炼
第八章 金三角模型:S理论的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自在人”假设与S理论
金三角模型:S理论的模型构建
S理论模型的应用研究 
案例分析:S管理模式在网龙(中国)公司的应用研究
案例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前世今生
 马云与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创建新的商业文明
 阿里巴巴集团十年发展计划
 S企业价值观框架下的阿里巴巴企业价值观构建
 S企业价值观视野下的阿里巴巴企业价值观解读
 点评:前世+今生一未来
附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综合上述两种观点,笔者以为如下:人性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表现在:一方面,人性在其潜在性上有无限可能性。人性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藏,其中有无数的“珍宝”有待挖掘。当然,伴随“珍宝”的往往还有“危险品”。目前看来,人性只展开了其全部可能的一部分而已。一方面,已展开的人性在其现实性上有着多重表达。这种表达有程度上的差异,也有形式上的不同。譬如,每个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有的人,在自利的情况下,更加兼顾利他(“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有的人,完全不顾别人,自私自利(“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又如,每一个人都有贪、嗔、痴(贪、嗔、痴在佛教中被称为“三毒”)。所谓贪,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所谓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所谓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乃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人性是发展的。随着时间l的推移、空间的变幻,人类在不断地发展着、前进着。伴随着人类越来越丰富、愈来愈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人性也在不断地丰富着、深化着。人猿相揖别。人类从自然界傲然独立之时,大都还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人性也只停留在较低级、较简单的动物本能及欲望的层面。此时,人性中的生存本能、动物欲望居多。为了生存,甚至不惜杀食同类,欲望的满足和发泄也都是冷冰冰、赤裸裸的。人性中的温存和光辉还很少。现在看来,人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丰富和高级多了。人性又是相对稳定的。尽管人性是复杂的,又在不断发展着,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它(一般地,简单的、静止的事物比较容易把握)。人性的相对稳定性为我们准确认识人性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所谓相对稳定性,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中(在这个阶段和时期内,人性没有发生重大转变或者没有产生促使人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因素),人性的主要展开面是相对突出、相对稳定的。这种人性的主要展开面就是我们要着重认识和把握的。如在经济繁荣、物质发达的时代,企业已经完成高度机械化,工人的工作日益专业化。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的人性主要展开面就发生了转变——工人们只是重复简单、单调的动作,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组织任务的联系,工作的“士气”很低,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他们要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他们要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换句话说,他们是“自我实现人”。人性是“有”、“无”在不断博弈中的均衡展开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谓“无”,是指人性中固有的生存本能、欲望等。如自利、贪嗔痴等。所谓“有”,是指源于“无”并对“无”产生抑制、导引作用的因素。如戒定慧就是因贪嗔痴而存在的,并对其起抑制、导引作用的因素。人性就是在“有”、“无”的不断博弈中发展,并朝着二者均衡的方向展开的。在人性中,若没有“有”的存在,人类将陷入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有”就像手指指向的那轮弯月,美好而温馨,给人性源源注入希望的光芒而使其不断升华。长久以来,人性都是哲学的特殊研究对象之一。因而,但凡研究人性,哲学上的探幽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一道坎。在中西方哲学上,具有典型性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性学说,主要有中国的“性善”、“性恶”说和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论”。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理论的思想家。他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开创了先人对自身研究的先河,具有开启来者的意义。孔子极少讲人“性”,在《论语》中只有一处提到人“性”。就连他的弟子子贡也摸不着头脑:“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究其一生,孔子都没有对人性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述和探讨。“性相近”,到底是善相近,还是恶相近,抑或是其他呢?“习相远”,是善相远,还是恶相远,抑或二者皆是呢?虽然孔子并没有对这句话作出具体阐述,但是他的“性相近”开了孟子的性善论之端,“习相远”开了荀子的性恶论之端。“性善论”和“性恶论”_起成为了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两种人性理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性。在他看来,人和禽兽是有根本区别的,这种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人性和禽兽之性的不同上,人的生活高于禽兽的生活,原因在于人有自觉的道德观念。他还指出,人的本性、本心是与禽兽根本不同的,但是由于有的人不知道保存自己的本心、本性,把自己的本心、善性丢弃掉了,最终沦为与禽兽为伍。那么,这种根本不同于禽兽的人“性”,又来源于何处呢?孟子认为“性”是上天所赋予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我们只有不断地尽心,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这些本性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我们认识本性,就是侍奉上天。孟子还认为,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人生下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这种先天赋予的善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在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不错,具有可读性
  •   书本封面很脏,是旧的,内容还没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