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书

出版时间:二○○一年二月  出版社:开元书印  作者:曹志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印象书」,是一本无关旅行的新式空间书写。实景在书中被刻意模糊,为的是凸显真正的主题:变迁的四地人文风景。书中的四个地点:台北、柏克莱、大陆、香港,成为变焦中的这个城市、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和那个城市。「印象书」的地名舍去是为了将作者和地方的关系私人化,用距离个人世界的远近来指示与地点的亲密程度,然後将眼睛多年来每日接触的纷乱现象,从构造城市元素的实体----如柏克莱的咖啡馆、香港的流行店、面貌百变的台北,到文化现象----如现代社会对叁十年代的怀旧风、消费文化的迷思,经过联想与分析,理出一套面对变化环境的解释。
这是一部多年来的私人生活阅历,也是现象解读;是文化批评,也是深刻的自我批评。作者的文字精简活力,写作的态度在严谨中语带诙谐;时时寻求观察客观,却又无谓放任主观。这本书从文字到图片,整体反映了作者的视野与观点,如同本书封面的影像处理,从苏州怡园曲折石桥,接往上海和平饭店长廊,然後折进台北永康街街景,在在反映出一种个人经历漫长的时空移动与交织,所造就出不同一般「纯粹旅游」记录行脚的另一种城市风貌与深切体验。从文字、图版到整体设计的精心生动,令人隐约感受到四个地方的气氛:柏克莱的冬阳,外滩的夏夜清风,中国的人来人往,还有与世界擦身转换中,一点点静静的清幽与愁。
在书页中,作者曾写下如此一段:「在变质的世界东张西望,没人告诉我怎麽回事又为什麽,乾脆把看来的现象,听来的话,巧手泡制成主观扭曲夸张,深刻磨损游戏印象书,慰藉忐忑之心。」也许这正是每一个流动之人的真心写照。世界总是那样突如其来,刹那矗立跟前,让人只能冷眼相对任凭眼前游荡;对於移动的人们来说,当记忆向身後快速消逝,懵懂之中,「世界」也许就只剩下这个城市,那个城市;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

作者简介

曹  志  涟
台大历史系毕业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历史博士
出版作品:
超现实叙述小说「想像书」
虚构历史小说「某代风流」
书写多年来居住 走马的台北、柏克莱、大陆、香港
四地之「印象书」
主编「一片祥和日月长----报人曹圣芬」
书籍概念、版面构成「想像书」、「印象书」、「乱世儿女」
及英国女作家「艾莎.佛洛伊德 (Esther Freud) 」首部作品
「丑哩叭叽.怪僻 (Hideous Kinky) 」
翻译:
William Gibson 经典小说「阿伊朵 (Idoru) 」Chia 支线
丑哩叭叽.怪僻 (Hideous Kinky)
封面设计:
想像书、印象书、某代风流
William Gibson 经典小说「阿伊朵 (Idoru) 」
及「丑哩叭叽.怪僻 (Hideous Kinky) 」
目前从事专业写作、古典研究,及中文书籍出版制作。
进行中计画:
明朝张岱「陶庵梦忆」解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印象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多城市的空间文字学
      
      / 夏绿蒂
      
       住在一个城市太久,有时会看不到自己。看不到这个质变中的世界,时钟的指针是往哪个方向走。这里有一本书、有一个人,把自己放在四个城市(台北、柏克莱、大陆、香港)的交错中心,来回的生活、暂留,又离开。然後留下那所有「烧上视网膜」的空间印象,在她冷却的字里行间。这样的人似乎永远不让自己有「看不到自己」的时间,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不断的走失、不断的发现,又不断的回归。
      
       曹志涟的《印象书》,侧写了她来回於四个地方的城市空间印象。她是这样写台北的----这个城市有叁种时间,一种跟太阳和世界一起走,一种跟自己的纪元走,第叁种和月亮以及传统走。这样写大陆----不管旅馆是几星级的,牙刷都是像被别人刷过只剩最後两下可刷的粗糙。如此写香港 ----那个城市一定是数位化处理过的,少见的完美上班男女,无论一天早晚时段,发型丝毫不乱,西装肩线帅挺,彩妆仔细,套装合身。
      
       不太知道怎麽定位这样一本私人的城市杂文集,或像编者所说----「无关回忆,无关旅游,是新形式的空间书写」吧。透过一种多城市生活经验而诞生的一种城市文化观察纪录,是人的、是生活的、是物质的、是多文化的,也是一种私人氛围的。从台北到柏克莱到中国到香港,这本书精准的捕捉了各个变异城市文化的风貌,时而严肃时而戏谑,像旅人又像居民,像客观的纪录又像私人的笔记。忽远忽近、忽东忽西、忽新忽旧、忽冷忽热,错乱的眼光倒也产生了一种失序的文字韵味,而这节奏竟也逼近了一种时代的新空间氛围。
      
       而那氛围好像从七○年代的唐人街後街厨房放射出来,又好像从台北九○年代街上放着金刚经音乐的疯狂计程车里出来,还是八○年代柏克莱校区咖啡馆的学院八卦里来,抑或二○○○年正在出卖叁○年代的香港「上海滩」旗袍时装店里来……世界流动得太快,空间也可以仿制时间,这不正是我们即将抵达的年代?
      
      
      本文原文登载於「联合报」
      
  •     烧录视网膜印象
      
      / 华玮
      
       《印象书》是一本难得一见的结合了感性、知性与才情的好书。当中记载着作家曹志涟对她所生活、行脚、居住的四地(台北、柏克莱、上海、香港)印象。不是一般导览介绍性质的旅游指南,而是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创新的深度「都市书写」。作者运用无比犀利精准的文字,将九十年代末期从咖啡馆、实验音乐到书店、小吃店的四地文化风景线呈现在读者眼前。是「好看的」当代文化批评,也是「感官的」四个城市文化之旅。
      
       曹志涟曾说:「那烧上视网膜的印象,只有透过文字的疏解,才能冷却收藏。」读这本书,不得不赞赏她的文字。印象是当下瞬间的感官经验,它夹杂着个人过往生活与情感的记忆,因此用文字捕捉传达,极为不易。曹志涟不甘於仅仅写出通顺的文句,在她的笔下,文字是音乐,有节奏;也是摄影机,有各式镜头;它引领我们停、看、听、想、深深触动我们在变动的都市里奔走生活的光怪陆离记忆与心情。
      
       作者是柏克莱历史学博士,专研晚明社会文化史。此书就某方面而言似晚明笔记的後现代版本。书的排版十分精美,书中附有四地人、事、物照片穿插於文字之中,提供读者「印象」与更多的想像空间。这本书以它无论就题材或文字来说,都是当代中文书写的创新典范。非常值得推荐给喜欢文学、写作与认真思考的读书朋友。
      
      
      本文作者: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比较文学博士
      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研究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