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

出版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顧敏耀 著  页数:360  

前言

  推薦序/李瑞騰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我在自傳體散文集《有風就要停》(台北:九歌,2003)曾提到,家鄉草屯北勢湳的馬尾有一個「古戰場」,「那是清朝同治初年的事,抗清的洪姓兄弟(洪璠、洪欉)與官兵曾在此遭遇,詳情不得而知。」所謂「詳情」,我指的是這次「遭遇」,而非句首的「抗清」。   我很早就聽過洪欉,北勢里的里長洪維庚先生即其族裔,他的伯父洪強先生在日治時代是保正,也曾任第一屆南投縣議員。十年前,北勢湳「永安宮」重建落成,我協助撰寫「沿革」,洪里長送我《草屯鎮志》和《洪氏族譜》,其中都有洪欉兄弟響應戴潮春起兵「抗清」的記載。   我的學生顧敏耀研究彰化詩人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對於陳氏避走南投竹山、集集一帶,自組鄉民與戴潮春對抗之戰事,頗多著墨。我才覺察吾鄉舊事竟與台灣史如此相關,則敏耀之為蒐尋史料四處踏查,等於也引我回到家鄉歷史現場,去感受時代的滄桑。   這是一個極有趣的事,就好像敏耀初識陳肇興之際,於《陶村詩稿》中四處可見中彰投地名,因而倍感親切,加強他研究的興趣。隨後他聽說已經有人寫出一本研究專著,一度想放棄,經過一番輾轉思索之後,他調整步伐,堅定走下去。我想,這其中肯定有主客觀條件的交叉考量,可以說他已找到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稽之他最終完成的論文,開闔之間極有氣魄且精細,可以確信敏耀的學術力,已經足以面對流動變化的台灣文學傳統了。   因為研究陳肇興,敏耀也親訪集集等地,我去年因而請他協助南投文學資源的調查工作,古典文學部分由他負責,他動作迅速且成效良好,讓我在最短時間之內結案。我想,把中彰投當一個區域,研究其文學特色及古今之變,敏耀不妨視為未來可以致力的一個發展方向。 

内容概要

  「陳肇興是何方神聖?《陶村詩稿》又是什麼無字天書?」看到本書的標題,可能會有不少人這麼問著,其實,陳肇興不是中國遙遠年代唐宋元明清的人物,他也不是出生於千里之外的中國大江南北,他是台灣詩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清代彰化縣城人,生於一八三一年,卒於一八六六年左右;字伯康,號陶村,一八五九年鄉試中舉,當過白沙書院山長(約等於今大學校長),著有《陶村詩稿》八卷。  陳肇興詩作的寫實色彩十分濃厚,乃有「詩史」之美譽;尤其是末兩卷是詩人在戴潮春事變(台灣史上歷時最久的民變,又稱「萬生反」)中的親身經歷,他以一介文人而馳逐於腥風血雨的戰場,甚至還去暗殺戴潮春!不管是個人的苦難或是親眼目睹人民在戰亂中的慘況,他都在千生萬死之際而逐一筆錄成詩,頗似唐代安史之亂期間產生的杜甫詩作,於是陳肇興也有「小杜甫」之稱。  從日治時期的洪棄生、賴和到戰後的洪醒夫、林雙不等人所代表的彰化文學之寫實傳統,整個脈絡可以上推至陳肇興。日治時期的賴和以其文學活動而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而陳肇興這一顆清領時期中部地區最耀眼的明星,若視之為「彰化文學的第一座豐碑」,其實也可當之無愧。

作者简介

  顧敏耀  台中霧峰人。父系先祖於乾隆年間來台,原居彰化縣城(與陳肇興居住地相同),後遷居阿罩霧,母系則為世居大埔城(南投埔里)的林氏家族。自幼聽聞祖父母講述在地掌故以及歷史事件,培養對於台灣文史的愛好,母親亦愛好閱讀(現為台中「大墩寫作讀書會」榮譽會長),深受薰習影響。自台中一中畢業之後,便選擇中央大學中文系就讀,在中壢埋首苦讀十餘年,分別以《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研究》(2004)與《台灣古典文學系譜的多元考掘與脈絡重構》(2010)獲得碩士與博士學位,學術專長為台灣文學、台灣史、中國文學、佛教研究等,發表相關論文(包括專書章節、研討會以及期刊等)共四十餘篇,先後榮獲中央大學研究傑出研究生獎學金(2006)、張李德和女士獎助學金(2009)、演培長老佛教論文獎學金(2009)等,目前於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教職。

书籍目录

推薦序/李瑞騰 第一章 陳肇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從清領、日治到戰後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清領時期(~1895) 第三節 日治時期(1895~1945) 第四節 戰後迄二○○七年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字號名錄除戶簿?節婦提督聖王廟--陳肇興相關史料的發掘與解讀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名錄》見生年 第三節 卒年考證問題多 第四節 有請陳肇興的夫人來協助 第五節 聖王廟木碑的發現 第六節 最後的活動紀錄 第七節 小結 第三章 舅仔姊夫大小仙?紅旗青旗六張犁--陳肇興與邱位南相關史事考辨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邱位南的字號與科名 第三節 陳肇興與邱位南之間姻親關係 第四節 陳邱二人的交情與共事經驗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北門暗街古香樓?彰化竹山陳五八--陳肇興故居與宗族的考察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陳肇興故居現址考察 第三節 陳肇興宗族之考察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咄咄劍花室?東征瑞桃齋--陳懋烈〈陶村詩稿題詞〉之闡究精微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評論陶村第一人 第三節 雙陳結識話當年 第四節 陳懋烈〈題詞〉所透露出來的訊息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仙拚仙,拚死猴齊天--陳肇興分類械鬥主題詩作研究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詩作中牽涉到的械鬥個案 第三節 對械鬥起因的認知 第四節 對械鬥過程的描寫 第五節 對械鬥的感受與反思 第六節 與其他械鬥相關詩作比較 第七節 小結 第七章 南北十社九社廢,裸人叢笑何有焉!--陳肇興關於原住民的詩作探究第一節 前言第二節 「裸人叢笑何有焉」--〈番社過年歌〉箋註詳述 第三節 「豪強子弟恣侵陵」:〈土牛〉一詩詳述 第四節 其他零星之相關詩作探討 第五節 與其他詩人的相同主題作品比較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傳記資料的總結與再探討 第二節 詩作內容的多面向觀察 第三節 當朝詩人的影響 第四節 陳肇興的文學座標 參考文獻 

章节摘录

  推薦序/李瑞騰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我在自傳體散文集《有風就要停》(台北:九歌,2003)曾提到,家鄉草屯北勢湳的馬尾有一個「古戰場」,「那是清朝同治初年的事,抗清的洪姓兄弟(洪璠、洪欉)與官兵曾在此遭遇,詳情不得而知。」所謂「詳情」,我指的是這次「遭遇」,而非句首的「抗清」。  我很早就聽過洪欉,北勢里的里長洪維庚先生即其族裔,他的伯父洪強先生在日治時代是保正,也曾任第一屆南投縣議員。十年前,北勢湳「永安宮」重建落成,我協助撰寫「沿革」,洪里長送我《草屯鎮志》和《洪氏族譜》,其中都有洪欉兄弟響應戴潮春起兵「抗清」的記載。  我的學生顧敏耀研究彰化詩人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對於陳氏避走南投竹山、集集一帶,自組鄉民與戴潮春對抗之戰事,頗多著墨。我才覺察吾鄉舊事竟與台灣史如此相關,則敏耀之為蒐尋史料四處踏查,等於也引我回到家鄉歷史現場,去感受時代的滄桑。  這是一個極有趣的事,就好像敏耀初識陳肇興之際,於《陶村詩稿》中四處可見中彰投地名,因而倍感親切,加強他研究的興趣。隨後他聽說已經有人寫出一本研究專著,一度想放棄,經過一番輾轉思索之後,他調整步伐,堅定走下去。我想,這其中肯定有主客觀條件的交叉考量,可以說他已找到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稽之他最終完成的論文,開闔之間極有氣魄且精細,可以確信敏耀的學術力,已經足以面對流動變化的台灣文學傳統了。  因為研究陳肇興,敏耀也親訪集集等地,我去年因而請他協助南投文學資源的調查工作,古典文學部分由他負責,他動作迅速且成效良好,讓我在最短時間之內結案。我想,把中彰投當一個區域,研究其文學特色及古今之變,敏耀不妨視為未來可以致力的一個發展方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