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上下)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锡勤,柴文华 主编  页数:7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3个章节,以时间为序,对中国的伦理道德变迁史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社会与道德、春秋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秦汉的社会与伦理道德建设、魏晋隋唐时期的父子伦理关系与“孝”的道德观念、魏晋隋唐时期的社会伦理道德风尚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先秦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社会与道德  一、先秦社会变迁  二、宗法体系的形成及其衍变  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萌生与发展 第二节 西周之前道德生活的萌芽  一、禁忌与崇拜  二、“尊老”、“尚齿”观念 第三节 西周时期道德观念的产生  一、善恶观念的产生  二、“德”字及其观念的产生  三、从亲属称谓看西周时期的社会伦理关系  四、“礼”的形成  五、“孝”观念的产生  六、“友”观念的产生  七、其他德目  八、西周时期道德生活的特点 第四节 春秋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  二、春秋之“孝”  三、“友”、“悌”  四、“忠”观念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五、“信”观念的流行  六、“仁”观念的产生与丰富  七、婚姻及贞节观念  八、其他道德观念  九、春秋时期道德生活的进步,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初具雏形 第五节 战国时期道德生活的新变化  一、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二、“忠”、“孝”观念的新变化  三、婚姻观念及其道德的新变化  四、游侠的道德生活  五、隐士及其道德  六、战国时期道德生活的进步,中国传统道德进一步体系化第二章 秦汉 第一节 秦汉的社会与伦理道德建设  一、大一统封建大帝同的建立和发展  二、秦汉的伦理道德建设 第二节 德法并用、并重格局的形成  一、汉初重道德教化的强大社会舆论  二、汉代重教化的种种措施  三、德法并用,综合治理 第三节 三纲、五常、六纪体系的提出和初步确立  一、三纲的形成和六纪的提出  二、五常的确立  三、对三纲五常神圣性、永恒性的理论论证  四、汉代社会对三纲认同的实际状况 第四节 忠、孝、贞节等基本道德规范的全面加强  一、“以孝治大下”及其成效  二、忠君观念不断强化  三、贞节观念与“妇德”的强化,汉时贞节的实际状况  四、重友悌、重师生之谊的社会风气  五、重谏诤的社会风气 第五节 汉代的社会道德状况  一、相对良好的君德  二、相对良好的臣德  三、汉代社会道德状况面面观  四、东汉“尚名节”及“矫激”现象  五、各地习俗的差异第三章 魏晋隋唐 第一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与伦理道德变迁  一、历史时空中的伦理道德变迁  二、学术思潮与道德变迁  三、魏晋隋唐时期社会伦理道德的总体特点 第二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父子伦理关系与“孝”的道德观念  一、对传统孝道的持续提倡  二、“色养为先”、“居丧毁性”获得广泛认同,对孝行的神化  三、魏晋以“自然亲爱为孝”的孝道观,传统孝道在唐代所受到的冲击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君臣伦理关系与“忠”的道德观念  一、君为臣纲:魏晋隋唐时期君臣伦理关系的主导原则  二、移孝于忠:忠孝之间的紧张与一致  三、整合与嬗变之中:魏晋隋唐五代时期“忠”的实况 第四节 魏晋隋唐时期夫妇伦理关系与两性道德的变迁  一、男尊女卑伦理观念与传统“妇德”的历史延续  二、魏晋隋唐时期夫妇伦理及两性道德的自由度和开放性的特点 第五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社会伦理道德风尚  一、魏晋的旷达风度  二、侈懦南风  三、胡俗对社会道德生活的浸润  四、盛唐的道德气象  五、五代之乱的道德伤痛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先秦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社会与道德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源头。中国传统道德萌生于先秦,并初具雏形,它为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道德要求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总体的思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在其后两千余年的传统社会中,诸多道德要求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先秦时期的道德生活中找到其存在的根据。因此,在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与变迁中,先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一、先秦社会变迁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明史当上溯于夏。虽然,由于资料的缺乏,夏代的历史至今尚难详考;但是,从种种可靠的先秦史料可知,在中国上古存在一个夏代是没有疑义的。依据诸多史学家的意见,夏代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从甲骨文和金文可知,殷商和西周属于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国家组织日益完备,社会文明不断提高。就农业生产来说,古代卜辞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以“禾”为部首的甲骨文字,如禾、黍、秬、横等。这说明,在殷商时期,人们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已经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虽然从现已出土的农具来看,殷商时期的耕作技术和水平并不高,但是大规模的集体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此类不足。而西周在立国之初,一度十分强盛,社会生产和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但到了昭穆两王之时,国势衰微的迹象已较为明显了。西周晚期,幽王昏乱,社会矛盾尖锐,在犬戎的侵袭下,西周终至灭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周王室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中国历史遂进入了春秋时代。春秋时代历来被视为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礼乐的崩坏所反映的不仅是姬周王室的衰微,更代表了奴隶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可挽回的衰颓。但同时,春秋时代又是一个社会生产力获得明显发展的时代,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铁器的出现、水利工程的修建等方面都是最为明显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变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编辑推荐

《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套装上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作为学伦理的人来说,这是一套很好的教科书。
  •   书的内容很好,就是书比较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