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唐家柱  页数:447  

内容概要

发展(主要指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性的历史潮流和中国的历史主题。社会主义在中国首先是现代化道路的选择,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实践中的基本矛盾关系。邓小平根据发展状态和解决发展问题的需要认识社会主义,实现了认识社会主义理信纸范式、历史观和方未能论的转换。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生长点。本书以此为根据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求这一理论体系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由解决政权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以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以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人类文明和谐合作发展新纪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以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回答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

作者简介

唐家柱,安徽巢湖人,1965年入伍,现为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社会科学部教授。空军优秀教员、全军优秀教员,全军首届育才奖金奖获得者,曾多次立功受奖。改革开放以来,在求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思维中独辟蹊径,立足于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矛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以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独立申请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两项。出版专著《中国的前途》、《理想信念的现代建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三部;参与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国防经济学》等多部教材;发表《试论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现代化: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点》、《毛泽东晚年政治实践的理论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由革命到建设的转变》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编写、出版教学改革经验《理想信念的教育与实践》一部,发表关于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改革论文20余篇;形成了教学内容专题化、原理解析模块化、教学方法民主化、理论运用操作化的教学模式。成果获国内知名专家很高的评价,教改经验《解放军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过报道或介绍。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江汉论坛》1999年第11期以封面人物形式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科研教学活动。

书籍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由革命到建设的转变(代前言)第一章 与现代化关系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理论源头 第一节 了解现代化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 第二节 现代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出现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社会主义理论与现代化矛盾的根本途径第二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与初步实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层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方法论层次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规律层次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行动层次第三章 时代主题向解决发展问题转变与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  第一节 现代化世界潮流中社会主义进程预想的转变 第二节 解决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第三节 开辟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第四章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出现失误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阶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特殊矛盾 第四节 党的基本路线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内涵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先富与共富的矛盾运动第六章 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课题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得到统一 第二节 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节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节 发展市场经济,走出权力腐败的历史泥潭 第五节 在对外开放中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第七章 物质财富增长方式由国家统制型向资本增殖型转变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需要资本增殖型财富增长方式 第二节 围绕建立资本增殖型财富增长方式进行改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增殖型财富增长方式的特点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增殖在消灭剥削中的意义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节 跨越资本主义民主的艰辛探索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回归现代化轨道 第三节 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解决发展问题的集体优势第九章 建设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十章 谋求和谐合作发展,实现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第十一章 发挥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作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与现代化关系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理论源头  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追求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是与欧洲文艺复兴成为几乎同时发生而又相互作用的两股潮流。现代化最初在资本主义形式下发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研究,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的胜利不仅需要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需要非西方国家经历类似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过程。在世界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方式、道路被东方落后国家所选择,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化的矛盾由此发生。实现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主题,社会主义作为理论的任务和实践的形式是由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需要所决定的,而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的发展状况则与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实际相联系。社会主义和中国现代化的矛盾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改造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关系。在解决这个矛盾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实际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需要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取得革命和建设两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过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价值,需要从社会主义和中国现代化的矛盾人手。  第一节 了解现代化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既使共产党人获得了对社会主义研究的最高成果,把握历史发展脉搏和走向,同时也限制了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认识的视野和方法。邓小平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正版书 快 给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