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科学哲学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洪晓楠  

前言

科技、哲学、管理,这是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的三个关键词。这三个不同的概念通过标识这套丛书的“科技哲学”和“科技管理”两个截然不同的知识领域而联接在一起。纵观人类文明史,我们看到科技、哲学、管理三者各自相对独立,又彼此渗透交叉,构成绚烂的历史画卷与交响的知识乐章。科技,是贯穿人类文明史特别是近现代文明史的强大动力。从哥白尼革命到20世纪中叶的四个多世纪,是科学和技术超过以往五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大时代。人类不独通过一次接一次的自然科学革命,认识了我们的太阳系、宇宙的历史与起源,揭示了物质组成的原子、基本粒子的结构与起源,而且唤起一场又一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从地下的黑色煤炭、石油和原子核内部获取巨大的能量,让灿烂的光明照亮整个世界;人类社会仿佛从科学技术获得一种无穷的力量而走上翻天覆地的道路,欧洲摆脱黑暗的中世纪而大踏步前进,而曾登上封建时代科学技术顶峰的中国迅速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借助科学技术造就强大的生产力,炸毁了封建骑士制度,把资本主义扩张到全球范围;正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伟大变革中,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掀起一场社会科学的理论革命,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并且在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又从理论变为现实,震撼全世界,而资本帝国主义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从强盛走向衰败。20世纪中叶分子生物学革命以来的半个世纪里,整个世界进入现代科学技术更加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内容概要

《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丛书》,是一套跨学科研究丛书,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特点,内容涵盖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管理前沿领域的若干重大课题。这套丛书力图将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联接起来,展示科技、哲学、管理三者各自相对独立,又彼此渗透交叉的绚烂历史画卷与交响的知识乐章,旨在成为科技界、哲学界、管理界之间的桥梁,共同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哲学繁荣和管理进步。

作者简介

洪晓楠,男,1963年生于安徽桐城。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市哲学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大连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政协委员。安徽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5)、哲学硕士(1991),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6),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5~1996),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晌。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化哲学思潮简论》《当代中圈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的前沿探索》《哲学的文化转向》《文明城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大连市优秀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学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前言第一章 逻辑主义科学哲学 一、冯友兰与维也纳学派 二、维特根斯坦与逻辑经验主义 三、康德哲学与波普尔哲学之比较研究 四、波普尔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第二章 后现代科学哲学 一、20世纪西方哲学的“终结意识” 二、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 三、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观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观第四章 波兰尼的科学哲学 一、从“技能和行家绝技”看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 二、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 三、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 四、波兰尼的随机观 五、波兰尼的基于“个人知识”的科学发展模式 六、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在数学发现中的体现 七、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评价第五章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一、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二、科学实在论的类型 三、科学实在论遇到的挑战第六章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 一、海伦·朗基诺的情境经验论 二、海伦·朗基诺的科学客观性思想 三、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评析 四、唐娜·哈拉维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第七章 德国科学哲学研究 一、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评析 二、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 三、论汉斯·波塞尔的科学观 四、科学发展和科学批判 五、科学发展的解释模式嬗变及其分析 六、对科学的重新解读——汉斯·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评介第八章 知识哲学的探求 一、基于现代知识科学的知识哲学研究 二、论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 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 四、个人知识增长动力机制及其系统论分析 五、知识传播方法的系统探索第九章 科学现代性与科技伦理 一、究竟什么是科学主义?   二、从工具理性看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未来走向 三、中国古代人性论对科技伦理的影响 四、纳米科技对社会影响的可能性分析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关键在于研究逻辑结构和对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进行两分法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是事实的图像,如果要理解事实之间的关系,只须分清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命题分基本命题和复合命题,任何一个复合命题都是由若干基本命题通过逻辑符号结合而成的。命题可真可假,基本命题的真假由复合命题的真值函项来判定,也就是表明基本命题的真假与其他命题之间的关系。复合命题的真假由基本命题的真假唯一地决定。有两种复合命题,它们的真假不依赖相应的基本命题的真假条件而永远真或永远假,前者称为重言式命题,后者称为矛盾命题。“4.461.命题表明它所说的东西,重言式和矛盾则表明它们什么也没有说。重言式没有真值的条件,因为它是无条件地真的;而矛盾则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是真的”,“4.4611.但重言式和矛盾不是无意思的,他们是符号体系的一部分,正如‘0’是算术符号体系的一部分一样”①。维特根斯坦又进而指出:“6.1.逻辑的命题是重言式。”②所以逻辑命题也不是无意思的,它是我们理解自己思想的梯子。我们借助于这个梯子,然后抛开它,“才能正确地看世界”③。维特根斯坦的理论给逻辑经验主义者很大启发,首先使石里克认识到“哲学的关键在于研究逻辑结构和对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进行两分法”④。石里克说认为,“分析命题仅是对于同值语句以不同的形式作成变式,它是一种所谓同语反复的命题”,而综合命题“是一种叙述生活的科学的事实命题。

后记

《第二种科学哲学》的完成主要得益于四个研究基金的支持。有关“知识哲学的探求”部分成果得益于我校王众托院士主持的“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资助的“知识哲学研究”项目;有关“科学现代性与科学伦理”研究部分的成果得益于辽宁省教育厅2006-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文科基地项目《科学伦理的问题研究与案例分析》(编号:20060134)的支持;有关“德国科学哲学研究”部分成果得益于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研究》的支持;其他研究成果得益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129)的资助。可以说,没有这些基金的资助和支持,也就不可能有这项具有一定“可显示度”的成果。因此,本书既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的最终成果之一,也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最终成果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二种科学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