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贫  页数:137  
Tag标签:无  

前言

  欣慰由冯骥才先生亲笔题写书名、关于羌族民俗文化保护的摄影著作《羌族》即将出版,虽然自己在民族民俗文化方面是个门外汉,但对该书的顺利出版仍然感到万分欣喜。  之所以欣喜,是我内心深处对李贫的那种尊崇,而这种尊崇又源于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贫在“两会”驻地,和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泰斗”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段对话。  “现在像你这样的人不多了”  2010年3月13日上午11时左右,刚刚参加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式的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先生,在“两会”驻地亲切会见了李贫,并进行了一次十分融洽和亲切的交谈。  对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一直以来是冯骥才委员十分关心的。当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冯骥才委员和羌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在京发出倡议:呼吁民间文艺工作者尽快前往四川灾区、共同参与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冯骥才委员的努力下,羌族民族民俗终于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和李贫的谈话,冯老的话题仍然离不开羌族民族民俗文化保护。民族民俗保护对我来说很陌生,但作为当时对话现场的唯一记者,我觉得有责任将当时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李贫:冯先生,您好,我是来自四川绵阳的李贫,我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羌族同胞民风民俗,形成了一本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天特意向您请教,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冯骥才:你是绵阳安县的?家里现在都好吧?  李贫:家里都挺好的。  冯骥才:灾区人民都搬进永久建筑了吗?  李贫:现在灾区人民全都搬进永久建筑了,谢谢您关心。  冯骥才:羌族人民新生活区的建设是按旅游的要求进行的吗?  李贫:很多乡镇的确都把旅游作为今后发展的重头,不过有些地方还不适合做旅游。  冯骥才:新建的羌族村寨,不能为了旅游搞得面目全非。一定要按羌族人原来的建筑方式和风格来恢复,一定要由羌族人民自己来决定。文化不能服从旅游的GDP,要服从生活,服从人。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的。要尊重他们的文化。这次地震损失的不仅是物质,还有文化。要帮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文化。

内容概要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羌族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族文化传承受到极大影响,“5·12”大地震让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北川也全城覆灭,很多羌文化传人在这次灾难中遇难,羌族文化几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我国著名摄影师李贫先生近30年深入生活用文字、用镜头记录神秘的羌族文化。本书中很多史料性的图片、文字是第一次发表。    本书不仅是一本展现羌族文化的精美画册,更是一本具有恒久历史价值的研究羌族文化的重要文献。

作者简介

李贫,高级摄影师。 
198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92年中国高级摄影班进修结业,1998年赴美国纽约大学摄影艺术学院进修。
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大奖。例如,1997年4月4日新闻照片《香港在这里》在《人民日报》刊出,并获当年“太平洋保险杯”全国新闻一等奖,1998年该作品又获新华社举办的“78——98改革开放20年中国新闻摄影精品赛”佳作奖,2001年该作品被中国人民大学列为新闻传媒教材;2002年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大型风光摄影画册《千佛山》;2003年《爱之旅》获全国和平杯摄影大赛金奖;2003年荣获“四川省自强模范”称号;2006年由国家邮电局发行风光摄影作品一套10张,带邮资名信片120万张;2007年作品《小寨日月星辰图》(该作品曾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撕裂的天堂》一书收录)被印成带邮资明信片全国发行:2008年十张风光照片被国家邮政局印成奥运会邮票发行;2009年,组照“中国四川5·12大地震后的北川”获得第五届“华赛”银奖。

书籍目录

羌族概况献红「释比」祭山婚礼祭祀「瓦尔俄足」祭龙丧葬生活后记

章节摘录

  号的“许”站在高高的神塔上,像穆斯林阿訇在清真寺礼拜的塔楼上,朝着圣地麦加诵经一样,向着东、西、南、北四方天神吹起了牛角号,浑厚的牛角号回音在峡谷里久久萦绕,诉说着羌人向神表达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祈求和心愿,并相信他们图腾的神灵也能给予他们渴望的一切。  几十支火枪同时鸣放,震耳欲聋的枪声,传递出羌人心中已得到了神的保佑和赐福后那难以言状的喜悦和幸福。  保佑  祭祀的人群向潮水般涌到神塔前,等待“释比”用他那有魔力手指,把圣洁神灵之物——羊血,点在自己的额头上。每一位在场的人都为自己被点了一滴羊血在眉间而感到喜悦。我也接受了“释比”给我的最吉祥的祝福。  十几个像山一样健壮的羌家青年和像羊角花一样俊美的姑娘,用银碗盛满祭祀神灵的圣水,用柏枝沾着圣水,洒向四面八方欢乐的人群,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人人吉祥如意。  受到氏族图腾神灵的保佑和“释比”祝福的全寨的人们,齐唱“勒雄勒、勒雄勒、勒雄勒”,在神塔前的空地上跳起了欢乐的“沙朗”。  年轻小伙子展开了一场极具羌族特色的“拉杆”、“扭棍”、“推杆”、“筛糠”等力的较量的比赛。每个获胜者都会受到姑娘敬献的美酒。  “打羊肋骨”是寨子里每个男青年梦寐以求,并渴望自己获胜的比赛。它像维吾尔族的叼羊,蒙古族的摔跤,藏族人的赛马……谁获胜谁就是英雄,他将获得全寨人的尊敬。如他还没结婚,他会是所有姑娘心中追逐的偶像。  “许”把神羊的肋骨,挂在三十米以外的树枝上,每个参赛的青年小伙都有一次射击的机会。一个姓何的小伙子枪声响起,羊肋骨随树枝同时落地,大家一片欢呼。一群年轻的姑娘们一拥而上,把他按倒在地,抓住小伙子的手脚和衣服开始“筛糠”。小伙子一次又一次被姑娘们抛向空中。《大家一起来》的“勒雄勒”歌声再一次把幸福的人们带进欢乐的海洋。  每家每户都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食品,几个青年也在河滩上架起五口大铁锅,把神羊和几只为祭祀献身的肥羊用河水清煮。“释比”打开一坛坛祭神的咂酒,所有的人们共同分享着喷香的羊肉、鲜美的羊羹和祭祀后的各种祭品。  姑娘们带头唱起了《酒歌》:“清悠悠的咂酒吔,哦啥勒嗦勒,哦呀啊咦呀嗦勒嗦,我们大家是一家,幸福生活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喝吔喝不完的咂酒嘞……”一碗碗香甜的咂酒,在一片片此起彼伏的“西思咕”(汉语译音叫干杯)的叫喊声中,醉了男人,醉了女人,醉了老人,醉了小孩,醉了山林,醉红了天边的晚霞……羌人火热的信仰带着醉人的酒香在青片河里流淌,一路酒香,醉了她流过的每个地方……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的第13天,我在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碰见了去年组织神树林羌寨、五龙寨、尔玛寨搞祭山会的秦阳明。我俩一见面就紧紧的抱在一起,真是劫后余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精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我们这个时代负有、又化责任。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此你做的事意义重大。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太丰富了,希望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像你这样的守护者和奉献者、你这样的文化英雄。”  ——冯骥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羌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了解民族文化。
  •   图文并茂,非常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