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史

出版时间:1977-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米涅  译者:北京编译社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法国革命史》内容简介: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提出了新颖看法,震动了舆论界。它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两个敌对阶级在准备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米涅尖锐批判封建制度,认为“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之间必然展开生死搏斗。法国大革命就是一场阶级斗争。作者看到了这场斗争的历史意义,他指出:“斗争既已开始,必定是某种制度的胜利。”“在革命时期,旧社会被摧毁了,而在帝国时期,则建立了新社会。”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米涅 译者:北京编译社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从1789年5月5日到8月4日夜第二章 从1789年8月4日夜到10月5-6日第三章 从1789年10月6日到1791年4月米拉波之死第四章 从1791年4月到9月30日制宪议会第五章 从1791年10月1日到1792年9月21日第六章 从1792年9月21日到1793年1月21日第七章 从1793年1月21日到6月2日第八章 从1793年6月2日到1794年4月第九章 从1794年4月丹东之死到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第十章 从热月9日到共和三年牧月1日(1795年5月20日),民主派暴动和失败时期第十一章 从牧月1日(1795年5月20日)到共和四年雾月4日(10月26日),国民公会终结第十二章 从督政府成立(1795年10月27日)到共和五年果月18日(1797年9月4日)政变第十三章 从共和五年果月18日(1797年9月4日)到共和八年雾月18日(1799年11月9日)第十四章 从雾月18日(1799年11月9日)到1804年12月2日第十五章 从1804年帝国建立到1814年人名对照表地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从1789年5月5日到8月4日夜三级会议开幕。——宫廷,大臣和各个集团对三级会议的态度。——代表资格的审查。——按等级表决和按人数表决的问题。——城市平民代表自行组成国民议会。——宫廷关闭三级会议会场;网球场内的宣誓。——僧侣的大多数和第三等级代表的联合。——6月23日由国王主持的会议,会议的失败。——宫廷的计谋;7月12日、l3日、l4日的事变;内克尔被免职;巴黎起义;国民自卫军成立;包围和攻陷巴士底狱。——7月14日以后发生的事情。——8月4日夜颁布的各项法令。——这次革命的性质。三级会议定于1789年5月5日开幕,开幕前一天举行了宗教仪式。国王及其家族,各部大臣以及三级会议的代表,列队从圣母院教堂前往圣路易大教堂聆听开幕式弥撒。这是很久没有举行的国家盛典,人们重睹此种情景,无不为之心醉。整个仪式有如盛大节日。许多人从各地涌向凡尔赛;天气异常晴朗,场面装饰得极其华丽。乐队的行进,国王的敦厚和踌躇满志的神情,王后的雍容华贵以及各个等级共同怀有的高贵愿望,使人人感到兴奋。在这里勉强还能看到1614年(那一次三级会议)的仪礼服式,那样的等级序列。僧侣们身穿长袍大氅,头戴方形帽,或者穿紫袍,套白色教衣,走在最前列;其次是贵族,他们都穿着黑色礼服,齐膝上衣,金边袖口,花边领结,亨利四世式有白羽毛的卷边帽;最后是较为寒素的第三等级,着黑衣和短外套,纱领结,帽子上没有羽毛,没有饰带。在教堂里,三个等级代表的座位也各自分开。

编辑推荐

《法国革命史》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法国革命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3条)

 
 

  •   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法国大革命是各个时代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会探求的一段独特的历史,它不同于肇始于处死查理一世,终结于1688年光荣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同于开始于独立战争,完成于南北战争终结,联邦政府重新统一南方,废除奴隶制度的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是在欧洲大陆君主制传统最深厚的国家发生的一场很彻底的共和革命,虽然革命的成果在拿破仑·波拿巴恢复帝制便遭篡夺,但经过接下来接近一个世纪的共和和复辟争斗,终于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彻底固化了共和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先生就曾经研究过这些国家的革命历程,认为中国的共和革命将会类似于法国革命,当然也将会带上强烈的中国印记。反观中国从1897年戊戌变法到1911年辛亥革命,再到后来这一百多年的历史,确实很类似从路易十六局部的变革到1789年革命爆发,到1793年革命高峰,后来到法兰西帝国建立,革命被复辟,而后再有几次共和和专制的较量。在法国大革命中涌现出的著名人物佩蒂翁、拉法耶特、马拉、丹东、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波拿巴等人,从默默无闻走向辉煌的人生顶峰,又从辉煌跌落,甚至于丧失了生命。与其说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不如说他们把握了时代,也被时代无情抛弃。米涅这本书,从史料收集和编排都很好,讲了很多被意识形态教育忽略了的东西,尤其是暴露了大革命中出现的黑暗的反人道的东西。读完这书,掩卷思索,脑海里就浮现出那首著名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阅读更多 ›
  •   内容翔實客觀,文筆也很不錯。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建議看看。另,如果和柏克的《法國革命論》和看就更好了,《法國革命論》亦是商務印書館此套漢譯世界名著之一。
  •   让我们对法国大革命有新的认识,从而产生更多的思考
  •   米涅的书很好,翻译的也不错
  •   将近200年前的著作,至今读起激动人心,读了序言感觉社会、人心200年间一点没有进步PS. 看完了,我拿到的这一本书脊上的胶涂抹不匀,看到100多页折了。
  •   只有一本书,很大一包,纸质和内容都很好
  •   书很好,海贼迷,没有办法啊!
  •   第一次网购、第一次卓越亚马逊、但是非常满意、很抱歉回复晚了、因为不是太懂得、货到付款真的很方便、到现在我也还没学会那个支付宝什么的、额、谢谢卓越亚马逊、
  •   真的写的不错!历史理论学术的经典之作!
  •   与勒斐伏尔比起来米涅的《法国革命史》结构是平坦的,强于叙事。
  •   书写的不错,很流畅,翻译也好,看书的过程中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觉,非常ok
  •   法国革命史不用说了,研究法国革命史可以给现在很多启示。而且卓越的邮寄工作越来越好了,书全新的,放心买吧。
  •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比法国大革命更野蛮,从中也可看出民族特性和领导人物的素质的不同。拿破仑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其个人的品质、甚至对后世人类的贡献都要远高于某些成功了的“英雄”。
  •   它帮我很好地了解法国历史,使我很好地完成了4000字的一份论文,但我提议同时读一下其他关于法国历史的书,因为只听一家之言不大好。
  •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总是对拿破仑充满敬佩,因为他曾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五次打败反法联盟。读完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我对拿破仑有的了新的看法。他是法国大革命成果的篡夺者。
      1789年开始的法国革命,网球场宣誓以后,革命者致力于废除旧制度,特别是贵族特权和教会特权。于1791年颁布宪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好景不长,1792年又颁布宪法,建立共和制。共和制建立以后,各党派斗争激烈,吉林特派当政时期,山岳派起来反对。吉伦特派倒台,山岳派党争。山岳派有点专制,罗伯斯比尔控制下,建立救国委员会,任意逮捕人民和处死他们,蔑视法律。热月政变使罗比斯比尔倒台,督政府建立。督政府时期,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内部斗争也非常激烈。最后不得不拿破仑参与政府,借助军人的力量使全国保持稳定。
      人民厌烦了斗来斗去的日子,需要安静的生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千万人为自由、平等而死去。革命元老西哀耶斯已经制定出宪法,宪法用保存了大革命的成果,但是在拿破仑的控制下,实施的宪法只保留了西哀耶斯宪法的皮毛拿破仑建立了帝国,这算什么?可能有的人会说拿破仑出色的几次打败反法联盟,保持法国领土完整。这不是理由,华盛顿也是出色的军事家,也领导北美人民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连任两届,毅然还乡,不再担任美国总统。。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
  •     革命是一种毒瘾,一旦染上,只能不断加大剂量来维系,最后湮灭在自己创造的神话中,自我吞噬。你革命,我比你更革命;你民主,我比你更民主;你进步,我比你更进步;为所欲为吧,以革命、民主和进步的名义!
      
      以下摘抄。
      
      1793年宪法则确立了纯粹的群众政权:它不仅承认人民是一切权利的源泉,而且也把一切权力交给人民行使。这部宪法规定,最高主权不受任何限制……由于这部宪法规定有群众执政,把政权机构完全分散,一直在任何时代也不能付诸实施,在全面作战时期更不能实施。山岳党所需要的不是极端民主,而是最严格的独裁。
      在讨论宪法期间,以及在宪法提交初级议会以后,山岳党都知道威胁他们的一切危险所在。他们要再国内镇压三四个党派,消除几种不同性质的内战,挽回军事的失败;又要击退整个反法联军……公社代表在国民公会钱被接见了,他们表示同意宪法,然后就要求逮捕一切嫌疑分子,实行全国皆兵。
      “我们应当用大炮来向敌人表达我们的宪法……” 巴雷尔说:“自由已经变成所有公民的债权人,有的人应为它贡献聪明才智,有的人应向它归还财产;一些人应该向它提出建议,另一些人应该替他处理,每个公民都应为它流血……一切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一切政治手段或经济手段,都要为自由服务;一切金属,一切元素,都应来供应自由事业之所需……年轻人要去效命疆场,男子还要去制造武器,运送军需但要,筹备军粮;妇女要缝制军服、帐篷,到收容所取看护伤员;儿童要用旧布改制绷带,老人要重新担负起前人担负过的使命,到广场上去,鼓舞年轻战士的勇气,宣传对国王们的痛恨和对共和国的一致拥护。公共房屋要改为军营,公共场地要变作工厂,地窖里的土药用来制造炸药……共和国好比一个被包围的大城市,整个法国应当是一个巨大的军<营。
      国民公会于10月10日宣布革命政府成立……在这样一种极端的形势下,在人们迫切要求统一和迅速行动的时刻,政权自然是要集中到。国民公会既然是权力最集中和最广泛的机构,独裁政权应该就设在国民公会之内,由占统治地位的政党来执行,而且是由其中的少数人来执行……罗伯斯比尔通过掌管舆论和警察部门而掌握了统治权……于是这个可怕的强力政权就此建立起来,它首先吞噬了山岳党的敌人、继而吞噬了山岳党和公社,最后又吞噬了它自身。
      
      
  •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也看过几本了.有赞扬的有批语的.不过话说回来,有许多都看不太明白.当然这肯定是我自己的原因.背景资料掌握太少了,所以各种分析都无法明了.
        这部书好多了,虽然简单,但依旧把大革命前直到拿破仑第一次下台时的法国历史梳理了一下.
        作者显然是赞同革命的.但明显也是反对独裁的.记得小时候学历史觉得法国的革命是一拨一拨的.似乎总也结束不了.如今看了总算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一次人类史无前例的革命,各种道路法国人民都走了一下.也许就是这样法国革命才成为各国人民的榜样吧.虽然独裁与屠杀为了构病.但毕竟这是历史的必然.想想如果保王党攻入了巴黎,难道他们还会彬彬有礼吗?我们只能感到遗憾.但无权指责当时的人民.
  •     看完后我的第一感受是:法国人真是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推翻并处决了一位波旁家族的国王,后来却少有争议的推举出一位拿破仑家族的皇帝。结果这位皇帝重复了当年路易十四的作风,虽不比他专制,但同样把战争机器超负荷运转而在欧洲处处树敌,最后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  约翰亚当斯对法国确有远见,即使是在革命初期对民众完全支持的托马斯杰弗逊后来也不得不被现实改变了初衷而认同亚当斯的看法,这就是对于社会各阶层的能力的认识。其实从攻陷巴士底那天起,下层民众那种无序、合群、易被煽动而又胆小怕事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来作为上层社会精英构成的各党派是有义务去引导他们的,结果却因为都陷入了对权势的膜拜,不惜为了打压敌对派系而去讨好和吸收这些本该改造的大量下层民众,结局不难看到,在一次次人头落地后不同的党派像走马灯似的轮番上阵,在无数次的暴力轮回后,逐渐发现已经沦为暴民政治的法国人自己都觉得厌倦了,拿破仑这个聪明的家伙正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步登天,完成了1789年到1814年那段让人眼花缭乱的法国革命史。
  •     一场巨大革命的爆发,一定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因此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这大都是事后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后来的认识。在当时,甚至许多身处各种矛盾中心的人物也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可避免”的即将来临。以孙中山、列宁的洞察力之强,对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尚都有“突然”之感,遑论他人。法国大革命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不过,当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开幕时,恐怕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伟大而残酷的革命的开端。第三等级没有意识到,国王路易十六更不会想到。
      
      此时的法国,经过路易十四高度专制、王权无限扩大和路易十五的荒淫挥霍之后,像一个长期用力过度的发条,已经松弛下来,疲惫不堪。“旧制度”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分属第一和第二等级,他们人数不足全国人口的1%,却占有30%以上的全国土地,而且享有种种免税特权。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农民统称为第三等级,占人口的99%,人均财产极少却负担着全国的纳税义务,政治权利则最少。
      
      当路易十六于1774年即位时,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从这时起,他就为克服财政危机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放弃前任国王们某些过分专制、挥霍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想扩大税源,对特权阶层也开始征税。但皇室的挥霍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对特权阶层征税又严重触犯其利益,引起他们强烈反对,最后,路易十六不得不将力主改革的财政总监杜尔果解职了事。
      
      继任财政总监内克尔吸取杜尔果改革的教训,将解决财政危机的重点从“开源”转向“节流”,想缩减皇室和内臣的巨大开支,结果遭到皇室众多成员和实权在握的内臣们强烈反对,其结局与杜尔果一样,也被路易十六解职。几年后,路易十六又不得不接受新财政总监卡隆的建议,召开“显贵会议”,还是想命令特权等级也负担土地税和印花税。结果,仍是卡隆在特权等级的反对下倒台。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巨大压力之下,路易十六长达十数年的几次财政改革完全失败。
      
      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又无法解决必定是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反映,需要进行较大的社会变革。对此,路易十六却毫无认识,一直将其看作是“财政危机”而不是“社会危机”,只想在财政体制上作些小修小补。实际上,仅有一些财经制度的修补,所谓改革根本无济于事。法国革命史专家米涅在其经典之作《法国革命史》中写道:对一架已经破败的机器来说,“改行仁政和继行暴政同样都是困难的,因为进行改革,就要有力量使特权阶层服从改革;施行暴政,就要使人民忍受时弊,路易十六既不是个革新家,也不是个专横暴戾的君王”。
      
      这就注定了路易十六的朝代,从他登基到革命爆发,一直是一个长期进行改革而并无结果的朝代。长期改革而鲜有成效,反过来又加重财政危机。恰恰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收,朝廷决定召开三级会议。或许,路易十六事后为这一决定而悔恨终身。
      
      在专制达到顶点的路易十四时代,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他公开声称“朕即国家”,可以任意强征新税,国王有处置臣民财产的绝对权力,因此所有的捐税、关税全部进入国库,是否征税、如何征税、怎样使用这些钱财,完全由他决定,不受任何监督、制约。但路易十六时代,国王已完全没有当年“太阳王”的权威,而且,“第三等级”已有极大的发展,力量空前强大,且其“纳税人”意识经过启蒙已空前觉醒。
      
      此时的“纳税人”明确意识到,政府的财政全是来自纳税人的“奉献”,进一步说,“政府”其实是纳税人供养的。税收的本质是纳税人将原本自己拥有的一部分私人财产上缴政府,以换取政府的服务。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的财产的安全或快乐的享用这些财产”。纳税人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让渡给政府,就有权限制政府的征税权,有权了解政府是如何花自己的钱的,有权监督政府,有权参政议政,有权要求政府保证自己公民权的落实和不受侵犯。现在,第三等级早就不满足于纳税最多、权利最少的地位,只要有合适的机遇,它就要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要重新“改写”社会结构,重新分配权力。
      
      此次国王要召开的三级会议,恰为已经觉醒的第三等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会。所以,此次三级会议注定不会是一个仅与财政有关的会议,而必然是一个重新划分社会权利与权力的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将不仅仅是作为纳税人,而也是作为立法者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对此,国王和居于统治阶级地位的第一、第二等级(僧侣、贵族)竟没有丝毫察觉,在三级会议召开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没有任何防止纠纷的准备,更没有任何社会改革的方案和事先对第三等级可能提出的社会要求的因应谋划。
      
      在会议中,第三等级代表不但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更重要的是还提出了政治权利问题。路易十六要求按传统方法,三个等级分别开会,以等级为单位表决。这样,两个特权等级的票数将压倒第三等级。但经过启蒙的第三等级则一反传统,要求取消等级区分,三个等级一起开会,按代表人数表决。由于第三等级代表人数多,这种方法自然有利于第三等级。然而,第三等级的要求却被国王和特权等级拒绝,于是他们自行召开国民议会。在革命的导火索已在冒烟的关键时刻,路易十六仍未意识到局势的危险,悍然封闭国民议会会场。革命,最终爆发。
      
      事后看来,这次会议对国王非常重要,为他提供了社会改革的一丝机会。米涅分析道:“他本可以因此而恢复他的权威,并因亲自行使职权而避免酿成一场革命”。如果他对时势有清醒的认识,确定公民权利、三级会议的权限和王权的限度,放弃给贵族的许多特权,将此次会议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会改革的会议……”
      
      但路易十六和第一、二等级对这些迫在眉睫的社会要求就是不了解,不知道,不变革,终于错过这稍纵即逝的一丝机会。要放弃眼前的权益,的确是难而又难,实际取决于统治者的眼光和审时度势的能力。路易十六的悲剧在于,他看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危害,多次想对既得利益集团作出某种限制,但在其强烈反对之下不仅戛然而止,反而“牺牲”几位力主改革的财政总监以重获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无论他是不愿还是无力,总归未对既得利益集团作任何限制。当既得利益集团拼命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稍稍让步,国家又不愿或无力进行根本性制度变革的时候,推翻既得利益集团甚至国家的革命就 “不可避免”了。
      
      最终,特权等级被根本推翻,路易十六本人也被推上断头台。对革命的后果,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歌颂还是批判,当可见仁见智。但就革命爆发的原因来说,法国革命再次说明,与其说是“革命党”的“激进”造就了革命,不如说是统治者的顽愚引发了革命。因此,革命往往也不是 “革命党”主观可以“告别”的。所以,与其责备革命党“过激”,不如指谪统治者“顽愚”。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这就是历史,后人的一切“如果”全都枉然。
      
      革命一旦爆发,便有它自己的逻辑,必将充满血腥地一浪高过一浪,在法国大革命中,此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中,破坏性最强的最激进者往往最易为人接受、最易取得胜利,而理性平和者更富建设性的纲领意见,总是被早已激愤万分、狂热暴躁的“革命群众”拒绝和抛弃。但正如米涅所言,“在革命中,一切都取决于第一个拒绝和第一场斗争!”革命的爆发与其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确是由统治者对改革的“第一个拒绝”及其引发的“第一场斗争”所决定的。
  •     看了无数次了,除了好看还是好看,很好地印证了中学政治书上马克思的一段话:”所谓阶级,就是........(以下省略200字)"够直接,够血腥,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让人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晕血的同学就别看了。
  •     这本是最精彩描写的就是雅各宾派的上台到灭亡的过程。革命是会失控的,民主虽不是 最好的制度,但可以说是最不会犯错的制度。
  •     民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制约。这一点大部分中国人是不明白的。
      习惯了历史教科书上单一化的教学,我们习惯性的把大革命跟中国大革命比,一个犯了错误的领袖,一个卑鄙的盗窃者,一个行刑的刽子手。。。失败了。
      其实历史不是在这个样子的,法国革命也好,中国革命也好,都不是这个样子的。历史是人写的,人写的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观点,观点越少,这段历史就越加真实可信。
      罗伯斯比尔不是上帝,更不是撒旦,他只是一个拐进死胡同的独裁者,像斯大林,希特勒,墨索里尼,彼得,伊凡,金日成以及一切独裁者一样。
  •     前几日逄老师在博客中留言教诲,言及在电视节目中见到朱学勤讲他对暴力革命的警惕与忧心,逄老师的话我一直在思索。直到昨日下午,在书店翻看商务版的《法国革命史》,作者米涅在开篇不久就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我深以为然。
      
      ” 假如人们可以互相谅解,假如一些人肯于把过多的东西让给别人,另一些人则虽然贫乏而能知足,那么人们就会非常幸福,历次的革命就会在和睦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历史学家也就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和不幸事件可以回顾,只能说人类比以前更自由、更明智、更富足了。但事实是,迄今为止,各民族的编年史中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应当作出牺牲的人总是不肯牺牲,要别人作出牺牲的人总是强迫别人牺牲,好事和坏事一样,总是要通过篡夺或者暴力的方式才能完成,除了暴力之外,还未曾有过其他的方式。“
      
      我想米涅在考察1789年-1814年的法国革命时所写下的这段话,足以解释这世间所有的暴力和所有的不幸了,尽管那些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我们无能为力,就像我们对坏境的污染、道德的沦丧、压抑的过度和政治的无聊都无能为力一样,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发生,记录下来,然后一声叹息。
      
      所以朱学勤先生的杞人忧天尽管极其富有人道主义关怀,但是注定也只会沦为空谈。
  •     相较于之前看过的一些西方史,我就很喜欢这部书的文字,米涅式的诙谐和智慧,商务印书馆也译得很到位。下面是我做的摘记的精华部分。
      1.照他们(指各国君主)看来,法国没有军队,或者至少没有将领,财源枯竭,一片混乱,人们厌恶议会,随时准备恢复旧制度。总之,法国既没有自卫的力量,也没有自卫的要求。(P95)
      2.变革涉及利害关系,有利害关系就形成党派,有党派就有斗争,胜利愈大,仇恨愈深。(P106)
      3.路易十四之死成了反抗的信号:从排斥异教突然转变为不信仰宗教,从崇尚服从变为崇尚明辨是非。
      4.至此(指6月22日),意在恫吓国民议会的一些措施,反提高了它的勇气,阻止不成,反而加快了它的发展。(P41)
      5.但是当革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的时候,一个英雄人物在革命时期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让运动带着前进,就是被运动抛弃;他必须走在前头,否则就完蛋。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清楚地看出英雄人物是受着形势的支配;在一切革命中都会涌现许多领袖人物,而当革命需要服从时,它只承认独一无二的领袖。
      6.他(米拉波)很快就确立了很高的威望,并且一直保持到最后,而当他进入三级会议时,没有人理睬他,在他死后,却由议会和法国举行国葬,入先贤祠。没有革命就没有米拉波的幸运,因为只有伟人的天才是不够的,还必须生逢其时。
      7.真正发动战争的人并不是宣战的人,而是强迫人们不得不奋起作战的人。。。热情可以最终导致胜利,却不能在开始时代替组织。(P125)
      8."我们的子孙将不会受到我们这样的痛苦,他们将要在我们的坟墓上跳舞,笑我们的无知。。。"---梅斯特
      9.就这样,一个最善良又最软弱的国王(指路易十六),经过十六年半一心想谋求幸福的统治之后,在39岁上死去了。他的祖先给他遗留下一场革命。他比他的祖先中哪一个都适合于防止或结束这场革命;因为他在革命爆发前能成为一个实行改革的国王,或在革命爆发后做一个立宪君主。。。一个国王的殁后名声,能像他这样受推崇的,实不多见。
      10.他们(指吉伦特党人)发起控诉,是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坚持控诉,是又一个错误。(P163)
      11.于是,丹东向他们说:“昨天你们做了一件伟大的公正的事;但是,我预先告诉你们:如果这个委员会仍保持它所行使过的暴政权力,如果人民的市政官不能复职,如果善良的公民们仍有遭受非法逮捕之虞,那么,我们经过用审慎和明智来对付我们的敌人之后,就要用勇敢的精神和革命力量来对付他们了。”
      12.我们应当用大炮来向敌人表达我们的宪法。。。对于共和派来说,法国变成了一座军营和一个工厂,对于反对派来说,却变成了一个监狱。
      13.当一个人(指罗伯斯庇尔)达到那种地位时,就要单独行事,这时他已为野心所吞噬,为自己的各种企图所迷惑,为既得的幸运冲昏头脑;战争一旦宣布,和平、安宁、分享权力,就是不可能的事,正如断头台安排好以后就不可能有公正和宽容一样。因此,一个人怎样爬上去,就必然会怎样跌下来;叛乱杀人者必然死于断头台,正如征服者必然死于战争一样。
      14.这个平民团体(指雅各宾派)玷污了革命,但是,当政府为了击退反法联军而置身于群众之中,并赋予共和国以一切防卫力量的时候,它曾经为革命开足了所有发条,今天,这种团体只能是对新秩序的建立起阻碍作用了。。。以自由代替独裁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既然挽救革命已有成效,就必须在恢复合法制度的同时确定革命的原则和革命的成果。过于滥用的特殊的权力像俱乐部联合会那样,应当随着支持这种权力的党派的失败而结束,这个党派也应当随着它赖以兴起的形势的变化而消灭。
      15.这些维护人道、主张温和的后起者,这些最后主张在革命的胜利者中间建立和平、对战败者施以宽容的人们,就这样死去了。在他们之后,再也听不到什么时候有人反对恐怖独裁;恐怖独裁笼罩全国,它的打击加倍残酷,而且无声无息。吉伦特党曾力图阻止这种残暴制度,丹东派也曾想制止它,他们都死了。统治者的敌人愈多,他们要杀的人也愈多。在这种血腥的环境中人们将无法自制,除非自身被杀死。
      16.即使吉伦特党团结一致,也难于获胜;即使获胜,也未必能拯救革命。他们怎么能用公平的法律手段来做山岳党用暴力手段所做的事?他们没有狂热,怎么能战胜外敌?不用恐怖手段,怎么能压服各党派。
      17.这就是有名的10月1日宴会,宫廷又轻率地开了这样的宴会。人们对宫廷这种必然招致灾难的无知是不胜惋惜的,宫廷的命运已经注定,它不能承担、也无力改变这个命运。集结军队不仅不能防止巴黎的进攻,反而找来了巴黎的进攻。宴会未能坚定士兵的忠诚,反而加深了人民的不满。要自卫,何须这样的狂热,要出走,更不用如此排场。。。
      18.在大陆进行(相较于英国)的法国革命则不然,它所遇到的是要求自由的人民,以及害怕人民解放而结成同盟的各国君主。。。拿破仑所遇到的时机是各党派已经衰落,并且都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国内十分顺从,因此他把军事独裁统治的矛头指向了欧洲。
      19.拿破仑是运用他的天才锐意进取,克伦威尔则是运用他的天才从事抵抗;因此,一个是在使用武力上明快果决,另一个是野心受到挫折的诡谲伪善。这种情况到后来终于毁灭了他们的统治。一切独裁制度都只能是暂时的,不管它多么强大。这就是在英国、通过国内变乱迟早会使克伦威尔垮台(如果他多活一些时间的话)的原因,在法国、由于欧洲的反抗而最终使拿破仑失败的原因。这就是产生于自由,却不复以自由为基础的政权的结局。
      
  •     
      
       所有热衷于革命的人应该读这本书,看看革命如何变成屠杀与暴政。
      
       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历史上所有革命的标本,后来的革命都脱不了它的影响,从方式到结果,尤其是屠杀、暴权与极权的结果。
      
       法国人太喜欢革命,太喜欢浪漫,与中国人一样,所以革命的浪漫与浪漫的革命最后狠狠教训了他们。
      
       革命的结果是帝制,这真是对大革命的最佳讽刺,不过也符合革命的原如意义:复辟。
      
       大革命只有一上受益者:拿破仑·波拿巴。
      
       拥护革命的法国民众后来全心全意地拥护拿破仑的帝制,倒也符合拿破仑的判断:我不相信法国人民那么喜欢自由和平等。法国人并没有为十年的革命所改变:“法国人只有一个感情——荣誉。因此必须满足这种感情,必须给他们荣誉。”
      
       如果法国大革命有正面的贡献,那就是它昭示了以爱国、自由、平等的名义,尤其是以爱国的名义,可以煽动人民进行任何事情。
      
       任何情势,一旦被社会底层所掌握,可怕的结果就会产生,社会底层的道德比中层与高层的更不可信。
      
       如果想取得短期胜利,一定要站在人民这一边,如果想长期胜利,一定不能站在人民这一边,人民往往是乌合之众,往往是“不断革命”,人民并不爱好和平,也不爱好自由与平等,人民爱好的是仇恨与力量的发泄。
      
       不要站在弱势群体那一边,也不要站在既得利益者那一边,而是站在正义与真理这一边。
      
       革命中没有坚持者,只有投机者。笑到最后的都是大投机者。
      
       终结法国大革命最好的办法是军阀内战或外国入侵成功,但居然没发生内战,的法同盟也没成功,只能看着是上帝要看这场好戏演到底了。
      
       路易十六的善良害了他自己与法国。
      
       贫民当政,就是比赛谁更胆大妄为。
      
       人民需要的是独裁(代他们作选择)、革命(不断运动)、受骗,人民最不需要的就是真理与真相。所以“为人民服务”本质上是利用人民。
      
       人民就像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你给她描绘一个天堂,她就坚定不移地跟着你往地狱而去。
      
      
       摘录如下: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丧生在他们自己掀起的风暴中,遭到了他们自己用过的同样的暴力手段。搞党派的人不落到他们加给别人的那种下场是很少的。”
      
       雅各宾派这样说:“……但是真理、正义、贫穷、道德在我们这一边的。”事实上,真理与正义、道德一般不会与贫穷搞在一起,贫穷的道德、贫穷的真理、贫穷的正义往往是残暴的。
      
       韦尼奥曾说:“公民们,恐怕革命要像萨图恩一样把自己的儿子一个个都吞食掉,最后导致专制暴政,和随之而来的种种灾难。”
      
       山岳党的头目丹东被自己建议成立的革命法庭抓捕,在监狱里他说:“原来我是在这样的时代建立成立革命法庭,我请求上帝和人类原谅,我建议成立革命法庭可不是为了使它厉为人类的祸害呀!”
      
       “他们为自己的生存而杀人,也为自己的理论而杀人;道德、人道、人民福利,世上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他们用作进行屠杀的理由,用来保护自己的独裁统治,”没有一个独裁的政党不曾这样。
      
       “罗伯斯庇尔是最后走上断头台的;当他的头落下时,人们鼓掌持续达数分钟。”
      
       “一个政党不滥用独裁的权力是很少见的,当它掌握了武力而不认为宽大将产生后患,也是很少见的。”
  •     “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以行之”--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在断头前的这句名言流传千古,但是却道出了失控革命的可怕,失控的革命即屠杀对手,反过来也吞噬革命的儿子,英国革命、法国的大革命、俄国革命、德国革命都产生了独裁和残暴,都让人民付出了无比沉重的代价,并且革命的结果带来的也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民主政府。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革命要达到成果困难和危险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带来了革命的残暴?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革命或者说改革才能够通过比较平稳和和平的方式取得它的成果呢?
      
       关于革命最困难的地方。革命就需要比较大地改变原来体制的一些东西,这就必然会伤害的原有的即得势力者,即得势力者的顽抗是第一个困难。第二个困难是来自改革派系,改革的派系总是会有激进派和温和派,它们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是第二个困难;其三个困难来自如何控制不明所以,并且容易陷入群体性狂热和残暴的暴民。改革的斗争一旦成为革命,一档一旦从会议桌发展到大街上,一旦从口头变成游行,再变成暴力,那么一旦人类的嗜血和破坏的本能被激发,原来政府的公信力和保障力被弱化,整个局势就失去控制,强权和暴力成为了控制局面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独裁往往就在这样的阶段产生,也就在这个阶段革命被葬送了。
      
       关于什么带来了革命的残暴。革命的残暴总是为了反对残暴,同时又兼具打击对手的个人野心,武力是最简单的解决对手的方式,但是一旦肉体的消灭成为了主要的手段,那么独裁和暴力就不再能够回头,因为停止暴力,就等于将暴力者送上断头台,罗伯斯比尔如此,克伦威尔如此,斯大林面临的局面也是一样,罗氏走上了断头台,克伦威尔被鞭尸,而斯大林通过不段的屠杀和对外的战争最终保住了整个体系,直到去世(他的继承者也来自同一个体系)。革命残暴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对手,而消灭对手是最直接的方法(虽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一旦开始残暴就很难停止这个过程。
      
       关于如何才能取得平和的改革成果。其一这个改革不能是激进的,激进的改革最终必然是革命,而革命总是会失控;其二当权者需要具有胸怀,当历史无法逆转的时候,应当以果决地实施大退步,以联合足够多的力量巩固成果,小步后退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无法守住这个底线,并且无法获得人民的有力地支持,如果路易十六和贵族在三级会议召开前期能够更多地考虑第三阶级的利益,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多血与类了;其三需要有一个法律的框架,来限制改革不至于脱缰。
      
       但是不管如何稳健,改革总是会在某些地方失去控制,任何改革总是充满风险,这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能够和平地实现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历史到了21世纪,我们也面临改革的问题,我们会怎么样呢?能否稳健地实现?还是我们依旧还是需要付出铁和血的代价?
      
  •   呵呵 right is right for ever
  •   权力和利益的均衡才是真正民主。否则人民当家作主只是个大幌子
  •   罗伯斯比尔掌握了绝对权力了吗?要是他是独裁者,谁又能把他送上断头台?
  •   应该说罗伯斯比尔在很短的时间内是掌握了绝对权力的,特别是在三巨头中"马拉"遇刺之后的一段时间,他的行为主导了整个雅各宾派的行动,而丹东被杀也是这种个人意志专政的一个体现。他被废黜是从他开始进行 清洗 开始的。所以说 他应该符合 独裁者的 特点。另外 他的修士出身 和宗教教育背景 决定了 他的宗教狂热 和 非理性特征,这符合 所有 独裁者 的基本特征。
  •   罗伯斯比尔不同于彼得,伊凡,金日成他只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不过他的方法出了问题,但是他信仰和精神是纯粹的。他并没有家天下的思路。只不过他认为不同意他的想法的人是反革命的,容不了不同意见。但是他的信仰是真诚的,是为了法国人民。
  •   你能说希特勒。彼得,伊凡,金日成不真诚?以真诚的名义虐待苍生,主观错误误尽国家人民,哪个独裁者不是如此,孙文如此,罗伯斯比尔也如此
  •   湘西尸王也是如此
  •   也不一定 印度 乌克兰都有可能 例如非暴力不合作 橙色革命
    但在中国绝无可能
  •   橙色革命不是刚刚就证明失败了么,至于印度么,印度人属于憋屈没够型的,小国或许可以,但大国很难
  •   所谓的搞定,应该是革命的目标实现了,到如果权力、特权和资源仅仅是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个群体手中,从一小撮人转移到另一小撮人手中,这跟左手倒右手没啥区别的所谓革命,虽然不暴力,但决不能算成功
  •   从来革命就要流血,否则就不叫革“命”,该叫革“新”了。一天有金钱,地位,全力的贪婪,一天就有要人命的革新,也叫革命。
  •   非暴力是政府说给平民老百姓的戏文
  •   我们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不要自下而上的革命。
  •   ls,不要以为权贵会赐予人民权利,在上而下的施舍是不可得的
  •   应当作出牺牲的人总是不肯牺牲,要别人作出牺牲的人总是强迫别人牺牲,好事和坏事一样,总是要通过篡夺或者暴力的方式才能完成,除了暴力之外,还未曾有过其他的方式。
    但是也不尽然,有的社会就实现了较为成功的改革,在较轻的社会震荡下。较好的例子就是英国,英国最后一次革命是17世纪
  •   LS,@BastardSword 英国能够在光荣革命后能够不再经受太大的社会动荡,原因恐怕就是在于英国完善了议会制度、要议员聆听民众的声音、让大部分民众的意见不用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
    民主制度的根本优越性就在于它很好地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大大减少了社会出现动荡的风险。
  •   配合电影《双城记》看,应该不错。
  •   人民就像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你给她描绘一个天堂,她就坚定不移地跟着你往地狱而去。
    是的。
  •   这就是人类发展至今的原因。
  •   向往并憧憬雨果笔下的大革命,脑海里回荡着“决不饶恕”
  •   刚看完十月围城回来,想想革命后的北洋军阀混战,到CR,再加上前段时间看完的《码头工人沉思录》,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   哈哈,二十岁的小姑娘,说爱就爱,说恨就恨。。爱起来,狠起来都一样的夸张。。。 形容的好!
  •   内容很精彩,但像盗版书:低级的错别字和不通的句子时现。
  •   这一篇句句都是联系时政,标题起得尤其好。如果一定要比较,我觉得法国人的反省实在是比较彻底的,对于大革命,丫真的底子都翻出来讲了。如果你要去参观古监狱或者公墓之类血腥地方,丫也大大方方给你秀出来。
      他们在这方面不伪善。我觉得也不是内省机制发达,而是丫老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需要遮着掖着的,坦荡荡,哪怕做不了全世界榜样,也是世界级样本。。。。
  •   英国的传统NB啊,比较下之前几年的美国独立。
    推荐PBS的 法国革命
  •   人民就是小姑娘,但不意味着他们就永远被骗,也不能证明为人民服务就是利用人民。小姑娘也可能有个好父母。
  •   问题是,大家都知道父母难当。无论个人,还是人民。
    但是假如有人争着抢着要当父母,还唯恐别人不知道,就难免引人怀疑……
  •   一直对革命这种事没什么好印象 无非是一大群盲目的人被集体忽悠 最终得益的只有那几个人
    世界只掌握在几个人手中而已 作为个体最好把握自己
  •   革命队伍只有两种人:扛梯子的和摘果实的。
  •   缺少信仰~
  •   在很多时候革命的胜利者就是下一场革命中要被推翻的对象
  •   和中国大革命类似的,从孙大炮到毛神仙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孙毛走的俄国人的道路,比法国大革命还要血腥野蛮极端暴力的多
  •   人民公厕的老祖先---巴黎公厕
  •   社会底层的道德比中层与高层的更不可信。
    -----------------------------------------------------------
    强排这句话
  •   人民就像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你给她描绘一个天堂,她就坚定不移地跟着你往地狱而去。
    是的。
    说的真好。。。。。
  •   革命不可避免,革命肯定是要流血的,不流血就不可能完成革命,推过来,流血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罗兰夫人的那句话是说自由的,和革命有何关系?
  •   呵呵,革命不就是为了自由嘛。又有多少人借着革命的名义实性暴力,袁世凯,蒋介石,罗伯斯皮尔,斯大林,拿破仑,哪一个不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