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震与章学诚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余英时  页数:3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则是为了解答为什么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经典考证的问题。关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一重大转变,20世纪初年以来史学家先后已提出种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说法虽各有根据,但我始终觉得还有一个更关键性线索没有抓住。宋明理学和清代考证学同在儒学的整体传统之内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既然如此,这一转变必然另有内在的因素,绝不是仅仅从外缘方面所能解释得到家的。我在罗钦顺(1466—1547)的《困知记》中读到一段话,大意是说“性即理”和“心即理”的争辩已到了各执一词、互不相下的境地,如果真正要解决谁是谁非,最后只有“取证于经书”。我在这句话里看到了一隙之明:原来程、朱与陆、王之间在形而上学层面的争论,至此已山穷水尽,不能不回向双方都据以立说的原始经典。我由此而想到:为什么王阳明(1472—1529)为了和朱熹争论“格物”、“致知”的问题,最后必须诉诸《大学古本》,踏进了文本考订的领域?现代学者一致强调顾炎武(1613--1682)“经学即理学”那句名言是乾、嘉经学家的指导原则,这自然是事实。但是我在方以智为《青原山志略》(1669年刊本)所写的《发凡》中,也发现了“藏理学于经学”一句话,和顾炎武的名言如出一口。这岂不说明:从理学转入经典考证是16、17世纪儒学内部的共同要求吗?这样的线索越积越多,我终于决定作一次系统的研究;《论戴震与章学诚》便是这一研究的初步成果。这部书自1976年刊行以来,在明、清思想史的专门领域内曾引起了不少讨论,它的“内在理路”(“innerlogic”)研究法尤为聚讼的所在。这些讨论主要是在海外(包括日本和美国)的学术界进行的。为了澄清误解,我在1996年的增订本《自序》中作了一次较扼要的回应。我说明“内在理路”是相应于此书的特殊性质而采用的方法;我并不认为这是研究学术思想史的惟一途径。不过我深信,研究学术思想史而完全撇开“内在理路”,终将如造宝塔而缺少塔顶,未能竟其全功。或者像程颢讥讽王安石“谈道”一样,不能“直入塔中,上寻相轮”,而只是在塔外“说十三级塔上相轮”而已。现在三联书店将此书收入本”系列“之中,我盼望它能得到更多的新读者的指教。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年生,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卡种。
  余英时作品系列
  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
  方以智晚节考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文化史通释

书籍目录

增订本自序 
自 序 
内 篇
 一、引言
 二、章实斋与戴东原的初晤
 三、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从清初到戴东原
 四、章实斋的史学观点之建立
 五、章实斋的“六经皆史”说与“朱、陆异同”论
  (一)“六经皆史”说发微
  (二)“朱、陆异同”论的心理背景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涵义
 六、戴东原与清代考证学风
  (一)“博雅”与“成家”
  (二)“狐狸”与“刺猬”
  (三)有志闻道
  (四)义理的偏爱
  (五)考证的压力
  (六)紧张心情下的谈论
  (七)论学三阶段
  (八)最后的归宿
 七、后论
 八、补论:章学诚文史校雠考论
外篇
 一、戴震的《经考》与早期学术路向——兼论戴震与江永的关系
  (一)《经考》与《经考附录》
  (二)戴东原之早期学术路向
  (三)戴东原与江慎修
 二、戴东原与伊藤仁斋
 三、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
  引言
  (一)中国史学中的人文传统
  (二)史学中言与事之合一
  (三)笔削之义与一家之言
  (四)结语
 四、章实斋与童二树——一条史料的辩证
 五、从宋明儒学的发展论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学中智识主义的传统
  (一)引言
  (二)宋明理学中智识主义与反智识主义的对立
  (三)经典考证的兴起与儒学的转向
 六、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
  (一)为什么要重新解释清代思想史?
  (二)宋代儒学及其内在问题
  (三)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
  (四)“经世致用”与颜李学派
  (五)清代儒学的新动向——“道问学”的兴起
  (六)经学考证及其思想背景
  (七)戴东原和章实斋
  (八)结语

章节摘录

  内篇  一、引言  戴震(1724-1777)和章学诚(1738-1801)是清代中叶学术思想史上的两个高峰,这在今天已经成为定论了。①近50年来,东原和实斋一直都受到中外学者的密切注意,研究文献真足以汗牛充栋。但是我们必须记住,把东原和实斋相提并论是近代的评价。在他们两人的生前,实斋之晦和东原之显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问题并不止于声光的显晦。如果我们有机会征询他们两人的共同朋友如朱筠、钱大听、邵晋涵等人的意见,我相信他们之中没有人会说实斋在学术地位上可以望东原的项背,更不用说并驾齐驱了。那么戴、章二公自己的看法又如何?我们确切地知道东原从来没有把实斋放在眼里,他的文字中也全无实斋的痕迹。所以实斋说:“戴氏生平未尝许可于仆。”②相反地,实斋对东原则十分倾服,尽管批评之处也不少。《章氏遗书》中公开讨论到东原的文字即不下数十篇,未指名而实际也是针对东原而发者,更多至无法统计。我们细心读实斋的著述,便可知实斋确引东原为同道,而且认为只有他自己才能和东原在学术上分庭抗礼。这样说来,我们近代的评价正是接受了实斋自己的论断,而与其他乾、嘉学人的看法截然异趣。  何以我们的观点近于实斋而远于一般乾、嘉的考证学家呢?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评价学术成就所采用的标准。近代治学术思想史的人主要是以义理为评判学术成就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实斋的《文史通义》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近人之推崇东原也同样是由于他的义理,并非由于他的考证。其实东原虽未能平心欣赏实斋的文史见解,他自己论学也是以义理为最后的依归的。在这一点上,东原和实斋反而是同志,而不是论敌了。另一方面,一般乾、嘉学人则严格地持考证为衡量学术的准绳。从考证的观点出发,当时的人甚至无法了解实斋的学业究竟是何门路;①而东原之所以为时流所共仰,也是因为他在六书、九数、名物、制度各方面的研究业绩。至于《原善》和《孟子字义疏证》诸作,则正是他们所鄙弃不屑道的。这样看来,近代的论断颇与乾、嘉的流行观点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但却恰恰合乎东原、实斋两人的自我评价。这里可以看出,东原、实斋与当时考证学风之间的确存在着一道很深的鸿沟。面对着这种学风,实斋的不合时宜固不必说;而东原之仅以考证为世所尊,在他自己的内心中也是毕生一大憾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戴震与章学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本书在余英时的思想史作品中,可以说是水平最高的。此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所谓“内在理路说”,以解释清代考据学为什么在儒家思想传统中兴起。这个版本是增订本,收录了作者最新的相关文章。
  •   这是我买的第二版《论戴震与章学诚》,作者内在理路说和文化史研究理路一直以来深深吸引我。余英时不唯观点格调高绝,而且文笔轻盈,百读不厌。
  •   余英时的作品没得说,是绝对的好书。买来看看非常值得~~~~~~认识中国文化须靠比较观点相对之下,“道”的世界在中国的认知中一直与人的世界不远。但“道”的观念也是由轴心时代中国所有大思想家,包括老子、墨子和庄子所共享。他们一致认为,“道”隐而不现,但在人的世界中无所不在的运行,就连凡夫俗子多多少少也知道“道”,并于日常生活中实践“道”。轴心时代创生的概念影响力日渐深远,特别是孔子思想和“道”的观念,几世纪来对中国人的影响无远弗届,从这点看来,要说“道”与历史组成中国文民的内在与外在也不为过。在把中国文化传统视为本土起源且独立发展的产物的前提下,过去数十年我尝试沿着两大轴线研究中国历史。第一个轴线是认识中国文化必须在其自身的环境之下,但有时也要靠“比较观点”。我所谓的“比较观点”系指印度早期帝国时代的佛学,以及16世纪之后的西方文化。20世纪之初以来,中国思想界一直不能摆脱中国对抗西方的诸多问题;如果缺乏比较观点,只在中国的环境下诠释中国历史,很可能堕入中国中心主义的古老窠臼。
  •   这本书提倡的“内在理论”说就不必多言了,治思想史必读书。
  •   余先生是大学问家。这本书也是力作。推荐看朱熹的历史世界。
  •   余英时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一本,可以说是已经身居海外的作者得到老师钱穆指点最多的一本著作了,有书信为证的。
  •   余英时教授的作品,推荐。
  •   这本书很精彩,像看连续剧一样。
    归功于余英时的语言,也因为戴东原和章实齋的确是个性复杂的人物。
  •   用现代中西结合的视野,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十分到位。版本也很好。
  •   必须要读的清代学术史专著
  •   余英时作为钱穆的弟子,治学还是有功力的
  •   治史当如余英时
  •   感觉余先生对清代考据学比较隔膜。
  •   可以开阔学术视野、值得一读的好书
  •   作者的学术功力非同一般,值得学习
  •   英时先生不仅学术造诣精深,文笔也优美流畅。
  •   余大师的书当然要读。
  •   精装精装精装,就是价钱小高
  •   精装收藏用
  •   寻觅良久,这次趁三联精装重印,果断入手!
  •   旅美学者
  •   三联版的书,满意的书
  •   价格很适中。
  •   去潍坊去潍坊王企鹅放弃我
  •   余先生是负责的学人。
  •   在当时那个年代,大陆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能有如此深的见地,认识超前。
  •   绝对是好书,精装书!
  •   功力深厚,受益匪浅
  •   余英
  •   算精美吧,不过一分钱一分货,价格定得太贵了
  •   等了很久,终可一观。
  •   不错 即将阅读
  •   好书赶紧收吧。
  •   余先生对儒学的研究总是给人以启发,本书也是如此。喜欢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看看
  •   余英时的代表作之一,很好。
  •   这是修订本,多出一章
  •   盯了很久的书,活动时立马下单购买
  •   精装版余英时作品,就是贵了点
  •   确实精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