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寄生虫检验学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张进顺 等主编  页数:1324  

前言

  为人类寄生虫病患者谋福祉是《临床寄生虫检验学》的宗旨。寄生虫病有效治疗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这就要求临床检验医师必须了解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正确识别和鉴定人体致病的寄生虫。本书正是以临床医学检验人员为对象编写的一本大型寄生虫检验参考书。同时,对于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和寄生虫学专业工作者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本涵盖全球人类感染的所有寄生虫的参考书是《临床寄生虫检验学》编撰的目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07年我国出入境人员已达3.5亿人次(公安部网站,2009),而且还在不断攀升。全球各地都有中国人的足迹,在中国也有全球各地、各国人的身影。因此,医学检验人员及寄生虫学工作者囿于传统意识中仅仅了解国内流行的寄生虫(两百三十多种)已远远不够,应该对全球人体感染的寄生虫(约七百多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撰写一本收录在全球人体所发现的寄生虫的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  追踪学科发展的历史,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与国内、外学科发展同步是《临床寄生虫检验学》的特色。追踪历史是为更准确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本书从人类与寄生虫斗争的宏观层面以及学者们针对具体寄生虫认识的微观方面都适当予以笔墨,意欲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以史为鉴,启迪思维。当然,落脚点是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检验医学迅猛发展。就寄生虫本身而言,在一些新的地域陆续报道一些新现(emerging)寄生虫,一些寄生虫从“罕见寄生虫”逐渐变为广泛公认、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特别是随着艾滋病(AIDS)、器官移植、肿瘤以及老年患者的增多,输血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巴贝西虫等越来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在寄生虫检验、检测方面,实验项目在不断变更,许多成熟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相关试剂陆续投入临床。一些特异性差、敏感性低的检验方法逐渐被新的方法所取代。一些使用有毒有害试剂、产生有害化学废弃物的检验方法在运输、贮藏、使用等方面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制度监控和法规的制约。从对寄生虫病的认识方面,出于全民健康、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的考虑,各国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均予以高度的重视;人口快速增长、广泛的流动,全球气候的变化等,促使在世界范围内对寄生虫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法制的健全、顾客咨询、知情意识的加强,推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引起广泛关注。所有这些,都是本书关注和力争反映的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收入虫种多达七百多种,约2/3是国内未曾发现和报道的虫种,因此有相当数量的虫种没有中文译名。本书作者经过广泛查阅文献,根据虫种命名时所依据的或形态特征、或发现地域、或发现者姓名、或虫体的宿主、或单词构成的词素含义等,基本上均给出中文译文,以方便渎者使用,同时也为以后权威机构分类命名提供参考资料。新的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的使用、众多虫种译名的初步确定成为了本书显著的特色。然而,有大量虫种分类尚存在争议,一种两名、一种多名、一种多类属现象不在少数,对于偶然感染人体的少见虫种尤其如此。本书尝试将各虫种按国际上主流分类见解给出种属归类,在权威分类发布之前权供参考。    实用、够用是《临床寄生虫检验学》编撰的原则。本书以满足临床寄生虫检验需要为主,寄生虫实验检验相关内容力争翔实,除病原学检验外,特别充实了有关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培养和动物接种等方面技术;为便于临床诊断中虫体识别、虫种鉴定的需要,尽量将每个虫种独立撰写,图文并茂,模式图、实物照片相互参照,并穿插鉴别列表,方便使用。够用原则体现在与寄生虫检验相关的内容,如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流行、防治等作为寄生虫实验室检验的基础,均给予充分的介绍,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赘述。

作者简介

张进顺,男,出生于1956年4月,河北涿鹿人。1973年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1988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检验学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检验医师协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检验杂志》副主编。30多年来从事医学、病原生物学教学以及血吸虫、旋毛虫、肺孢子虫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67篇、译文12篇,出版教材及专著15部,5部任主编,3部任副主编。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类对寄生虫病的认识   第三节 寄生虫病原生物学   第四节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第五节 寄生虫免疫学   第六节 寄生虫病的分子生物学   第七节 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   第八节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临床特征   第九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十节 寄生虫生物学分类 第二章 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检验   第一节 人体各部位寄生虫及寄生虫检验   第二节 肠道寄生虫的病原学检验   第三节 血液内寄生虫的病原学检验   第四节 泌尿生殖道寄生虫的病原学检验   第五节 组织内寄生虫的病原学检验 第三章 寄生虫的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四章 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第二篇 原虫检验 第五章 后滴门   第一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第二节 人肠滴虫   第三节 迈氏唇鞭毛虫   第四节 肠旋滴虫   第五节 中华内滴虫 第六章 副基体门   第一节 脆弱双核阿米巴   第二节 阴道毛滴虫   第三节   口腔毛滴虫   第四节 人五鞭毛滴虫   第五节 蠊缨滴虫 第七章 透色动物门   第一节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第二节 简变虫 第八章 眼虫门  第一节 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热带利什曼原虫     巴西利什曼原虫与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蓝氏利什曼原虫     肖氏利什曼原虫     奈氏利什曼原虫     哥伦比亚利什曼原虫     盖氏利什曼原虫     林氏利什曼原虫     硕大利什曼样原虫   第二节 锥虫     克氏锥虫     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     路氏锥虫     伊氏锥虫     蓝氏锥虫 第九章 阿米巴门  第一节 棘阿米巴  第二节 巴拉姆希阿米巴  ……第三篇 蠕虫检验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检验附 寄生虫病治疗药物中文索引英文索引

章节摘录

  2.对寄生虫认识的深入与寄生虫学学科的形成18世纪中叶以后,更多的蠕虫特别是小型蠕虫和蠕虫幼虫也被陆续发现,对于昆虫的观察也在深入。如Mongrjn于1770年记述第一例由罗阿丝虫所致的丝虫病临床病例(Beaver,1984);Goeze于1782年认识到棘球蚴和绦虫的联系以及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的区别,开启了蠕虫分类学研究。1817年Lancisi记录了对蚊子的研究和蚊子对于间歇热作用的蒙胧猜测。Bojanus于1818年认识到尾蚴在螺体内发育;Paget于1835年在人体肌肉发现旋毛虫幼虫;Bilharz于1851年记述了埃及血吸虫;Fedchenko于1869年记述了剑水蚤体内的龙线虫;O’Neill于1875年在皮肤活组织中证实有丝虫微丝蚴的存在。这时,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处于萌芽状态(Worboys,1983)。  19世纪初,德国医师Pudolpi使用了一个新词“Entozoa(内动物)”来描述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的动物。随之出现Entozoology(内动物学),为主要研究肠蠕虫的学科。1852年,Requin在其“Elemens de pathologie m6dicale”中呼吁用“helminthiasis(蠕虫病)”取代复杂、不易理解的“la maladie vermineuse”(WOI my illness),人们才逐渐接受了helminthes(蠕虫)和Itelminlhology(蠕虫学),内动物学也被蠕虫学所代替(Grove,1990)。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热带医学随着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推进殖民化运动而兴起,因为热带病阻碍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化进程而引起殖民国家政治家的重视,热带病的研究与防治被认为是“促进帝国政策的一种手段”,对热带病的认识得以迅速发展。对于绦虫和吸虫等蠕虫的研究,在“内动物学(Entozoology)”或蠕虫学(Helminthology)的命题下获得很大成果。此后,出现了许多科学家(Scott,1939),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寄生虫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病因。正是蠕虫学的研究,推动了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病菌学说(germ theory)”迅速被广泛接受,并导致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吴观陵,2005)。  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寄生虫病的普遍存在,为西方传教士及医师们也提供了发现和研究的机会,如1877年Manson在厦门发现班氏丝虫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阐明了班氏丝虫生活史,指明蚊虫在传播中的作用,首次提出昆虫在人类疾病中起着媒介作用(Shang-Jen,2004)和虫媒传播寄生虫病的概念,被认为是热带医学创立的标志性起点(Chernin,1977)。他于1898年出版了热带病手册,建立了伦敦热带医学卫生学院,从热带医学中分出了寄生虫学这一学科。在Manson的启发下,Ross于1897年8月20日发现了疟疾由蚊虫传播,后来,该日也被定为蚊虫日。大约从1887年开始,驻中国教会医院的外国医生也开始进行寄生虫病的调查,在此基础上,Maxwell写了《中国的疾病》一书,描述了中国寄生虫病的情况。1920年后,Faust等外国学者对我国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钩虫病和某些原虫病等进行了探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临床寄生虫检验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