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发地质学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倪小明,苏现波,张小东 著  页数:25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以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资料为基础,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从而基本界定了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全书共分八章,包括煤层气系统、煤储层的原始渗透率、煤层气开发井型选择及井网布置、水力压裂基本原理及压裂后煤储层的渗透率、煤层气井的产气机理及产能的主控因素、煤层气井排采过程的物性参数变化、煤层气井的排采控制和煤层气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及生产管理。本书可供从事煤层气地质及勘探开发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贫油、贫气的现实,使我国石油、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逐渐增加,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严重依赖,严重威胁到了国家能源安全;煤炭开采难度、开采深度的加大,部分老矿区面临资源枯竭问题;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份额达2/3,洁净能源所占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有这一切问题都要求我国尽快开发其他洁净能源。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681×1012m3,与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因此,开发利用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从某种程度上可有效增加洁净能源供给,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系统的煤层气地质基础研究,形成了“煤储层双孔隙几何模型”、“中阶煤生储优势与成藏优势理论”、“生物型或次生煤层气成藏理论”、“中阶煤选区评价理论”、“低渗极限与高煤阶煤层气缺陷理论”、“煤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等为核心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体系,在此基础理论支撑下,形成了“地面钻井-完井-试井-压裂-排采”为核心的技术工艺流程,使美国的煤层气年产量突破500×1012m3(2005年)。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美国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欠平衡钻井技术”、“水力加砂压裂技术”、“煤层气多分支定向长钻孔技术”,率先在沁水盆地的高阶煤中获得了商业化开发,推翻了美国“高阶煤煤层气缺陷理论”,充分说明理论的进步是工程技术实施的基础。煤层是煤层气的载体,成煤环境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煤层气富集的复杂性;煤层气是不可再生的,是流体,是“活的”。煤层气的这些特点及目前国内煤层气的开发迫切要求从事煤层气工作的科技人员,不仅要研究煤层气的静态特征,而且要研究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不仅要研究煤储层的宏观特征,而且要研究煤储层的微观特征及与之匹配的开发工艺的选型;不仅要研究煤储层对产能的影响,而且要研究不同开发工艺引起煤储层特征的变化进而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即从我国自身的地质条件出发,研究出一套与我国煤层气开发工程相匹配的,对现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煤层气地质开发理论,使煤层气开发地质从以前的定性分析、盲目性逐渐向半定量化、定量化、针对性发展。煤层气开发地质学作为煤层气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从煤层气投入开发至开发结束全过程的地质研究工作,且在不同开发阶段赋予了不同的研究内容。煤层气开发意味着地下流场的变化,涉及煤岩学、煤田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渗流力学、岩体力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发是归结点,地质是工程开发的基础,中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开发工艺的多样性,开发工艺的多样性决定了开发理论的适用性。基于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不同的开发工艺,探讨开发理论的适用条件是指导中国煤层气开发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根据以往大量的资料和近些年来的科研成果,撰写了《煤层气开发地质学》一书,以期对我国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尽可能利用最新的生产和科研资料,以及笔者近期的科研成果,使其内涵尽可能广泛。笔者立足于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条件,以影响煤层气产出的重要评价参数——渗透率为主线,对煤储层原始渗透率、水力压裂改造后渗透率、排采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及排采时不同阶段、不同过程渗透率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在目前煤层气地面开发最成功的沁水盆地东南部进行了实践求证,初步建立了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理论体系。本书撰写工作的分工如下:第一章 、第二章 、第八章 ,苏现波;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倪小明;张小东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全书由苏现波统一审核、定稿。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欣然为本书作序;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延斌教授,北京奥瑞安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杨陆武总裁,北京九尊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李玉魁教授级高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吴建光教授级高工的指导和帮助;河南理工大学张战营教授、李化敏教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硕士研究生李金海、魏庆喜、李广生、陈鹏等参与了资料收集、图件清绘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衷心谢意!笔者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借此机会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本书由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基金(编号:IRT061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02044)共同资助。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以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资料为基础,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从而基本界定了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全书共分八章,包括煤层气系统、煤储层的原始渗透率、煤层气开发井型选择及井网布置、水力压裂基本原理及压裂后煤储层的渗透率、煤层气井的产气机理及产能的主控因素、煤层气井排采过程的物性参数变化、煤层气井的排采控制和煤层气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及生产管理。     本书可供从事煤层气地质及勘探开发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煤层气系统  第一节 含油气系统简介  一、含油气系统研究历史   二、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含油气系统分类  第二节 煤层气系统   一、煤层气系统的概念   二、煤层气系统基本内容  第三节 沁水盆地煤层气系统   一、区域地质背景   二、煤层气的成因   三、煤层气含量与封闭   四、水动力学特征   五、煤层气储层特征   六、区域对比 第二章 煤储层的原始渗透率  第一节 煤体结构与渗透率的关系   一、煤体结构   二、煤体结构与渗透率的关系  第二节 渗透率预测方法   一、Hoek-Brown破裂准则   二、煤岩体强度因子的建立   三、煤岩体分形维数  第三节 沁水盆地东南部煤体变形特征   一、煤体变形特征   二、煤体变形空间展布   三、强度因子与分形维数   四、强度因子、分形维数与构造的关系   五、强度因子、分形维数与煤体变形的关系   六、断层对煤体变形的影响   七、煤体变形与高渗区的展布  第四节 地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   一、地应力参数的获取   二、沁水盆地东南部现今地应力状态   三、地应力与煤层气井产量关系分析   四、沁水盆地东南部高渗高产区预测 第三章 煤层气开发井型选择及井网布置  第一节 煤层气开发井型概况   一、中国煤层气钻完井工艺发展历程   二、垂直压裂井井身结构   三、多分支水平井井身结构  第二节 煤层气井型选择   一、两种煤层气井的异同   二、井型选择的影响因素   三、煤层气井型选择评判体系   四、煤层气开发井型选择  第三节 煤层气开发井网布置   一、井网布置的一般流程   二、垂直压裂井井网优化   三、多分支水平井井网优化  第四节 沁水盆地东南部井型选择及井网布置   一、沁水盆地东南部井型选择   二、沁水盆地东南部井网布置 第四章 水力压裂基本原理及压裂后煤储层的渗透率  第一节 煤层气垂直井的水力压裂机理   一、煤层气垂直井水力压裂的目的   二、煤层气垂直井水力压裂的原理   三、水力压裂的主要设备及施工工序   四、水力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   五、水力压裂施工工艺参数优化  第二节 煤层气垂直井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主控因素   一、地应力对裂缝形态的影响   ……第三章 煤层气开发井型选择及井网布置第四章 水力压裂基本原理及压裂后煤储层的渗透率第五章 煤层气井的产气机理及产能的主控因素第六章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的物性参数变化第七章 煤层气井的排采控制第八章 煤层气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及生产管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2.保存条件一个系统要有一个边界,涉及煤层气的保存,可区分为垂向和侧向两类边界。(1)垂向边界煤层气系统的垂向边界取决于顶底板封闭能力、上覆地层有效厚度等。煤层气盖层对保持储层压力、阻止煤层气解吸和逃逸很必要,尽管不像常规气藏对盖层要求那么严格。与盖层起相同作用的储层底板称为封闭层。当储层压力降低,一部分吸附气会解吸成为游离气。当游离态煤层气的膨胀力和浮力大于盖层排替压力,将散失。而溶解态煤层气通过盖层散失方式主要是扩散,由高浓度(煤储层)向低浓度(盖层)方向进行。煤层气的富集与盖层的性质和埋深有关。适度埋深、具有一定厚度、岩性以泥质为主、封闭性较好的盖层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对于一个多煤层系统而言,如美国的粉河盆地,不仅煤层是储层,还发育常规的砂岩储层,可作为一个复合煤层气系统研究。系统的上下封闭边界可以以厚层的泥岩等作为封闭层。上覆岩层包括自烃源岩顶面以上到第一个不整合面或沉积旋回界面之间的岩层段。一定厚度的上覆岩层的存在不仅促进煤层热演化,而且能减少煤层气的散失,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2)侧向边界煤层气封闭主要有物性封闭、岩性封闭、水动力封闭和断层封闭。所谓物性封闭,即存在渗透性较差的煤层(Ⅲ类、Ⅳ类煤)或与煤储层相邻的致密岩体。水动力封闭是形成侧向封闭和垂向封闭的重要途径,多数情形下没有水动力封闭,就不可能有煤层气的富集。侧向水动力封闭是指煤储层存在顶底板封闭,煤储层处于一个独立流体流动单元时,地下水沿煤层露头补给,向深部运移,不仅把浅部的煤层气携带到深部聚集,而且为煤层气的赋存提供了吸附所必需的压力。一般在地下水滞留区煤层气富集。另一类是煤层气顶板为砂岩等封闭性差的岩层,地下水沿顶板淋滤,形成静水压力促使煤层气保存。断层封闭是被封烃类压力小于储层压力。被封烃类压力与相互连通的孔喉半径、烃液界面张力及润湿角有关;储层压力与储层内烃的密度、储层内烃柱高度有关。断层封闭性存在四种机理,即断层两侧岩性配置、泥岩涂抹作用、颗粒碎裂作用和成岩胶结作用,在相关书籍有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编辑推荐

《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煤层气开发地质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煤层气行业中比较不错的书了
  •   还没看完,觉得这本书把地质与开发结合起来一起谈论,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当然不同!
  •   发货速度 商品与网上描述一模一样 给5分
  •   学习用书,满三百减一百平均下来基本五折了,很划算,就是书到后有一本折了
  •   书本身看上去很漂亮,纸质也很好。内容安排很合理,值得学习下。
  •   很好的书,不过觉得不够经典
  •   最前沿的非常规能源书籍,好好学习吧。支持一下。
  •   作为国内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来说,质量很好的专业书籍很少。希望随着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专业书籍也能不断涌现,百花争艳!
  •   适合有一定地质基础的人看
  •   想了解一下该行业。
  •   书质量还不错,就是灰尘较大,手感不好。另外,送货时间较长。可能跟促销有关系。
  •   这次的书感觉还不错!没有实际翻开里面!
  •   书的质量好 是正版 包装好
  •   买到了有用的专业书籍,还不用挨家书店去找,很满意!快递也不错!
  •   书收到了,很快,两天时间就收到了,非常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