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国近代通史-第1卷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海鹏  页数:5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作为《中国近代通史》全书的主编,认为有必要在序卷中阐明全书的基本的编撰原则,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观点,基本的写作体例和方法,作为各卷的原则要求。但是,各卷在写作中,不必重复这些原则和要求。这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在课题组组成时,已提交各卷主编讨论和研究。各卷主编大体上赞成了这些原则和要求。五章稿成后,曾分送《中国近代通史(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各卷主编征求意见,有些主编热心提供了修改建议。当然,这些原则主要有本卷作者提出,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学术观  点。是否有当,还需要听取学术界批评。读者如有意见,可以提出商榷,开展正常的学术争鸣。任何学术争鸣,都是作者所欢迎的。  附录名为近代中国史事记略,略仿大事记的编写方式,提供读者一种参考的角度,在一定的意义上,希望可以与其他九卷在内容上起到互补的作用。编写近代中国史事记略,遵循如下原则;有些史实,其他九卷正文中要详加分析,记略从简;有些史实,如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正文限于体例和篇幅,或许简略,或许不录,记略则稍加点出。编好史事记略并非轻而易举,编写时参考了多种公开出版中国近代史大事记一类书籍,本着求真的原则,也稍稍纠正了一些记述,从《中国近代通史》的角度,注意了文字表述的准确。错误和不妥在所难免,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史书编纂的回顾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史史书的编纂二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史史书的编纂三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第二章 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一 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二 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三 《中国近代通史》的分卷第三章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若干特点一 沉沦与上升:近代中国的U字形历史进程二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若干转折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向与社会主义的前途第四章 把握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几个关键问题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二 社会基本矛盾与各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 改良与革命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第五章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附录 近代中国史事记略主要参考文献人名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蒋廷黻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实际上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现代化范式问题。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提出现代化问题,不是没有一点新意,但是,在日寇深入国土,全国人民处在悲壮的抗战热潮中,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现代化范式问题的提出,几乎得不到什么喝彩。另一方面,蒋著在保卫大武汉的时候所提出的其他一些观点,比如对林则徐的“民心可用”的强烈批判,对抗战低调的提倡,等等,无异于对抗战热潮泼冷水,引起一些爱国主义者的批判。延安的中国共产党人曾专门著述《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给予批驳。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实际上也是针对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的观点而撰述的。范著把1840年以后的近代中国历史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把1840-1919年的历史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把1919年以后的历史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范著《中国近代史》是完整地开辟“革命史范式”的典型著作。  从整体上来说,20世纪中国政治的演变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演进影响最大。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向的变化,折射着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本身的变迁,尤其是折射着100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潮的起伏涨落。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每一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判断,主要地不是来自学术本身,而是来源于对当时中国现状与未来走向的判断。每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潮、政治意识形态和普遍的社会政治心理,往往构成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话语和基本概念。这种学术话语所形成的学术氛围,规定和控制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方向,左右着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命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国近代通史-第1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