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外国文学史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坤 主编  页数:546  
Tag标签:无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许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过分注重“通史”式的叙述方式,过分突出叙述者“全知全能”的色彩,缺少“客观化”的引导和介绍,缺少开放式的线索。阅读同一学科的不同教材,我们可能只知道作者怎么归纳和转述,却未必知道原典究竟怎么说;可能只知道这一部教材的编者怎么说,却未必知道关于同一问题的其他研究和论说。这样的教材充斥着“公共话语”,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层次较低的“专著”,失去了教材的功能。在当今信息多元化、价值多元化、文学批评方法多元化的开放时代。

内容概要

本教材力求改变“通史”式文学史叙述方式,突破以往的封闭式线性描述,从作家、作品出发,全方位地展示欧美文学的发展过程,展示各种方法和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是一部“立体评析”式的欧美文学史。  本教材兼具“客观化教材”、“开放性索引”和“研究性资料”的性质,读者可在本教材所展示的多维视野中立体地领略外国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从而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审美鉴别力和判断力,并为延伸研究提供可能。

作者简介

梁坤,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起留校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外国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化、外国文学名著赏析、欧美古典文学专题、欧美现当代文学专题等课程。(1963- ),女,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做高级访问学者,2005-2006入选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培训计划,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语文系做访问学者。现任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通讯评委。2004年,主讲的课程“外国文学史”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外国文学史”课程获准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合作)。教授课程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赏析俄罗斯文化欧美古典文学专题欧美现当代文学专题西方现代批评中的经典文学诠释俄罗斯美学与文论专题主要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与宗教 文本批评方法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神话诗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独立承担)“外国文学名著批评经典”(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工程项目,独立主持)“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项目,合作主持)“20世纪西方文学的宗教意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主要负责人)主要科研成果专著:《末世与救赎——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主题的宗教文化阐释》(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世纪俄语作家史论》,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主编教材:《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07参编:《布尔加科夫中短篇小说选》(图文编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中文专业本科生百部阅读书目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论文和译作:《“撒旦起舞”的奥秘——俄罗斯文学传统中恶魔主题的原型与发展》,《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俄罗斯魔鬼学说的宗教哲学渊源》,《俄罗斯文艺》 2007年第4期《索菲亚的骑士们——论俄国象征主义的神话创造诗学》,《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8期论点摘编《柏拉图主义与俄罗斯宗教哲学中的索菲亚原型》,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俄国语文学报》第十期(2007.6)《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渊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8期转载《玛格丽特:永恒女性的象征——〈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宗教文化阐释》,《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6期《玛格丽特互文性研究——兼论玛格丽特的魔性特征》,《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转载《俄罗斯生态末世论思想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当代俄语生态文学中的弥赛亚意识》,《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1期转载《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0期转载,陈建华主编《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四卷集第4卷(国家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全文收录《布尔加科夫的家园之旅》,《俄罗斯文艺》2002年第6期《在历史的隧道中,文学是灯》,《博览群书》1998年第7期,《中华读书报》1998.8.5《重寻上帝:20世纪西方文学之梦》,《文艺报》1997.7.29《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主题的演进》,《西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5期《论俄国小说中的疯子形象》,《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8期转载《直觉顿悟中的理性追求——论阿斯塔菲耶夫的抒情小说》,《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2期叶萨乌罗夫:《聚和性》(翻译),《基督教文化学刊》2006年第14辑别雷:《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翻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白银时代精品文库·名人剪影》,1998别雷:《列夫·舍斯托夫》(翻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白银时代精品文库·名人剪影》,1998毕克:《关于形式和内容的两句话》(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阿谢耶夫:《致莫斯科》(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鲍勃洛夫:《诗的命运》(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古罗:《童年的小风琴》(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古罗:《爱而温暖的话语》(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卡缅斯基:《俄罗斯响铃日》(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卡缅斯基:《和母牛们跳探戈》(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马雅可夫斯基:《街头掠影》(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马雅可夫斯基:《宣战》(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别雷:《艺术形式》(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象征主义·意象派》,1989别雷:《象征主义》(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象征主义·意象派》,1989勃洛克:《论俄国象征主义的现状》(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象征主义·意象派》,1989苏联《简明文学百科·象征主义》(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象征主义·意象派》,1989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荷马史诗:奥克阿诺斯的不绝源泉第二章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含混的人颂第三章 但丁的《神曲》:“喜剧”的沉浮第四章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闪耀着理想光芒的疯癫骑士第五章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一出当代悲剧第六章 歌德的《浮士德》:德意志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试金石第七章 荷尔德林及其创作:从高贵的疯子到存在之创建者第八章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激进与孚协的双重话语第九章 爱伦·坡的《被窃的信》:文本与批评的对话第十章 王尔德的《道连·葛雷的画像》:一部小说命运的文化蕴涵第十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的《卡拉马佐马兄弟》:赞成与反对的话语激情第十二章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探索人心的幽暗之处第十三章 卡夫卡的《城堡》:没有谜底的谜语第十四章 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自足千古的未完成之作第十五章 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美国青年文化的表达与诠释第十六章 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文本与阐释的多重空间第十七章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对话语境中的研究第十八章 塞缪尔·贝克特的创作:现代与后现代的论争第十九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美洲的魔幻与真实第二十章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单纯的丰富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荷马史诗:奥克阿诺斯的不绝源泉一、古典时期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对荷马史诗提出批评的是比荷马大约晚半个世纪的诗人赫西俄德(Hesiods),尽管他的矛头也许不是直接指向荷马,但他的新主张却为西方文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维度。赫西俄德大力宣扬土地的道德以对抗荷马史诗的海洋伦理,用男耕女织的宁静生活来对抗荷马笔下打打杀杀、血流成河的生活。他的《工作与时日》是对荷马史诗所宣扬的尚武精神的批判,而他的《神谱》则是对荷马史诗极不严肃的“生活宗教”的纠正。成书与纪元后的《荷马与赫西俄德的竞赛》(Agon Homeri et Hesiodi)就记载着数百年后的人们对赫西俄德与荷马之间这种思想差异的理解。①后来,品达(Pindar)则把荷马史诗中死伤遍野的战场变成了只赌输赢、不博性命的体育竞技场,从而使得“英雄”的概念有了更“文明”的内涵。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前485或480前406)则以荷马史诗为题材写了一大堆剧本,明目张胆地同荷马对着干:海伦并没有去特洛伊,神明们把这位旷古名媛吹到了埃及,只把海伦的魂影送到了特洛伊。如此一来,千古流芳的英雄们不过是在为一个幻影而殊死搏斗了十年,这是对特洛伊战争的辛辣讽刺,同时也是对荷马史诗的深刻批评!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前525-前456)的《奥瑞斯忒亚》三部曲,已不仅仅是讽刺,而变成了一种深深的悲悯。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前484前425)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前460-前396)对荷马史诗也有相似的评论,要之,即在于“德性”(如“勇敢”)、“卓越”和“幸福”等社会基本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哲学家对荷马史诗的批评中。色诺芬尼(Xenophanes,约前570一前470)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40-前480)都批评荷马把如此下作不堪的东西,如奸淫、欺诈和盗窃,写在了神明身上,简直是亵渎神灵,赫拉克利特不仅要号召人们把荷马赶出赛会,并且煽动人们施以“鞭刑”。

后记

经过五年时间的漫长酝酿,这本教材终于可以问世了。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各位学者历尽艰辛,筚路蓝缕,于茫茫书海中梳理出一条条珍贵的矿脉,倾力为国内读者提供最完整的学术史和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因为特殊的编写体例,需要阅读、筛选大量的原文资料,所幸几乎所有章节的作者在此前或其间都有在国外学习或访问的经历,长期的积累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提供了便利。这样的写作付出的精力和心血远非传统教材可比,然而正是一种前人栽树的使命感让大家凝聚在一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编外国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用批判的眼光去梳理文学脉络,很有思想深度,很有分量,对于单纯的读外国文学很有帮助,提供了另外的视角去看待文学的发展。
  •   全面了解外国文学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从批评的角度去穿文学史.有一定难度
  •   这个应该是考研考比较文学买的吧 我这个文艺学的买上好像不大对头。。。。但是写的是很有深度 语言呢 因为深奥嘛 有些拗口 好啦 不从考验功利的角度 读读还是蛮好的
  •   印刷,内容都不错~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人必读书。
  •   书还可以,就是薄了些/
  •   印刷很好,书的内容也很不错,很推荐大家去看看
  •   应该是延续了中人大一贯风格的一本书
  •   这是外国文学老师推荐的书,是一本学术性的著作,是学习中很好的补充,而且里面有网络资源和推荐的名著版本,很不错~
  •   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售价很高但是基本就是一本集子。
  •   嗯,这本书是分每个单独的著作来进行批判或赏析的。
  •   经常在当当买,只是有时候缺书
  •   这书感觉不错
  •   其实就是有点吓人。选一些外国人的评论就以为是创新。真没有多大作用。
  •   研究的角度比較深入,選取的也很典型想進一步學習外國文學的應該看看
  •   感觉对研究生来说比较适合。
  •   这本书有深度,有难度,硕士用书吃力,博士用书不错。
  •   很优秀,适合文学专业研究学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