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明晶  页数:229  

内容概要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是一部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研究专著。《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在批判吸收西方学界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动貌/视点体”的体貌二元论出发,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体貌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理论探索。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主要关注以下问题:如何看待“体貌”与“时制”,“体貌”与“体”,“动貌”与“视点体”之间的关系?现代汉语中到底有没有“体”范畴和“时制”范畴?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动词层面上的“动貌”分类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对现代汉语动词进行动貌分类的语义标准和形式依据是什么?现代汉语的动貌包括哪些基本类型?如何从不同的句法层次分析现代汉语的动貌组合?学界对现代汉语体貌标记的数量和范围分歧颇大,我们从“动貌/视点体”的二元论角度出发如何更为细致地分析汉语体貌标记的不同层次?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通过考察和分析汉语体貌系统研究中的一些疑惑和空白点,试图更为准确地揭示出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内部层次和构成规律,并希望以此拓宽读者对于人类语言中的时间范畴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李明晶,女,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班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曾执教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2011年获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为韩国东国大学首尔本校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已在国内外知名学刊发表《试论“了”产生的历史时代及其初期语法化》、《语法化和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完整体与韩语过去时范畴》、《试析现代汉语情状体的组合》、《现代汉语体貌标记的范围、层次及其与时态标记和情态标记的关系》等论文10余篇,出版《对韩汉语口语教程,初级/中级》(北大版图别汉语教材)等对韩汉语教材6部。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1.1 本书的研究目的1.2 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研究成果述评1.3 本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二章 体貌研究中的概念界定与区分及术语的选择2.1 “体貌”一词的来源及其内涵的变迁2.2 “体貌”与“时制”的联系与区别2.2.1 时制的时间性vs.体貌的时间性2.2.2 功能一语义范畴的时态、体貌vs.句法范畴的时制体2.2.3 为什么说汉语有“时态”而无“时制”?2.3 体貌vs.体2.3.1 “体貌”范畴的二元性2.3.2 “体貌”范畴的普遍性和“体”范畴的非普遍性2.4 如何选择术语?2.5 小结第三章 动词的动貌类型及分类依据3.1 动词层面上的“动貌分类”是否可行?3.2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3.3 汉语动词动貌分类方案3.4 进行分类的形式依据和语义标准3.4.1 确立形式依据的必要性3.4.2 划分动貌类型的语义标准3.4.2.1 [±dynamic]、[±durative]、[±stages]3.4.2.2 [±telic]、[±bounded]、[±resuh]3.4.2.3 为何只采用[±stages]、[±telic]两个语义标准?3.4.3 如何检验现代汉语动词的[±stages]特征?3.4.4 如何检验现代汉语动词的[±telic]特征?3.4.5 区分“恒常态动词”和“匀质持续态动词”的依据3.5 关于“无体貌动词”3.6 小结第四章 现代汉语句子中的动貌组合4.1 “无体貌句”、“中性体”以及“LVM句”4.2 RVC语法化程度的差异与“V+RVC”词汇化程度的差异4.3 从三个层次看现代汉语动貌的组合性4.3.1 核心层(Vc层)4.3.1.1“V+RVC”的动貌类型4.3.1.2 “V得C”、“V个C”、“V得个C”的动貌类型4.3.2中心层(VP层)4.3.3小句层(S层)4.4小结第五章 现代汉语体貌标记的范围、层次及其与时态标记和情态标记的关系5.1 体貌标记vs.体标记5.2 体貌标记的封闭性5.2.1 RVC不是完整体标记5.2.2 句法格式和篇章手段非体貌标记5.2.3 -些处于边缘性动貌标记阶段的复合趋向词5.3 体貌标记内部层次的复杂性:以“起来”为例……第六章 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试论“了”产生的历史时代及其初期语法化附录二 语法化和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完整体与韩语过去时范畴后记

章节摘录

  具体到汉语,Xiao & McEnery(2004:41)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认为使用汉语进行体标记“在”来做“进行体检验”是可靠的,而崔圭钵、郑池秀( 2010:11)举出实际语料中的例证说明以是否与进行体标记“在”共现来划分动貌类型是很困难的。我们认为,一个汉语动词是否具有[土stages]特征主要看它与进行体标记“在”的结合能力,它与持续状态貌标记“着”的结合能力则是一种辅助性指标。以Xiao&McEnery(2004:41)和崔圭钵、郑池秀( 2010:11)为代表的观点虽各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们需要以更为全面的眼光进一步深入讨论。笔者谨就此提出两点补充意见:  (一)动词动貌类型并非边缘清楚的离散性( discrete)范畴,而是一种连续体( continuum)。  也就是说,既有体现各动貌类型特征的典型性动词,也存在动貌类型面貌比较模糊、处于边缘地带具有过渡性质的非典型性动词)。即使归为同一动貌类型的动词之间,其[土stages]、[土telic]特征也会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正如崔圭钵、郑池秀( 2010:11)所指出的,在实际汉语语料中可以找到一些认知动词和心理动词跟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的例证(如“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在喜欢使用这种天然原料制成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像“知道”这样典型的状态动词,在汉语实际语料中根本找不到其跟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的例证也是事实。笔者使用CCL检索“在喜欢”,一共搜得54个检索结果,其中“喜欢”与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的例证只有两例(经一一确认,其他52个搜索结果如“思维的批判性建立在喜欢质疑的良好习惯上”、“现在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等所含的“在”均非体标记“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中心CCL语料库规模庞大,尚且只能搜到区区两个例证,说明“喜欢”与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的用法目前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见用法。同样用CCL检索“在知道”,搜得检索结果373个,但没有一个是“知道”与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的例证(经一一确认,373个检索结果都是诸如“我现在知道了”、“被告就是在知道这条法律的基础上触犯了这条法律”等例句,均不含体标记“在”),也就是说CCL中不存在“知道”与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的例证,这也是符合一般中国人的语言直觉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