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治论衡(第11辑)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鸿科,何增科 主编  页数:406  
Tag标签:无  

前言

民主,一个世俗幽灵,最先俘获了古希腊人,随后变成了一个时隐时现的童话。当神灵的魔力不再无远弗届,君王的权杖不再至高无上,习俗的威力不再屡试不爽,人们忆起了那个古老的童话。历史上,它曾经毁誉参半,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但到了现代,它借助于理性的狂飙,在启蒙的波光中,在人权的呼喊中,在自由的旗帜下,几经辗转颠沛,升华为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现代神话。它先是风靡欧洲,继则席卷北美,至今颇有遍布全球之势,掀起的浪潮一波一波又一波,激起的争论一轮一轮又一轮。当世界历史进入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古希腊以及印度等几个主要文明率先告别了“蒙昧时代”,开始自觉反思社会,理性探究人世秩序,大胆追问权威的正当性,系统设计政体与治式,精心建构道德伦理和典章制度。这标志着人类秩序从自发转向自觉,社会治理从顺应自然转向人为建构,人际关系从倚重血缘与情感转向诉诸政治与理性。所有这一切似乎展现了社会进步的希望和政治文明的曙光。然而,正如技术改进未必增加人类的自由,政治的自觉并未成为社会的福音。统一价值的确立压缩了人们的精神自由和思想空间,而标准制度的推行则使政治权力的统治趋于常规化和匿名化。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共和不过是灵光一现,常态则是专制极权的不同变种。在古代,正如和平是战争的间歇,民主则是极权的喘息。如果说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使得人对人的征服有增无减,那么,政治制度的完善则使强权对民众的压迫变得更加无懈可击。十分吊诡的是,民主虽然千姿百态,而极权却往往不谋而合。在极权体制下,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权力的大小,个体的自由取决于地位的高低,正如商人的身价取决于金钱的多少,学者的身价取决于官位的高低。根据“政治正确”的定理,君王言必金科玉律,行必前呼后拥,而臣民则只能是沉默的羔羊和孤独的人群。所有独裁者最需要的是骗子和傻子:骗子可以为皇帝新衣谱上欢乐颂的音符,而傻子则按音符翩翩起舞,由此实现三位一体的道成肉身。一切极权体制都尝试把人打造成奴才与敌人两类:奴才供自己使役,满足主子的原始控制欲与虚荣心;敌人供自己斗争,满足人主的兽性征服欲和施虐癖,从而达致强者权力意志的精神涅槃。如果说黑社会是赤裸裸的极权体制,那么极权体制则不过是经过包装的黑社会。极权体制把恣意称做锐意创新,把蛮干称做大胆探索,把幻想称做美好愿景,把奴役称做教化改造,把造势称做正面宣传,把失败称做暂交学费。在那里,不满的民众只能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揭竿而起。太平时,他们总算坐稳了奴隶;战乱时,求做奴隶亦不得,故而民众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极权体制可能使国家一时繁荣,但往往是国富民穷,官肥民瘦;极权体制可能使社会一时强盛,但强而不久,盛而不坚。故而许多看似坚不可摧的庞大帝国和显赫盛世,往往外强中干,一遇危机便会瞬间坍塌。极权体制盛行于古代,在现代业已臭名昭著。但不幸的是,君王从前门被赶出去,独裁又从后门溜进来。非理性的大众情感,边缘人的反叛诉求,以及艺术家的审美迷狂,都会成为现代独裁的社会酵母和个人野心的裂变诱因。现代独裁者变得越来越隐蔽,招数也越来越巧妙。如同政客利用政治学进行招摇撞骗,巫师巧借科学推广迷信,野心家也常把民主用作社会动员的大旗,一旦权力稳固就把这面旗帜撕成婴儿的尿布。正如人对神的欺骗很快就被牧师对信徒的欺骗所代替,君王对臣民的统治也开始被“公仆”对“主人”的“服务”所取代。权力虽然改头换面,但自我扩张的本性依然如旧,故而许多消解权力的尝试,都使人们更深陷入了权力的泥潭。于是,纵然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历史仍是统治的历史,政治仍是控制的技术,思维仍是权力的逻辑。所区别者,不过是一种统治代替另一种统治,一种权力代替另一种权力;所变化者,更多的是统治的说法和权力的修辞,譬如把“极权”称作“威权”,把“失业”称作“待业”,把“传销”称作“直售”,把“赌博”称作“博彩”,把“妓院”称作“青楼”。

内容概要

本书为“走向民主的时代”专号,旨在研究当下中国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前沿问题,并对其主要领域和层面进行反恩、总结、梳理与探索,既有理论评析,又有经验调查,既涉及西方文本,又关注中国语境。本书主要围绕民主与政治改革,民主与自由选举,民主与风险社会,协商民主及其合法性等问题展开。作者既有法学与政治学权威学者,又有学界中坚新锐。诸君平实言理,从容著文,注重理论而关切实际,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适合法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学生阅读,对政府官员和关心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各界人士,亦有重要价值。

书籍目录

卷首语:作为童话与神话之间的民主主题研讨 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政治转型 民主演进的西方与非西方分野——以自由选举为视角的分析 通过公共领域的立法民主——商谈论视角下的立法过程模型 风险社会的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共识与合法性 民主法治中的传媒角色 民主法治与中国政府改革——地方的视角 我国乡镇民主选举的发展 地区普选的宪制基础研究——以香港普选问题为出发点 香港政党政治发展模式研究法治纵论  认真对待“客观真实”  苏联法学家的命运——著名民法学家0.C.约费的学术人生 维新派君主立宪思想的反思 冲突解决要素的提炼与反思法苑品茗 “世界性”的湮灭与虚假世界的出口——读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从公共生活审视人民民主——郭为桂《大众民主》发微 民主与人权的经济决定论?——评兰德曼关于拉丁美洲民主的研究 宪法审查的中立立场——读桑斯坦《偏颇的宪法》域外法音  权利和个人福利  冲突社会中次国家民族主义的转型——欧洲宪政的影响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3.根据:西方的民主强迫与市场经济的跳跃发展。非西方各国的民主演进采用普选一次到位的路径,最为强劲的原因包括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政治上,整个非西方国家几乎都是后发型市场经济国家,其基本特点为,当这些国家还在为国家独立或主权而战时,西方各国大多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普选民主,并且“1948年国际社会认可了‘普遍而平等的选举权’是人权的组成部分”,这就是1948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第2款提出的“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权力的基础;这一意志应以定期的和真正的选举予以表现,而选举应依据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权,并以不记名投票或相当的自由投票程序进行。”自此,以西方自由而普选的民主作为样板,成为了既衡量整个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唯一标准,又作为一个既定的目标指引着每个非西方国家的民主转型,西方国家更是不遗余力地输出民主价值,尤其“在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是民主化的主要推进者”。这一由西方作为主要推动力形成的民主化的世界潮流,将自身通过几百年的渐进发展形成的民主历程淹埋于其已经成熟的民主政体之中,并以一股强大的势能和蕴涵的普世的道义正当性,把普选的民主像成型方面发展。

后记

大学毕业时,工作并不难找,不像现在,一边是扩招,一边是金融风暴。但喜欢自由的我,先是拒绝了银行省部的“闲差”,后是放弃了上海律所的“肥缺”,来到北京开始了飘荡生活,成了一个“北漂”。那个时候,收容遣送制度尚未废除,“非典”又光临京城,我被害得东奔西跑,于是便有些思念校园生活。经过不咸不淡的复习之后,2004年秋天,我便“鲤鱼跳龙门”般撞入了清华园。在高鸿钧老师门下入伙,少不了要与同门见面撮饭。风闻高门个个酒量了得,“啤协主席”与“白协会长”风云际会,加上撮饭地点是号称有“共户主义的酸梅汤”(酸梅汤免费)、“社会主义的啤酒”(啤酒两块钱一瓶)与“资本主义的羊肉”(羊肉8块钱一碟)的阿健火锅店,初上“梁山”的我还真有点心虚。果然,师兄弟见面,菜还没上,红白啤酒便罗列满桌,在酒瓶之间,赫然放着两本绿色封面的小书。

编辑推荐

《清华法治论衡(第11辑)走向民主的时代》适合法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学生阅读,对政府官员和关心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各界人士,亦有重要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华法治论衡(第1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