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萍  页数:542  

前言

  武汉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青年名家文库》,邀请我围绕一个专题选编已经发表的成果,结集出版。这使我有机会实现自己近年来的一个愿望——将我已刊的《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和《生存与评价》两部著作,在文化哲学的总题目下合集出版,为正在探索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人们提供一个思路。  《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和《生存与评价》两书,是我在20世纪80-90年代撰写的文化哲学认识论专著。《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写于80年代后期,由武汉出版社1991年出版,主要研究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类认识发生的内在机制;《生存与评价》写于90年代中期,由东方出版社1998年出版,主要从人的生存问题人手研究评价问题,分析评价的本体论基础、思维基础和认识规范的问题。这两部著作虽然论题不同,内容有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和总思路,这就是:突破狭义的认识论(即知识论)框架,立足于文化的本体论思考广义的认识论问题;以认识主体、认识的创造性研究为契机,从认识论进至本体论,深入地发掘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本体论内涵,从而更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我选择以认识论研究为切入点,是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哲学学术开放的大背景相关联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启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重要命题。所以,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向学术上的拓展,认识论也就自然地成为那个时期哲学探讨的中心论题。

内容概要

  《文化哲学:认识与评价》是一部文化哲学的认识论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着重论述文化哲学认识论的性质和特点,并以人的思维的创造性为主题,探讨认识活动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文化哲学:认识与评价》提出,文化哲学的认识论本质上是以人的文化创造活动为本性的哲学的认识论;其认识的结构是由文化心理活动、建构逻辑格的活动和经验认识活动构成的立体交叉的活动系统;这三种活动各有其他特点和功用,又相互联系,共同构造了人的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机制,决定着人的思维的创造性和无限开放性。下篇:《生存与评价》,从人的生存入手研究评价问题,分析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区分了“狭义认识论(即知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并把评价的研究定位于广义认识论上,分别论述了评价认识的本体论基础、评价认识的思维基础、评价认识的形式;以对偶然性的本体意义的发发打通了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的关系,以对微观思维方式的探讨揭示了哲学与当代科学之间的内容一致性,以对规范的研究建构起认知、评价与实践相联系、认识与批判相一致的开放的认识系统,从而证明,认识的开放性不是由科学的必然世界构筑起来的,而是由人的生活的偶然世界创造出来的;它是理性的,又是客观的。这就表达了全书的主体思想;文化哲学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论的认识论模式,是哲学通达生活世界的本体的最重要一环。

作者简介

  何萍,1953年10月生于武汉市,1988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认识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文化哲学。著有《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生存与评价》、《中餐传统科学方法的嬗变》(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合主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书籍目录

上篇 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序引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当代课题一、20世纪认识论研究的总特点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三、本书研究的出发点四、本书研究的问题五、本书研究的方法第一章 科学的认识论与哲学的认识论第一节 思维方式与认识论一、什么是思维方式二、思维方式成为认识论研究的对象三、研究思维方式的两种认识论形式四、哲学的两次大分化第二节 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困境一、理性与第一原理和原因二、理性与经验三、理性与主体精神第三节 科学认识论一、“拒斥形而上学”二、科学认识论的心理学化三、科学认识论的悖论第四节 哲学认识论一、解释学的哲学认识论二、价值学的哲学认识论三、现象学的哲学认识论四、熊十力的哲学认识论第五节 列宁的启示一、列宁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述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考第二章 人的本质与人类认识结构第一节 人的本质与人类认识的本性一、从自然的人到文化的人二、现实的人与理想的人三、实体的人与功能的人第二节 人类认识结构概述一、人类认识结构定义的说明二、人类认识结构要素的说明第三章 活动与文化认知场第一节 文化认知场与认识主体一、什么是文化认知场二、文化·自由·能动性三、活动与文化认知场的形成第二节 活动的结构一、活动结构的两个层次二、活动的一般结构三、评《躯体的智慧》第三节 活动的功能一、一般结构的功能二、理性的批判与情感的启发三、功能·结构·文化认知场第四章 活动与认识诸形式第一节 宗教认识形式一、宗教认识与神话认识二、宗教的理性和情感三、宗教能够消亡吗第二节 神话认识形式一、神话认识与原始思维二、神话认识的本质三、神话认识的结构四、现代神话第三节 科学认识形式一、科学认识活动的特点二、科学认识的理性三、科学认识的情感第四节 艺术认识形式一、艺术的创造品二、艺术的创造方式三、艺术的认识方法第五节 哲学与文化统第五章 符号与逻辑的格第一节 什么是逻辑的格一、符号与文化二、符号·文化模式·逻辑的格第二节 逻辑格的同一性一、逻辑格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二、不同逻辑格的相互作用第三节 逻辑格的历史生成一、自然符号与人工符号二、人工符号的形成三、人工符号的对象化第四节 逻辑的格与认识的客观性一、认识客观性的规定二、认识的客观性与经验第六章 经验与人类认识的发展第一节 经验认识的特征一、经验的结构二、经验的特征三、经验认识的文化特征第二节 经验的文化认识基础一、感觉的性质二、知觉的空间与时间三、言语与符号第三节 经验与认识的开放性一、经验认识——活的历史二、经验认识与主体的创造性结语 人的认识与人的自由附录 认识方法与认识模型的变换下篇 生存与评价序导言 寻求广义的评价认识解析一、认识论与人的生存方式二、认识论与人的智慧三、认识论与本体论四、评价认识的特质与研究思路……第一章 评价认识的本体论基础:偶然性与实践第二章 评价认识的思维基础:现代科学与现代认识附录 哲学本体重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我们认为这一清理工作可以从文化的本体意义分析人手。文化本体论与自然本体论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研究的基础问题,但两者在研究方式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自然本体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静止的,彼此之间的界限是绝对分明的,甚至是二元对立的。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探讨认识论,就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人的认识被看作是对纯粹自然界的“单纯的直观”①,这就形成了自然本体基础上认识的反映论的实质内容。与之不同,文化本体论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相互作用、彼此渗透的。在文化本体论看来,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人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这三重关系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规定、相互转化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外部自然,即生存环境的关系,这是人生存、活动的基础;人与人、人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人实现自身的生命和存在价值的基本形式,它通过前者而存在,并规定前者的性质,正是这样,人与自然关系不再是静止的,彼此隔绝的,而是通过人的创造、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活动,形成能动的、生成的关系,并以“人化”、“物化”的形式彼此渗透。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不同联系方式,又同时体现出人的生命活动性质、人的存在价值。从这一本体论基础出发探讨人的认识,我们就会看到,人的认识也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反映世界与占有世界。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人类认识中相辅相成,反映世界限定占有世界,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认识关系,而占有世界则体现着认识的本质,规定着反映世界的方式,即一定时代、一定民族的人占有世界的方式规定着该时代、该民族反映世界的方式,从而形成人类认识的历史性变革和多样性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还不错,送货挺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