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典文书导读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楼淑君  页数:162  

前言

  《历代经典文书导读》是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近代经典文书(以公文为主),也涉及少量现代公文。  本教材以文书的行文方向为经线,以历代经典文书篇章的导读为纬线,分文书基础知识、下行文书、上行文书、平行文书四个章节。  第一章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案例引入”、“知识导航”、“本章小结”、“课后阅读”、“思考练习”,主要从文书的形式、种类、机构及制度等方面介绍了文书的发展和演变。其他三章以文书篇章的导读为主,从写作背景、文种格式、语言运用等角度分析各种文书的特点以及古代文书对现代文书的影响。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案例引入”、“文体知识”、“例文导读”、“例文选读”、“课后阅读”、“思考练习”、“实践训练”,目的是通过不同文书种类的介绍、篇章的阅读认知、实践训练等途径,扩展文书阅读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提高学生的文书语感和写作能力。  每章的“例文导读”所提供的选文,作必读文章;“例文选读”所提供的文章供学生欣赏,也可根据学生需要由教师指导学习;“课后阅读”设计了文史知识、史料故事等,目的在于增加趣味性和开拓学生视野;“思考练习”、“实践训练”给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训练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也适用于爱好文书的学习者以及秘书从业人员学习。  在本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同仁们的很多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教材中有不妥当、不成熟的地方,诚恳地希望得到各位指正。

内容概要

  《历代经典文书导读》是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近代经典文书(以公文为主),也涉及少量现代公文。本教材以文书的行文方向为经线,以历代经典文书篇章的导读为纬线,分文书基础知识、下行文书、上行文书、平行文书四个章节。  第一章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案例引入”、“知识导航”、“本章小结”、“课后阅读”、“思考练习”,主要从文书的形式、种类、机构及制度等方面介绍了文书的发展和演变。其他三章以文书篇章的导读为主,从写作背景、文种格式、语言运用等角度分析各种文书的特点以及古代文书对现代文书的影响。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案例引入”、“文体知识”、“例文导读”、“例文选读”、“课后阅读”、“思考练习”、“实践训练”,目的是通过不同文书种类的介绍、篇章的阅读认知、实践训练等途径,扩展文书阅读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提高学生的文书语感和写作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书基础知识/1学习目标/1案例引入/1知识导航/2本章小结/11课后阅读/12本章训练/24第二章 下行文书/26学习目标/26案例引入/26第一节 诏/27文体知识/27例文导读/28例文一 求茂材异等诏/28例文二 安边诏/29例文选读/30例文一 禁妇人与政诏/30例文二 令中外臣僚读律诏/31例文三 初设科举条格诏/32思考练习/37第二节 令/37文体知识/37例文导读/38例文一 初并天下议帝号令/38例文二 求贤令/39例文选读/41例文一 选军中典狱令/41例文二 入关告谕/42例文三 遗匈奴书/43思考练习/45第三节 誓/45文体知识/45例文导读/46例文一 汤誓/46例文二 秦誓/47例文选读/49例文一 牧誓/49思考练习/49第四节 檄文/50文体知识/50例文导读/50例文一 谕巴蜀檄/50例文二 为徐敬业讨武璺檄/52例文选读/57例文一 责栎阳令谢游檄/57例文二 移蜀将吏士民檄/58思考练习/62第五节 文/63文体知识/63例文导读/63例文一 戊申严州劝农/63例文二 劝谕救荒文/65例文选读/68例文一 营陵令到宫申约吏民移文/68例文二 禁馈送告示/71例文三 佳牌两件/72思考练习/73课后阅读/74本章训练/79第三章 上行文书/81学习目标/81案例引入/81第一节 奏疏/82文体知识/82例文导读/83例文一论积贮疏/83例文二奏论淮南王长罪/85例文选读/88例文一 论贵粟疏/88例文二 为兄超求代疏/92例文三 乞毋割地与金人疏/94例文四 敬陈科场积弊疏/97思考练习/99第二节 书/99文体知识/99例文导读/100例文一 谏逐客书/100例文二 报燕王书/103例文选读/106例文一 南京上高宋书略/106例文二 上宰相书/108思考练习/110第三节 表/111文体知识/111例文导读/111例文一 陈情表/111例文二 论佛骨表/114例文选读/117例文一 谢赐御草书诗表/117例文二进《说文解字》表/119例文三 迁丹阳太守上笺/122思考练习/123第四节 状/124文体知识/124例文导读/124例文一 驾幸梁州论进献瓜果人拟官状/124例文二 代李仆射谢子恩赐状/125例文选读/126例文一 甘肃巡按御史魏官揭帖/126例文二 奏谢钦点巡盐并请陛见摺/128思考练习/129第五节 札子/130文体知识/130例文导读/130例文一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30例文二 乞罢造船札子/134例文选读/137例文一 乞减放逃户和籴札子/137例文二 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139思考练习/141课后阅读/141本章训练/145第四章 平行文书/146学习目标/146案例引入/146第一节 盟文/147文体知识/147例文导读/147例文一 晋楚“宋之盟”盟文/147例文二 与段匹碑盟文/148例文选读/150例文一 政王大臣等奏定俄罗斯边界,于格尔必齐河立碑,勒满、汉字及俄罗斯、喇第讷、蒙古字于上/150例文二 移齐河阳执事文/151思考练习/153第二节 照会/153文体知识/153例文导读/155例文一 致英使文翰的照会/155思考练习/156课后阅读/156本章训练/161参考文献/163

章节摘录

  汉朝的军事通信,通常是烽火通信和邮驿通信并举。  两汉有着发达的烽火通信设施。考古学家们近年来在新疆、甘肃、内蒙古一带,发现了汉代北部的烽燧、亭障和长城遗址多处,这些设施分布长达两万多里,形成一道坚固的北境城防。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说:“在汉代沿长城全线西至罗布泊沙漠,直达克鲁库特格山麓,皆列置堡垒烽燧,即汉书上所谓亭障,以为嘹望敌人及传达烽火信号之用。”“万里相望,于是中国的西北,筑成了一条坚强的防线。”我们至今在往日的丝绸之路沿途,尚可看到当日的这些军事设施的遗址:一座座烽火台巍然高耸,附近还常有当年边防人们所住的小城遗址,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图画。  所谓“烽”、“燧”,都是点燃易燃物发出亮光的通信标志。汉朝时候,一般是“五里设一燧,十里有一嫩,三十里一堡垒,一百里一城寨”烽燧是系列军事设施的最基层的单位。这些烽燧,常常设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便于嘹望的地方。  怎样利用烽火来通报敌情呢?汉朝对此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说,烽是指在五丈多高的土台上置一烽竿,类似汲水的秸槔。烽竿上缠上纺织品,平日放下,遇有敌情立即举起,称为“表”,一般为白色,便于醒目。夜晚看不见,便点燃成火炬,称为“烽”、一般在烽火台旁总是随时准备些燃放烟火的积薪。  在现存的汉简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烽火的信号。假如发现有敌人一人或数人犯塞,则焚一捆薪,举起两个烽火。如果发现的是10人以上的敌军进犯,除举火外,还须将烽高高扬起。假如是500或1000名敌人来犯,则除焚薪外,需举三烽。这些预先约定的信号,可以使军内迅速而准确地知道敌情,以作必要的准备。  除上述规定外,尚有一些其他规定。如规定,敌人人塞,举放烽火时,所有边亭负责尉吏都必须到位,并及时将敌人人攻人数和到达部位报告上级都尉府。若遇大风大雨,施放烟火不成,则必须及时派出快马“亟传檄台,人走马驰”,报告上级。若敌情万分危急,或敌已攻下烽火亭障,该亭不能按时举火,则应由相邻亭台点火,依次通报下面的烽火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代经典文书导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