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俞校明  页数:172  

前言

  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反过来又指导实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这就意味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并向会计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广大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的会计理论园地已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国内外学术界来看,研究会计理论并出版专著的专家学者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Hendricksen)的《会计理论》、佩顿(Paton)的《会计理论》、莫斯特(Most)的《会计理论》、利特尔顿(LittIeton)的《会计理论结构》以及哈利·沃尔克(Harry I.Wolk)的《会计理沦》和斯科特(William R.Scott)的《财务会计理论》等。这其中又以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的《会计理论》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该书对会计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对会计理论研究者、有关权威机构等有分歧的观点作了全面的介绍,近似于百科全书,因此对那些对财务会计理论有兴趣的学者来说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我国学者编写的会计理论著作中,最有影响的当属:汤云为、钱逢胜的《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葛家澍、刘峰的《会计理论》(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吴水澎的《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等,此外还有陈国辉的《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和裘宗舜的《财务会计概念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等。可以说,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会计改革的需要,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许多方面显得还比较幼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理论体系,尽快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改善会计准则的实用性或可靠性,改善会计信息披露,减少不确定的选择方法,特别是如何既涉及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又涉及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科学地处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关系的会计理论研究显得更是缺乏。

内容概要

本书名为《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起意于笔者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深感现有的会计理论专著中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尚显缺乏或者研究缺乏深度。举例来说,对会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实质重于形式、稳健性、可靠性、相关性等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特别是结合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原则研究显得不足。再比如,一些诸如哲学原则或映射中国古代文化并影响至今的中庸、对称、脆弱性等在会计理论特别是实务中的应用研究就更少,换句话说,对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比较充分和深入,但涉及应用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不够。出于这一理念,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审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财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每个专题下面既有会计基础理论分析,更注重会计理论的应用分析。    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理论专著一般都侧重会计研究方法、历史发展等内容,主要描述目前的会计理论和流派以及对当时存在的各种观点的陈列,进行分析或讨论创新成分较少。即使进行分析或讨论,一般也只是小心地指出各个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其理论发展成为折中派。有学者认为,写一本会计理论著作一般有三种主要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只记录描述现行的最新会计实务,不试图建立一个完美的会计理论框架。只是根据会计专业团体的权威公告建立一个粗略的理论框架。这种途径提供的会计理论可能对实务非常有用,但可能满足不了理论研究者的需求。第二种途径是忽略纷繁复杂的会计实务,尽可能地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但大多数人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即使做了这种研究,也很难对会计实务产生直接而显着的影响。第三种途径是结合描述来讨论会计实务,会计专业团体的权威文件,学术协会的半官方观点,有关学者的研究及观点,同时笔者对此加以评论并提出意见。本书运用第三种途径,其中创新的地方在于:    1.运用了哲学的观点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来指导会计理论研究,比如中庸观点、对称观点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2.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争取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的突破,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在会计审计中的运用研究。    3.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其若干会计新领域(下推会计、表外筹资、衍生金融工具问题等)中的应用分析,及其在现行会计实务和法规建设中的运用不足分析、审计援助制度设计、CPA职业道德三角框架体系构建等研究,为有关决策部门制定和修改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作者简介

俞校明,男,1969年生,浙江诸暨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专业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才。长期从事会计审计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省厅级以上10项,主持和参与省新世纪教改课题三项(主持一项,作为主要参与人(2/5)二项),主持或参与省级精品课程两门(主持《审计》、主要参与(2/10)《基础会计》),院级精品课程2门。获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过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系统论文二等奖、全国第二届实践教学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9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 第一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  第一节 历史回顾——中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形成及阐述  第二节 现实应用——基于《企业会计制度》的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领域分析  第三节 未来展望——在若干会计新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第四节 反例研究——实质与形式孰重的两难选择 第二章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及协调  第一节 回顾  第二节 矛盾  第三节 协调 第三章 以稳健性原则视角透视会计信息对称破缺现象的成因  第一节 稳健性原则回顾  第二节 会计信息对称破缺现象分析  第三节 会计信息对称破缺:是对稳健性原则的遵循抑或背离  第四节 简要结论 第四章 会计脆弱性原因剖析及对策选择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会计脆弱性原因剖析  第三节 对策选择 第五章 中庸: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和萨班斯法案的实施:美国的中庸之道  第三节 我国当前若干会计问题中应用中庸原则的必要性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对几个具体会计准则的质疑  第一节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债务重组》准则中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收入》准则中关于以旧换新销售方式的收入确认  第四节 《或有事项》准则中关于确认标准问题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准则中的项目列示与归类问题第二篇 审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 第七章 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中的审计主体选择  第一节 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中监督的主要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三种审计形式在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监督中的优点和缺点分析  第三节 简要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独立审计援助制度设计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铺垫及独立审计援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设计独立审计援助制度的简要结论 第九章 舞弊审计准则研究:一个理论对比分析框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我国舞弊准则与IASNO.240(IAASB)、SASNO.99(AICPA)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诚信、透明、专业化:CPA行业职业道德框架体系的三角架构分析  第一节 诚信:体现CPA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精神基础  第二节 透明:体现基本原则的外在形式  第三节 专业化:体现基本原则的技术保证 第十一章 CPA在反洗钱中的责任与义务  第一节 反洗钱概述  第二节 CPA行业:是机遇还是挑战  第三节 当好配角:以稳健和职业谨慎的务实态度参与其中是当前唯一正确的选择 第十二章 不确定事项下出具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类型分析——上市公司审计报告范例透视  …… 第十三章 基于决策有用观的审计假设体系的重构——兼论莫茨和夏拉夫审计假设理论的重新解读:一个新发现 第十四章 过程与结果:透视CPA责任新视角第三篇 财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 第十五章 基于产业联动、组织价值链、目标集聚与差异化的成本战略:一种新的融资视角——以浙江省为例 第十六章 新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改革研究 第十七章 构建我国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循环经济:体制障碍与对策选择 第十八章 关于责任会计问题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第十九章 作业成本法对变动成本法的修正及其前景展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在会计确认中的应用  所谓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会计事项应否进入、何时进入、按什么金额进入会计处理系统的过程。在具体确认中,需要解决哪些项目应该进入会计处理系统,这些项目应该记人什么要素,在什么时间确认,确认的金额是多少等问题。确认的时间基础(何时进入)由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一一来解决,而确认金额的多少则由计量来解决。本节将讨论事实重于形式原则在确认标准(回答前两个问题)中的应用。  (一)在资产确认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制度》第12条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这个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强调了资产“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这个本质,比较之下有了很大的改进。实际上,正是由于原来的会计要素定义不够妥当,才导致了企业的会计信息与经济事实相背离。就资产而言,原来的定义使得一些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被确认为资产。一些价值严重减损的资产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导致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虚列资产,形成会计信息失真。坦率地讲,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跟企业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而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导下的资产确认,至少可以认为在以下两处有该原则的充分体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